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43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机械能

一、功和功率

1.功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

即:

W=Fscos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时F做正功,当

时F不做功,当

时F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

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各是多少?

⑴用F缓慢地拉;⑵F为恒力;⑶若F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

A.

B.

C.

D.

解:

⑴若用F缓慢地拉,则显然F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

F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

选D

⑵若F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

选B

⑶若F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那么按定义直接求功和按动能定理求功都是正确的。

选B、D

在第三种情况下,由

=

,可以得到

,可见在摆角为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实际上,因为F与mg的合力也是恒力,而绳的拉力始终不做功,所以其效果相当于一个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装置叫做“歪摆”。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3.功率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⑴功率的定义式: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⑵功率的计算式:

P=Fvcos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该公式有两种用法:

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这时F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取瞬时值,对应的P为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为F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⑶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⑷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和F-f=ma

①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P恒定,随着v的增大,F必将减小,a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v达到最大值

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②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F恒定,所以a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m,功率不能再增大了。

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

,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了。

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要注意两种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的区别。

例2.质量为2t的农用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30kW,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时速为54km/h。

若汽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当其速度达到v=36km/h时的瞬时加速度是多大?

解: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即Pm=fvm,而速度为v时的牵引力F=Pm/v,再利用F-f=ma,可以求得这时的a=0.50m/s2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W=ΔE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

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和动量定理一样,动能定理也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和动量定理不同的是:

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⑴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和动量定理不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原因是:

系统内所有内力的总冲量一定是零,而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⑵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⑶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⑷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⑸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例3.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α,长为L,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BC=2AB。

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端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

求物体和斜面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

以木块为对象,在下滑全过程中用动能定理:

重力做的功为mgLsinα,摩擦力做的功为

,支持力不做功。

初、末动能均为零。

mgLsinα

=0,

从本例题可以看出,由于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时不牵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度,所以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解题简洁得多。

例4.将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理想状况下,小球将上升到某一最大高度。

由于有空气阻力,小球实际上升的最大高度只有该理想高度的80%。

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v。

解:

有空气阻力和无空气阻力两种情况下分别在上升过程对小球用动能定理:

,可得H=v02/2g,

再以小球为对象,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对上升和下落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

全过程重力做的功为零,所以有:

,解得

从本题可以看出:

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则取某一阶段简单。

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末动能等于零。

例5.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上,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h=0.20m,木块离台的右端L=1.7m。

质量为m=0.10M的子弹以v0=180m/s的速度水平射向木块,并以v=90m/s的速度水平射出,木块落到水平地面时的落地点到台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s=1.6m,求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解:

本题的物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其中两个阶段中有机械能损失:

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和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

所以本题必须分三个阶段列方程:

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对系统用动量守恒,设木块末速度为v1,mv0=mv+Mv1……①

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对木块用动能定理,设木块离开台面时的速度为v2,

有:

……②

木块离开台面后的平抛阶段,

……③

由①、②、③可得μ=0.50

从本题应引起注意的是:

凡是有机械能损失的过程,都应该分段处理。

从本题还应引起注意的是:

不要对系统用动能定理。

在子弹穿过木块阶段,子弹和木块间的一对摩擦力做的总功为负功。

如果对系统在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就会把这个负功漏掉。

例6.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由A端向右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B;若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由B端向左运动,到A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A。

已知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离开该粗糙轨道。

比较vA、vB的大小,结论是

A.vA>vBB.vA=vB

C.vA

解:

小球向右通过凹槽C时的速率比向左通过凹槽C时的速率大,由向心力方程

可知,对应的弹力N一定大,滑动摩擦力也大,克服阻力做的功多;又小球向右通过凸起D时的速率比向左通过凸起D时的速率小,由向心力方程

可知,对应的弹力N一定大,滑动摩擦力也大,克服阻力做的功多。

所以小球向右运动全过程克服阻力做功多,动能损失多,末动能小,选A。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⑴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⑵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

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

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②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

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即

用⑴时,需要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用⑵时则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

尤其是用ΔE增=ΔE减,只要把增加的机械能和减少的机械能都写出来,方程自然就列出来了。

3.解题步骤

⑴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⑶选定一种表达式,列式求解。

4.应用举例

例7.如图物块和斜面都是光滑的,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物块机械能是否守恒?

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解:

以物块和斜面系统为研究对象,很明显物块下滑过程中系统不受摩擦和介质阻力,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可以得知:

斜面将向左运动,即斜面的机械能将增大,故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将减少。

有些同学一看本题说的是光滑斜面,容易错认为物块本身机械能就守恒。

这里要提醒两条:

⑴由于斜面本身要向左滑动,所以斜面对物块的弹力N和物块的实际位移s的方向已经不再垂直,弹力要对物块做负功,对物块来说已经不再满足“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

⑵由于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斜面一定会向右运动,其动能也只能是由物块的机械能转移而来,所以物块的机械能必然减少。

例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3m的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直角尺的两端A、B,直角尺的顶点O处有光滑的固定转动轴。

AO、BO的长分别为2L和L。

开始时直角尺的AO部分处于水平位置而B在O的正下方。

让该系统由静止开始自由转动,求:

⑴当A到达最低点时,A小球的速度大小v;⑵B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⑶开始转动后B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

解:

以直角尺和两小球组成的系统为对象,由于转动过程不受摩擦和介质阻力,所以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⑴过程中A的重力势能减少,A、B的动能和B的重力势能增加,A的即时速度总是B的2倍。

,解得

⑵B球不可能到达O的正上方,它到达最大高度时速度一定为零,设该位置比OA竖直位置向左偏了α角。

2mg2Lcosα=3mgL(1+sinα),此式可化简为4cosα-3sinα=3,利用三角公式可解得sin(53°-α)=sin37°,α=16°

⑶B球速度最大时就是系统动能最大时,而系统动能增大等于系统重力做的功WG。

设OA从开始转过θ角时B球速度最大,

=2mg2Lsinθ-3mgL(1-cosθ)

=mgL(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