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docx
《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故事
分享的快乐
东关小学马丽
感动是心灵的触动,也是一种深刻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句平凡的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抹会心的微笑而感动不已。
记得那是一个秋风送爽的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分享的快乐》这一课。
课堂上有一个“我们一起享用”的活动。
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
玩具、贴画、故事书、相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享用,教室里一片欢腾。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尽情地畅谈着自己对分享的体会。
“什么是分享?
”有的说:
“分享就是当自己有好东西时要和大家一起享用。
”有的说:
“把我的快乐告诉别人也是分享。
”也有的说:
“分享就是有好玩的,大家一起玩。
”一个孩子大声说:
“分享就是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
”他的话引发了大家的一片笑声。
我微笑着点点头,说:
“对呀,一个人吃起来多没劲。
好东西自己一个人享用,不一定会快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会变成了许多快乐。
”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整理好课本正准备走出教室,“老师!
”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我回头一看,一个橘子,一个黄澄澄的大橘子出现在眼前。
这个季节还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橘子,真有点难得。
“老师,我请你吃橘子。
”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捧着橘子,伸得老高。
嘿!
这可不错,刚下课就学以致用,还知道请老师也来分享!
我心里一阵暗喜。
可是想要又不好意思伸手,不要又怕伤孩子的心。
我灵机一动,大声宣布:
“今天中午,在学校吃午餐的同学吃完饭后,我们一块儿来分享这个橘子!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吃过午饭我回到教室,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
我前脚刚踏进教室,一个孩子立刻指着讲台大声嚷嚷:
“杨老师,瞧,我们给你留了一瓣橘子。
”我回过头,发现讲桌上叠着几张橘子皮,皮中央真有一瓣红彤彤的橘子。
原来他们已经分享了那个橘子,没想到还给我留了一瓣,我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就在我喜滋滋地把橘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它的酸甜时,一个念头突然从我的脑海闪过:
他们是不是分配不均,才把多余的一瓣留给了我呀。
想到这儿,我又乐不起来了,嘴里顿时索然无味。
回到家里,正巧餐桌上摆着橘子,我随手掰开一个,忽然想到了中午的那个橘子,于是我赶紧数数,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我发现,这个橘子一共只有八瓣,那中午那个橘子呢?
顶多十瓣吧。
可是,在学校吃饭的孩子一共有15个人,他们是怎样分享一个橘子,还能给我留下一瓣的呢?
哎,我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怎么会这么粗心大意,连这么简单的常识都忽略了呢?
我先前还错误地认为我是在拣他们剩下的。
现在我明白──那一瓣橘子的的确确是孩子们特意为我留下的啊!
我的心里立刻被一种东西填满了,那东西不是自责,也不是惭愧,而是感动!
写地问道:
“昨天你们怎么想到要给我留一瓣橘子呢?
”“你不是说过有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吗?
”一个孩子头也不抬地说。
另一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你昨天把橘子让给我们吃,我们也应该给你留一瓣呀。
”“就是嘛。
”旁边的孩子附和着。
他们的话里没有丝毫华丽的词语,却让我感到一种说出的感动,那感动渐渐化成愉快的情绪充满了全身,我度过了开学以来最快乐的一个中午。
不久的建队日,我请每个学生品尝了老师的礼物──奶糖。
今天老师请客,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多大的鼓动。
也许并不是十分的美味,但他们吃得那样津津有味,因为这是老师送给他们真真实实的礼物。
记得当时有个孩子这样说道:
“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尽管是一句玩笑话,但我的心里却是那样的舒坦和快乐。
放学后,我吃到了孩子们藏在书包里的零食。
就因为分享,我们像朋友一样亲密。
当快乐只属于自己时,那只是一个快乐。
把自己的快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就会变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快乐。
只有懂得分享,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因为分享,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拉得更近;因为分享,我们的校园生活会变得更轻松和愉快;因为分享,老师和学生会更多地看到阳光、温馨和美丽,更多地享受到快乐
祝你们“吵架”快乐
东关小学延志琴
PART1:
“老师,小A和小B又吵架了,现在都在位置上哭呢……”
“老师,他们又吵架是因为小A不对,她……”
“不对,明明是小B不对……”
“老师,教室里乱哄哄的……”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就听到孩子们一哄而上地向我报告,在他们七嘴八舌地叙述中,我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罪魁祸首”又是这两个女孩子──小A和小B。
原来又是为了谁和谁做好朋友,谁不和谁好的“老问题”......唉!
这学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忍住怒气,“微笑”着对大家说:
“先进教室去吧,老师马上就来。
”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想:
大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这种好朋友之间的争吵也是不可避免的吧。
以前单独谈话,各打50大板的法子似乎治标不治本,这次该换个方法了,对,就这么办!
