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2834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docx

河南自考色彩学串讲简版

色彩学

色彩学是在视觉领域对色彩现象和色彩应用进行理论研究的科学。

它是进行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基础。

第1章美丽的世界

田园山水大自然景象,为第一自然。

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形态为第二自然。

被哲学家称之为“灵魂之境”,是创作者、艺术家所追求的第三自然。

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色彩是眼睛所觉的缤纷的外在世界色彩,第三自然的色彩是心灵所感受的内在世界主观印象色彩。

一种是理性的、有秩序的美好存在;一种是感性的、节奏变化性的理想真境。

这世界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充分表现了色彩的机能,而色彩又赋予了世界吸引人的面貌,所以色彩是美的最重要因素,色彩学是美学的基础。

第1节自然中的色彩

大自然的表象是充满光和色的世界,每一件事物都是色彩的组合。

一天中不同时辰轮转,赋予了大自然变化。

在时序季节的转换中探寻大自然的色彩变幻时最鲜明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第2节生活中的色彩

生活色彩范围:

食品、衣着、居住环境、传统风俗、个性喜好。

文化发展范围:

历史进化风格、民族文化。

建筑物的造型结构、外观、色彩,因时因地或因民族风俗,因历史文化的衍变而变化。

用色的准则、图案的绘制,都在表现时代中社会理念的特色。

世界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角落的建筑物都因人种及生活习惯不同,而有许多形式与色彩的差异,以致于分成许多不同风格。

传统民族的风俗习惯表现于生活上的色彩差异。

地域不同,思路与习惯上的差异,生活变迁,宗教信仰差别,使各地人民的色彩使用习惯及基本模式大相径庭。

每个人对不同的色彩都有特殊的感觉及偏好,是个人个性和性格的特殊点。

第3节色彩与文化

色彩发展史可以解释为世界人文进化史。

在医学发展史中,炼金术的产生对色彩的发明与创造居功至伟。

第4节色彩与商业

历史证明,文化艺术的传承及发扬,要靠商业的促成。

如果没有艺术作为商业的内涵,商业将没有任何目标和意义。

一件具有价值的特色的商业产品,必然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品牌价值。

2.社会价值。

3.使用价值。

4.情感价值基于这四项价值功能,才能具备产品品质。

第5节色彩与人生

人类的文学、艺术、宗教、性灵、精神修养五个方面。

艺术统一人类的感情,提高人文精神。

第6节创造色彩的世界

专业的色彩应用人员,是艺术家与设计家。

以“创造一个多彩的世界”为职业。

艺术家为自己及社会代言,创作美术作品,表达人类心灵的反射;

设计家则基于工作及任务之需,设计实用的作品来造福社会,促进商业发展。

第2章色彩的原理

第1节观察与训练

“所有视觉所感受到的物质表面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所形成的。

”鲁道夫·阿恩海姆。

物质的形态轮廓变化造成的三维立体感,是由眼睛分辨不不同的明暗与色彩区域的能力所引申出来的明亮与阴影。

色彩不仅呈现出一件物体的外表,也传达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可知性的意义,赋予了物体本身的表情,使人能够获得真实外表之中蕴含的秘密。

色彩学的初级阶段,学习的原则是:

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感应力、正确的析理力、丰富的参考资料、多样的美学概念。

看见物体颜色的条件:

光源、物体、人的感知。

第2节色彩的来源——光

生命的物质基础:

阳光、空气、水。

光是一切视觉现象的主要媒体。

色彩是光线的反射物质所产生的现象,没有光线,眼睛无法感觉;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光即是色彩之源”的学说。

彩虹的原理:

阳光照射在空气中的水滴上,光线会像透过三棱镜般按不同波长分离开来,各种色彩也以不同角度折射出去。

肉眼可见的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谱,将色彩与光的关系彻底地建立起理论基础。

眼睛可视范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线)范围是780纳米红到380纳米紫之间。

分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称为光谱,混合后还原为白色太阳光。

色彩的来源是光线本身所具备的波长要素。

人的眼睛里,布满了相当于光的三原色彩的三种视觉细胞,可配合感受到太阳光三原色彩所组合出来的各种颜色。

1860年,麦克斯韦(Maxwell)色盘转动做了混色实验,称麦氏转盘理论,是一种不属于色光混合,也不属于颜料混合的实验,只是一种色盘反射光形成的振荡视觉现象,称为“中间混色”。

