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1545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一、溶解形成了饱和溶液的计算

1.当物质不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且全部溶解时,投入

溶剂中的物质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此时可直接用

有关公式计算。

2.当物质不与溶剂反应但未全部溶解时,此时只有溶解了的物质质量才是溶质的质量。

3.如果把某物质投入溶剂中,该物质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

求出溶质的质量,然后才能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当解

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综合题时,一定要注意到不溶的物质,如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物的质量都不能计算在溶液的总质量之内。

例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将2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制成20℃时的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40%B.2

8.6%

C.31.6%

D.24%

错因分析没有考虑所加的KNO3能否完全溶解,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正确解法解答此类试题,先要根据溶解度分析给定的溶液是否饱和,加入的溶质能否全部溶解,然后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8gKNO3。

所得2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4%。

参考答案D

二、利用溶解度曲线图考查溶质质量分数

例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B.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相等

错因分析把溶解度概念中

的“100g”误认为是溶液的质量,

从而导致错选A;没有具体分析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而错选D。

正确解法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44.4%,A错误;t2℃时,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相等,B错误。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C正确。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像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的大于乙,D错误。

参考答案C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分子之间有间隔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3.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是有机物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4.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

氢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单质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

5.科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馒头时放点“碱”,是指纯碱,它属于碱类物质

B.抽油烟机能排净油烟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快,气压越大的原理

C.塑料直尺和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摩擦后的直尺带电

D.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可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吸附作用

6.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

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

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A.NaCl溶液B.稀硫酸C.K2CO3溶液D.AgNO3溶液

8.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种变化是

A.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

D.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9.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先在软质塑料瓶内加水,后通入二氧化碳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D.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

先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等质量铁、锌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A.AB.BC.CD.D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2.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间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轻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体积小D.分子间有间隙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食品包装袋中的“双吸剂”用于防潮和抗氧化,该“双吸剂”是_________,用于食品保鲜的化学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双吸剂”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少量气泡生成,反应完毕溶液变为黄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4.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2016年世卫组织确定的主题是“为平装做好准备”,我国活动的主题的“拒绝烟草的危害”。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辅基,其分子式是C31H32N1FeO1.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血红素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成。

求血红素分子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最简整数比)

15.用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表示3个氨气分子_____。

两个银离子_____。

碳酸钙中钙元素为正二价_____。

工业炼铁最主要的原理反应方程式_____。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16..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__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_。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较多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的制取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要一次性区分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三种气体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燃着的木条B澄清石灰水C灼热的氧化铜

18.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

①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得到的CO2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HCl气体。

利用E和F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则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

发生装置→_____→收集装置;

(4)若产生0.2gH2,则至少需要_______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

(5)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序号)。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设计实验初步证明白色粉末A的成分都是钾盐(且不含氢元素)。

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写出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A中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

(3)白色粉末A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含量为________。

(4)C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且质量分别为______。

(5)计算所得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水银温度计中的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是汞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故错误;

B、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是分子间的间隔的缘故,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故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

C。

2.B

【解析】

【详解】

A、③④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符合题意;

C、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D、②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③的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A正确;

B、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是酒精,选项B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因此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选项C正确;

D、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自身的体积,选项D错误。

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符合题意;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氢气是一种元素组成,且不含氧元素。

不符合题意;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氢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C

【解析】

【详解】

A.蒸馒头时放点“碱”,是指纯碱,即碳酸钠,它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选项错误;

B.抽油烟机能排净油烟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快,气压越小的原理,选项错误;

C.塑料直尺和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摩擦后的直尺带电,选项正确;

D.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可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①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②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的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试管中无晶体析出,故错误;③NH4NO3晶体溶液水温度降低,故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正确;④浓H2SO4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把所选试剂加入被鉴别的溶液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出来,一般为有气泡产生、有沉淀产生、没有明显现象.