踏进教室,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坐着,似乎在等待我像以往的批评,汗颜一下。
我对着孩子们微笑了一下,说: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总爱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伤了很多人。
他想改,但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控制不住自己。
他问他的父亲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这个毛病。
他的父亲教他,今后你每发一次脾气,自己就在木围栏上钉上一颗钉子来提醒自己。
于是他这样做了,开始的时候,钉的次数很多,渐渐地钉得越来越少,最后他告诉父亲已经没再发脾气了。
他的父亲又教他,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你就拔掉一颗钉子,他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
终于有一天,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他告诉父亲,父亲夸奖他勇于克服缺点。
但同时又把他领到围栏前,对他说:
“你看,钉子虽然拔掉了,但每一颗钉子都留下了钉孔。
你伤了一个人的心,就仿佛是在他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即使你拔掉了,也依然会留下伤痕。
我边讲故事,边注意大家的神情,特别是小A和小B,看着大家稚嫩的脸庞,若有所思的眼神,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等到小A和小B擦干眼泪,完全平静下来后,我才很真诚、很放松地和她们聊天,在了解事情始末后,不出所料,又是为了一点小事,而上升到“绝交”的高度,我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但这毕竟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客观规律。
看着他们都不好意思地望着对方,小手不禁又握在了一起,我从心底为他们高兴。
其实有时争吵也是一种交流,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也是发表见解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随后我告诉了他们“快乐吵架”的秘诀:
要善意地吵。
把握好方向,搞清楚我们为什么争吵?
共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善意”争吵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而“恶意”争吵却只是为了撒气而争吵。
要平等地争吵。
争吵中,朋友间的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之间的争吵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对方吓住,砸东西或动用武力是最愚蠢的一个方法,这样的争吵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要有节制地吵。
朋友争吵,作为任何一方,都不必每吵必赢,表达出你的意思就够了,争吵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否则事情就会变得更严重。
要“关起门来”争吵。
不要让其他朋友加入到你们的争吵中,不要试图寻求其他伙伴的同情和帮助,那样就失去了“快乐吵架”的意义。
相反还会使事情越闹越僵,还有可能形成小团体。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火头一句话,三年难修复”,有时气头上,因图一时痛快,说出一句话,就足以让对方记恨一辈子。
比如,你希望你的朋友学习成绩赶上来,就不能用诸如“最后一名”“拉我们班后腿”“你笨得像**”之类的话去刺激,那样只能让朋友产生逆反心理,对你恨之入骨而和你背道而驰,或者破罐子破摔,任其自由发展。
在孩子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快乐吵架”的秘诀时,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协助,并且注意介入也是有时间和度的。
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吵架,端正自己对孩子之间吵架的态度,不要有厌烦的情绪(心里想到怎么又吵架了,烦死了,这么小的事情有什么吵的等等,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对了),我们作为班主任,再付出了很多的辛劳之后,应该收获的是学生的理解、尊重和进步,而不是怨气,更不应该是学生心中的“钉孔”。
再者要弄清楚事情的发生过程,了解争吵各方的态度、情绪、语言、动作,其实有时候旁观的孩子也会对他们进行劝阻、制止,那么这个过程中孩子之间就在争吵──劝阻──自省中发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
教师的引导就是在孩子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或是孩子们处理方法不当的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还是尽量鼓励孩子能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不要总是依靠成人的权威力量!
最后,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由教师充当中间人(调解者),以适当的行为、语言等形式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对于高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让孩子先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所在,在实际中让孩子以第一身份去实践。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最后,祝你们“吵架快乐!
”
赞美的魔力
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
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
同时,我们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
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
只要能让赞美发挥它的魔力,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
抓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
我班有个姓邹的小朋友,他特别好动,还欺负班里的同学。
小朋友都对他有意见。
对此,我也多次找他谈过,可没过多久,他又犯了。
后来,我发现他喜欢听表扬,我抓住有利时机,在班中经常表扬他。
同时又让他担任组长。
这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像变了个样。
还有一位学生,他不爱学习,就爱玩游戏。
有一节课,孩子们都在认真地进行春天创意绘画。
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这个孩子“一反常态”,既没有吵闹,也没有去影响别人,而是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
于是,我走近一看,呀!
他画得很特别:
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屋顶和地面上,还溅出了水花。
大地也是五颜绿色的,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河里的水清清的。
他的画画得可真漂亮。
于是,我俯下身,亲切地问:
“为什么你把雨画成五颜六色的呢?
”他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
“没什么。
”接着,又埋头画起来。
我有些失望,心想,可能平时对他太严厉了,所以他才不敢对我说心里话吧。
于是,我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看着他,很友好、很肯定地说:
“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呢!
与众不同!
”他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
我又接着说:
“其他同学都用蓝色来画雨,你就能用各种颜色来画。
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呢?