第3节颜色与光线

外界所见的所有色彩均以光线为媒体,照射到物体上,再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之后,刺激人眼所产生。

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线刺激后,由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脑部的感觉中枢而产生的。

物体产生颜色的机理,所需论据:

1.光源色。

凡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由自行发光的物体所产生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2.固有色。

物体本身是不透明物质,在接受光线的照射后,可以吸收部分光线的颜色,反射部分其他光线的颜色,而我们眼睛所感受到的光线颜色正好是反射出来的光线颜色。

这种色彩现象称为固有色。

3.透过色。

某些物体本身的结构呈透明晶体形式,如玻璃、松脂、宝石,经过光线穿透后,本身可滤掉光线的色彩而呈现透射及反射的色光来。

经由视觉感觉,它的透过光与本身的反射光的颜色相同,其余颜色则全部被吸收,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过色。

4.复合光。

各种物体所产生的千变万化的颜色,是非纯粹的颜色光,以“复合”的方式反射或透射形成的,称“复合光”。

5.观看时的心情因素。

色光的四种基本形式,说明:

物体的颜色会依光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色彩是混合了数种单色光而形成的复合光。

物体的外表颜色因为光源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反射现象。

6.光线现象

全吸收: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被物体部分或全部吸收,物体呈现黑色的无反射现象。

全反射: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全部反射出来,物体呈现白色的现象。

透射:

光线透过物体。

折射:

光线透过物体时,由于物体分子结晶排列的关系,使得光线的方向改变。

(光线在物体界面存在路线弯曲的现象)

漫反射:

表现粗糙的质感,使光线呈方向不一致的反射。

干涉:

浮油、肥皂泡表面会闪闪发光,是光线的投射于不同物质上的反射。

析光现象(分解通过):

三棱镜使光线发生曲折通过并分解的现象。

偏振光:

一般的光都包含许多方向的光波,仅使特定方向的光波通过,仅取一定方向的光波。

光射到物质之后,光的去向有:

反射、穿透、吸收、折射。

第4节视觉原理

人类的眼睛能够感知光线照射到物体,是因为反射光线现象产生形状与色彩,透过眼睛的视觉作用,使人们感受到色彩。

视网膜的锥状细胞含有感受红、绿、蓝色光三原色的细胞,可以感知色彩,而杆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

暗适应:

由亮处进入暗室,眼睛一时之间未能马上调整适应,必须过一会儿才能看得见,这是锥状细胞转换杆状细胞作用以及引起的瞳孔放大等生理现象。

明适应:

走出暗室,进入太阳下的晴朗明亮,眼睛必然一时不能适应而目眩发晕,必须过一会儿才正常。

色过敏:

某些人锥状细胞某部分或某种感色力特别强,因此看到那个颜色时,会产生眼睛发痛、头痛、晕眩等过敏现象,离开后才回复正常。

视觉暂留:

当眼睛注视一个物体一段时间,并深深地印在脑中后,乍然闭上眼,而这个物体的形状依然会在闭起来的眼睛及脑海中留有印象,过几秒钟后才消失。

此为电影的映像原理。

色彩恒常性:

视觉的辨别在人类的感应中,有一种非绝对性的原则,即白天看到太阳光下的白纸与夜晚看到电灯泡下的白纸,在感觉上同是白色,因受心理因素以及周围的环境色光比较影响所致。

第5节绘画颜料

颜料的发现及使用基于的原因:

1.记录生活。

2.巫祝仪式。

3.部族标志与图腾崇拜。

4.炼金术。

5.美的精神意识。

颜料分有机颜料(取自动物及植物)与无机颜料(天然泥土、矿石、金属)。

第6节色彩映象

色彩映象(色彩心理):

色彩给予人们心理的影响复杂多变,无法全部用语言来表达。

色彩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的情绪、精神以及心理。

色彩本身具有三个心理因素,即色彩映象三要素:

