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8980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docx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必修3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B)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B)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5.(实验)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b)

生命观念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

科学思维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三年江苏考情

2018年T10(2分);2017年T9(2分);2016年T20(2分)、T27(1分);2015年T14(2分)

科学探究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社会责任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

负反馈调节。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限度。

(3)方式: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4.类型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反之,则抵抗力稳定性弱

5.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Ⅰ,5D)(  )

(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Ⅰ,4C)(  )

(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Ⅱ,4D)(  )

(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卷Ⅱ,4B)(  )

(5)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全国卷Ⅰ,5C)(  )

(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29)(  )

提示 

(1)√

(2)× 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复杂程度高于草本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草本阶段强。

(3)√

(4)×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散失)。

(5)√

(6)×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遭到破坏时,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状。

2.深挖教材

(1)(教材P116“技能应用2”改编)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

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理由。

提示 放养赤眼蜂。

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

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

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教材P116“思维拓展”改编)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可超过300℃)有何特别之处?

研究此类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1)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如下特别之处

①其能源:

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

②其生产者不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

(2)意义:

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反馈调节实例,考查科学分析、判断能力

1.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解析 图中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飞船中的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需要太阳能的注入;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答案 D

2.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

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解析 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据表可知,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越来越强,B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草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高,C正确;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D错误。

答案 D

 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多选)下列与下图所示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解析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并使营养结构更复杂,该生态系统能量能多级利用,虽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合理使用农家肥,不仅能提供无机盐,还能提供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C正确;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答案 BCD

4.下图是某共生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①过程固定的太阳能

B.碳元素在②③过程中的流动形式都是有机物

C.④过程表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能量

D.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蔬菜温室与畜禽舍面积比

解析 在共生型生态农业模式中,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为太阳光能和适量饲料中的部分能量,A错误;碳元素在蔬菜温室流向畜禽舍主要是有机物,而畜禽舍流向蔬菜温室主要是无机物,B错误;沼气池中的沼气可家用和农场用,成分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散失,C错误;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蔬菜温室和畜禽舍的面积比,D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2)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点悟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结合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

答案 C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结合环境污染的实例,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多选)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从而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错误;不断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C错误;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D正确。

答案 AD

3.(2016·江苏卷,27)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解析 

(1)很多蛋白质中含有硫元素,污染水体中的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水体出现“水华”或“赤潮”,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考点三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的三大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措施

(2)关键: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实质: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3.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

 结合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1.(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在生态建设工程逐步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物种多样性增加,生物群落的组成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A、B、C正确;主要目的是改善当地的气候、水源等,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答案 D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生物种类多种多样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D.江苏地区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指数会增加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自然界中生物种类多种多样,还包括这些生物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还要保护基因和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一般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逐渐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D正确。

答案 D

1.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1)从分子水平上看

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1)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2)间接价值主要是指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为我所用”,如森林和草原保持水土、湿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结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 农田的存在,使得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降低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错误;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所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松鼠的种群密度受食物条件、栖息空间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A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答案 B

1.外来物种入侵

(1)概念

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新环境的生态系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危害

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入侵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从而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2.注意区分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

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高

点拨 在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负相关。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而且,若受到“同等强度”(而不是破坏性)干扰时,抵抗力稳定性强者,恢复力稳定性也强。

易错点2 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

点拨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

①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②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③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

易错点3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点拨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深度纠错]

1.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答案 D

2.(多选)“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答案 ABC

随堂·真题&预测

1.(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保护区内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采食,说明,对于该种生物来说,保护区内的食物资源已经相对短缺,从而造成种内竞争增强,D正确。

答案 D

2.(2016·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答案 B

3.(2014·江苏卷,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D正确。

答案 B

4.(2020·高考预测)人类活动严重干扰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而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为此,2017年的世界环境日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绿色发展的理念。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的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一定发生改变

B.人类可利用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等生态学原理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C.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D.科学合理地砍伐森林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解析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 A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

35分钟)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种群,没有群落结构;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