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2994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docx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试题汇编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7分)

(1)郑人买履(   )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       (4)遽(   )契(   )其舟

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

(3分)

(1)遂:

(2)涉:

(3)坠: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

(1)置之其坐 坐:

         

(2)而忘操之 操:

(3)反归取之 反:

         (4)遽契其舟 遽:

(5)楚人有涉江者 涉:

     (6)宁信度,无自信也 无:

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2)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 度:

5.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6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

(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

6.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4分)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

(1)做代词,代物的:

(2)做动词用的:

7.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8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读句子,回答问题。

(8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9.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0分)

(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10.填空。

(4分)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

(1)lǚ

(2)suì(3)nìng(4)jù qì(5)duódù

2.

(1)容易与“逐”混淆。

(2)右下边容易多写一点。

(3)容易与“堕”混淆。

3.

(1)同“座”

(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

4.

(1)量长短,是动词

(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5.

(1)这,这儿

(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6.之①:

指量好的尺码之②:

到……去之③:

指剑

(1)①③

(2)②

7.

(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

”(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8.

(1)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脚

(2)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

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9.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吕氏春秋·察今

(2)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讽刺性

 

综合题

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因此,事情就做不成:

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

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能准确举出现实中的例子,说得简要。

良:

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举出的例子尚可,但不够准确。

中:

分别说了郑人和楚人的特点,也能联系实际来举例。

下:

不会概括这两个人的特点,举例也不准确。

古代寓言二则·综合能力测试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

3.解释字词。

(1)履()

(2)操()

(3)宁()(4)罢()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

③遽()④求()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韩非子》韩非战国2.①履(lǚ)②宁(nìng)3.

(1)鞋子

(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4.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二)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①涉江者②代“舟”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duó()其足nìng()信zhuì()于水jùqì()其舟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02年浙江)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

北方人②菱:

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

③啖:

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

“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度宁坠遽契

2.《韩非子》战国法《吕氏春秋》吕不韦

3.①同“座”,座位;②到;③到、等到;同“返”,返回;④迷惑,糊涂;⑤立即、匆忙;雕刻

4.①有人说:

“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②像这样去找自己的剑,不是很糊涂吗?

5.《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

《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6.做官;宴会,宴席,酒宴;有人(有的人);用来(用)

7.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8.这个故事中讲的那个北方人,明明不识菱角,偏要不懂装懂,结果闹出笑话。

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也不可能全部掌握。

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正像孔子说的那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学生只要求作如下之一概括:

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2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3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    

(2)通

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揠之()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

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

攘――窃取、偷盗。

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

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ó dù  suì  lǜ  jù  qì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3、操:

拿,携带;及:

到,等到;遂:

终于;履:

鞋;遽:

立即;契:

雕刻;以:

用、拿;于:

到。

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坐”同“座”、“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

7、不能找到他的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ǐnyàgǎo 2、悯:

耽心、忧虑;长:

生长、发育;揠:

拔;谓:

告诉;予:

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

赶去;槁:

干枯;非徒:

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

他的;或:

有人;是:

这(代词);损:

减少;已:

停止;非义:

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2、B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古代寓言二则》    一、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文学常识    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语音    1、先自度其足(duó)    2、吾忘持度(dù)    3、遂不得履(suì)(lǚ)    4、宁信度( nìng )    5、遽契其舟(jù)(qì)    四、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度 

(1)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2)吾忘持度 (这里指量好的尺码)(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    2、之

(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    (3)至之市(到……去) (4)入水求之(代指剑)    3、置:

①郑人有且置(备办,这里当“购买”讲)履者 ②而置(放)之其坐。

    4、市:

①至之市(集市) ②市(集市)罢。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 操:

拿,携带    2、及反 及:

到,等到    3、遂不得履 遂:

终于    4、宁信度 宁:

宁可    5、无自信也 无:

不,没有    6、遽契其舟 遽:

立即,匆忙。

 契:

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 惑:

迷惑,糊涂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    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

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

    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

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

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2、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

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