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544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docx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比较分析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市场,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

劳动力成本低已不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对优势。

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于此同时,国内的“民工荒”、“最低工资标准”等国家政策相继出炉,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而此时的东南亚国家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低廉,而且东南亚国家积极出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很多外来投资企业入驻,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与中国企业相比更加拥有比较优势。

1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差异

现阶段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处于上升阶段,与东南亚国家相比,远远高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致使不少外资企业迁往东南亚地区,大量订单外流,成本差异让东南亚更具有比较优势。

1.1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迅速

1.1.1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越南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西方媒体称赞为创造了“越南奇迹”。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目前越南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截至到2010年9月22日,越南向欧盟的服装出口额已达5.20亿美元,非配额服装出口达到1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显示了越南纺织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1]越南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该行业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全国纺织成衣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

越南现为美国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列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巴西之后。

近两年来,越南的服装厂大大小小已经有2000多家,相当部分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甚至是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在越南开办的工厂,加速了越南服装贸易的增长,也加大了对服装设备的需求。

为实现在未来5年内产量增加20%的目标,越南纺织服装业将需要新建1600个新厂或车间。

东南亚食品行业塑料软包装市场已达14.14亿美元的规模,预计在2015年将增长到20.2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7%。

分地区来看,泰国目前占有整个东南亚食品行业塑料软包装市场超过40%的份额,预计未来5~6年内会扩大到45%左右。

马来西亚和印尼所占比例相当,2008年都已达20%。

由于清真食品出口范围持续扩大,预计马来西亚食品塑料软包装市场的增速将有望赶上东南亚地区的平均增速。

而印尼虽然拥有这一地区最大的人口基础和增长潜力,但本身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国市场的发展。

马来西亚塑料模具行业大有可为。

其中一个重要增长行业是包装行业,尤其是保存期限较短的食品和消费品包装。

马来西亚包装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潜力非常巨大。

未来,家用电器和消费品需求量的增长,将推动马来西亚国内塑料的需求增长。

2009年,马来西亚塑料模具行业确实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尤其是重要的消费领域如汽车模具行业需求一度低迷,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塑料模具行业将会强劲增长,业界的乐观情绪也愈来愈高涨。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介绍,到2015年马来西亚塑料产量将翻一番,从年产750万吨达到年产1500万吨,马来西亚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三大塑料消费国,期间塑料模具行业将大展宏图。

[2]此外印尼、泰国等国家的防治服装也在迅猛发展中。

印尼人口约2.2亿,发展纺织业、满足人民穿衣的需要,一直为印尼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纺织业成为印尼最早发展的工业。

由于印尼拥有众多廉价劳动力,许多国际服装著名品牌纷纷到印尼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促进了印尼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石油、天然气外最大的出口创汇产品。

印尼几乎没有本土厂商100%投资汽车零配件产业,多系内外合资厂或日本、台湾或韩国业者投资之工厂,多数精密零配件均需进口。

印尼自行主要生产国内可取得原料且需求较高之零配件,如轮胎以及以铸造方式生产之零配件、蓄电池及部分塑胶零配件等。

印尼自行车厂多属组装厂,需求的零组件来自世界各地,某些大厂并以自有品牌销售,主要的知名本土品牌有Polygon、UnitedBike与Wimcycle;市面上亦有进口之自行车,以中国大陆的产品为主,高单价的进口自行车则来自台湾,市场逐渐成长。

经数十年发展,印尼纺织工业已相当完备,从人纤、纺纱、织布、染整、成衣等一应俱全,形成完整之产业供应链。

1.1.2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威胁

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它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不断下降。

1)不少企业外迁至东南亚。

东南亚与中国相比,从文化到制度,从思维到行为,有着太多的相似,也正是这种相似与地域、资源的优势,让东南亚国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沿阵地;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产业转移的首选。

就如当初外资蜂拥而来到中国主要就是想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而获利一样,当中国市场的劳动力成本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选择撤离就成为外资企业最原始的商业冲动。

仅2008年1月,就有60多家台资企业从东莞撤离。

距香港工业总会的一份调查报告现实,珠三角目前8万家左右香港企业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办理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2011年迁出广东[3]。

2)外部需求下降,订单减少。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消费下降,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接到来自国外的订单逐渐减少,特别是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订单下降更为迅速。