【详解】

A、NaCl溶液分别与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混合时,都是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能产生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C、将K2CO3溶液加入被鉴别的溶液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KNO3溶液,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混合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与硝酸钾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之间混合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B

【解析】

【详解】

A.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是因为铁、氧气、水三种物质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增加,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化学变化;

D.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是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

故选B。

9.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先给试管预热,不时地移动试管,待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符合题意;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应先通入二氧化碳,后加水,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压强变小,软质塑料瓶会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值时,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试纸润湿,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pH值逐渐变大,但不能超过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溶液质量逐渐变大,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不在变化,但溶液起点位置质量不为零;故选项错误;

D、向等质量铁、锌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铁产生的氢气多,但锌的金属活动性强,锌反应的速率快,图像斜率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1.D

【解析】

【详解】

A、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例如金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故C错误;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铁吸收包装袋中的水分和氧气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食品包装袋中的“双吸剂”用于防潮和抗氧化,该“双吸剂”是铁,铁可以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用于食品保鲜的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吸收包装袋中的水分和氧气,食品变质是一种缓慢氧化。

取少量“双吸剂”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少量气泡生成,反应完毕溶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点睛∶铁属于活泼金属,与盐酸起置换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

14.751:

2

【解析】

【详解】

(1)一个血红素(分子式是C31H32N1FeO1)分子由31+32+1+1+1=75个原子构成。

(2)血红素分子(分子式是C31H32N1FeO1)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32):

(16×1)=1:

2。

故答案为:

(1)75;

(2)1:

2。

15.3NH32NH4+

Fe2O3+3CO

2Fe+3CO2C2H5OH+3O2

2CO2+3H2O

【解析】

【分析】

每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氨根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3个氨气分子可以表示为3NH3。

(2)两个银离子可以表示为2NH4+。

(3)碳酸钙中钙元素为正二价,可以表示为

(4)工业炼铁最主要的原理: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6.熔点低3Ga2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x=31,x=3,

(3)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Ga2O3。

答案:

(1)熔点低;

(2)3;

(3)Ga2O3。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AEC氧气(或O2),氢气(或H2)CaCO3+2HCl=CaC12+H2O+CO2↑A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要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选择A装置,因为A装置比B装置制取的气体多,制取出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水蒸气,要想得到干燥的气体,需通过装有浓硫酸的E装置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即C装置,因此,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较多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EC,故填写:

AEC;

A装置中没有酒精灯,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可以采用此装置,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可以采用此装置,故填写:

氧气(或O2),氢气(或H2);

(2)实验室采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除了生成二氧化碳,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写:

CaCO3+2HCl=CaC12+H2O+CO2↑;

(3)A、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伸入一氧化碳中火焰呈蓝色,可以一次性区分三种气体,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无变化,用澄清石灰水无法区分氧气和一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灼热的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氧气、二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无变化,用灼热的氧化铜无法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该题为实验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检验方法,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氧气的助燃性等知识点。

18.长颈漏斗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c、d、b、a50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所用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得到的CO2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HCl气体。

利用E和F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2,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并且都是长进短出;则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

c、d、b、a;

(4)设稀硫酸的质量为x;

x=50g;

(5)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AC。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

13.8gKCl、HCl16.1g、7.3g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白色粉末A的成分都是钾盐,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所以白色粉末A中含碳酸钾,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5g+114.4g+73g-198g=4.4g,设消耗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z

比例式为:

x=13.8gy=7.3gz=14.9g

(3)由

(2)可知,白色粉末A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含量为13.8g;

(4)剩余盐酸的质量为:

73g×20%-7.3g=7.3g,设加入氢氧化钾的溶质质量为m,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n

m=11.2gn=14.9g

由只含有一种溶质可知,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钾的质量为:

15g-13.8g=1.2g

故C溶液中溶质成分为氯化钾和未反应的盐酸,化学式为KCl、HCl,KCl的质量为:

14.9g+1.2g=16.1g,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