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317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docx

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

梵净山解说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具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的美誉的贵州旅游!

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导。

  现在我们的所在地就是贵州的省会贵阳。

贵阳,被誉为“森林之城”。

大家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其实还有下句就是避署之都在贵阳。

从贵阳的形象定位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绿色”和“生态”的气息。

  古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赞曰:

天下之山,翠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

那今天,我们就去见识见识贵州之山:

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752米。

梵净山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中国中西部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14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之美誉。

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次峰“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的精华部分,也是梵净山景区中段部分,总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它分东西两线上山游览,今天我们走的是东线。

南面松桃暂且尚未开发,这三县均属于铜仁地区管辖。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 “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

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

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

“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古人云:

“天下名山僧占多。

”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里万里迢迢来到这里,不就是要亲眼看看梵净山的美吗?

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的快乐吗?

是的,梵净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地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年代,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塑造了梵净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现在的都市人都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但是偶尔也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乏味。

此时,来到梵净山,这样的世外桃源,会让你呼吸到清晰的空气,带给你精神上的享受。

借此机会,和大自然真真正正的亲密接触。

  梵净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由于山高,马脚被拌了一下,即从马背上掉下了几叠经书,形成了梵净山上的峰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卷书”。

世界独有的奇石“蘑菇石”形似一本本经书堆叠而成的,据说这一天工巧匠就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亲手所造,不管风吹雷打,日晒雨淋,历经万年依然屹立于山顶,丝毫不变,与之对应相称的梵净山次峰“红云金顶”从梵净山上冒然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蓝天一柱”,顶上分别驻着两座寺庙,即为弥勒佛殿和释迦殿,传说佛祖就是通过此顶来到人世的。

所以我们来梵净山的朋友,只要登上这座红云佛顶,拜一拜佛祖就能共享人间太平。

  下面,我再把梵净山的“神奇风光”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梵净山的“神奇”,归纳起来有十点:

奇山、奇石、奇树、奇花、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

也可说是十绝,用四句诗来形容就是:

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闭。

  那梵净山的奇山,山高、路陡、雨量充沛,而且还是佛教名山,生长在山里的动植物就有上千多种,不奇也奇。

  那梵净山的奇石,世界独有的蘑菇石、万卷书堪称“世界一绝”。

  那梵净山的奇树,有千年紫薇被称“亚洲之王”、还有红豆杉、濒危植物--珙桐、百里杜鹃等。

  那梵净山的奇兽有被称为“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种群分布位列全国前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鲤(也称“娃娃鱼”)等等。

  梵净山山高风大,但树木从没被风折断过,你说奇不奇?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当你正漫步在林间时,突然山的那一边已是乌云密布,笼罩着整个山峰,往往当你爬上金顶正准备展望群山,可到了山顶确来了一片白云包围了整个山顶,犹如你身处仙境,有一种天上人间飘飘欲飞的感觉。

  奇水:

从梵净山上流出来的泉水,可说处处都是天然矿泉水,随处可饮,清凉甘甜。

  奇庙:

梵净山上有两座寺院,一座是护国寺,另一座是镇国寺,还有森林深处有许多从未发现过的古寺塔群。

  梵净山有佛光,心诚则灵,天气好时就能看到佛光。

  除了以上这些更能吸引你的就是那万步云梯了,来梵净山的人除了赏景和求平安外,还有一项就是对自己体能的一次挑战,凡能徙步登上梵净山的都是好汉,我相信在坐的各位不会让我失望的。

  除此之外,梵净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梵净山,山高坡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的,从山谷悬崖上飞落而下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就是梵净山的生动写照。

梵净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人字瀑”、“鱼坳”及梵净山瀑布群等。

  梵净山四季分明:

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百里杜鹃、十里飘香;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随时一把矿泉浴;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梵净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花、赏雪的绝好去处,现在就让我随大家一同走进这座神密的大森林。

爱自然,所以生活,爱生活,所以爱自己。

愿大家在旅行中可以得到轻松自在的精神享受,烦恼都可以消失殆尽。

迎接我们大家的将会是一个新的人生旅程。

 

镇远古城导游词

  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

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

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全县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

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

年平均气温为16.4℃。

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

元月最低,为5.2℃。

  镇远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

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

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

在2000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

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

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像“太极图”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两座大石拱桥像两条纽带横架河上,连结两城。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

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

据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少年时随师传经布道,曾到过镇远青龙洞,留下深刻印象。

50年代初,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他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过青龙洞。

周总理回答他说,青龙洞是个有佛殿楼阁的古建筑群,在我国贵州镇远县城郊,现保存基本完好。

70年代初,“战备路”——湘黔铁路工程即将上马,设计方案上报国务院,周总理在审定方案时,曾提出经由线路必须经过镇远。

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

《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守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