按行业来看,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7.3%、12.8%和3.7%[4]。

3)低劳动力成本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正在丧失。

伴随着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

劳动力成本排行中,排在最后的是东亚和南亚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平均都在1美元/小时以下。

中国排在第48位为0.69美元/小时,印度为0.58美元/小,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小时,印尼为0.32美元/小时。

中国在纺织行业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消失……2008年到2010年,我国服装出口的数量下降了万分之二,但是出口价值增长了25%。

东南亚生产力原本就便宜,再加上东盟对欧盟出口可以避免去16.5%的反推销税,完全可以抵消原材料运输的成本。

据了解,目前越南工人薪俸大约每月100美元,折合我国法定货币600多元,而目前东莞一个最普通工人的工资都要2000元上下。

相比之下,越南生产力成本优势明显。

智能手机监听卡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5]。

1.2现阶段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状况

1)劳动力成本提升。

相对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普遍提高,“后发国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近年来越发显著。

据统计,资2008-2010年,中国工人工资年增速15%。

中国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大约为1300~1500元人民币,而越南为700~800元人民币,比中国低30%~40%。

在模仿中国开放的同时,越南采取了较灵活的政策,加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越南制造”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6]。

2)能源、原材料涨价。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盈利水平有所降低。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企业未来3至5年所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时,选择“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7.9%,排在第一位。

(数据来源与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0年4月24日)以皮革为例,进口价格一直在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进口生皮、熟革在20亿美元左右,占皮革总资源的1/3或1/4。

在原材料涨价的重压下,如果企业无法把压力释放出去,那就无法运转,只有关门了。

3)出口征税提高成本。

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关税,从经济角度看,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因而征收出口关税会对出口商品形成一种负保护,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

4)通货膨胀影响成本。

由于物价上涨,导致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外购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费也就上升,生产工人增加工资、加发奖金、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导致产品成本中的人工费增加。

由于燃料、电力价格上涨,导致燃料动力费迅速增加。

物价上涨也引起了包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内的各项管理费的增加。

所有这些费用的增加,就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全面提高。

物价上涨,企业外购原料就得多花钱,流动资金需要量也就增加。

否则企业可能停工待料,资金周转不灵,生产经营恶性循环。

1.3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企业成本比较

1)东南亚企业的工资比我国低。

在东南亚的纺织服装企业,人工大致是每小时0.2美元到0.4美元,而中国是每小时1美元以上,好的企业要达到1.37美元左右。

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年轻劳动力丰富,而且劳动力的水平较低,“招工难”的问题不是很突出。

2)东南亚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其较少了成本。

尽管2009年2月和4月国内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两度上调至16%,距离“全征全退”仅有一个百分点,但在他看来政策还有调整的空间。

“中国纺织品出口欧洲要12%的关税,但越南、柬埔寨的纺织品出口到欧洲是零关税。

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越南织品出口到欧洲的成本至少比中国低20%。

”[7]

3)此外,东南亚地处海上交通要塞,自然资源丰富;东盟为其成员国提供了良好的贸易环境、和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等,减少了成本。

再者,现在的东南亚就如10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时期,而中国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阶段,其成本必然高于东南亚国家。

2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较低的原因

2.1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状况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8]。

近年来,年来东南亚地区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好转。

越南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7%以上的发展速度,随着投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经被世界银行称为除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外最理想的投资国家,各国资本争相进入越南[9]。

2.2资源优势引来外资入驻

1)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南亚是物产和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农作物特别是热带作物资源丰富。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种植面积约200万公顷,产量约为200万吨。

越南咖啡产量达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

印尼拥有的热带雨林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巴西、是世界最大的胶合板和藤条出口国。

同时,印尼还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热带作物生产国。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地,其中泰国在橡胶产量上已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橡胶王国”。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橡胶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

此外东南亚的渔业发展潜力也很大。

除老挝外,东南亚各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蕴藏着大量的渔业资源。

东南亚山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锑、锰、镍、钾盐、各种宝石、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等。

其中,金属矿产资源中最为丰富的是锡、铜、铅土、铁等矿种。

缅甸有大型的万濑铜矿、金、银矿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越南有储量达70亿吨的巨型铝矿和品位很高的铜锌矿、铁矿;老挝有储量达100亿吨的钾盐矿和铜矿。

