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8999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docx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

(一)

  1976年10月,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但留下了满目疮痍。

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育、科技、文化一片凋零。

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世界排名倒数第2位;每万人口中仅有11.6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倒数第9位;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足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80%以上。

整整一代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需要的各种类人才青黄不接。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要恢复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他建议立即恢复高考制度,加快速度培养各种类专门人才。

于是,停止了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重新启动。

当年,570万考生报名高考,但由于高校太少,条件不够,招生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只招收了27万余人。

540多万考生以及因种种原因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数以千万计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被挡在了大学门外。

这是一种历史无奈,也是一种历史矛盾。

但这些无奈和矛盾不解决,中国的人才问题、经济建设问题、科学发展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977年底,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对希思介绍英国利用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让更多人可以上大学的经验大感兴趣,并表示中国也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之后,中央相关部门根据邓小平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着手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稍后的全国科学大会和首次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这个现代化手段就是电视大学。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指出:

“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由于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筹办工作进展神速。

1979年1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指出:

“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于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将会起重大作用”,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努力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好”。

1979年2月6日,经过一年多一点的高效筹办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是日,标志着打破常规,从无到有、充满创新精神的广播电视大学横空出世。

  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过程,形成了一个包括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852所县级电大、3082教学点、6万多个教学班在内,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在校学生超过320万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富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

累计为社会培养了75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开展各种类非学历继续教育数千万人次。

  历史证明,邓小平倡导、创立广播电视大学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广播电视大学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种远程开放大学,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成为今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广播电视大学31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创立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探索广播电视大学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在职人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解决因10年“文革”耽搁、积压的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上大学,以及各种类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1979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就招收了41.7万余学生,其中全科生11.5万人,单科生30.2万人。

此外,还有试读生约10万人,再加上各地收听电大课程的大学分校学生,全国收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授课程的共有60多万人。

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广播电视大学共招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1万人,毕业104万人,非学历教育结业生200万人,年平均学历教育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7.1%。

  2.多元探索阶段(1990年-1998年)。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深入展开。

尤其是经济体制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使广播电视大学面临新的背景、任务和要求,进入到多元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了多层次多途径的开放办学探索,强调从半封闭式的办学方式向开放式转变,单一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向多功能转变,脱产半脱产学习为主向业余学习为主转变,深入开展自学视听生制度、开放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和举办专科层次的大学基础课程教育试点;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培养培训专门人才的探索,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技术人员、回乡知青、乡镇企业干部职工和农民提供电视教学课程(节目),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探索,成立中国电大计算机网络协作会、CAI课件开发制作协作会,建设电视直播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研发中心,推动电大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3.“开放教育”阶段(1999年-2010年)。

20世纪末,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1999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专科起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

”试点内容包括:

免试入学,择优注册,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相当学历的在职人员及社会青年,学分8年有效;方便灵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文字教材、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课件、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进行自学,教师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全过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央电大统一学籍管理并颁发毕业证书。

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累计招生643.8万人,毕业325.83万人。

开放教育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以及远程开放条件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新机制。

  大学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但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则各有不同。

广播电视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把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与自己的价值追求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它立足于人才培养,但更加关注广大农村、基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它为一切有能力、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但更加重视为特定群体、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它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但同样关注并大力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更加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估和质量保证。

  为帮助农村地区培养人才,自2004年起,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中央电大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截至2010年,中央电大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开设了18个本专科专业,累计招生25.04万人,毕业8.68万人,目前在学生17万人。

  为维护边疆稳定,振兴民族地区教育,2002年,中央电大与西藏大学合作成立中央电大西藏学院,依托中央电大的教学网络、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面向西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为西藏地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

截至2010年,已开设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本专科专业,累计招生4061人,毕业1569人,目前在学生2888人。

同时,中央电大结合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实际,开设系列的“双语”教学课程,开展汉语教学培训,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中央电大在学生当中,少数民族学生达13万人。

  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整体素质,经教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分别于2000年成立了八一学院、2001年成立了总参学院、2009年成立了空军学院,依托军队建制或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和学习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军开展士官远程开放学历教育,以军为主,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士官大学,使士官学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现实。