老师很想知道这么棒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着我。
我对他微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
他犹豫了一下,又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
“我很喜欢下雨,觉得雨的声音很好听。
可是,雨是透明的,一点也不好看。
要是雨也能有各种颜色,我就会更喜欢雨了,所以我把雨画成五颜六色了。
”“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
太棒了!
”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
接着,我把他的画拿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赞扬了他的想法。
当同学们也对此发出赞叹,并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
我想,打铁要趁热。
于是,孩子们继续作画时,我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地说:
“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画又画得那么好,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赶上班中的优秀生。
”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事后,我欣喜地发现,我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
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
从此,课堂上,时常能看到他开心的笑脸。
特长是孩子们的闪光点。
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赞美,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
比如孩子今天书包整理得很好,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能帮小朋友解决困难……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进步。
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
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
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后,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发挥赞美的魔力
老师,一角钱可以吗
东关小学高红
时间就这样定格在5月12日的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顷刻间地动山摇,这场灾难带来的悲痛,连老天都忍不住流泪。
或者是因为自己也是一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看着孩子们被废墟掩埋,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泪水。
5月15日,学校组织了募捐活动,号召孩子们为灾区献爱心。
当时夜里我的电话就没有停过,都是家长打来交待我收钱的:
“高老师,我放了10元在彬彬书包里,你记得拿出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高老师,淼淼带了15元,你记得收。
”……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
5月16日,刘振邦小朋友的妈妈特意来到学校:
“高老师,这100元是邦邦捐的!
”“我们捐款活动昨天举行了。
”“那我们邦邦还是要有一份的!
”……
5月19日早上,陈泽桐手里拿着五十元:
“老师,这是送给灾区的小朋友的!
”
5月19日下午我班举行了捐款活动,正当我低头整理捐款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出现在耳边:
“老师……,这……这样的,可以吗?
”
“可以可以,都可以的,都是我们的爱心嘛!
”我没有抬头,继续快速整理着孩子们从家长那里转交来的爱心款。
“老师,老师,您看啊,是这样的,一角钱的可以吗?
”
我开始不耐烦了,因为昨天我布置“爱心捐款”工作时,这个孩子已经问过同样的问题了。
当时我充满感情地向全班孩子讲述灾区小朋友的艰苦生活,大家被那些孩子的艰辛感动着,纷纷表示要捐献一百元、两百元。
可是,这时一向顽皮的洋洋却高声地并且起哄似地问:
“老师,一角钱可以吗?
”听到这样的毫不动情的问题,我第一感觉就是这孩子太没有同情心了,或者就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爱心捐款的重要性,反而在这里以自己的荒唐来哗众取宠,引人注意。
所以我决心好好地教育他!
“小朋友们,洋洋说他捐一角钱,你们听到了吗?
一角钱能买到什么啊?
现在买一枝铅笔也不止一角钱吧?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此时,我偷偷地瞥了一眼洋洋,只见他毫不脸红,毫不在乎,好像还在思索着什么。
“老师,这样真的可以吗?
”洋洋似乎不敢相信我刚才的随意回答,再次疑惑地询问,他那胆怯的声音中透露着期盼,期盼再次得到我肯定的回答。
我猛一回头,正想再次教育洋洋,这时,我傻眼了……
洋洋不是拿着一角钱,而是两手捧满一角钱,那些一角硬币不是杂乱的一堆,而是一筒一筒地用透明胶缠好的,数数总共有17筒,每一筒都是十角,看着这一切我终于明白了昨天他说的“一角钱可以吗?
”是什么意思了。
这哪是一角一角的硬币啊,这分明就是洋洋一点一滴的爱啊!
正当我被万分的愧疚淹没得快要窒息时,正当我为自己的草率鲁莽百般自责时,洋洋说:
“老师,您昨天说一角钱不可以,我想肯定是因为一角一角的太麻烦了,不容易清点,所以我把储蓄罐里的硬币全部倒出来后,用胶带包好,一筒就是一元,您看这样行吗?
”
哦,孩子啊,别再问老师了行不行,这样简直太棒了!
老师错了,是老师以成人那世俗之心去度量你那纯净的真爱之心了!
我当即接过洋洋手中的一角又一角的钱,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珍贵,我忍不住地在洋洋额头上亲了一下。
洋洋安静地回到座位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他的“一角钱”终于可以捐献了。
但我的心却不能安静,它正被酸楚、悔恨净化着……
亲爱的孩子们,当你们用你们稚嫩的小手递上捐款时,老师感动了。
老师想说谢谢你们,孩子们!
你们用爱心划出了一道炫烂的彩虹,照亮了灾区灰暗的天空,你们用你们小小的心灵,点燃了爱的火焰!
是的,一滴水救不了一尾鱼,可是百川汇海,就可以救无数条鱼!
你们的言行,让老师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这一场国灾,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更增强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
透过灾难,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愿我的孩子们也在这善良的花园中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