东南亚一带的石油储藏量很大。

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11个成员之一的印尼石油蕴藏量估计为5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3万亿立方米,石油年产量约7000万吨,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产生国和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文莱、马来西亚、越南也是东南亚的主要产油国。

此外,马来西亚还是世界最大的产锡国,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10]。

2)廉价的人力资源丰富

(1)东盟各国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是东盟各国人力资源的基础,这是因为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能力,它不是游离于人身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最终决定东盟各国人力资源禀赋的基础性因素。

如果不考虑东盟各国间人力资源的流动,那么东盟各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将成为决定本国人力资源禀赋的因素之一,因为自然增长率决定了东盟各国未来人力资源供给的状态,但这并不是说人口越多,自然增长率越快就对各国经济发展越有利。

事实上人口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越南人口约为8400万,相较于中国印而言只是九牛一毛。

但是“归功”于近代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越南社会是年轻人的天下,27岁以下人群占总人口的60%。

越南政府师从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允许每个家庭生2个孩子。

未来几十年,越南能够确保就业市场持续不断的有充足青年劳动力资源供应。

相对于正在步入“老龄化”的中国,越南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将愈发明显。

除了新加坡之外,该地区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左右,其中泰国和菲律宾的年均人口增长率几乎达到3%。

人口学家预测,到2025年,东南亚地区超过1亿人口以上的国家将会有印度尼西亚(2.75亿)、越南(1.16亿)、和菲律宾(1.01亿)三个,接近1亿人口的国家将有泰国(8400万)和缅甸(7000万)两个[11]。

(2)教育水平方面

针对当前东盟各国来看,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包括各国总人口中的识字率、入学率、各种程度文化人口的比重、教育支出、教育结构等项内容。

东盟部分国家的识字率分别为:

文莱93.7%,印度尼西亚91.5%,老挝73%,马来西亚93.8%,缅甸92.2%,菲律宾92.6%,新加坡95.4%,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识字率最高,这是得力于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强调识字、识数、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重有关。

而老挝的识字率相对较低。

当前新加坡具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其科学教育国际排名在东盟各国中名列前茅,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升学率是东盟各国中最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就业人数比高达28.9,高科技制成品出口的比率也较高,2002年为60.3。

印度尼西亚国民受教育年限是东盟老成员国中最低的,2000年仅为4.7年,专业技术人才占就业人数比,仅为3.9,也是最低的,高科技制成品出口的比率也较低,2002年为16.4。

而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紧随新加坡之后,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其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与长期教育投入有关,2001年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7.9,是东盟各国最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就业人数比为17.8,仅列新加坡之后,高科技制成品出口的比率也较高[12]。

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在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印度尼西亚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最具有优势。

2.3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

东南亚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相继提出很多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1)向外国的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

缅甸为引进更多外资,外国投资法提供了很多激励和担保措施。

按照外国投资法批准的企业将享受3年免税期,其中包括企业开始商业运营的当年。

任何生产性或服务性的企业,从开业的第一年起,连续三年免征所得税。

例如:

如果对国家有贡献,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益,还可继续适当地减免税收;企业将所得利润在一年内进行再投资,对其所得的经营利润,给予减免税收;为加强所得税的管理,委员会可按原值比例,从利润中扣除机械、设备、建筑场地及企业设施折旧费后进行征收;凡是商品生产企业,其产品远销国外所得利润的50%减征所得税[13]。

马来西亚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当地政府推出了多项深具吸引力的优惠措施,获准在该经济区投资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包括税务补贴与减免、自由地向国际市场融资、放宽外籍知识工作者进驻等福利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还在厂房设施和工业用地方面提供诸多的优惠措施,如建立自由贸易区、轻工业区、免税仓库区等。

在这些区域内,中小企业在水、电、通讯、场地甚至机场、码头等方面享受优惠。

政府在这些企业发展的硬件上的优惠大大降低了企业产品的成本,使中小企业能以低价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取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14]。

2)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降税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因此不断调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税率,加大与外部世界的接轨,适应加入WTO的形势需要。

关税的下调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越南虽然是个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但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建立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相配合的税收制度。

越南税收优惠政策有:

(1)工业区内新成立的服务性企业企业所得税执行20%税率,出口加工区内新成立服务性企业和工业区内新成立生产性企业执行15%税率,对经营基础设施和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无论是否设在出口加工区内,一律按10%的税率征收。

