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335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docx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

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

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

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资源C.地形D.交通

3.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4.如图为我国主要能源需求量构成变化趋势图,该图表明  (  )

A.我国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B.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C.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D.能源需求的多样化程度降低

如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相关信息,回答5~6题:

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6.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状B.带状C.网状D.棋盘状

  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

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D.黄土高原

8.干热岩发电(  )

A.季节性强B.技术要求低

C.大气污染严重D.有利于改善环境

9.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018年3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也就是常说的“久旱逢暴霖”。

据此回答10~11题:

10.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11.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

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回答第12题:

12.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破坏植被等原因外,是否与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有关?

据此回答13~15题:

13.“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的“周期”是指(  )

A.人类出现以前的气候变化

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C.由于地球运动导致气温变化

D.产业革命以后世界气温出现的波动

14.有关“中国黄土沉积”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B.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极其相似

C.黄土沉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为冰川覆盖

D.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化石

15.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物的成土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

B.温暖的间冰期,黄土的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相对加强

C.寒冷的冰期,为碎屑物质的搬运提供的动力小

D.温暖湿润的间冰期,成土作用减弱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如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C.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D.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17.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丰富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18.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中沿河流分布的a、b、c、d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

A.aB.bC.cD.d

20.为发展地区经济,计划修建连接a、b两地的公路。

图中修建难度较小,成本较低的选线方案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

读图,回答21~22题:

21.可再生资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22.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与南京相比,成都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纬度更低B.山地阻挡冷空气

C.海拔更低D.受西南季风影响

24.寒潮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其主要有利影响包括(  )

A.导致土壤结冰,利于农作物过冬

B.积雪融化会减少土壤水分

C.减少病虫害,提高来年农产品质量

D.气温降低,家畜免疫力降低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造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

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回答第25题:

25.文中人造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人造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D.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之一,天然气产量占俄罗斯的80%、占世界的14%。

亚马尔项目的LNG(液化天然气)从萨别塔港出发,经北冰洋航线到中国只要16天左右,通航期为7~10月,其他时期需借助破冰船来航行。

(1)描述亚马尔地区的气温特征。

(3分)

 

(2)说明亚马尔LNG项目建设与运行中面临的自然问题。

(4分)

 

(3)分析全球变暖对亚马尔LNG项目带来的影响。

(3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推测图中地区人口及主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4分)

 

(2)分析图示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小的主要原因。

(3分)

 

28.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

(9分)

(1)该地区计划修建从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3分)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3分) 

(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1分) 

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

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

(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       。

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    (填”大于“或”小于“)c—d线路。

(2分)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我国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其中    地区旱灾最严重,江淮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     季。

(2分) 

(2)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其有益的方面是 

         。

(2分) 

(3)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        地区,影响范围广,除     、滇南、台湾、海南几乎不受影响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受其影响。

(2分) 

(4)从图乙中可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请简要分析该地区多发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材料一 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帆”字,公元前2世纪已出现风筝、风车,10~12世纪(北宋、南宋)为风车繁盛时期,至14世纪传入欧洲,荷兰开始利用风车抽水造陆。

材料二 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

(1)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具有哪些特点?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意义?

(3分)

 

(2)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每年有大量风能白白“吹光”。

近期对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区有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

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优先开发利用风能?

(4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说明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

(3分)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图2)。

(2)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5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8:

CABCABAD

9.C 根据等高线形态,图示区域在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C对,A、B错。

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不能判断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D错。

10.C 11.B 第10题,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早晚,即大气环流变化显著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影响我国的旱涝;与人工降雨、大坝工程无关;是季风气候的异常现象。

故C正确。

第11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加速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干旱时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不能防洪主要利于抗旱。

故B正确。

12.D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的功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读图可以看到,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A错、D对。

全球变暖,冰川体积会减小,C错。

全球变暖导致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B错。

13.B 14.C 15.A 第13题,气候变化有三个尺度: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从题意分析可知“周期”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第14题,黄土是重要的风力作用沉积物,它的沉积有一定的顺序,与当地矿物成分不同,黄土搬运需要强大动力,冰川覆盖时,气压高,搬运作用就强,因此C正确。

第15题,寒冷时期,冬季风强势,搬运作用强,因此堆积速率高,成土作用弱,故A正确,C错误。

温暖时期,降水较多,黄土堆积减弱,成土作用增强,故B、D错误。

16.C 17.D 第16题,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

四面环山,风力难以深入,风力微弱,C正确。

第17题,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是因为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丁处深居内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D正确。

18.D 欧洲西北部的气温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水增加,大量向南流的冷海水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所以沿海陆地气温变低。

故选D。

19.B 20.A 第19题,从图中可知,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处于河谷地带,地域狭小,不利于城市扩展,不太可能发展为大城市,A错误。

b地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处,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且聚落规模较大,最可能发展为大城市,B正确。

c、d位于河流中游,靠近山地,城市拓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城市发展,排除C、D,故选B。