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牂牁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

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

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

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

”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

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

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由于古往今来,镇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独特,加之行政建置和经济开发较早,在20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苗、侗、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存下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有的地段甚至成群连片,大多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研究和观光价值。

历经沧海桑田,有的已被岁月风尘所湮没,但至今仍保存有古建筑、古城垣、古墓葬、古关隘、古驿道、古桥梁、古码头、占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就多达200多处,其中属于国务院、省、县三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近百处。

蜿铤曲折于卫城河沿及府城石屏山上的两座古城垣,总长5.1公里,高4一5米,气势岿然,雄奇险峻,被人誉为“苗岭长城”。

临河洞开的两座古城门,至今保存完好。

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在镇远城内建立起以商贾为主体的会馆就有“两湖”、“江西”、“四川”、“福建”、“秦晋”、“两粤”等八大会馆和万寿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北极宫戏楼等12座。

有以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为代表的“七寺八阁九座庙”等古建筑。

青龙洞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单体建筑就有35座,占地面积(包括跨临水面)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

漫步古城头,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士元老先生称它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

这组构置精妙的古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处全国不可多得的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

一位建筑学家说:

积麦山洞窟群举世闻名,青龙洞在依山而建直上山顶这一点上可与之比高;山西悬空寺蜚声中外,青龙洞在建筑艺术的精湛上较之更胜一筹。

青龙洞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观光游览胜地。

  这里不仅有名闻遐迩的文物名胜,也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

1934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曾三过镇远,留下了任弼时、贺龙等红军将士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全国仅存的驰名中外的“和平村”旧址,是中外游客必到之处。

“和平村”原系国民党军政部下属的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设于卫城十字街南侧五云山下的清代镇远总兵署中军衙门。

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

因受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敌军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召,同时得到重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著名作家鹿地亘和夫人池田幸子的积极组织发动,镇远收容所中一部分有了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成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收容所由此也称“和平村”)。

盟员们积极从事反战宣传,有的还到前线向日军喊话。

在“和平村”内,制作手工艺品到市场出售,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这些对于瓦解日军,改造俘虏,改善和活跃盟员物质文化生话,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的工作,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就曾委派阳翰笙、冯乃超等直接负责这一统战工作。

鹿地亘多次访问镇远,他撰写的《和平村记——俘虏收容所访问记》一书出版发行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国际红十字会特派一名瑞土人士来“和平村”考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从此,镇远“和平村”的名称累累见诸于世界各地报刊,传扬海内外。

1982年到1987年,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先后三次率领老盟员重访故地,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他们一进入镇远地界,就立即屈膝跪地,遥向镇远,顶礼膜拜。

他们满怀深情,感慨系之,说镇远是他们的“再生地”,“第二个故乡”;“和平村”是反侵略、反霸权的大学校,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镇远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镇远名特产甚多。

天印绿茶、陈年道菜、青酒及民族刺绣品驰名遐迩。

  如今镇远的交通已十分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境而过。

古镇新城,不仅是黔东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同时也是黔东南旅游交通枢纽。

在它周围,著名景点密步:

西有施秉县和云台山、黄平县和飞云崖,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下可观赏侗寨鼓楼、花桥、北上东行可游览湖南张家界......昔日林则徐所述的“望之若无城”,早已成历史掌故,镇远名扬八方,才更显古城风采。

甲秀楼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位于贵阳市滨河路与西湖路交叉处,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万鳌头石矶之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楼高约20米,为三层三檐攒尖顶,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华丽宏伟。

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楼下浮玉拱桥飞架南北,桥下清流回环,形成涵碧潭。

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其中,恍若仙境。

  此楼为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取名“甲秀楼”,意为“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

  甲秀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甚多,其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长联,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洋洋洒洒206字入联,长短相见,妙语连珠。

  甲秀楼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

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

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

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

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

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

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南明河入贵阳城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而西,澎湃之势大减,积流成潭,此即涵碧潭。

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

甲秀楼,被誉为贵阳市徽,就建在鳌矶石上。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

后人续修一带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名曰“江公堤”,后改称“浮玉桥”。

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

甲秀楼屡遭兵燹,在明末和清代多次增修或重建。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二十米,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

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

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

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

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

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

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

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

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

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

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

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

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如笑如妆,令人心旷神怡。

下视城郊,早午炊烟飘散,数十万人家饭熟时。

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

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

刘春霖(字雨三,贵阳人,同治戊辰进士,官江西布政使)仿昆明大观楼长联,作甲秀楼长联共一百七十字,概述了贵阳市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该联胸襟开阔,气魄雄伟,甲秀楼美景于眼前。

许芳晓《芳杜洲》:

