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530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docx

普兰店总规简本终稿

 

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环境影响篇章简本

 

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2010年8月

 

前言

为了振兴东北发展,国家适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在最新的《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中指出:

“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推进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能够创造条件争取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全面提升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普兰店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沿海开放发展的战略要地之一。

同时普兰店市也属环渤海地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带、北黄海沿岸开发沿海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结点,应充分利用其自身区位与政策优势来加大发展力度。

在刚刚闭幕的大连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思路,要在黄渤海沿岸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生态型城镇,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因此,适时制定发展策略、明确用地布局、配套服务设施、营造普兰店城市特色、综合提高普兰店市的竞争力成为了普兰店市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普兰店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4月委托我院开展《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普兰店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将普兰店市发展成为绿色产业的聚集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建成一个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区、生态型城市提供支撑。

1规划内容

1.1规划范围与位置

规划范围陆域面积2826平方公里,下辖14个镇、3个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

规划位置见图1.1。

图1.1普兰店市区位特征

1.2规划性质与职能

性质:

规划为大连城市功能北进的首要承接地,环普兰店湾都市组团的核心功能区,普兰店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湾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职能:

规划为大连乃至辽南地区的基础性服务基地、环普兰店湾都市组团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大连市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承载区、大连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及物资集散地。

1.3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

预测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120万。

普兰店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7%,市域城镇人口为80万。

用地规模:

普兰店市行政辖区,陆域面积2826平方公里。

规划到203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6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

1.4市域规划方案

(1)产业布局

规划构建形成“五区、三带、四园”的产业布局格局。

规划“五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普兰店湾经济区;以安波和莲山为主体的北部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区;以发展与瓦房店城区相对接产业为主的瓦窝-元台经济区;皮口、杨树房、城子坦构成的皮杨经济区;由大谭、夹河庙、大刘家构成的中部现代农业经济区。

规划“三带”依托海湾工业区和太平工业区沿海皮线形成普兰店南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密集地区,成为普兰店市现代化工业发展带;沿黄海大道促进皮口、杨树房和城子坦的互动发展,成为普兰店市临港工业、现代服装产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带;沿中部的兴唐线,将中部的城镇串联起来,成为普兰店市中部的生态农业、旅游、现代城郊农业和商品集散流通产业发展带。

规划“四园”以机电和先进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海湾工业区、以家具、机械产业为主导的太平工业园区、以临港产业和服装产业为主导的皮杨工业区和以轴承产业为主导的瓦元工业区四个工业化集中地区。

(2)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以高速、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道和乡道为补充的道路网络布局,提高城市对外和对内的交通服务能力。

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三横四纵”对外联系公路网格局。

借助国家建设哈大客运专线的契机,改造金庄铁路,并扩建普兰店火车站,适应区域客货运量发展的需求。

(3)港口发展规划

规划在建设好皮口千吨级码头、完善陆岛运输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作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4)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预测2030年需水量为28894万平方米,规划新建水源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城市(新城)周边水库改造和引水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海水利用工程及集雨工程,增加城市可供水量。

规划远期供水量为33万立方米/日。

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保留现有雨水排水系统,建设重力流排放、就近排放的雨水排水系统。

规划三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总量为25万立方米/日,规划建设以重力流为主、压力流为辅的污水排水系统。

规划新建三个垃圾处理厂,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多种处理方式。

规划电源以大连地区电网及普兰店规划热电厂为主;在皮口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作为辅助电源。

规划供热方式城市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城镇以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清洁能源分散供热为辅助。

乡村应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

规划新建普兰店热电厂,在皮口和杨树房建设1座大型热源厂,在安波、莲山、城子坦、元台各建设1座热源厂。

规划近期仍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远期,大连LNG项目建成后,普兰店城区、皮口、杨树房、城子坦、安波镇区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补充气源,其它城镇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

近期改造现有普兰店消防站使其成为区域性消防指挥中心,配备特勤站。

(5)城市防灾规划

规划普兰店市建设达到相应的防护要求,建设必须的防护工程,按规定配备防护设备。

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医院等基础设施提高设防级别。

全面实现基础设施地下化,地下空间形成完整体系,确保地上地下协调发展。

(6)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两大片区、两个旅游核心服务区、八个旅游型城镇”的总体格局,以大连市总体旅游发展战略为指导,优先发展与山岳风景观光游和城市海湾特色游的项目;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优化开发布局,实行跨地区资源组合,市场互动、错位发展的旅游发展格局。

