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438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公开课优质

第3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3)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

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4.评价

(1)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5)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疑难问答 问:

什么是“平均地权”,是平分土地吗?

答: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孙中山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含义

(1)民族主义:

突出反帝的内容;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2)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

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特别提示 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

1.萌芽:

国民大革命时期。

(1)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农村革命的意义。

2.诞生:

井冈山时期。

(1)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2)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成熟:

延安时期。

(1)标志: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

(3)文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4.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1)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2)文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易错提醒 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

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

四、邓小平理论

1.形成

(1)1978年12月,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

2.发展

内容

意义

南方谈话

深刻阐发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中共十四大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中共十五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特别提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

(1)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特别提示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一 “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1.唯物史观——多视角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由反满到各民族平等(联俄、联共)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要求: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满兴汉吗?

分析史料,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史料 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有六点“革新”:

一是“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思想灌注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中去,从而改造了适合地主阶级需要的‘内中国而外四夷’的传统观念”;二是“主张改君主政体为共和政体,从而扬弃了‘尊周攘夷’和‘反清复明’这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帝制思想的传统观念”;三是“主张‘师夷’,从而否定了盲目排外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四是“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基本上排除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五是“寓联满于排满之中”,“这就破除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六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同化”,“从而扫荡了‘明夷夏之辨’和‘严夷夏之防’这类传统观念”。

——史学家张正明

提示:

有的观点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满兴汉,史学家张正明认为孙中山将其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创新,是值得肯定的。

论证:

答案 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反满的民族主义,且进行了六点革新,从而合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需要,扬弃、否定、排除、破除、扫荡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为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从民族主义角度肯定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其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2017·课标全国Ⅰ,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审材料 材料一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中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内涵,材料二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内涵。

审设问 试题要求:

(1)从材料中获取有关法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信息。

(2)比较两国近代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加以概括。

(3)比较两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并分析说明原因。

调动知识 

比较:

根据材料信息“人民主权”“平等”“免除……侵略”“民族解放”等可以比较概括出二者的相同之处是追求民主与平等。

根据材料信息“专制王权”“可以没有国王”“反帝国主义而已”可以概括出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说明:

两国民族主义的不同之处与当时两国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其中中国方面还要分析中共和苏俄的影响。

答案示例 相同:

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

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

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考点二 “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要求:

分析材料,解读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之处。

材料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