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2931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句子关联词.docx

语文句子关联词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构成词和词组

组合主、谓、宾、定、状、补语

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

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

”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的—了”:

“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

“呢—罢了":

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

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b、常用的标点符号:

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

例如:

明天要下雨.

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

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

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

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例如:

你明天会来吗?

这件事你知道吧?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例如:

今天谁值日?

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例如:

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

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

(=不用说了-—是非问)

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

(=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

(=老拆台--选择问)

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

(=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

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

说吧。

③快点!

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

“您说说.|您请坐.|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一般用降调.

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

例如:

①哇!

这衣服真漂亮!

(惊叹)

②哎哟!

你还真自以为是!

(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

(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

(愤怒)

“名词+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

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

例如:

“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

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

句型

按照结构来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复句详见第九节。

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构成

①词

②短语

③词+词+语气、语调、停顿→句子

④词+短语

⑤短语+短语[1]《初中导读》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

1、定义: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

双行线═。

谓语:

1、定义:

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

单行线_____。

宾语:

1、定义:

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

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

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

圆括号()。

状语:

1、定义:

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

方括号〔〕。

补语:

1、定义:

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

尖括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他

编辑

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

例如:

这部电影‖我看过。

(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

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1、受事‖施事+小谓语:

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小主语是施事。

例如:

①这件事‖我知道。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⑤一口水‖他都不喝。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

2、施事‖受事+小谓语: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

例如:

①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②我‖什么事也不知道。

③他‖一口水都不喝.

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

另外,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这种格式,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第二种:

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

例如:

①他‖身体健康。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

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

第三种:

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

①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②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

④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

1、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当然,一旦加上介词,句子的结构就变了.

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那”或修饰语,如“炒股,我一窍不通。

"

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

第四种:

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⑤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过格式上有点特殊。

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第五种:

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①这盆水,‖你把它倒了.

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③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④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

⑤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⑥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

⑦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⑧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

例⑦、⑧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

第六种:

大主语是时间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湖面上,‖波光粼粼。

江岸上,‖厂房巍峨。

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

那个地方,‖风景优美。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大主语也不能够移到小主语后面去.

第七种:

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

这书‖一本两块钱.

这书‖两块钱一本。

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

几种动词谓语句

“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所引介的词语.试比较: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当然,“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

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

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运用这种句式。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

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

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

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

(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

如:

把茶喝了(带动态助词)|把他拉起来(带趋向动词)|把头发理理(动词重叠)|把敌人彻底消灭”(带状语)|把信给他"(带宾语)|把菜洗干净(带补语)。

有些动补式合成词,可以不再带其他词语,如“把直线延长”、“把桌子推翻”。

(3)“把”字句中如果用了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把”字前面。

如不能说“把话没有说清楚|我把衣服没有弄坏|把字应该写端正".只是在一些熟语性的例子里,“不"才可前可后,如“不把它当做一回事儿"也可说成“把它不当做一回事儿”.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是无定的.前面常带上“这、纳”一类修饰语。

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厂是泛指一般的道理,如:

不能把整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把字句中“把”介引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词的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工具,还可以跟动词无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动词只是使介词宾语达到补语所表示的那种结果的手段而已。

例如“把手绢儿哭湿了|把腿坐麻了|把眼睛哭肿了”。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1]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1]

定义

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

类型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1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介词位置不当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

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2搭配不当

1、搭配不当,如:

(8)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9)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10)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1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观点”应该是“光芒”。

(1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14)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5)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6)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7)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8)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19)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

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20)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21)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而后面回答没有很好地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22)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23)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4)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5)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再如: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此句中“从。

...。

中"介词句式有错。

可删去。

〈2〉缺谓语。

如:

(26)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7)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

如:

(28)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

缺宾语“……的经验“。

(29)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4)缺关联词语

例1: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例2: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

例3: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例4: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30)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31)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

(32)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3)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

(34)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5)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4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6)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7)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

(38)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

(39)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

(40)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5含糊不清

含糊不清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例如:

(41)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

2、歧义.例如:

(42)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

(4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4)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5)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

大概是“二婶陪她”。

(46)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

无法猜出。

6逻辑错误

这里的“逻辑错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

(47)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8)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

(49)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50)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例如:

(51)因为他偏科,所以他数理化的成绩一塌糊涂。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2)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3)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