(7)海岸带、近海与海岛保护规划

规划海岸带控制范围以海岸线为轴线向海域一侧至平均低潮位时5米等深线区域,向陆域一侧至最近滨海公路或城市道路区域,规划六种岸带类型。

近海海域功能应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临近海岸带区域应与岸带功能相协调。

围填海造地应优先考虑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用途,严格控制用于一般居住、一般工业功能的填海工程。

1.5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1)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普兰店城区由城区组团、太平组团、丰荣组团和铁西组团四个组团构成,形成“城区组团环抱湾底、外围三组团环抱城区”的空间形态结构。

具体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如图1.2。

图1.2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普兰店城区规划干线道路总长约240公里,规划快速交通环、生活交通环及滨海交通环等多条环普兰店湾的环路;干线道路路网密度约3.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内部各组团的路网布局主要采取方格网状路网形态,组团之间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主要采取环形+放射状路网形态,人均道路面积约12.6平方米/人。

城区道路主要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规划常规公交线路增加13条左右,建设轻轨三号线延伸线,至普兰店城区站前广场,进行长途客运站的改造,建设大型公交交通枢纽、并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

(3)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规划2030年每日补充水量约27.8万立方米/日,其中,工业需水量10.9万立方米/日,生活需水量8.5万立方米/日。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发代用水源,提高用水标准,适度超前建设供水设施。

规划远期污水总量约22.5万吨/日,排污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划分鞍子河、平安河、长店堡和太平排水分区。

建设以重力流为主、压力流为辅的污水排水系统。

规划远期总热负荷为2294.9兆瓦,以发展热电厂、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辅以水源(海水、污水)热泵、太阳能、电能等供热方式为补充,天然气进入城市后,小型燃煤锅炉逐步向燃气锅炉转换。

新建普兰店热电厂,建成后拆除现有热电厂。

新建南山、太平、柳家、丰荣、铁西锅炉房;新建海源供热站。

规划远期用电负荷为67.5万千瓦。

主要由大连地区电网供电,辽宁核电站、庄河电厂等大型地区电源建设,可保证普兰店城市用电需求。

规划远期新建2个220千伏变电所,新建3个66千伏变电所,新建一座总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城市热电厂。

规划远期总需气量折合天然气约13.83万立方米/日,气化率达到100%。

以天然气为主气源后,保留滨海、益民、五里台及龙山液化气供应站,以满足城市周边地区的用气需求。

拆除盛达、普兰店液化气管理处、坤马、田丰、铁西液化气站的储气设施。

规划保留现有星岛油气站,新建海滨加气站,海滨加气站为二级站,占地面积0.3公顷。

规划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处理方法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为辅,远景以焚烧为主。

新建开发区、长店堡、太平3座垃圾转运站。

在公路沿线、公共建筑集中区设置独立式公共厕所。

规划避震疏散设施按人均避震疏散面积1.5平方米的标准,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耕地、广场、消防队操练场、山坡设置避震疏散场地。

保证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层建筑物,人员密集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外部通道及间距满足抗震防灾的要求。

规划消防给水水源以市政自来水系统为主,池塘水、河道拦水和海水为辅助。

消防通道主要依赖城市道路,在城市开发同时建设城市道路,增大路网容量。

建立快捷、准确的消防报警、接警通信系统。

2规划协调性分析

将本规划所拟定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产业规模、综合交通、岸线与港口、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与国家、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与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重点突出本规划与各项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

1、从人口规模角度看,受评规划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的50~60万人口的规模差距较大,但是与《普兰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百万人口规模较为一致,人口规模趋于偏大,占2020年大连市域总人口的14%左右。

受评规划提出的城市化率较低,均低于各项规划提出的指标值,随着大连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发展思路的提出,受评规划提出的城市化率指标偏低。

2、从用地规模上看,受评规划提出因城市建设需要调整耕地约1500公顷,与《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相比较,本规划占用耕地数量将占土地利用总规中占用农用地总量的60%左右。

土地利用规划明确提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总量控制及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因此本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较大矛盾,本规划应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数量,调整建设用地数量。

3、从绿地系统上看,受评规划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均高于其他相关规划,很好地体现了环境友好的理念,为普兰店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4、从空间布局上看,普兰店市位于《大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提出的城镇空间布局的节点上,是构建大连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城镇化做出重要贡献。

受评规划提出的普兰店发展格局与普兰店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格局有所差别,相比较而言,受评规划提出了更为突出的发展思路,有主有辅、三轴带两点、相得益彰。

5、从产业发展上看,本规划和各项宏观规划、专项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在农林牧渔方面,受评规划充分体现了辽宁省、大连市对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北部地区发展林果业和农产品基地,中南部地区发展观光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渔业,把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较好的环境效益。

在重点产业选择方面,普兰店海湾工业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对发展大连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做出积极贡献。