1.评价性。

evaluation与人的价值感有直接关联,原于色彩本身都具有比喻性。

2.活动性。

activity与色彩给予人的精神感觉的关系,原于色彩具备象征性。

3.潜在性。

potency有关于色彩属性的强弱、阴阳、轻重等特色,原于色彩本身物理属性。

色彩性格的依据是色彩映象的三要素理论。

能够为色彩定位,做最恰当的形容描述。

色彩映象的机能:

由于色彩有这三项要素的存在,色彩本身与人也会产生出互相影响的效果,它会使人产生兴奋或沉静的反应,左右人的好恶,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爱情热度,促进血液循环速率、激奋人情,进而成为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一种规范。

第3章色彩的本质

第1节原色说

有关各种颜色的基本色彩的提出,最早源自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所有的颜色都是光和暗、白与黑等大自然现象混合产生的。

二原色说(黑、白),是色彩学最早的理论。

15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六色说:

红、黄、蓝、绿、黑、白。

亚里士多德的推论以哲学的法则为基础,缺乏科学实证。

达·芬奇的推论以经验法则为基础,虽有基本的数学概念辅助,但仍有谬误。

17世纪末波义耳提出红黄蓝三原色理论。

1704年牛顿的著作《光学》提出棱镜可以将光线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

18世纪初,印刷设计师李·布伦发现只需运用:

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印出七个颜色。

1745年数学家迈尔按颜色的比例混合制成色标册,以数学观点表现出三原色理论。

1868年,法国印刷师路易·迪克·休伦,以铁制石版印刷机的发明基础上,发明三色石版印刷术。

提出印刷三原色:

品红、黄、青。

是现代印刷三原色的原型。

1861年麦克斯韦,使用红、绿、蓝作转盘实验为色彩的混合及面积比作出贡献。

还利用类似摄影术的制造软片原理,用光学三原色的滤镜拍出三张同一个物体、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同一距离的不同感色程度黑白软片,并将浸泡于红、绿、蓝紫的感光溶液中,并将制造出来的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结果出现了有颜色的影像。

这个实验完成了光的三色分解与合成,也证明了光的三原色理论,为现代彩色照像术的发展奠定了成功的实验基础。

颜料三原色:

青、品红、黄。

CMY光线三原色:

红绿蓝。

RGB

光的七色色相环: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颜料六色色相环:

红黄绿青蓝紫。

现代色彩学的分类大致从两个观点出发:

第一类:

无彩色。

包括黑灰白,称为无彩色系统。

第二类:

有彩色。

色环上面所列的颜色。

第三类:

特殊色。

印刷上的术语为特别色,如金色、银色、萤光色等。

第2节色彩三属性

色相hue:

基于十二基础色相环。

指色彩的外相,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人眼可感觉不同的颜色。

明度value:

色彩因光线强弱而反射出明暗程度。

光线强,色调高,饱和度高。

没有光线时,反射度为零,就无颜色,色彩饱和度等于零。

纯度chroma:

饱和度。

色彩的鲜艳程度。

日本P.C.C.S色研究所配色体系将黑灰白的明度变化分九个阶段。

黑色在最下端,白色在最上端,愈往上端明度愈高,愈往下端明度愈低,称“无彩色轴”。

在印刷上,以网点的比例来表现明度。

蒙塞尔色立体MunsellColor-tree像一棵树,其中纯度如树枝延伸而形成纯度轴。

蒙塞尔色系是经光学检验最接近正确的表色体系。

第3节色调tone与色立体color-cube

1772年,朗伯特提出金字塔形的色立体结构。

每个色彩均与心理上及视觉感受的领域有密切关系,产生了色调这个感觉性分类。

具体讲是在色立体的横切面、斜切面、纵切面上相关联的色调区域。

与情绪心理为组合,分类为成熟色调、青春色调等。

第4节色彩的体系

色立体结构是由专家们以科学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研读色立体的各个现象名称。

明度阶:

表示色立体上下方分成明暗度大小的轴。

纯度阶:

表示由中间向外以放射状分出、以纯度大小为等分的轴。

无彩色中轴:

色立体中间由上至下,形成的一段由黑、白不同比例混合出来的灰色,由无彩色所构成的轴。

色相面:

