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docx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一、教材分析
《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的本质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实在。
那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2、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内容,并思考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总之从意识产生的基础、前提还有产生过程来看,都充分的说明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二: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第一个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脑在复杂程度上超过人脑;动物脑在机能上永远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为什么人脑能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2、人脑是如何实现意识活动的
通过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来实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链接内容反映了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探究三: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教师点评: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知道了意识的本质其实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既然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它对客观世界有什么作用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一节课:
意识的作用。
九、板书设计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2)、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为什么人脑能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2)、人脑是如何实现意识活动的
通过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来实现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二框的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孟凡明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板书部分1(上课前,写在黑板左侧)
1、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动物脑与人脑的区别?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有了人脑,是否就会有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此部分授课时间:
2分钟
(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
)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自然界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理解。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板书2()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
物质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人的意识(自觉)
(物理的、化学的)(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本能)
敲桌子,桌子会响;你用手打一个人,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呼应导课:
八公也有感觉和心理,也有情绪反应,但本质上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同于人自觉的意识。
】
——————————————————————————————————
起初,地球没有生命物质,只有无机物,如水、岩石,岩石热胀冷缩会风化,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三态变化,滴水可以穿石。
这些事物对外界刺激都会做出反应,这说明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的特性。
鹦鹉学舌;对人类言行的模仿,但本质上是一种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
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板书3()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生;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在劳动过程中,手的活动大大加强,促进了人脑的发展,手在运动区占的面积比足区和其他运动器官所占的面积都大。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自然面前,单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需要团结起来,相互配合,集体行动。
这就需要信息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就应运而生了。
(小结: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过渡:
动物也有大脑,但是动物心理却没有产生意识,这是为什么呢?
】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物质器官;生理基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有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
动物没有语言区。
呼应导课:
八公是动物,它有大脑,狗的大脑没有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它没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简略)2、意识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同学们也许肚子已经在呱呱叫,这是一种什么反射活动?
无条件反射。
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同学们回家喂你家的宠物可简单了,只要敲一下铃或者喊一声“幺儿”,它就知道要“开饭”了。
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狗——食物
狗——铃声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听到学校的铃声,也会往外面跑。
这叫什么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秋天,橘子大丰收,学校为了防止个别贪吃同学摘果,在每颗果树上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
此树刚已喷洒农药,请同学们不要摘吃,否则后果自负!
看到着这个告示之后,你会不会去摘橘子。
有几只猴子路过这片果园,也看到了这个告示,它们会怎么做呢?
为什么?
这又叫做什么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可见,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
因此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过渡:
是否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的产生?
狼孩有意识吗?
】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厂房和机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2、、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动动手,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所谓鬼神?
外星人
(总结)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备用资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
“龙”的观念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取材,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能在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集海陆空于一身。
(结课)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生产关系科学发展观宗教妇女节礼物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导学案】
学校:
临清一中学科:
政治编写人:
汤佰成审稿人:
李淑敏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
意识的本质(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预习内容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反映)。
4、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5、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意识是,物质意识。
三、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习重难点:
意识的本质。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
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
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
2.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的产物。
()
A.自然界长期发展B.物质世界
C.大脑D.社会发展
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4.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万物皆有思想”的论调违背了下列哲理: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犹如现实生活,据说有的科学家发明创造就是在梦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梦的正确认识是: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信息的再现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3、有文献记载:
在印度曾多次发现“狼孩”,这些“狼孩”有的已经十几岁,但是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些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B、狼孩的脑子天生就笨
C、狼孩的脑子虽然是人脑,但是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D、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费尔巴哈说:
“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
4、费尔巴哈的观点说明:
A、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B、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是没有意识的
5、费尔巴哈的上述观点蕴涵的哲理是: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D、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问答题
6、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幕名而来的人很多。
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的诊断经验和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8个主型、36个亚型,从而可以开发两百多种不同的处方,并输入电脑,制定出电子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请回答:
电脑能否代替人脑产生意识?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A2.D3.B4.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D2.C3.D4.A5.C
6.答:
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产生意识。
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电脑只能根据科技人员输入的程序模拟人的思维,但是永远不能代替人脑,产生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