个别规划提出海湾工业区发展精细化工的思路,但受评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考虑,并未给予定位,只规划了几个较为清洁的行业,其规划思路值得肯定。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与上层规划一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普兰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6、从交通、岸线方面看,本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与《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存在一定冲突。

《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中的5条线路最远远至金州,并未对县级市进行规划,轨道交通规划需要从全大连市角度综合考虑,如经济成本、运距、运量等诸多方面,本规划提出的轨道交通规划需与上层规划匹配,统一部署。

7、从基础设施来看,本规划强调了污水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出了再生水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并结合海水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对规划区进行供热,符合各规划的要求,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思路;并对危险废物提出了相应规划,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冲突:

无论从上层位各项规划还是受评规划看,均提出限制地下水开采。

受评规划提出建设大梁屯水库、红旗水库为三镇一村(一岛)供水工程,本报告认为,由大梁屯水库或红旗水库供莲山镇,将莲山净水厂水源由地下水变为水库供水。

从供水、排水上看,水资源的规划目标及具体任务基本上与其他规划一致,但本规划缺少对生活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及灌溉节水等方面的内容,即总体上来讲,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规划涉及较少。

在雨水工程方面,主要提到雨污分流以及雨水排放工程,对雨水利用方面考虑较少。

同时规划中没有对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要求,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没有提出相关指标。

受评规划提出2030年普兰店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与普兰店生态市规划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调整为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固体废物处理率由规划提出的75%提高到100%,与普兰店生态市规划保持一致。

受评规划规划的普兰店热电厂一期规模与《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提出的规模一致,但是最终规模远大于上位规划,存在冲突。

同时规划的南山、太平、丰荣、铁西锅炉房供热规模与《普兰店市城市供热规划》提出的规模差距很大,并未对皮口、杨树房、安波、莲山、城子坦、元台热源厂的规模进行规划。

8、从节能降耗上看,本规划提出了较严格的节能指标,单位GDP能耗严于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但是缺少单位GDP水耗等其它约束性指标。

9、从环境保护上看,《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饮用水源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受评规划提出大梁屯、红旗水库、龙头山水库、五四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因此建议提高大梁屯、红旗水库、龙头山水库、五四水库的等级,由Ⅲ提升到Ⅱ类标准控制。

因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为普兰店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好普兰店市建设与大连全市域整体发展的关系。

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生态宜居滨海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优良的生态和环境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支撑,确保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3.1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普兰店市隶属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中南部东侧,东临庄河市,西接瓦房店市,南与大连市金州区毗邻,北与盖州市接壤,东南与长海县隔海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0'30"~122°36'30",北纬39°18'40"~39°59'00"。

全市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3公里,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普兰店是辽东丘陵山地的一部分,千山余脉贯穿全景,大部分地区属剥蚀地貌。

普兰店市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从地形上可将普兰店划分为三部分:

北部山区(占全市总面积15.8%)山岭奇峰突起,演示裸露:

中部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30.5%)坡度平缓,土层软厚;南部沿海丘陵平原区(占全市总面积53.7%)地面平坦。

地形标高北部为600~800米,中部为200~500米,南部一般为70~200米。

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及沿海一带地势平坦,地形标高低于30米。

最北部与盖县、瓦房店市交界处的老帽山为群峰之冠,其高程为848米。

(3)地质概况

普兰店市地层主要以太古界混合岩与印支-燕山褶皱为基地,中生界时期强烈的造山运动,致使该地区隆起,海域沉降,黄海占据大陆架,渤海流入辽河凹陷成为陆表面。

近年来,陆地缓缓抬升,形成新华夏构造体系,奠定了现代地质地貌的格局。

普兰店城区岩石主要是由石英岩、板岩、碎屑岩、混合岩、闪岩、变质砂岩、砾岩、夹板岩和花岗岩组成,城区地层比较稳定。

全市共有5条断裂带,其中城区有1条,即普兰店湾断裂带。

该断裂带位于普兰店湾一侧,断裂走向东西,倾向南,断裂长40公里。

此外城区内还有一条推测活动断裂带,断裂走向东西向,倾向东,断裂长度约30公里。

普兰店城区抗震烈度为七度。

(4)自然气候

普兰店市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基本上为大陆性气候,东南部由于受海洋影响,具有一定的海洋气候特色。

普兰店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8.6~10.6℃之间变化,七月份平均气温24.4℃,一月份平均气温-3.3℃,年平均气温9.4℃,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相差1℃。

年平均降雨量为626.9毫米,旱年多于涝年。

年平均无霜期178天,霜期始于10月份,终至4月中旬。

普兰店市季风明显,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9米/秒,8级或以上大风日数(阵风)仅有13天左右。

