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687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

名词解释

1、最小面积:

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

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

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

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

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

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

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

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

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

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

(高斯假说)、

12、种群:

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

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

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

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7、种: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

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

19、植物群落:

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活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20、趋同适应:

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21、顶级群落:

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时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

22、群落演替:

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演替过程。

23、非地带性植被:

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24、趋异适应:

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等,又称辐射适应。

25、物候:

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26、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或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优势种。

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

个体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及优势度较大的种。

27、建群种:

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种群。

层片:

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

28、种群的数量特征:

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高。

29、小种群:

群落内部小型的植物组合。

30、原生群落:

没有受到人类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群落。

31、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各个发育期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能进入下一阶段。

32、春化作用:

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33、生理有效辐射: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利用的光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

34、光饱和点:

净光合作用增加到一定水平就趋于稳定,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使得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简答题

1,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总趋势:

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为我国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

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旱生性草原和荒漠分布的地区。

东南半部自北向南,气温递增,带状分布明显,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亚热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赤道雨林带。

西北半部,青藏高原影响,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夏季东南季风作用,东南到西北出现近乎经度方向的更替。

2,阐明群落内温度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波动较为缓和,群落内最高温较群落外低,最低温较群落外高,平均温度比群落外稍低,白天与夏季的温度低于群落外,夜间与冬季的温度高于群落外。

原因:

群落直冠层对阳光的反射与吸收,植冠层的保温作用,群落重叠的层次结构,阻碍了群落内外的热量交换,群落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枯枝落叶的蒸发作用,调解率群落内的温度,缓和了地表温度的蒸发与热量散失。

3:

以云杉林的复生过程为例,说明植被的次生演替。

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

4.简述Logistic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具有一个上渐形线。

5.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6.草甸和草原有什么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著植被。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

7.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

寒害,冻害,霜害。

8.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西欧与中欧;亚洲东部。

9.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

暗针叶林;沼泽化;缺乏阔叶成分。

10.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分为哪些类型?

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11.什么叫物种多样性?

群落交错区内物种多样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程度。

变化规律:

12.沼泽、草甸属于何种顶级群落?

隐域植被

13.群落的高级单位如何命名?

根据外貌命名,按照土名或者俗名命名。

14,什么叫顶级群落?

说明几个顶级理论的异同。

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的群落。

共同点:

都承认顶级群落是经过单向的变化后,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级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和生境相适应。

不同点:

单元极理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只是第二位,但可阻止群落发展成为气候顶级。

其他两个理论则强调各个因素的综合,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能决定顶级的形成。

顶级格局假说认为,顶级的变化,也会因为一个新的种群分布,格局而产生新的顶级。

单元极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级。

而其他两个理论都不认为所有的群落最后都趋于一个顶级。

单元极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认为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而顶级格局假说认为群落为一个连续体。

15,森林为什么会增加降水量?

森林群落通过蒸腾与蒸发作用,将其吸收水分的75%送回大气层中,增加了大气水汽的含量。

森林冠层的气温较附近大气层低,含水汽的能力小,容易促使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便于水汽凝结成云而致雨。

森林阻碍气流运动造成气流漩涡。

森林树木的大量放电,引起云块放电,使空气电解,促进水汽凝结而降雨。

16,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

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特有属丰富)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特有植物丰富。

17.植物的群落成员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罕见种。

18.学术界对植物群落的性质存在着哪些观点?

有机体学派;个体学派。

19.简述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

植物的生长速率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的状态的生态因子。

20.按照植物的抗旱方式及形态的生理特征,旱生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多浆液植物,少浆液植物。

21.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将植物区系分为哪些类型?

地理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迁移成分、发生成分。

22.哪些因素决定了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3.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有何联系?

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很少能长期稳定共存。

生态位重叠式引起利用性竞争的一个条件;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24.植物群落的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发育初期;发育盛期;发育末期。

25.根据群落建群众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可将草原分为哪些类型?

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26.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由哪些因素决定?

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7.简述谢尔福德耐受法则的内容。

谢尔福德法则: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28.根据植物适应短期水分亏损,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恒水植物、变水植物。

29.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百岁兰。

30.生态型分为哪几个类型?

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31.按照分布区的性状,可将分布区分哪几类?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32.自然种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33.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时间、空间、气候、竞争、捕食、生产力。

34.中国植被主要采用了哪些群落分类单位?

