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294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态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积极心态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积极心态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积极心态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积极心态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心态学.docx

《积极心态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态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心态学.docx

积极心态学

积极心态学

第一章积极心态学概论

一.什么叫积极心态

心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一个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内容包括信心、信念、毅力等因素。

同乘一条船,遇到天气不好,不同人的不同反应:

抱怨、等待、行动

这说明,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个人的内在处事态度却大不相同。

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心态分为:

积极心态(PositiveMentalAttitude)

消极心态(NegativeMentalAttitude)

积极心态:

是一种对任何人、情况或环境所持的具有建设性的思想、行为或反应,是面对挑战应具备的“我能”而且“我会”的心态。

它在看待问题时,既考虑到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考虑到问题有消极的一面,但强调积极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

[PMA——黄金定律]

——我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两面分别装饰着四个不同的“字”,一面是“积极心态”,一面是“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之树◆消极心态之树

愉悦、高兴、开朗、乐观、热情

健康、快乐、成功——甜果悲伤、不幸、退缩、冷漠、

疾病、痛苦、失败——苦果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心理学家C·朗格的研究:

反应时

♦艾利斯(Ellis.Albert)的ABC情绪理论

A:

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event

B:

个人的信念(对事件A的解释、评价):

Belief

C:

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

一般认为:

是A引起了C,即A——C

而Ellis则认为: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即A------C,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等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真正原因,即B——C。

也即人们的情绪根源于自己的信念并通过信念产生一定的结果。

ABC三者间的关系为A——B——C

例子:

雨伞与鞋子、失恋、路遇熟人

二.积极心态的作用

♦拥有健康◆赢得人缘◆调节情绪◆开发潜能

♦吸引财富◆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三.积极心态的培养

♦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

我们把自己想像成什么样子,就会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永远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心境平和、心存感激

♦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个人为多大的事发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

♦学会称赞他人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沙士比亚

♦经常使用自动提示语

第二章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

♦健康新概念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

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和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适应能力强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测量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三.常见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常见的心理困扰

1.神经症:

神经衰弱、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疑病等

2.人格障碍:

偏执、强迫、情感

3.精神病

4.其他心理困扰:

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求职与择业问题。

♦心理困扰的原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心理因素:

早期经历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冲突与选择

四.积极心态有益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情绪

♦坦然面对现实

♦热爱生活

♦富有幽默感

♦善于宣泄情绪

♦拥有爱心

第三章积极心态与情绪调控

一.什么叫情绪

♦情绪的定义

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情绪的特征:

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

《关尹子》

情之与性,犹波之与水;静时则水,动则是波;静时是波,动则是情。

《五代·梁·驾琢语》

1.波动性:

是人的心理的波动状态,情感勃发时,生理也处于波动状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2.感染性:

就是以情动情,表现为共鸣和移情。

激动人心的演讲,慷慨激昂的演唱—共鸣

人在欢乐时,山欢水笑;悲伤时,云愁月惨—移情

◆情绪与表情

1.面部表情:

情绪反应在眼、眉、嘴、颜面肌肉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所谓“眉目传情”。

高兴时嘴角后伸、上唇提升、双眉展开、两眼闪光“笑容满面”

悲哀时头部下垂、嘴角下歪、眉头紧锁、眼泪汪汪“哭丧着脸”

轻蔑时耸耸鼻子、双目斜视、嘴角微撇“嗤之以鼻”

2.身段表情:

以手脚动作为主,两者之中,又以手的动作最为重要。

“手舞足蹈”—欢欣雀跃兴奋—拍手鼓掌

“顿足捶胸”—悔恨交加哭泣—以手掩面

“摩拳擦掌”—怒不可遏惧怕—手足失措

“连连摆手”—决不同意狂喜—捧腹大笑

3.言语表情:

情绪在音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

悲哀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高低差别小、声音断续

喜悦时音调高昂、言语缓慢、语音高低差别大、声音连续

愤怒时声音高尖且颤抖、有时沙哑

◆情绪的表现形式

1.心境:

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等。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的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重大成功的狂喜、惨遭失败的沮丧和绝望、亲人去世后的极度悲伤。

