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7867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lc组态心得体会.docx

plc组态心得体会

plc组态心得体会

  篇一:

PLC总结和学习心得-谢

  PLC知识小结:

  一、PLC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PLC

  全名: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中文名称:

可编程序控制器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2.PLC的产生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代:

从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诞生到70年代初期。

其特点是:

CPU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存储器为磁芯存储器;

  第二代:

7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

其特点是:

CPU采用微处理器,存储器采用EPROM;

  第三代: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

其特点是:

CPU采用8位和16位微处理器,有些还采用多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采用EPROM、EAROM、CMOSRAM等;第四代: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PLC全面使用8位、16位微处理芯片的位片式芯片,处理速度也达到1us/步;

  第五代:

90年代中期至今。

PLC使用16位和32位的微处理器芯片,有的已使用RISC芯片。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3.典型PLC

  图1-1

  的应用领域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是PLC的最基本控制功能。

PLC首用的目标,就是用于开关量的控制。

  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PLC具有A/D、D/A转换及算术运算等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模拟量控制。

数字量的智能控制

  ----利用PLC能接受和输出高速脉冲的功能,在配备了相应的传感器(如旋转编码器)或脉冲伺服装置(如环型分配器、功放、步进电机)就能实现数字量的智能控制。

  数据采集与监控

  ----利用PLC自检信号多的特点实现自诊断的式的监控,减少系统的故障,提高累计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同时可减低故障修复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信、联及集散控制

  ----利用PLC的强大的通信联功能,把PLC分布到控制现场,并实现各站间的通信,上、下层间的通信,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即构成了现在的PCS系统。

  应用举例:

  图2包装切割机

  的组成PLC是按继电-接触线路原理设计的,其等效的内部电器及线路与继电接触线路相同。

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1)电源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

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上去

  2)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中枢。

它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3)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现场输入接口电路由光耦合电路和微机的输入接口电路,作用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的输入通道。

现场输出接口电路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电路集成,作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现场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5)功能模块

  如计数、定位等功能模块。

  6)通信模块

  图3通信模块

  的一般特点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使用方便,编程简单

  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计算机知识,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

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

  2)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

  一台小型PLC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

它与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PLC可以通过通信联,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PLC产品已经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配备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用户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系统。

PLC的安装接线也很方便,一般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接线。

PLC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可以直接驱动一般的电磁阀和小型交流接触器。

  硬件配置确定后,可以通过修改用户程序,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

  4)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可以直接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PLC已被广大用户公认为最可靠的工业控制设备之一。

  5)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

  PLC的梯形图程序一般采用顺序控制设计法来设计。

这种编程方法很有规律,很容易掌握。

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的时间比设计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的时间要少得多。

  PLC的用户程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调试,输入信号用小开关来模拟,通过PLC上的发光二极管可观察输出信号的状态。

完成了系统的安装和接线后,在现场的统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通过修改程序就可以解决,系统的调试时间比继电器系统少得多。

  6)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

  PLC的故障率很低,且有完善的自诊断和显示功能。

PLC或外部的输入装置和执行机构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PLC上的发光二极管或编程器提供的信息迅速地查明故障的原因,用更换模块的方法可以迅速地排除故障。

  二、西门子S7可编程控制器

  目前,PLC的机型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原理相同,基本功能、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类似。

因此,本教案从实际应用出发,选择了当今最具特色和符合IEC

  篇二:

PLC实训心得

  PLC实训心得

  因为12月份有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缘故,系里的刘老师考虑到这个特殊情况,将我们考研的学生的综合实训的时间延迟到了一月份。

由于暑假实习我们做的是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因此这次我们做的是有关PLC和变频器方面的,即PLC交通灯系统及小车变频调速系统设计I.

  经过七天的实习,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任务的设计与调试,流水灯控制实验、十字路口交通灯试验、小车多段速控制实验。

  交通灯控制实验比较基础,也是对以前所学的PLC课程的回顾,采用STEP7MicroWin来设计梯形图,EasyBuild8000来编辑触摸屏界面。

由于梯形图较为简单,到后期我们小组在触摸屏界面上下了功夫,在演示前将流水灯做成了打地鼠游戏的样式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实验是以前我们在课堂上和PLC实验中学习过的,除了常规的交通灯设计之外,还要求我们在各个交通灯旁加上倒计时,经过努力,我们小组通过减法器和除法器实现了这个功能。

  小车多段速控制实验较为复杂,分为步进模式和自动模式两种,这个功能通过三菱PLC的步进指令也较容易实现,但我们小组做的PLC是西门子200系列,不包含步进指令,当然通过我们团队的合作,最终还是实现了实训所要求的功能。

  通过这次实习,我又收获了许多东西,实际的对PLC跟工业现场常用的触摸屏设备进行了学习跟操作,进一步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学会了EasyBuild8000这款软件的基本应用。

除却所学的知识外,我还深刻的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独特的想法结合到一起就能擦出非常奇妙的火花,一方面加深了团队各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团队完成项目的速度。

无论对提高自己还是对于团队都很有帮助,合作真的很重要!

  最后感谢学院老师的理解,让我们在考研之后仍能参加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际培训,我会将此次培训所学得的知识和对合作的理解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去。

  第二章PLC简介

  PLC是一种专门从事逻辑控制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于PLC具有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设计配置灵活等特点,因此在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选择。

而PLC技术与CAD/CAM技术、机器人技术并称现代工业技术的三大支柱。

  PLC的发展

  长期以来,计算机控制和传统PLC控制一直是工业控制领域的两种主要控制方法。

PLC自1969年问世以来,以其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迅速推广,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控制工具。

但传统的PLC体系结构是封闭的,各个PLC厂家的硬件体系互不兼容,编

  程语言及指令系统各异,用户选择了一种PLC产品后,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控制规程,不利于终端用户功能的扩展。

近年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控制结构更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需要更多的用户接口。

  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PLC的基本结构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并集成在一个芯片内。

CPU通过数据总线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总线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编程器和电源相连接。

  2.存储器

  PLC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数据等。

包含系统存储区(采用ROM、EPROM、EZPROM、FLASH等)、用户存储区(采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O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工业现场控制或检测元件和执行元件连接的接口电路。

PLC的输入接口采集现场控制或检测元件输入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等,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转换成CPU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输出接口有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等类型。

输出接口电路将CPU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成现场需要的强电信号输出,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被控设备的执行元件。

  4.编程器

  编程器作用是将用户编写的程序下载至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并利用编程器检查、修改和调试用户程序,监视用户程序的执行过程,显示PLC状态、内部器件及系统的参数等。

常用的有手持编程器和PC上位机。

  5.电源

  PLC电源为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输入类型有:

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6.人机界面

  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