“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

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

  漫步河滨,垂柳轻拂,花色撩人。

入夜,灯光水色交相辉映,人影散聚楼桥,游艇飘荡波心。

舞厅传出的音乐,如夜雾一般,撒在碧波古楼之上。

  翠微园,与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前身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

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阁端庄秀丽;清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

整个古建筑群古朴雄伟,庭院幽雅,不愧为建筑珍品、游览胜地。

 

荔波漳江

荔波樟江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 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苍茫的森林为主体,由小七孔鸳鸯湖景区、大七孔地峨宫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及樟江沿江风光带等构成,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和神奇的特色。

主要景点有58个。

景色以野、 奇、秀为特色,集中于小七孔景区内,是开展生态 旅游,回归大自然旅游之胜地。

 

  荔波樟江内人文景观也颇具特色,有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居,还有瑶麓流传至今的洞葬以及粗犷古朴、个性鲜明的民俗风情,极富吸引力。

 

  荔波樟江位于荔波县境内,距贵阳市314公里,它以喀斯特地貌所造就的奇山秀水,吸引万千游人,主要景观分布在大七孔、小七孔、水春河峡谷3个景区。

七孔景区以峡谷为奇。

游人在大七孔桥旁登舟,溯流而上便进入天神峡谷。

但见两岸峭壁耸立、危崖层叠,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舟行约2公里,有高60米、孔宽20米的天生桥矗立于花草树木丛中,一道奔腾不息的瀑布映衬上面的桥身,静中生动,静内出声。

过天生桥,地下湖又是一番神秘,使游人惊喜不已。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的荔 波县境内,毗邻广西环江、南丹县,处在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

荔波樟江风景区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

茂兰喀斯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

 

  荔波樟江区风景名胜区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苍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观为主体,景区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景物景观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是既有奇、幽、俊、秀、古、野、险、雄的自然美,又有浓郁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风情融为一体。

同时,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和有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及古井、古墓群。

 

  小七孔景区在响水河周围,以瀑布、原始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让人心醉神迷。

1公里长的响水河,上下落差40多米,形成了70余级的瀑布飞迭。

沿河漫步,满目飞泉,满耳淙淙。

再往前走,不知不觉中踱入龟背山原始森林。

林中,各种树木盘根错节,百多种飞禽栖息其间,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俯拾即是。

穿越森林,绚丽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现在游人眼前。

多彩的湖面是多彩的树木反射形成的美景,瞬息多变,百看不厌。

 

  漳江上游的水春河实际上是一条峡谷,两岸险峰对峙,浓荫蔽日。

喜爱宁静的游人往往都在水春河上游荡舟观赏美景,感受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

喜欢追求刺激的游人,则往往在下游冲浪、漂流。

因为上游水平如镜,清幽宁静;下游则湍流翻卷,急滩相连,奔流咆哮百下。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强,集中连片的森林为特色,被中外专家誉为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绝无仅有的绿色宝石。

神秘奇特的喀斯特森林,将树、石、水、藤、乔、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

龙宫

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从远方来到具有“黔之腹,颠之喉”的安顺,来到以典型的岩溶风光和宗教人文竟观相结合的龙宫风景地区。

鞍马劳顿,一路都辛苦了。

孔子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尊贵的朋友能来到我们美丽的安顺,我们真的是万分的高兴,内心里充满激动和欢喜。

  我来自××,是大家这次游玩的导游,请允许我代表景区的全体工作人员,代表安顺的人民热情的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想大家已经参观了宏伟壮观的玲珑秀美的天星桥竟区和黄果树大瀑布。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参观的是龙宫风景区,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龙宫的地下宫殿有840米的水程,仅是龙宫的第一部分。

  安顺龙宫国家级风景区,是一个以典型宗教人文和岩溶风光的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

龙宫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境里,距离安顺市有27公里,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公里,距离贵阳132公里,属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约1000至1400米。

  贵州龙宫景区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为主,包括秀丽的田园山寨,粗犷雄伟的山野峰峦,嶙峋古怪、翠竹簇拥的石林等多种景观,风景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实属罕见。

龙宫景区属叠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于3 龙宫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平均气温为14.6℃,气候十分温和。

整个景区的山峦起伏,溪流环绕,自然环境质朴清新,大气的水体未受污染。

贵州龙宫中心景区,景点丰富,内容齐全,是整个风景区之精华。

这里既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石林,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

同时有被游人称作中国"三最"的奇特景观资源,第一最,龙门飞瀑属洞中瀑布最大;第二最,地下暗河最长,全长有5000米;第三最,龙宫天池天然辐射量全国最低。

地下暗河串联三十余座山头,接九十余个暗河溶洞。

  各位团友,就让我们轻轻松松地乘着这条小船去探寻那神秘的龙宫世界吧。

 

红枫湖

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红枫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