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1367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docx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课后作业新

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易错字音

沁(qìn)园春  莽莽(mǎng)   妖娆(ráo)

逊(xùn)风骚(sāo)俱往矣(yǐ)

喑(yīn)哑襁褓(qiǎngbǎo)静谧(mì)

2.易错字形

红装素guǒ(裹)  一代天jiāo(骄)  油gāo(膏)

jìng(竞)折腰 suō(蓑)衣 yōu(幽)暗 qī(栖)息

3.多音字

    汗

4.形近字

红装素裹 风流人物 温声细语 朦朦胧胧

1.动静结合:

如《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几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冰封”写其凝然安静,“雪飘”写其舞姿轻盈,动静结合,肃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拟人化手法:

《雨说》中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采用第一人称,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使雨成了一个人,有了生动活泼的灵性,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

3.象征:

《星星变奏曲》中“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一句中“瘦小的星”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4.以动衬静:

如《夜》一诗中“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其中“静”字点出了诗的意境和夜的特点,“溪水轻轻地歌唱”以动衬静,更显出夜的寂静。

1.《雨说》,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代表作品有《错误》《水手刀》等,被称为“浪子诗人”。

2.《星星变奏曲》,作者江河,其处女作为《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与舒婷、顾城、北岛、杨炼一起被称为“朦胧诗派”的五位主将。

3.《蝈蝈与蛐蛐》,作者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等。

《夜》,作者叶赛宁,俄罗斯诗人,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

 

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朝(zhāo)   田圃(fǔ)

谀词(yú)气冲斗牛(dǒu)

B.栖息(xī)喑哑(yīn)

憧憬(chōnɡ)恪尽职守(kè)

C.丝缕(lǚ)闪烁(shuò)

分外(fèn)方枘圆凿(ruì)

D.寂寞(mò)亵渎(xiè)

骈进(pián)味同嚼蜡(ju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油膏  静谥  禁锢  温声细语

B.栖息消逝喧嚷一代天骄

C.凝望歌谣疆硬朦朦胧胧

D.安慰疲倦沉浸无影无综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鞠躬,倾倒)

B.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C.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

D.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摇篮)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星星变奏曲》——江河——中国“朦胧派”诗人

B.《雨说》——郑愁予——中国台湾诗人

C.《夜》——叶赛宁——法国田园诗人

D.《蝈蝈与蛐蛐》——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嫦娥四号实现了在月球上软着陆和月面巡视,航天科学家真不愧是当今的风流人物。

B.雨中的田地润如油膏,农民伯伯斜风细雨不须归,忙着春耕播种。

C.李斌居然公然违反班里的纪律,刘老师大吼着,温声细语地对李斌进行思想教育。

D.去年发生的山东省蓬莱校车撞车事故,真是骇人听闻,这起事故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的排查。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可见对基层人员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B.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C.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D.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的问题。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B.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中的“望”字统领下文,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B.《雨说》中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

C.《星星变奏曲》表现的是追求光明的主题。

D.《夜》这首小诗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9.(2015•烟台)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8分)

选段一: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

选段三: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选段四: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失根的兰花》)

(1)依照示例,填写①②处的内容。

(4分)

选段角度赏析

选段一

选段二用词

(加点词)

“轻捷”一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云雀轻盈、敏捷的形态。

选段三

选段四修辞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连山的形态,表现了船行速度之快。

(2)请从“春花”“夏雨”“秋叶”“冬雪”中任选一项进行描写。

(要求:

用词准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10.默写填空。

(4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度过严寒的冬天,经过料峭的春寒,“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真是“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问题。

(10分)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1.作者为什么将“你的心”比作“青石的街道向晚”?

(2分)

 

12.三月是烂漫的春天,为什么诗中却道“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

(2分)

 

13.“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错误”是“美丽”的呢?

(3分)

 

14.“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10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5.从词的上阕“_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西湖烟雨是虚写,而下

阕中“______________”一词则点明“池荷跳雨”是实写。

(2分)

           

16.下阕对

“荷上雨”描绘得非常精彩,试作具体分析。

(4分)

 

17.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

(4分)

 

(三)(2015•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20分)

炸 豆①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

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②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炸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

“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

”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

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

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有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⑪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炸豆:

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②豆棵:

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8.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4分)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用细土抚慰伤痛

19.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20.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4分)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21.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2.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我们是一群“00后”。

“00后”的我们有自己的信仰,追求时尚,喜欢“哈日哈韩哈潮流”的生活;我们既不信上帝,也不信佛祖,我们喜欢“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地盘我说话”的生活;我们习惯看别人的故事看到痛哭流涕,我们习惯咬着棒棒糖说自己过得很好,我们喜欢个性、率真的生活……

请以“我们的________生活”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2)根据下面所给的场景,写一篇记叙文。

暑假的一个夜晚,老家门前,梧桐树下……

奶奶望着梧桐树,发出了一声叹息……

我望着梧桐树,发出了一声叹息……

父亲听着、看着,眼

眶湿润了起来……

要求:

①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②写出奶奶和“我”的具体所思所想及父亲眼眶湿润的情态。

③自拟题目,自行立意。

 

答案:

一、1.C 点拨:

A项“田圃”的“圃”应读“pǔ”;B项“栖息”的“栖”应读“qī”;D项“味同嚼蜡”的“嚼”应读“jiáo”。

2.B 点拨:

A项的“静谥”应写作“静谧”;C项的“疆硬”应写作“僵硬”;D项的“无影无综”应写作“无影无踪”。

3.D 点拨:

“襁褓”指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4.C 点拨:

《夜》的作者叶赛宁是俄罗斯诗人。

5.C 点拨:

C项“温声细语”与“大吼”矛盾。

6.D 点拨:

A项缺谓语,应把“薄弱”调到“态度”后;B项搭配不当,应把“揭露”改为“表现”;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7.B 点拨:

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多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即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开,而组成一个朗读单位的词语,应当能够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A句“等待久了的”是一个意义单位不能分开读,应为“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C句“与天公”是独立的介宾短语,不能分开,应为“欲/与天公/试比高”;D句“像蜜蜂”是一个意义单位,也不能分开,应为“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8.D 点拨:

《夜》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9.

(1)①“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子的勃勃生机,生命力顽强。

(2分)②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通过列举许多“中国化”的东西,体现了

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分)

点拨:

①赏析词语,要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钻”字面意思是“劲头十足”,这里是“长得茂盛”的意思。

②赏析修辞句,首先要指出修辞手法,其次要分析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点明这种修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示例:

一阵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雀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家那样轻盈地旋转……真是美丽极了。

(2分)

10.

(1)背灼炎天光 

(2)虫声新透绿窗纱 (3)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好雨知时节(每小题1分) 

二、

(一)11.“青石的街道向晚”给人一种凄清、孤寂、渺远的感觉,正如思妇落寞孤独的心。

(2分)

12.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

(2分)

13.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容貌的灿烂。

(3分)

14.比喻(1分) 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2分)

(二)15.午梦(1分) 却是(1分)

16.示例一: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池荷上的雨珠比作“真珠”,将池荷上聚着的水珠比作“水银窝”,(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上雨的色彩与形态。

(2分) 示例二:

下阕中“散”“聚”“泻”等动词把池荷上跳动的雨珠拟人化地描绘出来了,(2分)显得轻松活泼。

(2分)

点拨:

此题考查对词句的品析能力。

可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入手,也可从词语运用的妙处入手。

要答出“荷上雨”的情状。

17.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梦醒后池荷清雨。

(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池荷——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

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2分)

点拨:

先判断出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然后从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对结构的安排有什么作用等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三)18.

(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2分)

(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

(2分)

点拨:

这两道是内容概括题,应当点明人物、事件。

(1)题的答案重点从第⑥段中概括,前一格列出“困难”,而解决的办法应从困难出现以后的文字中寻找,其中关键词是“大叫”“追”“砸”。

(2)题提供困难解决的办法,而出现的困难应当从第⑦段中概括,这里列出了办法“用细土抚慰伤

痛”,思考“伤痛”怎么来的?

谁的伤痛?

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19.

(1)“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2分)

(2)“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

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2分)

点拨:

词语赏析要结合语言环境来分析,

(1)句的背景是准备收割,“黏稠”给人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觉,这里引申为“强烈的、渴望的”意思,“梦”是一种愿望,这个梦一定是丰收的梦。

(2)句中的“慵懒”运用拟人的手法,让人联

想到丰收以后,光秃秃的土地闲置了,给人一种闲适之感,暗指丰收后人们心理上的感受。

20.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1分)并赋予黄豆“吸饱”“躺”“乖”这一人的行为,(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1分)

点拨: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赏析这句话的第一个得分点,其次要抓住“吸饱”“胖胖地躺”“乖”三个形象的词语,从形状和情态两个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表述的效果。

突出三个关键点,即修辞、形状和情态、喜悦之情。

21.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

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

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

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

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点拨:

文中的“长大”,不仅是身体长高了,更是“成熟、懂事”的意思,哪些事例表现她们的成熟?

再读文章,依次把与小姐妹在文中相关的情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点明人物、事件、事件的结果。

22.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点拨:

“炸豆”一词作题目,初读感到本文是写豆,再读感到文章实际是写人,豆熟了炸开了,暗指人成熟了,写豆实际是写人,激发起阅读兴趣,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急切想找到与“炸豆”相关的人或事,所以说,题目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三、23

.

(1)思路点拨:

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身边群体,写出“我们”作为“00后”这个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发掘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构思立意:

①刻画“我们”这群“00后”的群像,集中展现“00后”独特共性。

②叙述“我们”的精彩故事,展示“00后”的鲜明个性。

如:

我们的励志生活,我们的多彩生活。

可以以同学中两三位“00后”作为这个群体的典型

代表,描绘富有个性的生活画面,表明“00后”是有理想、有个性、有抱负的一代人。

③把“我们”演绎成年少岁月里不能忘怀的一群朋友,描绘这群朋友之间的友谊。

如:

我们的宿舍生活,我们的淑女生活。

(2)思路点拨:

可以灵活地处理材料与生活的联系。

要把题目中提供的材料与写作者记忆中的生活材料联系起来,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分解、选择、加工、组合,与材料提供的场景共同创造出新的形象。

这就需要学生调动起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比如根据材料提供的背景,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可以进行这样的联想和想象:

奶奶为什么要叹息?