色立体中轴往外呈放射状突出的半圆形面,某一半圆形面代表某一色相的纯度及明度系统,称为某一色相的色相面。

水平轴:

将色立体图以水平面的某一点作横向的断面剖开,将发现其所包括的各种色相的明度完全一样,这个水平的同明度区域称为水平轴。

垂直轴:

色立体图的纵剖面呈现出垂直的许多颜色轴,同一垂直轴的各色彩的纯度相同。

色立体的特色:

对角两边的色相呈补色关系;上下呈明暗关系;越接近中轴颜色越浊,越远离中轴颜色越纯。

现代色彩的表示方法,使用色彩体系的模型(表色系统模型)

1.蒙塞尔色系表

五个基本色:

红R、黄Y、蓝B、绿G、紫P。

无彩色Neutral的N代表。

N1代表黑色N9代表白色。

7.5R8/6H色相7.5RV明度8S纯度6

2.伊登色系表

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

橙、绿、紫色

六复色:

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

伊登色立体依照球体构成,是纯粹的色光色彩概念体系。

3.奥斯特瓦尔德色系表

黑色是物体吸收所有的光的现象。

白色是物体反射了所有光波的现象。

纯色是物体反射了特定波长光的现象

以白色W,黑色B,纯色F,建立概念。

色彩由纯色混合适当比例白或黑而成。

公式:

W+B+F=100以WBF为顶点,构成等色相三角形。

色立体为圆锥状。

4.P.C.C.S色系表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

色相分配以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六色为基准。

明度阶段为九阶。

第4章色彩的功能

第1节混色

色光三原色混色:

1.等量的三原色色光混合,可形成白色光。

2.红色光与绿色光混合,可形成黄色光。

3.红色光与蓝色光混合,可形成品红色光。

4.绿色光与蓝色光混合,可形成青色光。

颜料三原色混合:

1.等量的颜料三原色混合,可形成灰黑色。

2.品红颜料与黄色颜料混合,可形成带橙色的红。

3.品红与带青色混合,可形成蓝色。

4.黄色颜料与青色混合,可形成绿色。

两个混合成六种颜色的系统,形成的正反关系:

1.三个原色光混合出来的第二次色正好是颜料的三原色。

2.三个颜料原色的混合出来的第二次色,正好是色光的三原色。

3.三个原色光全部混合得到的第三次色是白色,而三个原色颜料全部混合,得到的第三次色是黑色,二相互补。

混色原理可细分为:

加法混色、减法混色、空间混色(并置混色)、旋转混色四项。

加法混色:

色光与色光的混合,因愈混合,出的来的色彩愈明亮。

减法混色:

颜料与颜料的混合,因愈混合,出的来的色彩愈黯淡。

空间混色(并置混色):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紧密地并置在一起,从远处观看,由于脱离焦距而产生色光渗现象,在视网膜中会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混合色彩。

空间混色的特征是混色后明度是混合色的平均明度、彩度。

应用如:

纺织品、彩色印刷、点彩画派(19世纪末印象派画家修拉)、电视机的荧光幕网屏。

旋转混色: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利用旋转混合板的实验研究颜色的混合以及面积比。

旋转混色的原理是视觉暂留与视觉渗合作用混色而产生的效应。

转盘混色的最大功能是,可以指出一比例色彩与另一比例色彩混合后的正确色彩。

奥斯特瓦尔德色标便是依比例计算出来的。

第2节对比

对比:

指颜色与颜色的相关情形,通常颜色很少单独存在,大都会被其他颜色所包围,这种两色彩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关系,对视觉所产生的影响。

对比的要素:

明暗、大小、远近、强弱、美丑等感觉效应。

对比的成立并非绝对性的产生,而是相关性的对照。

色彩对比域当颜色并列或有一种颜色被其它颜色所包围时,颜色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果将其中一种颜色外观上的变化当作问题的关键,此部分的颜色便被称为检查部分,其它颜色则被称为诱导部分,整个变化情况,称为~。

对比的类别为:

1.同时对比Simultaneouscontrast:

