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368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docx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走进新课堂

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这些转变呢?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上课前的准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如何来走入新课堂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所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准备)

我们以前只考虑知识目标,现在要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整体性(三年后要达到的目标)阶段性(这一章要达到的目标)即时性(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比如:

第15页,《从不同方向看》)

B、情感与态度:

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比如,第2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经历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类比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过程,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促进形象思维水平的提高和空间观念的形成。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它的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具体目标。

北师大版的这套新教材在编排上更多的希望通过情境、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认识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因此,上课之前我们每位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准确领会它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

案例:

第2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以房间的一角为背景,展示了一些几何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几何体,上课时,有选择地把一些学生收集的几何体摆到讲台上:

(1)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学生回答: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

(2)请指出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类似?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描述圆柱、圆锥的相同点、不同点;描述棱柱、圆柱的相同点、不同点。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球?

案例:

第三13页,《截一个几何体》

考虑地方特点:

课堂教学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因此在准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比如,第62页,《水位的变化》教材提供的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我们的学生很多就住在湘江边上,并且每年夏天都会有涨水的情况。

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湘江水文资料”(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已经收集、整理出来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是那样的积极,那样的投入,让我体会到课改所带来的震撼。

(这节课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出错极少)

湘江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星期

1

2

3

4

5

6

7

水位变化/米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与警戒水位的差

(1)把河流的警戒水位看作0,超过警戒水位记作“+”,用有理数将最高水位、警戒水位、平均水位、最低水位表示出来

(2)与警戒水位相比,本周每天的水位如何?

先解释,再表示出来。

(3)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

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

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4)与上周末比,本周末河流水位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5)以警戒水位为0噗,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情况。

挖掘学生潜能:

在教学中学会放手,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给学生充分活动与展示的机会,学生的表现常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如在第11页《展开与折叠》中,让学生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想象、操作、交流比较得到展开后的图形的特征,学生不仅剪出了十多种图形,并且发现:

6个面、6个正方形、3组2个不相邻的,上下、左右、前后相对的不能连在一起,这些,是我这个做教师的也没有想到的。

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情境的创设、探索研讨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实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第90页《字母能表示什么》,要学生探索搭2个、3个、10个、100个、x个正方形需要多根火柴棒?

有的学生用火柴棒摆,有的学生用笔画,有的观察找其中的规律,找出了五六种方法,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对学生不同的思考,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

3、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活动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

”数学活动能将动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之中进行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它把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各种器官调动起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具体。

比如:

案例:

第104页,《合并同类项》,我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

活动一:

1、出示一幅生活图片,图片上有苹果、梨、文具盒、钢笔、猫、狗等,让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

2、幻灯打出六张卡片:

8n-7a2b2a2b6xy5n-3xy

如何将它们分类?

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分类?

【教学说明:

创设情境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牵引到数学中来。

活动二:

幻灯打出:

(1)如何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

8n+5n或(8+5)n

教师板书:

8n+5n=(8+5)n=13n

【教学说明:

先利用图形面积问题,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含义,以及合并前后系数的变化。

(2)议一议:

8a+5a=

-7a2b+2a2b=

6xy-3xy=

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说明:

让学生讨论得出利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如上面几个式子,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这就是合并同类项。

你们观察一下,在合并同类项前后,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字母呢?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教学说明:

利用

(2)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一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牵引到数学中来,让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地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这样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

活动二是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实验、探索与交流等,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图形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含义,到利用分配律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最后再观察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过程。

二、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课程改革之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思索、研讨,终于从迷惑中慢慢地摸索出一些规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按:

“情境引入——探索研讨——应用拓展——回顾反思”的模式展开数学活动。

1、情境创设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

其中,主动学习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而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把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能迅速扣住学生的心。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

学生有了情感的投入,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北师大版的数学新教材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提出了一个情境,教学中我们可以呈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比如:

案例1:

第72页,《有理数的乘方》

在教学中直接呈现细胞分裂的问题:

某种细胞每过30分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学生开始觉得很容易,认真去思考时,发现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的探索:

方式一:

 

方式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8

方式三:

1×2=2

2×2=4

4×2=8

8×2=16

……

方式四:

2×2×2×2×2×2×2×2×2×2=1028

学生在这个细胞分裂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感觉到了10个2相乘表示起来比较繁琐,这个时候,教师介绍:

10个2相乘可以表示为210,学生马上接受,并能举一反三,说出211、(-3)6、2n、an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不仅了解了乘方的意义,并且感觉到乘方的概念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东西,而正是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动力。

案例2:

第15页,《从不同方向看》

模拟教材上的场景:

按图片的方式,把乒乓球、热水瓶、水杯放到讲台上,请两个同学站在讲台的两侧,让其他的同学猜,这两个同学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

学生喜欢玩游戏,争着要上讲台,没有被叫到的同学都很失望,这时,我顺势引导:

“你们自已在课桌上摆几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实验,纷纷发表看法:

“圆柱体从上面看是圆,从侧面看是柱子(曲面)”“正方体从上面看是正方形、前面看是正方形、侧面看还是正方形”“几个几何体摆在一起,有的被遮住了,从不同的方向看,所看到的几何体不同。

”“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不同”……

看同学们都很兴奋,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按第17页的图片上的方式用小立方块搭几何体,并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并把所看到的画出来。

……

原以为画三视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没想到学生很轻松的就学会了三视图的画法。

下课后,有一个学生很得意的对我说:

“蒋老师,我发现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

”他从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教师也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线索,创造性的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

案例3:

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对“净胜球”的概念不了解,我设置了一个学生常玩的猜拳游戏:

赢一次记+1分,输一次记-1分,平局记0分,用式子表示出你的得分。

学生很快表示出:

1+0=1;(-1)+0=-1;1+(—1)=0;(—1)+1=0;1+1=2;(—1)+(—1)=-2

在后面探索(-2)+3=?

时,有的学生的说理就是:

我在游戏中先输2次,然后赢3次,我的最终得分是+1分。

案例4:

第189页,《月球上有水吗》,第一次我按是教材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活跃,问原因,是学生觉得计算百分比、计算圆心角的度数太枯燥。

第二次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正好他们前一节课是借书课,有的学生上课了还不愿意把手中的课外书收起。

我灵机一动,问:

“你们喜欢看什么书?

”“小说、漫画、体育、科学……”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我又说:

“图书馆理员刘老师要新购进一批书,为了想让每个同学都能看上自己喜爱的图书,你们能帮她调查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书吗?

”学生马上就兴奋了,全班投票,然后分组计票,全班票数汇总,列出统计表,最后画出扇形统计图。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兴趣,学生没有觉得计算枯燥,他们不仅学会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而且体验到了如何收集数据。

很多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到,可以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