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557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docx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

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

出自:

尹爱青 发布时间:

2010-12-14

继教网2010-2011年国培计划

 

小学音乐培训综述

 

第2期

 

 

                               主编:

尹爱青

 

编委:

(以姓氏笔划为序)

张晓敏郑涌颖

 

 

 

 

 

 

本期目录

 

 

◆卷首新语

(1)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尹爱青

◆专家视角

(2)对《青青的竹子会唱歌》现场教学的两点思考……尹爱青

◆作业选萃

(3)我用电子琴上音乐课一得………………………李志宏

(4)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秀娟

◆案例分享

(5)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设计………………唐丽娟 

◆研修感言

(6)小学音乐测试有感………………………………侯学芳

◆编者的话

 

 

 

 

 

◆刊首寄语

 

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尹爱青

 

2010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教育活动搭建了的“立交桥”,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在全国各学科中小学教师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这一举措的实施显得更加势在必行。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它已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进一步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探索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继续教育成为广大教师补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重要途径。

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贯彻《教育纲要》的纲领指导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

 

 

 

 ◆专家视角

 

对《青青的竹子会唱歌》现场教学的两点思考

 

尹爱青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教育的解释。

音乐教学亦是如此,它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师生心灵互动的过程。

2007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评比中,福建省罗源县实验小学的游方硕老师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上的《青青竹子会唱歌》一课,就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

游老师以介绍家乡的竹制劳动工具人手,对将要出现的节奏型进行预知,由生活中的声响模仿逐步进入节奏符号的练习;从音响听觉的模仿到八分和四分节奏的听辨;从用劳动工具表演的“打枪担”舞蹈到新词的自由创编。

其中有听辨、有学唱、有表演,有思考、有伴奏、有创作,全面参与,层层深入。

至此,这堂课的两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一是体验、学习“打枪担”的动作及节奏特点,对畲族歌舞产生兴趣,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是运用新学节奏进行歌词创编,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空间,都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这堂课,我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是她的两次提问。

第一次提问,是在复习《乃哟乃》之后。

为了导入新课学习,老师提问:

“我们畲乡的竹子也会唱歌呢。

”学生马上反应:

“咦?

不信!

不信!

”由此引出了运用竹竿、柴刀和刀鞘的“打枪担”节奏的表演。

这个提问使学生在质疑的同时,更加专注地观察和听辨,思考问题:

到底“青青竹子”是如何唱歌的。

因此,这个提问不仅能引起注意,起到课题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第二次提问,是在学生创编新词之前。

老师又问:

“你想让竹子唱什么歌呢?

”这里不仅提示了学生的创编与规定的节奏型(xxxx︱和xxx)相融合,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特定情境,促进迁移;并且通过提问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较为顺利自然地从接受模仿学习转向主动参与创编活动。

这两次提问无不体现出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一般化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知道不知道”这类简单应答水平上,这种提问很难展示出教师对提问预设和问题解决的目的,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富有个性的反应。

因此说,教师一定要善于设计提问,设计出能引燃学生灵感的提问。

这种提问,一定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其水平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寻求办法解决难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它看似传统,却具有耐人思考的内在联系。

包括回顾导入、复习旧知、创设情景、拓展知识等几个环节。

如,游方硕老师用学生学唱过的歌曲《乃哟乃》作复习式导人,这是与建立在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的;师生以接龙形式巧妙、轻松地“对歌”,这一教学方法显得灵活、生动,紧接着运用“青青竹子”作为新话题,使前后环节自然衔接,在演唱和创作的教与学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我联想起课改之后,有些音乐教师为使教学出新,绞尽脑汁、翻新花样来设计教学环节,看似设计细致、考虑周到,可一堂课下来,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教学任务并未很好地完成。

出现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可以说只是一些教学方法的拼盘儿。

那么,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个话题不仅涉及教学法研究层次的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提升。

课堂教学的创新不只在于教学方法的变化和教具的更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如果你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那不论你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法,都将会展示出这样的情景:

学生有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能获得成功的感受和喜悦。

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描绘学习过程,那就应该是从好奇心、兴趣开始,经过知识的探索,达到领悟概念、提高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青青竹子会唱歌》的教学设计正是如此。

 

 

◆ 作业选萃

 

我用电子琴上音乐课一得

 

漂河九年制学校李志宏

 