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多小时,平均日照率58%。

(5)土壤类型

普兰店市土壤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42个土属和115个土种。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风沙土、草甸土、滨海盐土、沼泽土、水稻土等,其中棕壤土占土类面积80%以上。

山地丘陵地区土层较薄、土壤养分相对贫瘠,平原和沿海滩涂土壤有不同程度盐碱化。

普兰店市土壤养分含量缺氮、少磷、钾不足,有机质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88%。

(6)植被特征

普兰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气候和各种各样的复杂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

普兰店市的植物区系隶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北植物区。

既有保留下来的亚热带植物,如天女木兰、盐肤木、软枣、猕猴桃等植物,又有近代成功引进的合欢、梧桐、雪松、水杉、樱花等观赏性植物。

普兰店市境内植物组成成分复杂多样,有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长白植物区系成分渗入较多等主要特征。

由于大量引进黑松、刚松、落叶松、刺槐、香花槐、欧美杨107、108、毛白杨等树种,丰富了本区植物组成成分。

地带性植被类型有油松栎林、赤松栎林和栎树矮林等,但天然林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尤其非地带性人工植被较为常见。

(7)地质灾害

普兰店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有:

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从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展历史来看,近几年来,普兰店市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各乡镇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威胁,灾情较为严重,灾害损失较大,地质作用引发的突变型地质灾害主要局限于灾害性气候期间,以汛期的暴雨及特大暴雨期间为主。

而缓变型地质灾害则长期存在于普兰店市的西南、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为海水入侵灾害。

普兰店217个地质灾害调查点中,突变型地质灾害点(含隐患点)有199个,缓变型地质灾害点(海水入侵)有18个,分布于普兰店市4个办事处14个镇和2个乡。

已发生地质灾害点有102个,造成经济损失1.89亿元;潜在突变型地质灾害点185个、缓变型地质灾害点7个,威胁资产总数为3.48亿元,其中属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54个(不包括海水入侵点),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31个,海水入侵面积大75.67km2。

(8)地表水文

普兰店市境内河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223条,全长2280公里。

其中,流域面积5公里以上的有150条,河流总长1340公里;流域面积5公里以下的有73条,河流总长940公里。

贯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碧流河、大沙河、占子河、清水河、鞍子河及复州河,这6条河流的流域面积为2578.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流域面积的96%。

境内共有水库27座,总库容22446万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1座,为刘大水库,库容18946万立方米;中型水库4座,分别是红旗水库、五四水库、大梁屯水库和七道房水库;其余22座均为小型水库。

3.2社会经济条件

至2008年底,普兰店市人口为8275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429人,农业人口591156人,非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40%。

男女比例为103:

100,人口密度为28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外来人口(18-49周岁)1.8万人,占户籍人口3%。

2008年,全市市县地方生产总值302亿元,较上年增长14.6%。

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值52.9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长值175.7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长值73.4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构成比重为17.5:

58.2:

24.3。

人均生产总值36514元。

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由于普兰店市域缺少环境监测数据,并且本次评价的重点为普兰店市主城区,因此本节以普兰店市主城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主。

(1)环境空气质量

规划区域大气常规污染物SO2、NO2在2001年~2009年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PM10在2002年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原因是受到当年沙尘天气的影响,其余年份均达标。

2007年~2009年SO2、NO2、PM10的污染程度增加。

(2)地表水

碧流河:

2001~2008年间,碧流河茁场监测断面出现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其他监测项目一次值和年均值均符合相应的标准。

2001~2008年间,碧流河城子坦监测断面各监测项目的平均值均符合相应标准,仅有个别年份出现一次值超标现象,2005年总磷超标率为16.7%,锰超标率为16.7%;2006年粪大肠杆菌的超标率为16.7%;2007年粪大肠杆菌超标率为22.2%。

大沙河:

2001~2006年大沙河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相应的标准,且历年监测结果变化不大;2007年~2009年大沙河上游Ⅱ类河段、中游Ⅲ类河段和下游Ⅳ类河段总氮均出项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2008年和2009年上游Ⅱ类河段总氮严重超标,年均值超标9.90倍和10.54倍,中游和下游超标倍数为0.57~0.85之间,其余各项均达到相应标准,且2007年~2009年之间上游和中游的粪大肠杆菌逐年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

刘大水库:

2001年~2005年刘大水库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2006年出现悬浮物超标,其余各项均达标;2007年~2009年刘大水库总氮均出现超标,超标倍数为0.76~1.32倍之间。

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历年来变化不大。

碧流河水库:

2001年~2005年“十五”期间,碧流河水库全库区总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