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646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说课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乙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在有机物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机学习中,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也可以为后面的乙酸、苯酚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节课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探究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学习素质的可以全面提高。

2、学情分析

⑴认知基础

这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学习化学已经一年多,在初中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性、燃烧反应和用途;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渴望独立完成实验探究。

⑵认知方式

以前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从烯烃的学习开始学生已经开始从微观认识事物,有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概念.

⑶心理特征

从学生心理出发,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更加渴望探究式学习方式.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乙醇结构、性质的实验探究,运用比较、学生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感受乙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体悟到生活中的化学,从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乙醇是最简单的醇类,掌握好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可以为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做好铺垫,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好的模板。

为突出重点,学生进行两个实验探究、学生交流讨论、对比等多种方法加以突出。

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和断键部位。

因为乙醇在发生氧化反应中,断键部位是学生较难掌握的。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对比乙醇、水与钠反应现象的不同,探究出羟基的结构。

再根据现象小组讨论汇报,总结出乙醇断键规律,突破了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㈠教学方法

1、情景激进法

2、实验探究法:

学生经历乙醇和钠、催化氧化两个实验探究过程

3、课堂讨论法:

课堂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学生讨论交流产生

4、读书指导法:

课前和课中,教师均组织学生自学相关内容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㈡学法指导:

课堂学法基本可以这么说:

填一填——通过导学案,引起学生“品”酒兴趣

想一想——通过学生思考,寻找出探究方案

做一做——通过实际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辩一辩——通过小型辩论会使学生更加了解乙醇的用途

三、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明确任务:

课堂开始就和学生完成这样的填词游戏:

1.明月几时有,问青天。

            

2.葡萄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借问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白日放歌须,青春作伴好还乡

并播放一段湘西酒鬼酒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悠久的酒文化的同时明确我们这堂课的任务——探究乙醇。

课前我已经发下导学案,组织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导学案学生自学部分.在上课之前,我也批阅完学生的导学案,并找出了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对仅仅极个别出现的小问题我直接备注,对问题分歧比较大的我做好记录。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我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确定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乙醇物理性质掌握不太全面,尤其在溶解性方面。

(2)关于乙醇结构学生出现两种①CH3OCH3②CH3CH2OH,到底是哪种?

(3)乙醇化学性质中与钠到底能否反应?

如果能,断键到底是那个部位?

(4)乙醇如何进行催化氧化?

教学第二环节------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个击破。

一、物理性质

学生存在问题:

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有所了解,但不够全面,尤其是乙醇的溶解性方面.

课堂解决方案:

1、组织学生利用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在此我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的现场体验,让学生用乙醇擦拭自己桌上的圆珠笔笔芯痕迹。

学生经历体验后,不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探索过程中的快乐。

二、乙醇结构

学生存在问题:

在导学案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乙醇的结构式时出现CH3OCH3和CH3CH2OH

两种结构,到底是哪种?

基于结构在有机学习的重要性,我想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教师和学生集体解决的重点。

课堂解决方案:

1布置任务:

我把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展示给学生: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可是你们现在却出现了两种结构?

现在汇集你们集体的力量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2布置下任务,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展开思考,以小组为团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查阅资料.

(播放学生交流讨论的视频,再现课堂生动场面)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学生很快找到两种可能的差异性-C-H,-O-H,并找到含类似这两种结构的代表物是煤油(-C-H)、水(H-O-H)遇到难度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起到两个实验事实:

1、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H2

引导学生得到结论:

-C-H键不与钠反应,—O-H结构的才能与钠反应并放出氢气。

学生为了证实乙醇是否具有其-OH结构提出探究方案

3、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一:

钠与乙醇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

4、完成实验后由学生自己汇报实验现象,并分析出实验结果,确定乙醇的结构。

不完善地方相互补充。

5、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其比例模型可以再次加深学生理解,并引入羟基官能团概念。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反应

学生存在问题:

经历乙醇与钠反应后,学生已经知道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事实,于是我让两个学生上台书写其反应方程式,发现部分还是不知道断键部位。

课堂处理方案:

这个问题的解决我完全交给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实验,一起填写学案实验内容,同学们相互交流,对比煤油、钠与水的不同现象,找出了乙醇与钠反应时的断键部位。

并由学生汇报分析过程和结果.(展示分析汇报图片)

我对学生的汇报和结论予以肯定.

2、乙醇的氧化

学生存在问题:

有了初中对乙醇理解,学生对酒精燃烧非常清楚,属于已掌握知识,但对其催化氧化完全不知。

因此这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对这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课堂处理方案:

①燃烧:

学生自学教材

②催化氧化:

这部分学生就算是看书还是很陌生。

属于知识盲区,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课堂中处理分四步:

1我先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催化氧化的事实图片:

银匠师傅在制作银器时,常把器件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银器光亮如新,勾起学生的探究欲。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过程,并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乙醇催化氧化

3根据实验前学案中提出几个思考交流问题:

1、铜丝的颜色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铜丝的作用是什么?

2、试管内液体的气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乙醇在实验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氧化剂是什么?

实验结束后,给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研讨时间,解决上述问题。

并由学生汇报结果。

4教师汇总学生的汇报并予以肯定,播放多媒体,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第三个环节----辩论交流,提高对乙醇用途的认识

为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乙醇的用途这一块的学习是让学生参加一个小型辩论会.课前课代表做好了组织,举行一个—“乙醇的功与过”的短暂小型辩论会(展示学生辩论现场),学生做自由点评,提出优缺点,最后教师对正反方论据加以点评并评出优胜方.

教学第四个环节——教学总结。

当学生还享受辩论会的快乐后,我和学生共同梳理本节的知识,归纳乙醇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并鼓励学生要想更多的了解它,就必须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课堂45分钟,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辩论等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知识技能的掌握.

课堂结束时,在屏幕上呈现课后作业:

1、完成小页练习

2、家庭小体验:

在家自制发酵米酒或甜酒.借此巩固本课题的学习.

四、板书设计

一、乙醇

1.物理性质:

2.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3.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C2H5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2H5OH+O2→2CH3CHO+2H2O

五、教后反思

纵观本堂课的学习,整堂课的教学从学生问题入手,学生在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对乙醇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时,明显表现出了好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整堂课学生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状态,构建了实践和趣味共聚的高效课堂.当然,在课堂中还存在实验秩序较混乱等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之,我认为教学只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谱写好新课改的主题歌,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和“学”共振,实验“预设”和“生成”共舞。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