近年来我用电子琴上课,很有感触。

它那迷人音色,丰富的节奏,多样的功能,使得我的课堂丰富多彩,上起课来得心应手,也很有特点。

激发兴趣乐于感受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都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

根据这种理论,老师在电子琴上调好不同的音色、节奏,弹奏出所要学习的歌曲旋律,学生都会非常喜欢,显得跃跃欲试。

在学习中,把兴趣抹杀掉,这样会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例如:

我教《动物说话》这一课时在选择同一节奏的情况下,采用了不同的音色,再配上肢体的律动,使学生在带有好奇的成份中将单纯的训练变得丰富多彩,使他们兴趣猛增,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

电子琴辅助教学可以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音响天地,大大激起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所以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他们才会喜欢音乐。

融洽关系沟通情感

电子琴可以锻炼实际的运用能力外,在学习中,还可以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更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

其在使用电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技能合作。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演奏技能时,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达到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目的。

经过长期的合作实践,每一个演奏者的技能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会了与人合作。

同时,合作上成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如竖笛教学后,在电子琴的伴奏下进行合奏教学,效果就非常好。

2、情感合作。

电子琴教学不仅仅适用于教学,从本质上说,它也是一种情感教学,在电子琴的伴奏下学生演唱一首歌曲,使师生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也进一步增强。

合作成功,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更使学生对使用电子琴教学产生了无尽的乐趣。

感悟音乐鼓励创造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

我们的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好的识谱能力及其辨析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动笔创作简短的小曲。

编曲对一些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不怎么难了,而对那些音准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极不容易的。

音不准就不能正确感受到所作曲子的音乐形象。

而利用了电子琴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如四年级创作曲谱练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由此可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利用有效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点评:

李老师从兴趣、合作、创作三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在音乐课中运用教具电子琴的心得,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没有晦涩难懂的词汇却不乏学术意味,让读者能较容易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想这是评判一篇文章是否优秀首要标准,即能否让读者看“懂”;其次在内容上,文章把握住了使用电子琴教学促使了教学的有效性,即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层次清晰;再次,文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真实可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白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王秀娟

 

新学期伊始,我校刘校长在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中严肃提出,全校学生学唱歌曲《父亲》、《母亲》,把这两首课外歌曲作为学校特色歌曲。

其目的是结合学习《弟子规》活动,通过音乐歌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即感谢父母恩的教育,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会感恩,达到育人的目的。

面对刘校长提出的要求,我欣然接受。

很高兴校长对音乐教育的辅德价值的认识与我不谋而合。

因为多年以来,我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中,学做人和学知识一样重要。

我从来不以我是一位专科教师特别是一位音乐教师而轻视自己的职业或怠慢自己的音乐教学,相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特别是经过一番风雨的历练之后成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我很自豪!

我坚信:

虽然我的音乐教学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受到家长与学生的高度重视,价值明显。

但音乐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为全社会所认识。

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于是,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苦练音乐教学基本功;刻苦钻研音乐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以素质教育与音乐新理念为宗旨,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摸索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遵循着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做人”的教育目的,在培养学生音乐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音乐课堂便成为我与孩子们快乐的交流艺术、交流情感的纽带。

许多时候,我会用我的青春活力与教育智慧带给孩子们许多感动,同时,孩子们也会用他们的纯真与热情带给我许多感动。

在新课开始前的备课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这两首歌曲的教育意义,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积极查阅电脑网上打印歌词;购买光盘;熟练键盘。

精心准备过后,第一节音乐课就是教学《母亲》这首歌,首先,我以激情引入的方式叩开了孩子们的第一道心门:

“在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同学们踊跃发言,多数说是妈妈,我由此引入:

是呀,我们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母亲,因为是她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把我们抚养长大,为我们付出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动情的引入,让孩子们带着一份感动来观看影碟,那直观生动的生活画面和优美抒情的旋律,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孩子们。

接着我便引导他们谈歌曲中表现的情景:

母亲为孩子辛勤付出;孩子长大后孝敬母亲;孩子们异常活跃,积极真诚的谈出了歌曲的情境。

接下来,我便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随硬碟唱、随琴演唱、再到分析情感有感情唱。

出乎我的意料,本节课目标达成异常迅速,在我的鼓励与赞扬声中,孩子们又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演唱练习当中,并真诚质疑,乐在其中,检测时,孩子们动情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最后,在一领众和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首歌的学习。