在同一时间观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排颜色互相影响,所产生的对比效果变化。

可分析邻近相关色彩作用,导致的视觉认知错误。

2.连续对比SuccessiveContrast:

指不同时间上看两个色彩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如色彩补色残像作用。

常见色彩对比形式:

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对比效应。

补色残像:

长时凝视一个颜色时,会牵动视觉感色神经,而在脑海中产生与该颜色形状相同、颜色相反的虚像,这种虚像被称为~。

心理补色:

补色残像有一种均衡正色神经受刺激过度而疲劳的舒解作用,这种额外产生的补色则完全是心理现象。

互补色光:

成互补关系的两色光混合之后,还原为白色光。

补色对比:

补色关系的两色并排或相邻时,会使人感到纯度均相增加,色彩更明艳。

色晕(色渗):

在两补色相邻的地方,由于两色的浸润作用,形成一条重叠的暗色闪光虚线。

物理补色:

使用旋转盘,将两色以相同面积比例置于盘上,快速旋转后,形成灰色的混色效果,所找出来的补色。

色彩的量效果:

以视野角度为基准,在视野为1度的狭小范围中,颜色外观难以区别。

超过15度后,颜色外观逐渐清晰,饱和度和明度愈高。

说明在选择色样时,色彩样本面积不能太小,否则造成的差异性大,与预想的效果不同。

对比效应:

由两颜色的并立所产生的对比变化现象总称。

受影响的检查色愈小,对比效果愈明显。

对比量会随着诱导色变大而增大。

在明度对比最小时,颜色的对比将会变得最大。

补色的纯度越接近,互相强化越厉害。

第3节调和

调和Harmony:

两种色彩或两种以上的一组色彩为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而产生秩序、统一与和谐的现象。

帮助建立色彩设计的用色技巧和配色原则。

色彩的对比因色彩的属性而产生,色彩的调和是依色彩的属性和对比而产生。

两色彩之间的相反关系,是一种对比关系;两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是一种调和关系。

1.色调及其研究史

菲吉尼乐原理:

美是复杂中的秩序。

Orderincomplexity.

艾斯尼克的美度公式:

M美度=O秩序XC复杂(华丽美)

布克霍夫公式:

美的程度M=秩序O/复杂C(简约美)

美需同时兼备某种程度的变化和秩序,才能表现出美感。

2.单色的明度、纯度调和

3.同色系调和4.近似色系调和5.对比色的调和6.补色调和

7.复色群调和

超过两个颜色以上,形成复色群compoundcolorsystem

复色群调和的配置三角定律:

主色+副色+衬色。

其它形式为:

一主色+副色组+衬色组。

配置三角定律应用于色环,有三角形配置、四方形配置、五角形配置等多项。

8.渐变调和9.无彩色与有彩色调和10.明暗度的调和

第5章色彩的知觉

色彩理论家夏特尔指出色彩的经验与感情或情绪有关。

色彩的接受基本上是一种情绪性的经验,它与情感、情绪、理智的分配方式无关。

色彩靠知觉来传达及接收,靠情感来反射,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效应。

哥德·史坦的色彩与知觉反应关系理论:

波长长的色彩与膨胀反应有关,波长短的色彩与收缩反应有关。

第1节色彩的知觉

1.温暖与寒冷2.兴奋与冷静3.重与轻:

暖重冷轻,暗重明轻。

4.强与弱5.柔和与坚硬6.华丽与朴素

7.明朗与阴郁8.易视性:

颜色本身的强弱由该颜色和周围各种颜色的相互关系来决定。

如明度关系限制。

9.诱目性:

主要由视图色和底色的关系决定。

10.前进与后退:

暖前冷后,亮前暗后。

第2节色彩的心理

色彩心理效应分: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类别。

生理因素包括:

色彩与声音、色彩与味觉、色彩与形状。

心理因素包括:

色彩的嗜好、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

色彩与形状:

红方,橙矩,黄三角,绿六边,蓝正圆,紫椭圆。

美国色彩学家恰斯金,影响色彩爱好的三项因素:

个人嗜好20%,自我环境调和40%,追随流行风尚40%。

第3节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具有一种人生相关的意义,因此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必然会将它与其相关的精神、内涵、意义、形态的形容词产生系统的联系。

