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7197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好学发言稿.docx

孔子好学发言稿

孔子好学发言稿

1.关于孔子的某一言论思想的演讲稿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耿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

根据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同学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

“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本人低、学问比本人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较本人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描述虚心好学。

我认为:

不耻下问,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

大家经常赞美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为有学问。

什么是学问?

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只要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本人。

坚持学习当然重要,乐观求问更属难能。

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一般劳动者问。

向比本人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简单的。

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样做的。

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本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与鲁国国君祭祖的仪式,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

当时有人讥笑他说:

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

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谈论,说道:

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

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特别好的榜样。

大科学家哥白尼从小喜爱“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84岁高龄时,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学问。

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意的精神,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我们作为同学,学习是我们的任务,追求学问是我们的目标。

要做到不耻下问,虚心求问。

学习学问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

任何领域都有很多尚未被你了解的学问,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

只需你虚心就可以发觉你要学的东西,也只要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

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头。

我们要不耻下问,勤于求问。

聪慧的人晓得多问就会增长学问。

只要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学问,不断更新学问,不断丰富和提高本人,顺应时代的需要。

同学们:

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遭到人们的称颂。

学而知,问而广。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才智也许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只要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要获真学问,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学问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

“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问的仆人。

盼望我们全部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仆人,在学问的天空自在飞翔。

2.孔子讲演稿

孔子讲演稿

这麽一个名流千古的人,其实,他从没想过让本人名流千古,他只想,原本来本做

本人。

「做本人?

」是的。

那是一个礼乐渐渐崩坏的年月,好像,被后人称为春秋时代。

祖先虽是宋国贵族,

但他却两袖清风,在那个价值与尊严都荡然无存的时代里,只要血液,还留有身为

贵族的傲气吧!

幸得,他还有一项能走遍天下的技能,那便是学问。

虽然他总告知同学他喜爱风乎

舞雩,但没有人发觉他更爱深夜无人的星空,思考人生的意义。

有时他会感慨:

果没有这个乱世,他能否需要这麽漂浮流离?

但是,没有这个乱世,他却永久可能

呕心沥血。

「十五而志於学」,它比同年的小孩要更早熟,不是他看到什麽样的将来,只是懂

得空想毫无好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麽两句彷佛轻描淡写的两句

话,却是他用生命刻画来的。

辗转求用,历经了大半辈子,做过「委吏」、「乘田」、「中都宰」,五十岁时,

还已经当过彷如宰相的司寇。

只是,他心爱的鲁国不愿重用,他只要黯然的率领弟

子离去,周游列国。

这麽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应当是苦难吧!

但是他活的欢乐!

「食不厌精,脍不厌

细。

」吃东西嘛!

贪点口腹之欲,人之常情,那又何妨?

只需不过分即可。

「惟酒

无量,不及乱。

」酒呢?

间或来那麽一点,那也是人生快意!

兴奋的时候,他也会

听点音乐,击节而歌。

与同学谈天时,他也会像个伴侣般,拉著同学谈笑。

遇到学

生能举一反三,他兴奋的赞扬,本人不当心发点牢骚,被同学指证,他也会立即承

认。

谁说他望之俨然?

他从没端过架子,也没有刻意要装出道学样!

他只是原本来

本的,以他心目中的价值观过活。

慢慢地,大家都晓得他在说什麽了!

说「仁」,讲「礼」,主见「正名」,强调文

艺的「兴、观、群、怨」。

这些,都是他用生命体验来的才智,「朝闻道,夕死可

以。

」好的东西,怎麽能不跟好伴侣共享呢?

是的,共享!

不就是生命的共享吗?

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听进去,他仍风尘仆仆,执意让更多人共享他生命的才智。

有一天,他终於觉得本人老了!

以往走惯了的田野大道,突然觉得遥远了!

同学体

恤的,刻意慢下了步伐,但他终於还是晓得了,本人的年龄不再适合奔波。

望著那

麽一大群跟著他的同学,总有那麽几个,是可以栽培的,本人年少的志向,就由他

们去实现吧!

本人老了,总要留些什麽吧!

整理「诗」、「书」、「礼」、「乐」,

并删鲁史、修春秋。

本人在星空下领悟得来的道理,不盲目的全灌在书中了。

他,

不写书,却仍藉著整理书而把本人的意念灌注其中,一如千百年后不断跟随的史笔

春秋。

於是,或许大家爱称他至圣先师,可是,他永久还是喜爱那个志於学、孜孜不倦於

礼,总被唤做「仲尼」的本人

3.有关孔子思想的演讲稿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训练准绳等。

与《高校》《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约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假如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需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吸取才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描述本人: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苦,不只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旧乐观向上,坚持本人的抱负,甚至是明知其不行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冲突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现实。

孔子也曾说: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行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学问都表现出深厚的爱好,因而他多才多艺,学问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本人不这样认为,孔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学问,谁那里有他所不晓得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耿直,又主见直道而行,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

“聪慧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阔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示,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损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本人带来很大的危急。

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本人也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富有怜悯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原则。

给你一点素材。

4.关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演讲稿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本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与祭祖仪式,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

有人在背后称赞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谈论后说:

“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耿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

根据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同学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

“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本人低、学问比本人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

5.《学会请教》为题写演讲稿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

耻辱.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本人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描述虚心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本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与祭祖仪式,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称赞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谈论后说:

“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耿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根据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同学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

“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本人低、学问比本人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方向地位和学问不如本人的人请教;或描述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6.跪求孔子论语的演讲稿

《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通“悦”。

③[愠(yùn)]恼恨。

2.与伴侣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同学子夏说的。

3.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法规。

5.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乏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本人。

10.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

“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

“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

“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

“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行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同学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毅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

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确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23.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力量。

30.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宰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

“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训练,没有区分。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学而第一『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伴侣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5』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伴侣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

7.《孔子是宏大的》50字演讲稿

孔子英文:

Confucius,Confucious;拼音:

Kǒngz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训练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闻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据有关记载,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次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可适当删减。

8.关于孔子孟子的演讲稿

敬重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我友爱的祖国》央央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滔滔黄河,滚滚长江,宏伟长城,宏大复兴中国梦!

始终都在我们眼前,耳边看着、听着,那么让我们来回首历史,看看古人为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大家都晓得孔子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先祖为宋国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政治家,大训练家,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许多陈旧的商周文化。

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非常繁琐的典礼。

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本人财势的好机会。

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进行礼的典礼。

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

孔子从小就遭到这种陈旧文化的熏陶,学懂了很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嬉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进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见。

由是,后人把孔子提倡的学说称作“儒家”。

“祖国”一个多么神圣,多么纯净,多么梦寐的词语,孔子就为本人的国家做出了贡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与最友爱的祖国做出一点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