直到第二课时,许多学生都能背着唱会了本首歌,教室里响起了他们整齐明亮又优美的歌声。

这样的成人歌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的学生们竟能做到如此声情并茂的演唱,并用他们那真诚的语言与优美的歌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

带着些许感动,第二周,我进行学校第二首特色歌曲《父亲》的教学。

课堂上,孩子们观看完演唱者刘和刚动人的演唱后,表情严肃而动容,我借机向他们介绍了刘和刚成长的经历与老父亲的艰辛生活,孩子们更加积极谈听后感:

我感到了父亲生活很辛苦;他把儿子养大很不容易;看他儿子皮肤又白又嫩,而父亲却皮肤粗糙,满脸皱纹;我感觉父亲很爱他的儿子,并且付出了很多,儿子也很感谢他父亲…孩子们的感受真诚而深刻,读完歌词后,我便引导学生随影碟学唱歌曲。

在引导他们说对哪个地方体会更深刻时,四年级的宋丽影同学积极发言:

他为什么说央求父亲下辈子还做他的父亲,人真的会有下辈子吗?

听了这出人意料的问题,我灵机一动,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全班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沸腾了。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有的说:

我认为重点不是说有没有下辈子,而是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感谢之情和想报答他的愿望;另一同学接着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亲对他的恩情太重了,他这辈子都还不完,希望下辈子接着还……孩子们的发言打动了听者的每一根心弦,我趁机借助语言表达与歌曲的演唱完成了预设的感恩教育目标。

至今,孩子们那感动的泪光时时浮现眼前,那真挚动情的语言和歌声更是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音乐课标中提到:

“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我深刻的认识到: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把情感纽带首先抛给学生,用音乐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从内心深处体验音乐,会事半功倍的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我更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更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语价值,从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点评:

能感受到王老师文章中包含着的浓浓情谊和这种情感在自己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以及收到的积极效果,文章中提及的《母亲》和《父亲》作为学校特色歌曲教唱给学生,相信学生在学唱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以乐感人、以乐育人。

但是,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运用上,这种用歌曲所描绘情感的情景式教学是否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呢?

即,是不是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想象到歌曲所描绘的感人画面就达到了歌唱教学的目的呢?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说过:

“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音乐教育,也就是说,针对音乐作为艺术本质上的审美性或音乐性及价值的教育”,我们是不是有所启示?

 

 

◆案例分享

 

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设计

 

唐丽娟

教学目的:

一、通过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学唱,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通过节奏练习,锻炼学生听辨模仿节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唱欢快地三拍子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指导学生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难点:

在歌唱中体现三拍的强弱规律,体现旋律的起伏跌宕。

教具:

多媒体教学、电子琴、教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夏夜》

三、新课教授:

1、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比较抒情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三拍了节奏的歌曲,请你们先欣赏曲子,再和刚才那首《夏夜》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听范音乐,感觉音乐(多媒体)。

师:

同学们,幸福不是惊天动地,也不是记忆犹新,而是涓涓细流,需要我们细细品位,认真感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细数我们的幸福。

《欣赏歌曲》

师:

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哪?

感觉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情绪歌唱了什么内容?

师:

这首动听的歌曲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在1955年为我们小朋友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采用活泼欢快地情绪发自内心地歌唱了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表达了少年儿童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3、学唱歌曲

(1)听辩模仿歌曲节奏,体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师:

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经常做一些节奏模仿练习,接下来老师就弹奏几条旋律,请同学们注意节奏,用击掌的形式表现出来。

师:

同学们注意到老师所弹的节奏每一个音符强弱都是一样的吗?

那么谁不记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我们练习一下:

强弱弱。

同学们,只有把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出来,才能体现生旋律美。

(2)随节奏读歌词。

师: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下尝试,我们把歌曲的歌词有节奏地读出来。

请同学们把歌曲的第一句节奏打出来,老师把歌词读出来,我们配合一下(师生配合节奏读歌词)。

那么,我们请组与组之间来配合一下。

(学生之间配合节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②分析歌曲: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相互保持平行关系,第五、第六乐句逐步推向全曲高潮,这部分要唱得活泼明快。

