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3441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docx

学校双分管理教学法

“双分管理教学法”

第一部分“双分管理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双分管理教学法”即“双分管理,五步教学”。

包括课内外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和与之相应的“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双分”,即分层分组,其着眼点在于课内和课外的管理。

“双分管理”就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成绩和学力水平,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内部学生有层次差异、小组间水平大致相当,并以这种分层分组为基础,通过竞争和评价、激励和“惩戒”等有效管理,创建安全、文明、开放、和谐的课内、外学习氛围,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内驱力,落实课内、外学生学习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果,努力实现“管教管会”。

“五步教学”就是“揭示目标、自主探索、合作提升、当堂检测、抽查清”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以“双分管理”为基础,这五个步骤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市九中,“双分管理教学法”的基本管理理念已全面应用于学科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年级管理。

第二部分“双分管理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体现“人本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调动被管理者个人主观能动性,激发个人内在潜力,发挥个人创造性,实行“人本管理”。

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具有能动性的人来教育,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发展好自己。

双分管理是“人本管理”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双分管理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切入点,实现管与教的有效结合。

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网络,让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民主,制定科学、规范的双分管理制度,以制度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双分自主管理唤醒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体验学习、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双分管理教学法”,始终坚持这一基本规律,从自主探索(即先学)阶段的学生专心、高效的看书、实验操作、观察以及自学效果检测,到合作提升(即后教)阶段的“兵教兵”,再到当堂检测及抽查清阶段,直至课后训练的落实等,全过程都努力追求学生亲身实践,独立完成,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品质。

所以使用“双分管理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三、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使用“双分管理教学法”,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的管理以及评价办法,都是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管理过程也是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实施,因此整个学习、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定教”,坚信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始终坚信不教才是教,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老师少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始终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把握好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绝不越俎代庖。

课堂的起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要求进行自学。

学生的理解、练习产生错误时,首先不是老师解疑释惑,而是请别的学生更正、补充、讨论。

“双分管理教学法”的课堂上,至少有二十多分钟是学生动手“做”,每个学生均要独立完成相当数量的练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正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良好的习惯等也得到了真正培养和提高。

“双分管理教学法”的课堂,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体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

“双分管理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发展倾向、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在研究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是分层分组是在充分尊重和综合考虑学生上述方面差异的基础进行的,不是一味只看成绩而不顾其它。

分组后,所有学生都划归到某个小组中,在小组中活动。

这样,就使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有了归属感和角色意识、责任意识,都认为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小组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双分管理,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和学习力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所有的学习过程。

所有学生都是在依据教师的自学指导,开展自己的自主探索;合作提升阶段,教师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

先让学困生演板、发言、操作等,展示自学的收获,暴露自学后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然后依次让中、优等生“兵教兵”,让中、优等生以“小老师”的心态帮助学困生纠错和完善,还要讲出每一个“为什么”,最后教师点拨,共同教会不懂的学生。

这样,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得到解决,中、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纠错、讲清“为什么”的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是在当堂检测和课后训练时,教师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自己的桃子”。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五步教学和双分管理,使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共同提高,享受到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等内在的思维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因此,“双分管理教学法”是能够很好体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心理特点。

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不相同。

学生注意力在一节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

“双分管理教学法”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而在注意力出现低潮时,合作、展示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所以“双分管理教学法”的教学诸环节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三部分“双分管理教学法”的操作办法

第一节双分管理篇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分层分组

操作要领:

1、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按成绩以“S”形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6人、8人也可);若班级学生成绩差距较大,也可把班级先分成优秀和普通两个层次,再在两个层次内分别按成绩以“S”形方式进行分组。

2、每个小组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号,成绩最优),第二层(2号,成绩次之),第三层(3号,成绩再次之),第四层(4号,为本组的学困生)。

若每组是6人或8人,则每组分6个层次或8个层次,每组每个层次1人。

分层分组示例:

(以一个24人的班级为例)

3A组(第5组)3B组(第6组)

3A1(第5名)—3B1(第6名)

3A2(第8名)—3B2(第7名)

