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830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docx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 为中心的状况。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_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_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C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D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D )。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D)。

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生产力_。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_。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_的关系。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观念文化__。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观念文化_、物质文化_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__校风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_。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社会实践_中实现的。

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外部环境_在_个体活动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_多种可能___。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 )。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____。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____;____;____。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____的关系。

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

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基础上的。

7、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

2、教育目的(狭义)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6、德育

7、智育

三、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四、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五、问答题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

3、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4、普遍与特殊

5、具体与抽象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名词解释

三、选择题

1-4:

DCDC

四、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教育目的: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问答题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填空题

1、学生是学习的____,具有____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权利的____,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教师是____。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的关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____。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

二、选择题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

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3、简述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填空题

1、主体,能动性。

主体

2、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专门,专业

4、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5、师生关系

6、人格特征

二、选择题

1-3:

AAB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简述师生关系。

答: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

5、学校课程通常以____或____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____、____、____。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____。

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____、____和____。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____课程、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____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教材

5、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犁课程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社会、知识和儿童

5、选修课或特色课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