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90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形势1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ﻩ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ﻩ3

三、发展目标5

四、主要任务6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ﻩ6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ﻩ8

(三)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9

(四)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体系11

(五)优化产业布局12

五、重点领域发展导向ﻩ14

(一)船舶制造和修理业ﻩ14

(二)船舶配套业16

(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ﻩ17

六、政策措施19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19

(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19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

(四)促进交流与合作20

(五)强化行业管理ﻩ21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

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方向,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

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3.6%,完成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

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海运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我国船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创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造船竞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业,快速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推进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

切实推动船舶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充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

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

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储备明显增强。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

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

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

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

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

骨干企业造船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安全化。

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

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

在船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

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型设计,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提升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

着眼长远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的产品,开展前期预研和概念设计,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突破基础共性及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的研发。

掌握高技术船舶开发关键技术,突破船舶关键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开展重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研究,提升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综合集成能力和项目总承包能力。

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加快军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将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样机研制、工程示范应用等结合起来,系统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难题。

健全和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依托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数字化水池、高技术船舶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试验设施,建立和完善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和船舶辅机自主研发平台。

支持船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船舶工业与钢铁、航运、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业共同组建研发机构。

4.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以船用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领域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升先进规模化生产能力,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优化产业链。

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大船舶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采用和推广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

以行业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提高军民技术产业化能力。

专栏1:

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

产业升级改造。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的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船舶企业调整转型中的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链。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船用主机等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以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研制条件或补充专业化设施设备的项目。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对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推广节能、高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工装;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培育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促进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

鼓励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进行产业链整合。

推进骨干企业开展境外并购。

引导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和甲板机械等配套企业以资本、产品为纽带,加大专业化重组力度。

2.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船舶企业

鼓励中小型造船企业面向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鼓励有实力的中小型造船企业面向骨干造船企业发展专业化船舶中间产品制造,融入骨干企业的生产体系。

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特种船舶、内河船舶、玻璃钢渔船制造,形成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主导,大中小造船企业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3.发展现代船舶制造服务业

推动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快发展物流、电子商务、市场和法律咨询、工程管理等现代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