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1240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二)(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6分)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用》)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

军中以是服同敞。

大将王永祚等久围永州,大兵赴救,胡一青率众迎敌,战败。

同敞驰至全州,檄杨国栋兵策应,乃解去。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

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

式耜曰:

“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

”同敞正色曰:

“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

”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

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明史•张居正传》

①同敞:

张居正的曾孙。

②式耜(s1):

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往之女家⑵或败奔

⑶同敞危坐不去⑷适同敞自灵川至

9.(4分)

(1)同“汝”,你,你的

(2)有时(3)离开(4)恰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1)题“往之女家”就是“到了你的家”,“女”是通假字,同“汝”,你,你的。

此为课内学过的知识比较简单;第

(2)题“或败奔”的“或”是古今异义词,联系我们学习的《马说》中“或尽粟一石”中的“或”,可知其在这里表示“有时”。

第(3)题“同敞危坐不去”中“去”联系《岳阳楼记》:

“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可知在这里的意思是“离开”。

第(4)题“适同敞自灵川至”中的“适”联系成语“适逢其会”可知“适”是“恰逢”的意思。

9.用斜线“/”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0.((2分)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阅读句子,判断其大意,本句可以大致理解意思为“虽然处在不同的房间内,但是可以听到对方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能以诗词相酬答”。

据此可以正确断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

C.乃幽之民舍。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11.(2分)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助词,的/代词,指所借书籍;B.疑问代词。

相当于“怎么”、“哪里”(多用于反问句)。

/语气词。

用于句尾,补足某种语气;C.连词,于是/乃:

副词,解释为竟然,居然;D.<副>实在;确实/<副>实在;确实。

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5分)

⑴军中以是服同敞。

(2分)

12.

(1)(2分)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本句中的关键词“以是”是“因此”之意,“服”是“敬服佩服”之意,抓住重点词的解释,连词成句即可。

⑵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3分)

12.

(2)(3分)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

“阅”的意思是“经过、经历”;“就刃”的意思是“靠近刀刃”引申为“就义”;“颜色”的意思是“脸色”,最后连词成句即可。

13.【乙】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13.(3分)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同敞被捕后,不投降、不偷生,囚禁时坦然自处,就义时面不改色,这就是威武不能屈的表现。

当然可以作为论据了。

【译文】:

【甲】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

“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为人慷慨,意气奋发。

每次随军出征,他都冲锋在众将的前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时,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见之又杀了回来,有时获得胜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

大将王永祚等人长时间围困永州,大军赶去救援,胡一青率领众将应战敌人,战争失败了。

张同敞骑马赶到全州,让杨国栋军队策应,才解围。

顺治七年,大军攻破严关,众将都放弃桂林离开,城中空虚无人,唯有矍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矍式耜。

矍式耜说:

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

同敞态度严肃地说:

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怎么能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呢?

矍式耜大喜,拿酒与其同饮,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被俘。

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又不听从。

于是敌人将他们幽居在民房里,虽然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

经过40多天后,张同敞整理好衣帽,准备就义,毫不改色。

十九、(2016·广西河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译文:

5.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2分)

答:

1.A 

2.C  

3.D 

4.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5.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二十一、(2016·辽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

内心怀有。

②项籍:

即项羽。

③轻:

轻易。

④弊:

疲弊。

⑤子房:

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

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有过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

(4分)

1.D

2.

(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忍耐

(一)《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注]①五色:

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

消散。

③康乐:

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

参与,引申为赞赏。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4)四时俱备()

(5)沿溯阻绝()(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有时

(2)飞奔的马(3)消失(4)都(5)逆流而上(6)快

11.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答: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12.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答:

《三峡》:

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2分,意思对即可)《答谢中书书》:

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2分,意思对即可)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4.两文所表现的思想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分)

答:

相同:

都表达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更多的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

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

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

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6.两文所表现的思想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

相同点:

不同点:

6.答:

相同:

都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博大胸襟。

乙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

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寓情于景。

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4分)

7、《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那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想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良多趣味”,面对这壮丽的风光,也难怪作者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

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色彩缤纷,表露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七)《三峡》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

沿:

(2)良多趣味。

良:

(3)直视无碍。

碍:

(4)窥谷忘反。

反: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

1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一、10.略11.略12.B1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

(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

【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

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

2、(2分)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2分)A

5、(4分)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2分)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

(注意:

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十三)《三峡》对比阅读

七、【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

开始。

禹:

治水的大禹。

②广:

开阔。

③崇深:

高深。

④捍:

捍卫。

⑤深:

深处。

悸:

惊动。

魄:

心魂。

⑥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

水势浩大。

籲(bi):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

鼓荡。

山腾:

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

大的波浪。

⑩慎子:

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

“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1)沿溯阻绝()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⑷窥深悸魄()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1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答:

1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

答:

11.

(1)逆流而上

(2)消失(3)冲击,冲荡(4)看,望

评分标准:

4分。

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

12.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

4分。

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3.甲文: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

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

作用:

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

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

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①“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

4分。

例句2分,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

①相同点:

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

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