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24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docx

某物流贸易园发展规划概述

池州站前区百亿元商贸物流

产业园发展规划

 

(2008年-2010年)

 

编制单位:

安徽阶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池州站前区管委会

二○○八年八月一日

简介

池州站前区位于池州市主城区南部,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风景区和沿江高速之间,东接市教育园区,是进入“两山一湖”世界级旅游胜地的北大门,是池州市“一城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和宁宜城际铁路汇集于此,池州汽车客运总站和公交总站在这里落户。

池州站前区商贸物流产业园是依托城市交通枢纽,按照“打造江南一流商贸物流区”的目标,于2006年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规划面积15.2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

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将站前区打造成集物流、商贸、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产业定位是:

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商贸(汽车、装饰、服装、小商品等)、大型零售、房地产开发、休闲娱乐、旅游接待和区域交通等现代服务业和2.5产业。

到2010年,物流园实现货运量1000万吨,2.5产业园达到年20亿元经营规模,专业市场将建成池州市一流的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新型批零市场,房地产业投资建设25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旅游、接待、餐饮、娱乐休闲业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亿元。

目前,站前区一期7.5平方公里的框架全面拉开,园区一期三横两纵路网竣工通车,碧桂园五星级酒店暨商务房产、上海城物流商贸中心、池州家居装饰市场、百汇广场、微商大市场、甲地国际商贸城等相继开工建设。

到“十一五”末,池州站前区将打造成为“城市交通的枢纽、现代物流的高地、投资消费的热土、休闲居住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

一、池州站前区的基本概况1

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2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

四、产业发展的目标6

五、产业发展的主要方法13

六、落实产业园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14

 

前言

铜九铁路是铁道部规划的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之一的沿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铁道部及安徽、江西两省的共同努力,铜九铁路铜陵至池州段已于2006年12月28日建成试通车,随着列车汽笛的一声长鸣,结束了池州不通火车的历史。

铜九铁路客运、货运计划于2008年5月1日全线正式开通。

铜九铁路的建设,对于完善国家干线铁路网布局,加速安徽、江西沿江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11月,是市委、市政府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凭借政府资源、利用市场资源,扩大城市规模、构建城市门户、发展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年来,站前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有关咨询设计部门先后编制完成了《池州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池州站前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池州市站前区二期发展规划研究》,为今后的投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站前区的世纪大道贯通工程、318国道拓宽工程、齐山大道拓宽工程、长江南路贯通工程及站前路贯通工程等主干道已竣工通车,园区起步区路网贯通工程也已全部竣工。

火车站货运站场、汽车站客运站房已建成投入运营,火车站客运站房、公交站站房正在开工建设,计划于2008年5月底竣工。

随着铜九铁路的全线通车,池州站前区必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根据《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池州火车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池州火车站站前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池州市站前区二期发展规划研究》,认真组织编制了池州站前区商贸物流产业园文本,以指导园区商贸物流项目有序建设,打造高品位、高档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新区,快速推进池州站前区成为“城市交通的枢纽、现代物流的高地、投资消费的热土、休闲居住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

一、池州站前区的基本概况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坐落在长江南岸、九华山北麓。

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7.1万。

池州站前区位于池州市主城区南部,是池州市“一城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和宁宜城际铁路在这里汇集,池州汽车客运总站、池州公交总站在这里落户,是池州市连接外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池州站前区地处省级风景名胜——齐山风景区和沿江高速公路之间,东接池州市教育园区,西至白洋河堤,南抵沿江高速公路,北临南外环,规划面积15.27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面积为13.97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规模近期约5.2万人,远期约11.98万人。

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二期发展规划研究,池州站前区以城际铁路与齐山大道为东西和南北轴线将站前区地块划分为东南和西北片区。

东南片区是交通、物流与商贸为主要功能的商务区,西北片区则是以生活配套为主的居住区和旅游度假为主的休闲活动区。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二期发展规划研究,综合分析池州站前区的地理区位,可以认为该区域不仅具有城市门户的特征,而且具有区域性的交通枢纽特征,还具有优美的公共空间环境,是融居住、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业、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业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地区。

池州市人民政府对站前区的定位是:

“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将池州站前区打造成集物流、商贸、休闲、居住与一体的城市新区”。

鉴此,池州站前区的产业定位是:

仓储物流、专业商贸(汽车、装饰、服装、小商品等)、大型零售、房地产开发、休闲娱乐、旅游接待和区域交通。

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1、外部环境分析

“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站前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部崛起战略的明确,国家在发展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支持力度加大,安徽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池州市提出了“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的主题,这为站前区加强对外联系,推进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扩大对外招商、产业对接,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池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功能定位,为站前区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池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将站前区打造成集物流、商贸、休闲、居住与一体的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打造江南一流物流商贸区”的总体要求。

这为站前区积极发展商贸、物流、居住、休闲娱乐,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2.5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铜九铁路、宁宜城际轨道、沿江高速、安景高速、合九黄高速的相继开工建设,池州站前区作为池州市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铜九铁路、沿江高速与池州市域内的318国道、206国道、103省道、325省道、221省道和长江池州港、泥州港共同组合,极大地方便了与外部地区的联系,池州市作为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带的北大门,承接东西、纵横南北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也逐渐形成。

这些对于站前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一是扩大了站前区人流、物流的辐射范围,为站前区旅游经济发展、商贸业做大做强以及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二是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增加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三是突出了站前区作为池州市“城市窗口”的地位。

2、内部条件分析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站前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平台。

矿产资源方面,池州目前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钼等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产更是得天独厚,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站前区必然在矿产资产和资源的流通上发挥巨大作用。

生态资源方面,森林覆盖率高达57.5%,共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未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累计有95770公顷,人口稀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丰富,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作为“休闲居住的乐园”的城市新区,站前区完全能够凭借这些生态优势打造宜居的“”城市花园。

旅游资源方面,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众多,山水洞俱全,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正成为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的热点。

预计“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站前区也必然成为大量人流的集散地。

社会经济特别是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站前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空间。

2006年,池州市GDP为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增长幅度居全省第六。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创近十年来新高。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

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42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27652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2%。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3926万吨,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750879万吨公里。

全市建筑业施工房屋面积14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1.38万平方米,增长12.2%。

站前区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和商贸物流的高地,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必然对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积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全市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对第三方物流、新兴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为站前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旅游业蓬勃发展和接待能力的提高是站前区经济加速崛起的重要条件。

安徽省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旅游资源基地,池州市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的旅游黄金干线之上,在旅游景点的链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是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加快池州崛起的战略举措之一。

未来几年将继续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把池州打造成皖江首选、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到2010年,全市可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500万次,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

九华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已进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是池州市最宝贵的旅游品牌资源。

随着合铜黄高速的全面开通,九华山旅游接待基地下迁和池州市内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池州市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还有秋浦仙境等一批二线、三线旅游产品也即将培育成熟,极大地增强了全市旅游行业整体竞争实力。

池州事实上已经成为自芜湖到安庆的近500公里的长江沿岸“旅游中心城市”。

站前区是池州市南部地区旅游和游客的集散中心,池州的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软硬件设施和条件,必将给站前区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土地升值潜力明显,是站前区经济发展的可靠依托。

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和池州市站前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不适时机进行土地收储,到2007年底,批准的土地规模可达3325亩。

目前,站前区正全力搞好水、电、路、汽、邮、网络“七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连接主城区和外部地区的齐山大道、长江南路、站前路、世纪大道已交付使用;园区一期三横两纵路网已竣工通车;池州火车站货运站房已经建成,客运站房计划2008年5月竣工;池州公路汽车客运总站已经建成投入运营。

站前区这片热土将会成为吸引国内外各类资金来此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土地将会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是站前区的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证。

池州火车站站前区管理委员会和池州市站前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划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组建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减少了人浮于事的利弊。

在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备和权力的界定上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了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创新意识强、办事效率高的服务型政府和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为站前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又快又好、加速崛起”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城市交通的枢纽、现代物流的高地、投资消费的热土、休闲居住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的园区定位;坚持抓“一个支柱”(商贸物流和2.5产业)、“两个重点”(专业市场与房地产)的发展方针;扎实搞好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