她在叹息什么?

她叹息时的情态是怎么样的?

“我”看见奶奶叹息后,为什么也会跟着叹息?

是什么情形触发了“我”的叹息?

“我”在叹息什么等等。

立意角度1.在叹息中演绎“我们”一家的亲情故事。

以“梧桐树”作为触发点,运用“一线串珠法”串接起三个段首排比句作为叙事线索架构起文章,在段首排比句牵引下勾勒出三个“奶奶”与“我”的亲情故事片段,最后在“父亲”的情感抒发中讴歌亲情的伟大。

立意角度2.在叹息中见证“我”的成长经历。

运用镜头剪接法或片段连缀法结构文章的主体内容,在梧桐树下,奶奶叙述“我”在幼年时、小学时、现在的成长经历。

 

例文:

我们的宿舍生活

话说上回我写了一篇《宿舍风云》发在校刊上,把我们班的男女同学乐得那可是人仰马翻啊!

可我却笑不出来。

为什么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一回到寝室,哟喂!

全员到齐对我夹道“欢迎”,左有唐忠拿着“不怀好意”的扫把,朱鑫拿着“剑气逼人”的撑衣杆,龙胖子拿着“居心叵测”的衣架,就连弱不禁风的李志鑫也拽了一只拖鞋;右有林兵气势汹汹,老力咄咄逼人……

我顿时面如土色、魂飞天外,满脑袋只有一个字——“逃”!

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我麻溜转身,想逃之夭夭。

可还没来得及转身抬步,就被黄向辉的“降龙十八掌”推倒在床,冯国亮顺势用被子把我盖住,我刚想用一招“金蝉脱壳”,就被一记“牛魔拳”打中了,只听几个声音“呼啸而来”:

“看你还敢不敢把我写得那么损!

”我正积蓄能量来个咸鱼翻身反压冯国亮,却被龙胖子一个“泰山压顶”,

接着就是一顿乱拳。

乱拳揍死英雄汉,我命休矣!

就在我无还手之力也无招架之功而狼狈挣扎时,一只“猪蹄”

在我眼前一闪,我瞅准这电光火石的一瞬,用力一拽,只听“啪”的一声,然后全场寂静,我的困境和危险瞬间全然消失。

冯国亮的“哎哟”声还未出口,室内已是哈哈、呵呵,笑声鼎沸,此起彼伏。

我得意地说:

“哼,想整我,来啊——”我的“白鹤亮翅”还没成形,朱鑫就高喊了一句:

“兄弟们,为了406,前进,前进!

”黑云压城城欲摧,在他们众志成城前,我赶紧抱拳讨饶:

“各位好汉,各位英雄哥哥,饶了小弟吧!

我已经被你们打得吐A型、B型、AB型、O型血了,饶命啊……”

各位同胞,我容易吗?

我写篇作文我容易吗?

我让宿舍扬名我容易吗?

竟被他们用这种恶行来“答谢”我,我……我可真冤枉啊!

再说,埋在心底的故事,就像埋在地里的草籽,遇到春风能不破土而出吗?

今天,我又鬼使神差冤不可遏地写了这篇《我们的宿舍生活》,可是,这能怪我吗?

如果不是室友们人人个性鲜明、个个妙趣横生,不是生活多姿多彩、多喜多乐,我能文思泉涌、落笔成章吗?

哎,只是,不知又会有怎样的暴风骤雨等着我!

评析:

开篇语出不凡,简洁有力的对比,设下悬念。

“不怀好意”“剑气逼人”“居心叵测”等词语,活泼风趣,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幽默的描述,既使文章的内容厚实,也突出了“00后”的个性特点。

 

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富有青春气息,再次表现出“00后”个性洋溢的群体特点。

 

结尾的这个反问句,新颖准确,简洁干脆。

  总评:

叙事完整,现场感强。

这是一篇讲述“我们”的宿舍生活的记叙文,从故事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结局怎样,小作者作了清晰的交代,记叙情节完整。

人物的“共性”突出,“个性”分明,细腻形象地刻画出了当今初中生生活的真实情形,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描写到位,文采斐然。

小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墨,以类似武侠小说的笔法演绎了一段生活故事,成语一串接一串地使用,显示了小作者极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长短句结合,整散句交替,加之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使人物形象具体丰满。

结尾段用语简洁,起到点明题意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一单元句子运用专项

(句子衔接、排序)

一、考点解说

1.句子衔接。

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和顺序安排的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一般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常见题型有:

(1)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组合句子。

(2)把语句还原到文中。

(3)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2.句子排序。

考查的形式是给出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