截至2010年,在部队共设立教学点194个,累计招生16.87万人,毕业6.54万人,目前在学生8.03万人。

  为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体现社会关爱,2002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依托地方电大和当地残联共同建设教学点,开创阳光学习网,面向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远程开放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截至2010年,累计招生6240人,毕业1689人,目前在学生4551人。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大学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开展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十一五”期间,非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增长迅速。

2010年度,广播电视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达到252.72万人,增长率为56.3%。

占全国高等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比例也达到36.72%。

  在社区教育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社区教育推展计划”、成立“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了56个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制作可用于社区教育的音像资源约10万分钟。

在16所省级电大增挂社区大学牌子,在6所地方电大建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在部分省级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或者终身教育委员会。

各地基层政府也纷纷依托电大基层办学网点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在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广播电视大学承担了中组部“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培训资源建设,已制作完成约700小时各类学习资源,通过“干部在线”网络培训平台为党员素质提升服务。

目前,已在云南、西安、哈尔滨、贵州、天津、安徽、湖南、山西等地深入开展,已培训数十万党员干部,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一个发展着的大国正在全面崛起。

但大国不是强国。

从大国到强国的发展,关键是人才,是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强国必先强教。

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0年,中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

并要求加快继续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等,为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办好开放大学”的内涵,就是说,广播电视大学从性质上看是开放大学,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办得还不够好,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革发展,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得更好。

开放大学强调教育要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强调教育思想、模式、手段、地点、方法的开放,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基层、农村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家人力资源能力。

  而要实现“办好开放大学”的根本目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构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即国家开放大学。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取得广泛共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立足长远、兼顾现实,以及风险小、效益大的战略选择,可实行“分步走”策略。

即在组建国家开放大学之初,可以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搭建国家开放大学基本框架,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进一步探索与相关教育机构、高校、网络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的使命在于促进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育,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探索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促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输送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特定群体、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战略目标是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所新型大学;成为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巨型开放大学。

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

(二)

从2004年至今,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已经走过7个多年头。

目前学院已初具规模,逐步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残疾人远程教育体系,在服务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道路,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贡献。

  一、开展残疾人教育是电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开展残疾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

利用信息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机会,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早已成为许多国家远程教育特别关注的课题。

对我国来说,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教育公平,而残疾人教育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我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特别是残疾人基础教育这些年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当基础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残疾人必然产生高等教育需求。

同时,随着社会进步,残疾人就业和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对残疾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残疾人职业选择的机会比以前要多得多,有可能胜任许多以前不能从事的职业,前提是必须接受教育和培训。

所以陈至立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即曾强调:

“我们必须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在大力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进一步发展残疾人的学前教育、高级中等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不断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

”这也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格局中,远程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更加适应残疾人特点。

相对于基础教育,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还比较薄弱。

尽管国家已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放宽了高校录取残疾人学生的体检标准),使残疾人能和健全人一样接受高等教育,但限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残疾人学生的实际困难,普通高校为残疾人所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很有限。

电大自建校以来,已经为不少残疾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全部面向残疾人开放,并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我国约有10所独立设置的残疾人高校,但是这些高校办学规模都不大,每年招生数量有限,而且很多残疾人由于自身的困难很难到全日制高校就读。

英国开放大学原校长,后来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的约翰·丹尼尔当年到开放大学上任时,见到的第一个学生就是残疾人,他认为,对残疾人来说,开放大学也许是更方便、更有效的学习场所。

有资料说,早在1981年,英国开放大学就有残疾人学生3000人。

从国内外经验看,残疾人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需求,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不可能满足。

远程教育形式可以较大限度地避开由于身体和生理缺陷给残疾人带来的制约,适合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为残疾人提供比较灵活、便利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是中央电大办学理念的体现。

远程教育在解决不同国家的教育问题时注定要承担特殊的社会责任。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种外在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应该是远程教育的首要使命。

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大学系统,秉持这样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努力为所有具备学习能力、而又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学习机会的社会成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为教育不利地区和不利人群提供教育服务”是中央电大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样的价值观,使中央电大为地方、基层、农村、边远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送去了教育之光,而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更是中央电大办学理念的体现。