学生分段学唱歌词:

a、集体跟琴默唱歌词。

b、请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得圆润,合唱部分的句词要唱得有弹性和富有功力感。

c、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第一段要唱出在祖国怀抱中愉快学习的幸福感;第二段唱出我们在教师培育下学习成长的欢乐;第三段唱出了我们在红旗下长大,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4、教师小结:

(1)同学们,当歌声响起时,你的眼前是不是浮现出许多幸福的往事,让我们来说一说你感觉最幸福的事吧。

(2)大有说得真好,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

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幸福。

教学点评:

唐老师运用歌曲《夏夜》作为发声曲,为学生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做了准备,这一点值得肯定,即发声环节在歌唱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教师抓住了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节拍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模仿、感受三拍子,并将各音乐元素的讲解和分析有机地融入、贯穿到歌曲教唱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此外,教师在歌曲处理上非常细腻,例如“一字多音处要唱得圆润,合唱部分的句词要唱得有弹性和富有功力感。

”一点建议:

教师如果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给予引导就更完整了,即要把握歌曲中各音乐元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研修感言

 

小学音乐测试有感

 

西四小学侯学芳

 

    古人就曾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晋书·乐志上》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音乐考核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加强学生音乐素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在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的,学生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常识的沉淀积累,空谈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犹如纸上谈兵。

学生唱一首歌或演奏一支乐曲作为考核的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太少了,我觉得素质教育不是这样的,它远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课上学生们也是唱的多、说的多,作为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学生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音乐知识呢?

所以我进行了一次音乐小笔试,这样每个同学在有效的时间内反馈了最真实也是相对全面的掌握知识的效果。

一张小小的音乐测试卡共有三个部分:

乐理知识部分;音乐知识部分和一些给孩子们的音乐常识,题量不大,但囊括的面广,从听力到改写;从音乐小知识到音乐巨匠们的作品,包罗万象,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在音乐课上所收集的信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这次小笔试各班的优秀率达到了60%—70%,较好的掌握了音乐课上教授的音乐知识。

孩子们能清晰地听辨出中国乐器二胡的独特的音色,对中国民族音乐喜爱并有独到的见解,音乐标记书写准确,音乐知识丰富。

在答题的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

一些在音乐方面有优势的同学(学过乐器甚至已过七八级或学过音基的孩子们),竟然不能正确写出音乐中的降记号;在作听力练习时,我选用了一首华彦钧的二胡独奏曲,有的孩子居然不能正确地写出曲名和演奏乐器。

我们提出的音乐问题平时在音乐课中都教授过,但怎么还会有如此的现象呢?

我觉得在平时孩子们学习音乐只是界定在听说,觉得自己会了,但没有实际掌握。

如《二泉映月》这首不朽之作,在我们欣赏时因为它太熟悉了,孩子们忽略了它那使人肝肠寸断的优美曲调,而只是简单的“我知道”就不再深入的了解,以至于对于这样一首名曲也只了解到了似是而非的程度,在真正的考核过程中他含糊了。

至于音乐记号的书写,虽然有的孩子钢琴或其他乐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他也只是局限在认识,知道的层面,在深入下去就很难了,因为这是以往音乐听、说的多,做得少遗留下来的弊病。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音乐课在教授过程中的不足与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种小笔试的必要性,它是让学生们掌握音乐知识、常识的有效手段

当然,这次小笔试也引发了我对小学音乐考核的想法,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应该提倡,不同的考察它会使孩子们对音乐从不经意到有意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产生良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不是追求所有的孩子们都成为音乐的大家,我想做到的是希望我的学生们真正的提高音乐素养,学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孩子们拥有音乐让他们成为快乐的人。

 

点评:

侯老师的文章观点犀利,思路清晰,运用自己教学中的实例阐述了如此观点: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在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的。

我们应明确,新课改下的“淡化知识技能”并不是“忽视知识技能”,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中一定要融入到审美活动的体验中去。

而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问题,侯老师采用了“音乐测试卡”,其内容包罗万象而不仅限于书面知识,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得信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当然文章提到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怎样做到对学生有兴趣亦对教师有效的“音乐评价”是关键。

 

 

◆编者的话

 

我们要借助“国培计划”继教网的平台,加强交流和学习,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关注“专题讲座”,亦要积极参与到“互动对话”、“案例评析”和“活动与思考”版块中来,查看“参考资料”,并欢迎各位一线教师能踊跃地将自己在音乐课堂以及课外活动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提供给答疑专家,让我们共同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