3A3(第17名)—B3(第18名)

3A4(第20名)—3B4(第19名)

2A组(第3组)2B组(第4组)

2A1(第3名)—2B1(第4名)

2A2(第10名)—2B2(第9名)

2A3(第15名)—2B3(第16名)

2A4(第22名)—2B4(第21名)

1A组(第1组)1B组(第2组)

1A1(第1名)—1B1(第2名)

1A2(第12名)—1B2(第11名)

1A3(第13名)—1B3(第14名)

1A4(第24名)—1B4(第23名)

 

3、小组特点:

(1)每相邻的两组整体实力相当,所有小组内同号的学生实力相当。

如第1组的1、2、3、4号学生分别是第1、12、13、24名学生,第2组的1、2、3、4号学生分别是第2、11、14、23名学生,这两个组在管理中进行竞争,我们把这两组称为一个竞争组,这两个小组不再叫做第1组、第2组,而改称为1A组、1B组,其他类似。

相邻两组(第1组与第2组,第3组与第4组,第5组与第6组,…)中同号的学生为竞争对手,如第1组的1号与第2组的1号是竞争对手,第3组的3号与第4组的3号是竞争对手,以此类推。

(2)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从小组的构成看,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家庭情况、学业成绩、能力水平等有明显的差异,这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

各小组间力量均衡,便于对各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达到了化大班管理为小组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与效率。

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在各方面的差异,他们可以实现有效的互补、互助与合作,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提高。

4、“双分管理教学法”中的“层”与“组”与常说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学习”是不一样的。

国内大量的同行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检测”等方面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经验,寻求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的、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双分管理教学法”含有分层教学的成分,但不是单纯的就教学而分层,分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不单单是学生的成绩。

我们的切入点是“管理”,也就是说,“分层”除为教学服务外,更强的功能则是为“管理”服务,而且管理的功能要大于教学的功能。

“双分管理教学法”的“组”和传统的“学习小组”也有很大差异。

小组是“双分管理教学法”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一个个小的学习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承担着课堂管理、知识建构、课后管理等基本任务。

他和传统的学习小组的区别在于:

传统学习小组是学习共同体,更多的侧重于学习过程的共同参与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这里的小组既是学习共同体,更是利益共同体,小组功能重在发挥管理上的作用,通过管理促进知识建构和有序竞争机制的运行。

鉴于“双分管理教学法”分层分组特殊的涵义和意义,因此按上述办法分组后,还应适当考虑每个小组男女比例、学生性格、学生学科优劣等因素,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并且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可以根据情况对小组的学生再做调整。

(二)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每班设四位课代表和若干名小组长。

教师直接管理四位课代表;四位课代表分别管理若干个学习小组长,并负责被分管小组的作业收发、收集计算被分管小组竞争表现、评定竞争结果、奖惩“执法”(如与家长联系)等;小组长管理小组内的组员;组员之间实行一对一的承包。

这样就构建出“教师——课代表——小组长——小组——组员/组员”的管理网络,从教师到每个学生都是整个管理链条上的一环。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管理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作用都很关键。

1、小组长的要求:

(1)学习程度要优秀

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

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

老师应挑选性格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否则会影响小组长职责的发挥。

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不敢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须要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

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会影响小组的学习效果。

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做事严谨,认真负责,标准高。

2、小组长职责:

(1)带领和督促小组成员认真、及时完成各学科学习任务,是本小组学习的“小老师”。

(2)收发本小组作业。

(3)督促小组成员认真遵守各项班纪班规。

(4)带领小组成员与竞争组进行竞争,安排记录小组成员加A和竞争组加D情况,协助课代表汇总、兑现竞争和“奖惩”结果,向扣分最多的组员的家长汇报该组员周表现情况。

(5)完成班主任、任课教师安排的其它涉及本小组的各项任务。

3、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小组长培养到位了,我们的班级管理起来就顺畅高效。

在开学之初和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都要高度关注小组长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小组长管理交流会、培训会,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解决他们在小组管理中的困惑,对他们进行小组管理方式、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小组长的管理水平。