第20题,四条规划线路中,线路①沿河、沿平原修建,地形起伏小,修建难度小,成本低,A正确。

②③线横穿山地,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难度大,成本高,B、C错误。

④线路长,且横跨两次河流,成本较高,D错误。

21.D 22.B 本题组考查能源结构的变化及影响。

(1)题,根据题意“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说明用煤发电,电力属于矿产资源,不属于可再生资源,薪柴为生物资源,太阳能、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因此主要看太阳能、沼气、薪柴的比例,可得为东北地区。

(2)题,东部主要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薪柴使用比例低,说明植被破坏少,有利于保护植被;中部煤炭资源丰富,因此②错;西部是我国经济水平最低的地区,工业化水平低,故③错;东北太阳能、沼气使用比例低,主要原因是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因此①④对。

23.B 24.C 第23题,成都与南京的纬度、海拔相差不大;冬季寒潮主要来自北方,与西南季风无关;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北部大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是华北平原,中间缺少大山的阻挡,冬季南京较成都更容易受寒潮影响。

故B正确。

第24题,寒潮可带来雨雪、强降温天气,利于补充土壤水分,利于减少病虫害,提高来年农产品质量;土壤结冰,对农作物产生冻害,不利于农作物过冬;积雪融化可补给土壤水分;气温降低,利于提高家畜抗寒冻能力,提高免疫力。

故C正确。

25.C 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气温没有降低也不会形成冰川,A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冰川会变小,B错误;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正确;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不符合现实,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解析:

(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气温特征,主要从温度高低、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温差大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亚马尔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温凉,热量不足;气温年较差大。

(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所面临的自然问题。

自然问题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

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多暴风雪;冬季漫长,在极圈以内,会出现极夜,能够正常施工的时间短;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冬季结冰期较长,北冰洋通航时间短,航运受限。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夏季延长,改善工作环境;北冰洋通航时间延长,便于产品运输;部分冻土融化,影响交通及建筑安全。

答案:

(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温凉,热量不足;气温年较差大。

(3分)

(2)气候严寒,多暴风雪;冬季漫长,有极夜,可施工时间短;冻土、沼泽广布;北冰洋通航时间短,航运受限。

(4分)

(3)气温升高,夏季延长,改善工作环境;北冰洋通航时间延长,便于产品运输;部分冻土融化,影响交通及建筑安全。

(3分)

27.解析:

(1)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是决定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

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水源比较充足,而且从图中的公路和铁路分布状况可观察出,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处有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是城镇布局的最好场所。

(2)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域辽阔,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从而使得该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小。

答案:

(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

原因:

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

(4分)

(2)气候干旱少雨,淡水资源不足;地域辽阔,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3分)

28.解析:

(1)题,①线路地势起伏大,建设难度大,且行车安全性差,易发生地质灾害;②线沿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建设难度小,行车安全性高,且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2)题,b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经过c镇的主要原因是尽可能地多连接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第(3)题,a—b线路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b—d线路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起伏小,建设难度小,投资小,所以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工程造价,故选B。

第(4)题,在山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c—d线路。

答案:

(1)② 受地形条件影响,山谷中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3分)

(2)考虑到经济因素,尽可能地多连接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3分)

(3)B(1分)

(4)迂回前进 大于(2分)

29.解析:

(1)题,我国华北地区一般为春旱,因为该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为伏旱,多发生在7、8月份,此时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附近。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降水少。

(2)题,台风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第(3)题,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影响范围广,除青藏高原、滇南、台湾、海南几乎不受影响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受其影响。

第(4)题,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所以多地震活动。

我国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地壳运动强烈,多山地,且降水集中,常发生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

答案:

(1)华北 夏(2分)

(2)带来降水,缓解旱情(2分)

(3)蒙古、西伯利亚 青藏高原(2分)

(4)该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地震频发且震级高,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暴雨集中,使泥石流灾害多发。

(3分)

30.解析:

(1)题,煤、石油、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且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环保无污染;使用新能源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题,分析风能开发的必要性应从风能的特点以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分析。

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且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开发风能可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具备资金和技术条件。

风能利用虽有间歇性,也可利用其他能源补充不足。

答案:

(1)具有不污染环境、减缓气候变暖、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等,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分)

(2)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不污染环境;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但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可缓解能源压力,并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具备风能发电的资金和技术条件;风能利用虽有间歇性,但可与其他能源相互调节。

(4分)

31.解析:

(1)题,由图可知,①为二氧化碳指向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①为光合作用;由植物遗体到煤炭、石油的演变过程,实际就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故②是沉积作用;③为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所以为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2)题,由图可知,该海水淡化装置是通过将海水蒸发转变为淡水,所以该装置应设置在纬度低、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烈、取水方便的临海地区;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的地区。

答案:

(1)①光合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3分)

(2)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太阳辐射较强,③晴天多

④临海,⑤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