植被型;群系;群丛。

35,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

具有密集的支柱跟,突出于地面可再生能力强的呼吸根,胎生现象,泌盐结构及旱生结构,富含丹宁。

36,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

种类组成,种类相当丰富,外貌特征,终年常绿,呈暗绿色,林相整齐,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结构特征,包括乔木层(三亚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特点。

常绿为主,落叶,分布,我国最广泛分布,中亚热带最典型。

37,什么是种,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同一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构成生殖隔离-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8,自然分类法的特征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特征:

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39,简述植物分类单位和阶层系统。

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种—亚种—变种—变型。

40,高等植物包括哪些门类?

有何重要特征?

地球上高等植物是指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具有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

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4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气候演替,地形变化,板块运动,踏脚石作用。

42,简述全球植物区系的大体特征。

塔赫他间1978年对世界植物进行了区划,将世界植物区系划分为泛北植物区,古热带植物区,新热带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区,泛南极植物区等六个植物区,34个植物地区。

43,阐述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成因:

第三纪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植物种类繁多,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起后,内陆才逐步干旱,但仍然与其他地区有密切联系。

第四季冰期中国大部分未受北方冰盖的影响,南方地区基本保持温湿环境,形成了许多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奠定了基础。

4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

平衡理论生物向岛屿移植的速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岛上植物灭绝的速度因植物增多随时间推移而上升。

当移植的速度和灭绝的速度相等时,岛屿的植物种类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后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

岛屿的面积,(岛屿面积越大,供养能力越大,灭绝速率越低)岛屿距大陆的距离(距离越近最初移植的速率越快)。

可以将岛屿的情况和自然保护区进行对比,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来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问题,如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但这样做时应该注意岛屿的情况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45,阐述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影响遗传多样性,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6,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性:

各因子是综合起来对植物发生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分。

阶段性:

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非等价性和非替代性:

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不同,其一生态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生态因子代替。

但量上可以调剂和补偿。

47,试分析耐受性法则与最小因子法则和限制性因子定律的关系。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限制因子定律:

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法则:

任何一整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耐受性法则与最小因子法则只适用于稳定环境。

相互的关系:

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过少,而耐受性法则既考虑了因子量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过多的情况。

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生物的耐受性不仅随着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

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限制因子的盖帘,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性因子。

48,简述生态福与植物的适应。

生态福即每个植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生态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受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

如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同种植物的在不同环境中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也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

根据植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可以分为广生态幅种和窄生态福种。

如广温性植物,狭温性植物等。

49,简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避逆性,即植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逆境的影响。

如沙漠中的短命植物。

二是耐逆性,指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影响,如寒带针叶林能够抵抗负70度的低温。

同时植物可以从生理上(寒带植物增加细胞壁弹性,忍耐结冰导致的脱水),形态结构(匍匐状。

垫状或莲座状的高山植物)和行为上(花瓣向日葵转动,休眠等)来适应不利的环境。

50,简述生态活动与温度的相互关系。

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温度对这些过程发生的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速度加快;但超过最适点后,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度也随之下降,所以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个耐性范围,存在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的适应类群。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物质吸收和运输的主要溶剂,调节植物体温,保持植物固定的姿态,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分配。

适应类群:

从植物分布来看,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根据其在水体中的位置可分为挺水植物,浮生植物,沉水植物,而陆生植物根据体内水分的变化可分为变水植物和恒水植物(旱生,中生和湿生植物)。

52,试述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适应类群。

光的生态作用,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发展和繁荣的能量和物质基础,紫外线对植物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光有一定的信号作用。

适应类群:

固碳途径,c3途径与c3植物,c4途径与c4植物,CAM途径与CAM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群,阳生植物,阴生植物,中生植物。

植物光周期的适应类群,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等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53,简述沙生植物的主要适应特征。

生境特点:

土层干旱,养分贫瘠,流动性强,风沙大。

形态特点,适应干旱环境,适应沙埋,适应风沙打击,根系发达,无性繁殖能力强,抗旱、耐热、耐冷,细胞渗透压高。

54,为什么说LHS系统比CSR系统更能定量分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CSR系统是定性测评植物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模型,该模型将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基本条件主要分为两大类,胁迫和干扰。