二、双分管理的实施

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既包含教学过程,又包括教学管理,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学管理包括课内和课后。

有效的课内管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课后管理,能使学生对课堂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及时巩固、深化和拓展。

那种只教不管的教学,其教学质量是永远不会全面提高的。

“双分管理教学法”主要通过竞争和抽查、激励和惩戒两个评价机制来实现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分管理。

(一)竞争

在双分管理教学法中,就学生而言,存在三重竞争:

小组之间的竞争;竞争组同号组员之间的竞争;同组不同号组员之间的竞争。

1、小组间的竞争:

每两个相邻小组组成一个竞争组,例如:

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与第四组等(即1A组与1B组、2A组与2B组等),依次类推。

以每组在每周测验的平均分进行竞争评比决定胜负。

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是几个学科的总平均分进行竞争评比,班主任还可根据综合量化积分进行每天、每周竞争评比。

获胜小组每位组员加一个“A”;输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向获胜的组长鞠躬认输。

这样的竞争,使组内学生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学生学习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好兵愿教”、“差兵愿学”的实实在在的“兵教兵”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在“兵教兵”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竞争组同号组员的竞争

规定竞争组同号学生之间是竞争对手(如:

1A组的1,2,3,4号学生分别和1B组1,2,3,4号学生的竞争,…,以此类推),根据每次测试成绩进行竞争,分数高者为胜,低者为负,班主任也可根据综合量化积分每周进行竞争评比,量化积分高者为胜。

在竞争中负者向胜者交一本作业本;给竞争的获胜者加一个A。

由于分组之初相邻组的同号学生实力相当,这样使每个学生面对竞争对手时充满了自信,从而激起他们的争胜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良性发展。

这种措施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同组不同号组员的竞争

在同一组中相邻号学生(如1号与2号,2号与3号,3号与4号等)进行竞争,在单元测试中连续两次超过自己前面的组员算获胜一次。

如果组员在竞争中获胜一次,就上升为本组前一号组员,并加两个A,而前一号组员自动下降。

这样的竞争,对原有的分层分组进行动态管理,使组员层次能上能下,可以有效地激活小组内组员之间的竞争,促进学生个体良性发展。

(二)抽查清

抽查清就是教师于每节课下课前3分钟左右,随机抽取所学内容的1-2个题目,对随机确定的不同小组中,同一个层次(同一号)的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上节课(主要是指理科)或本节课(主要指文科)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根据被抽学生过关情况,按照双分管理制度,对该生和该生所在小组的全体组员进行奖惩。

如被抽组员过关则代表全组过关,全组每人加一个A;被抽组员不过关则代表全组不过关,该同学加一个D,全组同学本次作业重做一遍,并重新抽查(一般指理科)等。

“抽查清”是双分管理教学法中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包括“抽查”和“清”两个内涵。

通过有目的(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的“抽查”,抓住了会做的学生不想重做,而不会做的学生由于爱面子、怕伤自尊心、不想连累其他组员的心理特点。

这样一来,不过关的小组会分析不过关的原因,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组员会及时提醒他;课堂上没学明白的,承包人会主动给他讲清楚;自己没学明白的,也会主动去请教别人。

其结果使学会的学生因怕受连累愿教,不会的学生因怕连累别人而愿学,真正实现“好兵愿教”、“差兵愿学”,有效督促学生改进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学习态度、状态、方法、效果。

这里,“抽查”对学生而言是随机的,对教师而言是学情分层与管理的结合。

这里的“清”和洋思中学“四清”中的“清”是不完全一样的。

这里的“清”,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课后小组内部的合作,提高“兵教兵”的效果,优化小组间的竞争关系。

因为,对于数学、物理等这些学科,学生是很难做到“堂清”的,需要一个课后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激励办法

(一)A的评定办法

1、课堂:

主动站起记1A;主动站起并回答记2A;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记2A;讲解一个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个新颖见解记3A。

2、作业:

作业干净、整齐、认真,被表扬一次记1A。

3、考试成绩:

第1—5名记5A、第6—10名记3A、第11—15名记1A;胜对手一次记1A、小组获胜一次每个组员记1A、胜上一号组员一次记1A。

4、周考核:

被评为优秀的课代表、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记5A,进步明显被老师表扬的同学记5A。

5、抽查清过关一次记1A。

(二)D的评定办法

1、课堂、辅导、自习时间违纪(含课堂诸环节学习不积极主动被老师批评,说话等)一次记1D。

2、作业不认真或不交作业一次记1D。

3、抽查不过关一次或背诵、默写、听写不过关一次记1D。

4、异组同号的学生,只要在竞争中输给对手,记1D。

5、不负责任的课代表、小组长,发现一次记1D。

(三)评价管理办法

1、每周五下午,由小组长对本组组员的得A情况和竞争组组员的得D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到负责计算评定竞争结果的课代表处,由课代表按照一个A积1分,一个D积负5分,计算并通报各小组、每位学生的周总积分及竞争组、竞争对手的竞比结果,并对得D较多的组员提出警告。

2、对于连续累计三个D的组员,课代表通知小组长与该组员家长沟通一次,共同帮助该组员纠正错误。

沟通后用三个A消除一个D;家长没沟通的,D不予消除。

第二节五步课堂教学篇

“双分管理教学法”的五步课堂教学法基本程序一般可分为揭示目标、自主探索、合作提升、当堂检测、抽查清五个操作环节。

一、揭示目标(1分钟左右)

出示学习目标是用课前制作好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小黑板等)出示给学生。

小学低年级可用教师口述,确保每个小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操作要领:

1、文化课揭示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的内容。

2、学习目标的广度和深度要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保持一致,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偏离学科方向。

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外显可测。

3、揭示目标要注意情感投入,引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

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保证学生看完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二、自主探索(即“先学”,15分钟左右)

自主探索环节一般包括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和自学效果检测三个小环节。

1、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左右)。

用课前制作好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黑板等)出示给学生。

小学低年级可用教师口述,确保每个小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操作要领:

(1)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

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自学的效果)。

(2)自学的内容。

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部分重点看。

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3)自学的方法。

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操作、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怎么干好,就怎么干”。

(4)自学的时间。

自学的时间要适当,学生紧张、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的时间要保证。

要讲究自学的实效,中学学生看书的时间可长一些,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看书时间要短一些。

(5)出示自学指导时要表达出教师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使学生愉快的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

自学指导保留的时间要适当,检测自学效果前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2、自学(5-8分钟)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相关学习内容。

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等。

操作要领: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学生自学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自学情况。

但不宜在教室走来走去,不要板书,不走出教室,不辅导学生,要对认真学的学生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学生可以说一两句悄悄话,督促他认真自学。

3、自学效果检测(5-8分钟)

多采用演板、提问、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要领:

(1)自学效果的检测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检测的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一般为2—3道。

安排2—4名学生演板,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独自练习。

“检测”的目的,一是检测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

所以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学后存在的问题。

(2)学生检测时,教师要加强巡视,但不做任何辅导,重点搜集学生自学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要考虑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做好“二次备课”。

三、合作提升(即“后教”,10分钟左右)

合作提升就是针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先以学生的演板内容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纠错、补充、讨论、完善等,进行“兵教兵”。

最后由教师补充、更正、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是“补差”;同时,中、优等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错,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能力,也是“培优”。

因此这是一个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的重要教学环节。

该环节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合作提升”环节的主角是学生,教学主要形式是学生教学生(即“兵教兵”)。

1、更正。

更正一般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学生的演板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等。

操作要领:

(1)自学检测后,教师要从主动站起来的同学中点名让学生上台纠错。

(2)在主动站起来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3)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参与更正。

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优等生更正,以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在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间思想深处“对话”,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

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2.讨论。

操作要领:

(1)要强调讨论的必要性。

如无必要,就不要组织讨论。

(2)必要的讨论,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应分两步走。

第一步,小组内讨论,第二步,由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无论是小组内讨论,还是班级讨论,都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

在班级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组的代表发言;待学生补充完善后,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