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104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强化训练题

1.(2016永州13题2分)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

C.氯化钠D.硝酸铵

2.(2016永州5题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食盐C.汽油D.酒精

3.(2015邵阳21题2分)“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性⑤稳定性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4.(2016郴州12题2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5.(2016长沙13题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

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6.(2016常德16题2分)将100g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B.10.0%C.10.9%D.11.1%

7.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有: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8.(2016赤峰)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甲物质溶解度是102g

C.20℃时,50g水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D.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9.(2016湘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将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2016呼和浩特)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B.②③⑤

C.③⑤D.②④⑤

11.(2016郴州24题5分)下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

溶解度/g

35

.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的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____________;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________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12.(2016湘潭26题4分)如图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在图1中,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甲、丙在__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3)图1中,若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4)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

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小于40℃B.等于40℃

C.大于40℃D.无法确定

13.(2014衡阳32题8分)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2015株洲24题3分)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

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请用序号作答)。

(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

序为________(请用序号作答)。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入硝酸钾固体、________(任写一条)等。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I)

一、中考回放

1、(2014年湖北宜昌)医疗急救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水蒸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2、(2014年湖北十堰)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红磷C.硫D.细铁丝

3、(2014年湖北咸宁)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大

4、(2014年贵州贵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2013年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贵阳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十。

优质的空气资源需要大家的保护,下列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O2B.SO2C.COD.可吸入颗粒物

5、(2014年四川成都)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6、(2014年江苏淮安)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能成正比关系。

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

如果P1

7、(2014年浙江嘉兴)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在一容器中倒入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

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然,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

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

猜想二:

该粉末可能是铁粉。

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

加入铁粉后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2014年广东广州)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二、15年中考考点解读

本单元从我们熟悉且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氧气等物质着手,探讨它们的性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氧气的性质,对比分析近两年的中考试题,本单元的具体考査热点如下:

1、考査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及拓展。

知道氧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及防治,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的建议。

会进行空气质量预报、日报的表格阅读。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它能跟许多物质氧化反应。

会对碳、硫、磷、铝与氧气反应进行综合较(从反应现象、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类型、是否放热等角度去分析),知道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事例、应用及如何防止缓慢氧化的发生。

3、知道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4、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催化剂的试题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新动向,要能针对某一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会探究,保证探究的科学性。

从近两年中考试卷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査情况来看,既有单一考査,又有对比考査,还有将概念、理论、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査,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对比与综合。

预测2015年热点考査仍然会继续以上述几个要点为核心进行命题。

空气的污染、空气中氧气含暈的探究实验、氧气的性质性质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等等将还是2015年中考命题的热门话题。

常见题型可能会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等。

三、2015中考应考策略

本单元学习时应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复习要求不同,氧气的知识需要全面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自然界存在和用途,通过氧气的学习,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在实验观察中思考,通过分析、研究、归纳,了解学习常见物质的一般规律“存在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

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内容:

掌握空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C、S、P、Fe、Al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关知识和实验室制法。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通常结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考査学生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掌握,强化环保意识。

通过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再现与应用,考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以及判断能力,考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与制法等有关实验,考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据近几年的中考特点和方向,可以预测2015年的中考,在加强考査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将进一步进行拓展。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四、2015中考应考演练

1、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3、去年十月,某市多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从而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下列的一些行为和举措,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力推火力发电B.燃放烟花爆竹

C.露天焚烧垃圾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装置二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列举两条);。

5、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实验中错误的是()

A、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氧气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氧气的性质

6、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事实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合理的是()

事实

结论

A

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均有催化作用

不同的反应有时可以使用同一种物质作催化剂

B

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

白磷和红磷属于同一种物质

C

C与O2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C与O2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可以发生反应

D

Al在常温下就能与O2发生发应,Fe在常温下几乎不与O2反应

Al的抗腐蚀性能比Fe弱

7、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8、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己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

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

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

推入H20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9、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查阅资料得知:

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

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来反应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10、某兴趣小组用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b。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中(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