胁迫指气象、土壤、水文条件对植物生长有利程度。

干扰是指对植物生长各种重要的生态条件的稳定程度。

这两种条件不同组合形成4种生境类型。

a、强胁迫+强干扰。

b、强胁迫+弱干扰。

c、弱胁迫+强干扰。

d、弱胁迫+弱干扰。

其中植物在a的环境中无法生存,其他三种中植物采取三种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来分别适应,b地衣苔藓(低竞争)c一年生杂草(低竞争)d中植物的竞争程度最高—森林有时终在竞争中区的有事,该模型的创新在于,用三角坐标的形式较为形象的表达了各种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状况。

LHS系统是一种定量测评物种的生态策略的模型,该模型用三个对数轴,叶片特征轴l,高度特征h,和种子s,形成一个三维空间,根据每种植物在这个三维空间的位置反映该种植物的生态策略。

叶片特征:

成熟叶片在全光照下典型的面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高度特征:

成熟植株的典型高度,反映植物适应干扰的对策。

s典型种子的大小,反映种子侵占新生环境的能力和发芽初期的存活率。

与CSR系统相比,LHS系统利用三维空间坐标立体的定量的全方位的表达各类植物生态型特征,能够全面反映各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思路更为缜密,方法更为客观,定量程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空间连续性更强。

55,什么是植物群落,它有何基本特征?

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其基本特征有,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群落内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群落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是一个功能集体,一定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的边界特征。

56,简述波动与演替的关系。

波动与演替都是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波动是短时间可逆的变化,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57,试分析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

旱生演替系列:

寺遗址五阶段(先锋期)(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苔状植物阶段(先锋期)—草本植物阶段,一年生、两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低草——中草—高草)—木本植物阶段(高草灌木群落_灌丛—森林)。

水生演替系列:

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58,简述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的理论:

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体(个体、种群、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的空间。

实际生态位,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空间。

生态位重叠,当两个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其他条件)时,便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种间竞争。

生态位压缩,由于外来种群的侵入和竞争,是的某种群被迫缩小活动范围的现象称为生态位压缩。

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的环境中,因为,如果两物种具有同样的需要,一物种就会和处于主导地位而排斥另一物种。

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为生态位漂移。

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为竞争释放。

59.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其价值何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位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价值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食物,医药,能源,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是旅游业和娱乐的重要资源,提供原始基因库。

间接价值,具有重要的环境影响(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储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持进化及保持环境的自然平衡),科学价值,国家安全,社会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哲学价值。

60,什么是植物群落排序?

有哪些类型?

排序是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群落的位序,从而分时各样地之间以及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排序的过程是将样方和植物中排列在一定的空间中,使坐标轴能够反映一定的生态梯度,能够解释并解释植物群或植物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因此排序也叫梯度分析。

按排序的维度可分为一维排序与多维排序,按排序的操作方式可分为:

间接梯度分析与直接梯度分析,以群落本身的属性来排定群落的位序叫间接梯度分析,以群落生境或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或物种的位序叫直接梯度分析。

61,试述热带雨林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

基本类型:

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沼泽雨林。

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

a.种类成分最丰富。

b.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高。

c.优势种不明显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

2.群落结构:

层次复杂。

3.生活型特征:

a.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b.茎花现象。

c.板状根现象突出。

d.叶具滴水叶尖现象。

e.藤本植物丰富。

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

g.绞杀植物多。

h.寄生植物较多。

4.季相特征:

在雨林地区,没有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

5.生产力:

初级生产量最高。

62,简述亚热带植被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主要类型: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硬叶常绿林、荒漠等。

特征:

63,简述温带植被的主要类型?

夏绿阔叶林:

有明显迹象变化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

耐寒的松柏类植物组成的森林。

温带草原:

禾木科植物组成。

64,苔原植被的一般特征?

1.苔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极少是一年生的。

2.光合作用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对于维持生命极端重要。

3.北极植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收支平衡。

4.苔原植物的织物结构是高效率的。

5.苔原植物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

6.苔原的长日照使得这里生长长日植物。

65.试述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世界植被维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北半球表现很明显。

北半球大陆东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

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北半球大陆西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

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

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66,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北半球温带地区表现最明显?

北美的中部:

冬眠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经向的落差山脉所阻挡,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

森林-草原-半荒漠-荒漠-森林。

欧亚大陆:

在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发育着各类森林。

太平洋沿岸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