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2841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I.客观题部分

一、按章节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

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

A.非公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B

A.人才B.科技C.加强自主创新D.引进技术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7.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C

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促进出口增长

8.党的D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A.十三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9.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C

A.增加农民收入B.实行村民自治

C.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D.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在党的C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AB决定的: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

C.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D.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6.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BC

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B.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C.沿海和内地的关系D.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C.商业保险D.慈善事业

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

A.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D.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难题的紧迫要求

9.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握BCD

A.教育是关键B.科技是关键C.教育是基础D.人才是核心

10.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才分和集体成分D.个体经济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B

A.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B

A.依法治国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

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B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无产阶级专政

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C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D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

7.我国大陆八个民主党派是C

A.执政党B.在野党C.参政党D.反对党

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9.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A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的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的权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D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人权。

A.公平和正义B.民主和自由C.言论自由D.生存权和发展权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有ABCD

A.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BCD

A.二者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B.二者的性质相同,

C.二者的作用、职能相同D.二者的历史使命相同

4.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ABD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

C.民族区域自治委员会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BCD

A.保障中国人权的重要组织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D.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6.基层民主是BCD

A.民族自治的重要形式B.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C.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D.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7.依法治国的内容是ABCD

A.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B.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C.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D.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8.依法治国ABCD

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其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其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其目标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9.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ABCD

A.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邓小平提出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的标准是ABC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D看综合国力是否持续增强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B

A.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不一致的

B.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C.就是建设和谐文化D.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A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B.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C

A.有理想,有道德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B

A.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培育“四有”公民D.树立共同理想

5.培育“四有”公民,要坚持以B为核心

A、爱国主义教育B、理想信念教育C、诚实守信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

6.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D

A.勤劳勇敢B.艰苦奋斗C.自强不息D.爱国主义

7.C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D.江泽民

8.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C

A.一些人思想上出现的危机问题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问题

C.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D.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

9.C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A.科技B.精神C.教育D.物质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B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A.经营理念创新B.体制机制创新C.品牌创新D.管理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D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BC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B.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3.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ABCD

A.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B.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B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D.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关系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B.共同理想是其主题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精髓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

8.思想道德建设ABC

A.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9.思想政治工作BD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B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C是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保障D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ABCD

A.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B.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C.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D.积极并且稳妥地推进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_A___。

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

2.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___A___作了全面部署。

A.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B.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的政治建设

C.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

D.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

3.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__A____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B.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4.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__A____。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__A___。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B.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D.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是__A____,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D.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目标

C.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个大方向D.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举措

8.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的是党的B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

9.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C

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

10.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的是党的D

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要目标C.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D.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C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__ABCD___,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__ABCD_____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就业B.收入分配、社会保障C.医疗卫生D.社会管理

5.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ABD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民风和谐D.生态良好

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B

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B.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C.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D.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7.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B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结果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ABC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我国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C.社会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利于化解各种矛盾

D.我国生态建设良好

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两个比重”,即AD

A.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提高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D.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10.完善社会管理要ABC

A.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B.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D.健全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D.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2.__A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实现成熟的社会主义

3.C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南海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C

A.实现祖国统一B.采用和平的手段实现祖国统一

C.一个中国D.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5.实现国家统一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D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D.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C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国家统一问题

7.邓小平是在A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A.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时B.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

C.1981年讨论历史问题决议时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

8.著名的“九二共识”是B

A.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统一的协议

B.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

A.《告台湾同胞书》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0.2005年3月D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A.九届全国人大B.十届全国人大C.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D.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ABCD

A.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B.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C.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确立过程表述正确的是BCD

A.1960年周恩来将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局

B.1981年叶剑英阐明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叶九条”

C.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D.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ABC

A.前提是祖国统一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D.港澳台保留原有的军队

4.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

A.外国势力插手和干预台湾问题B.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C.陈水扁和吕秀莲的阴谋活动D.李登辉的“台独”活动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ABC

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

D.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6.港澳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关键时间和事件有ABCD

A.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B.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C.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D.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7.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有ABCD

A.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四点意见”

B.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C.2005年四、五月间胡锦涛先后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

D.2007年10月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原则

8.2005年3月4日,胡锦涛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具体包括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