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44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docx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

第一部分

填空题(25题)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2、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3、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职责。

4、找准民族进步创建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深入发掘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历史经验,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共生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增强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

5、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近民族团结。

6、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7、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引导,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

8、发展壮大民族团结进步的网上舆论阵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网上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9、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正确引导涉及(民族因素)的舆论舆情,健全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

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宣传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

10、加强(民族领域思想理论)和(阵地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研究,不断提高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11、加强重点新闻网站、政务新媒体和民族语文网站建设,加快网络评论体系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建设好(网上各民族共同家园)。

12、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由(国家民委)具体负责。

13、国家民委研究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监测评估指标原则)和(考核测评验收办法),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

14、深化对口支援和帮扶、(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区域合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把对口支援等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

15、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将(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巩固部队、铁路、边防等系统行业创建成果,探索完善其他创建工作路径。

16、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示范区和示范单位(档案制度)和(数据库)。

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互观互检”)机制化。

17、坚持(分级联创)、(分级创建),着力提质扩面,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等群体,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和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

18、充分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确保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

19、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宗旨,着力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让同一区域的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尊重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倡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推进民族进步。

21、鼓励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定居安居)、(创业发展)。

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扶贫济困)、(守望相助)。

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社区。

22、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

23、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分工配合)、(强化政策保障)。

24、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2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念是(“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及总要求是(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第二部分

简答题(75题)

26、博乐市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

到2021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7、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总目标?

答: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8、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题?

答: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9、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

(2)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

(3)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

(4)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

(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0、如何正确处理各民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

答:

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

31、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

答: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调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把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努力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

32、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的问题?

答:

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不够重视、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精准,个别地方在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上政策把握出现偏差。

3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答: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34、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各民族之间分别是怎样的关系?

答: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35、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什么?

答: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6、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什么全过程、构建什么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答:

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37、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要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哪些培训范围?

答:

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

38、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要加强对哪些行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培训?

答:

加强对新闻媒体、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培训。

39、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学资源建设?

答:

加强民族团结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统一指导、监督检查,加大师资培养与培训力度。

40、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

㈠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㈡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㈢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㈣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41、如何强化全体公民日常行为规范?

答:

(1)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职业规则、团体章程;

(2)营造自觉遵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

42、如何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

答:

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

43、如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答:

根据当地实际办好“民族节庆”主题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自治地方成立日等重大纪念日。

44、如何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答:

以城乡社区为平台,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

45、如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答:

(1)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

(2)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的建设;(3)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46、如何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答: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展创建。

47、如何强化政策保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答:

(1)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2)积极推动出台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3)适时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

48、如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

答:

㈠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建全双语教育体系;㈡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49、“五个认同”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0、“三个离不开”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5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体、根本方向、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

主体是各族群众,根本方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途径是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2、创建博乐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八个一”标准是指?

答:

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一部高质量的专题片(或PPT),一份精炼的汇报材料,一份精致的宣传折页,一套完善的档案资料,一个浓厚的宣传氛围,一套顺畅的观摩流程,一个突出的工作亮点。

53、民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54、博乐市民族团结进步“十比十创”活动是指?

答:

“比优质高效,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比稳定发展,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街道);比交融和谐,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比感恩融情,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比带动致富,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比双拥共建,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警)营;比兵地融合,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团场(连队);比和顺和睦,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宗教活动场所;比守望相助,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邻里;比互助友爱,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55、博乐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四情”是指哪些?

答:

肩并肩、爱国情;手拉手、兄弟情;根连根、骨肉情;心连心,鱼水情。

56、博乐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项”主题活动是指哪些?

答:

一是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二是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