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2630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试题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各小题中的正确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1、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

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B.6.25m/sC.6.75m/sD.7.5m/s

3、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4、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5、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图4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在对接之前,“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D.在对接之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面时静止的

6、小明按物理课本“想一想”中的要求,测出了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某天他从家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所用的时间是10min。

由此可计算他家到学校的路程约是(  )

A.720m    B.7200m    C.72m     D.12m

7、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8、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9、下列物理事实中,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   )

A.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进行交接接力棒B.静止在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

C.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D.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km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产生声音的

C.固体传声一定比液体传声快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1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

1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频率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响鼓也要重锤敲”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14.下列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

15.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

这种设计采用以下哪种途径来控制噪声()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第5题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共23分)

1、如图,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2、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跑l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单位)。

3、“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4、某同学骑自行车下坡,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自行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这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5、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_。

(4分)

6、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________,而我们并没有敲左边的音叉,这就证明了右边音叉的振动是靠_____传给了左边相同的音叉。

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则____(能或不能)听到声音,________看到小球被弹起。

7、音乐厅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在轻声伴唱,又有

多种乐器伴奏。

这时男中音的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我们能听出伴奏乐器的种类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8、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

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___同学,时间是_______,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者

成绩(s)

14.2

13.7  

13.9

 

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

动和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图所示,去掉罐头盒的盖子,给它蒙上橡皮膜,

并用橡皮筋扎紧。

把开孔的底端对着烛焰,敲橡皮膜,观察

到烛焰(选填“会”或“不会”)摇晃甚至熄灭,

这说明。

四、计算题(27分)

1.一个做匀速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它若以这个速度继续行驶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

(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3.某汽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一座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将答案答到答题卡中。

(每小题4分,共64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42℃B、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为2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B、高山C、飞机D、白云

3、如下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

4、某物体第1秒运动1米,第2秒运动2米,第3秒运动3米,则()

A、物体做匀速运动B、物体作加速运动

C、物体第2秒的速度是1.5米/秒D、物体3秒的速度是3米/秒

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下图是分别表示甲

、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

是凝固过程

7、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8、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

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0、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11、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激光灯从空气中射向水中的照射的光路图,由于小明一时疏忽,忘记将光路图中的箭头标上,同时也没有标出界面的两部分介质,由图可知,你认为应该是()

A、上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

,③是折射光线

B、上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C、下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D、

下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

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13、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B、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   ) 

  A、4cmB、8cm C、10cm D、18cm

1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

用于照相机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4分)

17、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

其中BC段物质处于状态(填“固体”、“液体”或

“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18、右图是小

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

19、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

(2)观音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

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________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干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20、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

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三、作图与实验题。

(共19分)

22、如图7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图8中秒表读数为___________s。

 

23、

(1)如图甲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MN也能调控电视机。

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2)、完成图乙的光路图。

(4分)

 

24、在做“探究水

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15。

(1)从图15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

像是_____像;

(3)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填序号).

 

26、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

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烛焰的像偏上,为了能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_调节烛焰的位置。

(3)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变小

四、计算题(4分)

27、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3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4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2.58cmB、2.57cmC、2.576cmD、2.577crn5、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6、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d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7、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b  )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8、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a)

 A.高一些B.低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  )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10.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a)

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

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

11.潜水运动员在200m的水下,听到岸上教练发出的声音,需要的时间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a)

A.0.14sB.0.59sC.0.125D.0.18s

12、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d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低于26℃D.等于26℃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

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

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二.填空题(每空1分,24分)

1、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        的缘故。

2、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3._________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

4.声音能靠一切、和作为介质传播出去。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

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中比在中传播得得快。

5、如图5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6、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7、如图6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反射角。

三.作图题(24分)

1.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8分)

 

 

2.图中给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第二题图(2分)第三题图(3分)

3.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经过玻璃砖两个面折射的光路。

 

第四题图(4分)第五题图(4分)第六题图(3分)

4、如下图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5、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题(12分)

1.(10分)如图1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

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分)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四计算(第1题6分、第2题4分)

1.某人在一山谷时,用力拍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