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03教师版.docx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03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03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03教师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03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我们在房间内说话感到比在室外说话响亮,这是因为()
A.人在房间里说话时,嗓门会变大
B.在房间里说话时音调会变高
C.墙壁把杂音全部都吸收了
D.在房间里说话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2.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固体能传声B.音调的影响因素
C.声音产生的原因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
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警告对方,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振动
C.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立即消失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5.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声;将小锤拿开,音叉仍会响一会,这是因为音叉()
A.仍然在振动,继续发声
B.振动虽然停止,声波仍在传递
C.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虽然停止,但有回声产生
6.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7.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有下列物质传播的()
A.钢,水,空气B.钢,空气,水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
8.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9.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甲音叉弹开。
(1)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
(2)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10.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11.如右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
在本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此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法。
1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3)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
1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逐渐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可得,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继续抽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微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14.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_____m.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来的。
15.雷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___k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6.在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小华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她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真实成绩__________(选填“偏好”或“偏差”),要想准确计时,请说出你的办法:
__________。
17.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为12.3s,则实际成绩为__________。
18.下雨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若某次闪电过后3s听到雷声,那么发生闪电处距离我们__________m(声速340m/s)。
19.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记录该运动员的成绩为10.62s,则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为__________s。
20.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播来的。
2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__________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22.蝙蝠采用发出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它发出的声音人__________听到(填“能”或“不能”)。
23.如图所示试管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尾部4个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红外线”)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
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__________。
24.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__________。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四壁和顶面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
25.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入耳中,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还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
2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7.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将超声波测位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回声波,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28.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6s后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设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
问:
(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9.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3)甲同学正在一端敲击一根足够长且装满水的自来水管,另一端的乙同学最多可以听到__________次敲击声。
30.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空气(35℃)
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
每升高1℃,声速增大__________m/s。
按照你发现的规律,你估计0℃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__________m/s。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
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从小到大排列)。
31.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太空做实验,请你预测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选填“弹开”或:
不动),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__。
五.解答题(共1小题)
32.如图所示,将播放者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桂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遇封瓶寒上的气道向外抽气。
(1)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逐渐__________。
(2)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
便__________(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解:
原声和回声时间差如果小于0.1s,人耳就不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而是将原声和回声叠加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我们感觉在房间内说话感到比在室外说话响亮。
D正确。
故选:
D。
2.【解答】解: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正确;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错误;
C、物体不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C错误;
D、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D错误。
故选:
A。
3.【解答】解:
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4.【解答】解:
A、物体发声是靠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
B、响尾蛇之所以响尾,是由于蛇的尾部是由许多空心、坚硬的鳞片组成,当响尾蛇振动身体它们相互摩擦振动而发声,故B正确;
C、物体振动停止后,发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立即消失,故C错误;
D、液体、气体的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故D错误。
故选:
B。
5.【解答】解:
ABC、虽然停止敲击音叉,但是音叉仍然在振动,所以声音不会立即停止,音叉仍会响一会,故A正确,BC错误;
D、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
6.【解答】解:
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7.【解答】解:
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8.【解答】解:
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该声音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9.【解答】解:
(1)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轻质小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它是将音叉振动幅度放大;
(2)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答案为:
(1)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2)转换法。
10.【解答】解:
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会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音叉甲也会振动发声,此时会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的跳动来体现,乒乓球起到了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故答案为:
弹起;能量;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11.【解答】解:
(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也能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3)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空气能传声;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换。
12.【解答】解:
(1)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故答案为:
(1)变小;
(2)介质;(3)理想实验法。
13.【解答】解: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将瓶内气体逐渐抽出,那么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变小,则当把瓶内气体完全抽出瓶内变为真空时就不会再听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但是现有的机械并不能将瓶内气体完全抽出,所以只会听到声音变得很微弱,但不会完全消失。
故答案为:
变小;不能;气体不能完全被抽出。
14.【解答】解: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v=
,
所以雷电发生的位置距小明的距离s=v声t=340m/s×2.5s=850m;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
850;空气。
15.【解答】解:
(1)打雷是带不同电荷的云相遇发生的剧烈的放电现象,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声音在15℃的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由速度公式v=
得,小明距雷电产生地方的距离:
s=vt=340m/s×10s=3400m=3.4km。
故答案为:
空气;340;3.4。
16.【解答】解:
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要想准确计时,应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故答案为:
偏好;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
17.【解答】解: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由v=
:
t=
=
≈0.3s。
则实际成绩为:
12.3s+0.3s=12.6。
故答案为:
12.6s。
18.【解答】解:
(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因此光速比声速快得多,故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由v=
得,打雷处到我们的距离:
s=vt=340m/s×3s=1020m。
故答案为:
光速比声速快得多;1020。
19.【解答】解: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v=
,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t=
≈0.29s,
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62s+0.29s=10.91s。
故答案为:
10.91。
20.【解答】解:
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
水管;水;空气。
21.【解答】解: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
温度;340。
22.【解答】解:
蝙蝠采用发出超声波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声呐产生的声音大多是超声波,人听不到。
故答案为:
超声波;声呐;不能。
23.【解答】解:
倒车时,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原理,由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
不能在太空中使用超声波探头,因为太空是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
超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解答】解: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将会发生反射,由于松软积雪中的缝隙很多,声音进入后,很难再反射出来,因此刚下的雪,能很好地吸收声音,所以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周围特别宁静。
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
吸收声音;减弱声波的反射。
25.【解答】解:
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入耳中,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这说明液体、固体能够传声,还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
液体;固体;信息。
26.【解答】解:
在敲击长钢管时,敲击声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又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人会听到两次响声;
故答案为:
钢管;空气。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7.【解答】解:
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
t=
×4s=2s,
由v=
得,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30m/s×2s=3060m。
答:
此处海水的深度为3060m。
28.【解答】解:
(1)由速度公式得,在t=6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6s=9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6s=204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有:
2s=s1+s2,
所以,s=
=
=1065m;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1065m﹣90m=975m。
答:
(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为1065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975m。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9.【解答】解: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声音会分别沿着自来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自来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另一端的乙同学最多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
故答案为:
(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转换法;(3)三。
30.【解答】解: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空气的温度为15℃时,声音的速度340m/s,空气的温度为25℃时,声音的速度346m/s,空气的温度为35℃时,声音的速度352m/s,
显然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增加6m/s。
则每升高1℃,声速每秒变化0.6m/s。
按照这个发现规律,估计0℃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31m/s。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气<v液<v固。
故答案为:
(1)增大;0.6;331;
(2)v气<v液<v固。
31.【解答】解: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在太空做这个实验,空间实验室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
(1)乒乓球会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转换法;(3)不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五.解答题(共1小题)
32.【解答】解:
(1)该题中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
(2)把正在响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
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方法是推理法。
故答案为:
(1)减小;
(2)不会;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