作为一所开放大学,作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央电大理应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是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电大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体现与提升,更是电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二、电大已成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中央电大残疾人远程教育发展迅速。

2001年底,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开始筹建,克服了各种难点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并和各方磋商,2004年2月,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挂牌成立。

学院通过与残联方面合作,面向全国残疾人开展适合于他们实际需要的相应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他们提高素质、掌握技能、融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

学院为中央电大的直属二级学院,本部设在深圳市,由深圳电大负责承办,教学上接受中央电大的领导和管理,同时接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和监督。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学院在全国省会或中心城市设立地方学院和教学中心31个,开设了社会工作、广告学等2个专升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会计学、英语、社会工作等4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6388人,毕业1683人。

  逐步形成独有的办学模式。

目前,残疾人教育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了各级电大和当地残联合作开展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目前,有深圳、内蒙古、甘肃、广西等18所省级电大与当地残联合作办学;有江门、盐城、德阳等12所地市级电大与当地残联合作办学,还有江苏昆山1所县级市电大和当地残联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

各地电大和当地残联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升双方的合作,电大残疾人教育在许多地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

特别是一些西部省区电大,在推进残疾人教育方面走在了许多东部沿海地区省市电大的前面。

  在课程、资源、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

在管理上,形成了扁平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主要开设一些适应残疾人学习,并与他们的就业和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使残疾学生在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后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学习资源建设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和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建设完成了28门课程资源,逐步开发建设了配有手语、字幕的文字、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模式上,体现了为残疾学生个性化服务的特色,使残疾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院还首创了网上校园——阳光学习网,使残疾学生从虚拟课堂学习、形成性考核到终结性考核都能基于网络完成,那些存在行动或聋哑障碍的残疾学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报名注册,选择学习内容,点播教师授课节目。

  获得政府及残联的认可和支持。

在残疾人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中国残联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逐步形成。

今年,中国残联为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深圳学院、内蒙古学院、武汉学院三个示范性学院各拨款10万元予以支持。

今年8月,教育部和中国残联授予200名特殊教育工作者“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新生、内蒙古学院副院长韩高峰获奖。

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也是对电大残疾人教育的肯定。

  三、电大在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中所体现的价值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开展残疾人教育集中体现了电大的核心价值,电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可能发挥的独特功能作用得到重视。

在办学之初,中央电大就特别强调要将残疾人教育和残疾人的福利以及残疾人的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电大的残疾人远程教育已成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在深圳,残联不仅在残疾人就学和就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为给学员提供开展学习的最方便地点,使残疾人教育植根社区,他们利用自己的系统,开办了社区教学点并配齐了计算机设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内蒙古电大的发展一直受到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残疾人教育更是如此,从创办开始就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是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内蒙古学院的一大特色。

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内蒙古学院的学员也因而可以零费用上大学,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促进社会公平做出典范。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教育公平可以保证每一个个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

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有可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社会各阶层才能得以正常流动和分化,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而电大开展的残疾人教育,正在致力于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开辟一个新途径。

残疾人学生董明作为北京残奥会的形象大使,在担任水立方志愿者期间,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温总理还亲自为她题字“身残志坚”;何欢拿到了广州亚残运会R2-SH1级女子10米气步枪立射比赛的金牌,同时也是本届亚残运会射击比赛的第一枚金牌;杨博尊在北京残奥会上成为游泳冠军;庄美凤开办全国首家专门为残疾人免费征婚热线……更有许多残疾人通过接受电大教育,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就业机会增多,从而使命运的轨迹发生改变。

  探索特殊人群远程教育规律,为机制创新提供借鉴。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了两个系统的相互合作与彼此支持,通过与残联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地方电大开展残疾人教育,为机制创新提供了借鉴,初步形成了适合残疾人需求的远程教育办学网络。

在7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的教学点建设,基本形成了两种办学方式:

一是以地方电大为主体、残联协助,教学点设立在电大系统。

二是以残联为主体、地方电大协助,教学点设立在残联系统。

学院和教学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建成了一批适应残疾人学习需求,包括残疾人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专业,在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不仅使电大残疾人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残疾人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人性化的服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