第6章配色

第1节配色的基本概念配色:

如何配置色彩技巧课题。

第2节色环配色

(邻近色)同一色相配色区域距主色15度之间,

(类似色)近似色相配色区域(距主色30度至60度之间),

对比色相配色区域(距主色120度至170度之间),

(互补色)补色色相配色区域(距主色180度对角区),

中差色对比距主色90度,

暧昧色相配色区域两色变化不明显、区域间隔小。

第3节明度配色

当颜色与颜色之间,互相发生不协调的眩目现象时,只要利用明度原理,降低或升高一方的明度,便可得到协调的效果。

调子:

指一组色彩配置后所构成的明暗程度整体而言的总称。

整个作品色彩都有倾向于高明度的配置,称为高调子效果。

明度差:

指经由一组色彩配置的画面中,最明度与最暗度的差距比例。

明度配色原则:

明度差要与色相差和纯度差在配色时成反比关系,与面积差在配色时成正比关系。

调子与明度差的配置原则:

六种明暗配色效果,

高长调:

整体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强烈,差别大,可构成鲜明、活泼特点。

高短调:

整体画面为高明度,弱对比的构成,具有柔和优雅气息。

中长调:

中明度,强对比的画面构成,具有刚强雄伟个性。

中短调:

中明度,弱对比的画面构成,具有梦幻朴实特质。

低长调:

低明度,强对比的画面构成,具有深沉、思虑、爆发性效果。

低短调:

低明度,弱对比的画面构成,具有忧郁、沉闷特质。

第4节纯度配色

纯度的功能在于决定画面吸引力大小,以及主题色彩的强调、衬景色彩的微弱等配色因素。

一个明度变化阶等于四个纯度变化多端阶。

说明纯度变化刺激作用不如明度变化的作用大。

纯度变化指色环横切面中,某个色相由于彩色中轴向外延展出来的色彩纯浊度。

第5节色调配色

色调的关系:

色调相同或近似,较容易整理成统一的配色;色调差很大的配色可表现变化感或紧张感。

色调的分类:

以十六种色调的分类为基本。

第6节配色技巧

整体配色必须依据的八项原则:

均衡韵律强调统一渐变反复比例流行

均衡balance:

形成的心理上的平衡感。

韵律rhythm:

(节奏)有方向、有顺序、有组织地前进。

强调accent:

主题与背景或重点与陪衬。

统一dominant:

条理分明、结构系统。

渐变gradually:

色调呈现一系列的秩序性延展,流动性的韵律美。

反复repetition:

同样的色彩系统重复使用,达到强调和加深印象。

比例proportion:

同一形体之内,部分与部分间的关系。

流行vogue:

左右人们一时美感概念的风潮。

流行色彩。

第7章色彩设计企划

第1节色彩设计的意义

色彩设计,指与广泛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有所不同的用色技巧。

色彩设计是经由彻底地明白色彩真知的专门技术人员经由“实用性判断”及“价值判断”分析,将色彩设计转化为技术选择的行动,创造一种新的人工自然色彩环境,这便是色彩设计的意义。

第2节色彩学与色彩设计

色彩学是色彩设计的指导原则。

色彩设计学:

应用于实际领域的色彩设计科学,将色彩学运用于市场行销、产品设计、广告操作、宣传活动等技术上。

色彩设计具有专业的特殊功能。

是一门系统化、弹性化、人性化、实用化、科学化的学问。

色彩设计的基础是:

从色彩学中寻求其科学化、实用化、有系统、有弹性且充分表达人类原始感情的原理,并且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上,开启更新颖、更完美的未来世界。

第3节近代色彩设计发展

色彩演化五阶段论:

发生期、成长期、稳定期、成熟期、绚烂期。

第4节色彩设计企划原理

1.直觉要素与色彩的关系:

印象、欲求、感情、愿望、经验。

2.注意力:

自发的注意力、非自发性注意力。

3.流行:

⑴款式造型⑵色彩

4.定位:

消费对象、价格策略、产品设计、行销方针、宣传策略。

流行现象:

某个社会群体中,一定数量的群众在一定时期内,由心理驱使的群体行动。

这种现象中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