另外,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

3.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情绪在活动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情绪常常发挥着推动的作用。

有人把认识比作发动机,情绪比作燃料,这不无道理。

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增力的还是减力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人逢喜事精神爽,愁上眉头瞌睡多”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内径》

弗洛伊德的情绪水库理论:

情绪调控方法:

♦大自然陶冶法:

走一走

♦运动训练法:

练一练

♦娱乐放松法:

乐一乐

♦认知更正法:

想一想

♦注意转移法:

放一放

♦倾诉法:

说一说

第四章积极心态与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及其功能

♦人际交往:

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1.协调功能:

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

2.心理保健功能:

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沙赫特1959年实验:

一组:

遭到一次强烈电击63%的人愿与别人呆在一起

二组:

遭到一次轻微电击17%的人愿与别人呆在一起

①“交往剥夺”损害心理健康:

长期关押在单人牢房的囚犯易精神失常

明朝一太子囚禁50年智力停留在2—3岁的水平

②“非典”时期的心理支持

人际交往是一种自我暴露,研究表明:

心理健康与自我暴露程度呈中等相关。

3.心理发展动力功能:

个体的社会意识

二.人际交往理论

(一)社会交换论:

「美」霍曼斯(1958)

人际交往实质上类似于商品交换。

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声望、爱慕、服务、信息等精神商品的交换。

A———B(A、B双方关系是否维持?

取决于双方的满意程度,双方都感到受益>支出,关系维持。

若有一方认为得不偿失,关系就会淡化乃至中止。

(二)自我呈现理论:

「美」戈天曼(1956)

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以控制他人,尤其是控制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

(三)社会实在论:

菲斯汀格(1956)

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的正确与否无确定标准时,往往将周围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动作为暂时性标准。

这样有利于促使认知协调,求得心理平衡,以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支持和帮助,消除判断事物或行为表现的偏差。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接近性:

指交往双方存在着诸多的接近点,这些接近点能够缩小相互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

—远亲不如近邻。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早逢春。

时空上的接近点是友谊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相似性:

个性特征、籍贯、职业、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态度、价值观、社会背景相似,容易相互吸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三)互补性:

人格特征、需要利益、思想观点等互补,易相互吸引。

如性格外向、直率、主观武断、脾气暴躁

性格内向、耐心、脾气随和、思维周密可取长补短,相互吸引

(四)能力与特长:

才能卓越而有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

(五)仪表:

长相、穿着、仪表、风度等,

此外,开朗的性格、对人热情等也影响人际吸引。

四.人际交往中的知觉偏见

(一)首因效应:

也就是第一印象。

指在与他人接触时,最先得到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最大。

如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最初的细节,而对后来的细节都不太注意。

“先入为主”。

实验:

使A、B两学生在30题里,各答对15题。

主试回忆两学生答对题数

A答对前15题20.6题

B答对后15题12.5题

(二)晕轮效应:

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爱屋及乌”。

(三)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四)刻板效应:

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五.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喜欢对方

喜欢————喜欢

喜欢———不喜欢

不喜欢———喜欢

不喜欢———不喜欢

“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二)记住对方的名字

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叫出来,这对于是给对方的一个很巧妙的赞美,表明你很在意他。

(三)注意口头交往的技巧

1.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不要太被动,而是有反馈的引导和鼓励,鼓励别人谈论他们自己

2.不可在交谈中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或随便打断对方谈话。

(四)掌握批评的艺术

1.批评从赞赏开始,就事论事,不要侮辱人格。

2.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别人,多赞扬,少批评。

六.人际交往训练

(一)他人眼中的我

同学让一个熟悉自己的同学谈谈他眼中的我是什么样?

(二)收获赞美心(4—5人)

1.老师发给每个同学4—5个赞美心卡。

2.请同学在每个赞美心卡上写上小组其他同学的姓名。

3.在姓名下面写上对该同学的良好印象。

4.按姓名把赞美心卡交给每位同学。

第五章积极心态与自信心建立

一.何谓自信心

自信心:

简单地说,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

详细说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目标。

包括:

自信认识、自信体验和自信行为。

例子:

用钥匙开门

钟南山:

“我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要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