减免年限为:

一类企业自盈利起2年内免征,之后6年减半征收;二类企业3年内免征,之后7年减半征收;三类企业4年内免征,之后7年减半征收。

对新成立的特别鼓励投资类经营性项目和外商投资的医疗院所、教育培训以及科研项目,自开展经营活动起,15年内执行10%优惠税率,自盈利起4年内免征所得税,之后9年内减半征收[15]。

(2)对外商投资项目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免征进口税,属鼓励投资和对老少边山穷地区投资的项目,自营业后5年内免征生产原料的进口税。

(3)凡在经济特区投资的企业,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后的15年内,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为10%,且从盈利年度起的4年内,免缴企业所得税,此后9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4)对外商投资企业发生亏损的,可在5年内结转弥补。

(5)在经济特区工作的员工,无论是越南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应税所得可减半征收。

这些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据2008年5月21日越南通讯社报道,迄今,越南已建立185个工业区,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效项目6200个,合同外资额达305亿美元,其中工业区基础设施项目合同外资额为36.87亿美元。

另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截至2008年4月底,越南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有效项目累计8878个,协议投资额93眈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300亿美元。

可以说,外国投资已经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16]。

3)另外,给予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经济区以及特别鼓励投资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

这些政策规范了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吸引了国内外资金投人到经济社会事业中来。

运用税收政策大力吸引外来投资。

3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减小的原因

3.1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例较大或资金有机构成较低的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

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技术装备程度低,手工劳动比重大,需要占用的劳动力多。

如服装、皮革、家具、玩具和日用百货、绒绣、刺绣,以及工艺品的生产等,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弥补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积累建设资金,加快经济建设。

1)大量使用人力劳动。

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

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由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优势以及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规模优势。

2)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

非凡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3)发展阶段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

只有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是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才能看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4)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

经济发展是分阶段性的,尤其是资本的积累是从无到有,许多产业的发展初期是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线,在经过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对企业进行再投资,逐步对生产加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3.2贸易摩擦绝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

外国对中国的过多的反倾销调查使中国外贸易受到负面的影响,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

1)对中国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外国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所确立的税率非常高,多半在10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300%-600%[17],即使有的案件中国企业能够胜诉,但是由于反倾销调查的周期很过,在这期间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的临时反倾销税使得中国企业负担过重,成本大幅度升高,失去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造成销量下降甚至完全退出该地区的市场,中国彩色电视机退出欧盟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2)冲击国内市场

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的原本是要出口到国外某一市场的,但是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被排挤出该国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再寻找一个新的市场,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开拓新市场,产品回流国内成为企业无奈的应急之举。

大量产品涌入国内使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产品价格迅速下降,影响到国内其他的企业,而一些刚刚起步或未发展起来的企业则会失去市场从而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3)外资外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与外资的大量涌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外资来说,中国存在巨大的劳动力市场,生产成本低,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高额的利润。

对于中国来说,吸引利用大量外资进行国内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

但是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大多是合资企业,外资在中国产生的利润减少甚至低于在外资在其本国产生利润,这将会挫折外商在华投资的积极性,有可能使大量的外资流出中国,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纵观近年来中国曾经遭遇和正在经历的贸易摩擦,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

由于中国长期扮演了一个“低价商品供应者”的角色,使德各进口国的国内工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于是各国纷纷举起贸易保护的旗帜,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策略也引起了大量的反倾销的控诉,而低质量的产品也受到了国外客户的指控。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尤其是入世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贸易摩擦在不断增多,,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摩擦仍以反倾销为主,但特别保障措施争端数量急剧增加。

中国出口贸易摩擦的产业分布不均匀,贸易摩擦的涉案产业仍以轻工、化工、纺织等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出口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主要发达贸易伙伴国中,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案呈日渐增多趋势。

2008年全球一共发起2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73起,占35%。

2009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0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16.8亿美元[18]。

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产品,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国内商业环境中,为争夺订单,各加工工厂之间恶性竞争,竟相压价,使得加工费用越来越低廉,出口成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恶性循环造成了新一轮的反倾销纠纷,非常不利于出口的发展。

3.3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成本的影响愈来愈深

3.3.1SA8000的概述

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英文简称,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