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8523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教学目标

1.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

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

通过新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的中国的必然出路。

4.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

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生思考:

从这首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3.师: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

4.师: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

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

“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共产党的事迹。

5.揭示课题:

中国有了共产党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

开天辟地的大事

(一)新文化运动

1.师: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各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2.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资料。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摘取《新青年》和李大钊的重点信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了解:

(1)《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办的著名刊物,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2)李大钊是颂扬十月革命胜利和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

他在狱中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李大钊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4.讨论:

和同学们议一议,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

5.师小结:

虽然这些斗争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

所以,要拯救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先进指导思想并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来领导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广大的工农群众为基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五四运动

1.学生介绍五四运动。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在英、美、法、日等国的操纵下,战胜国中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

北洋政府屈服于列强压力,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游行示威。

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之后,上海等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北京学生,形成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最终,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查一查,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

(配图出示口号)

(1)“还我青岛”

(2)“收回山东权利”

(3)“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4)“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

(5)“宁肯玉碎,勿为瓦全”

3.了解《巴黎和会》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任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为出席巴黎和会全权委员。

日本代表在会上提出,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侵略权益。

2月3日,各省旅京人士以中国国民外交协会、各省议会、商会、教育会名义,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

2月9日,北京学生1500人致电中国代表,请“保持国权”。

在中国人民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及废除“21条”等要求。

可是,英、美、法出于同日本分赃的考虑,无视中国的主权和作为战胜国的权利,竟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师: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本想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却被日本无视中国的主权,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议一议,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如此不平等对待?

5.师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三)中共一大

1.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

参会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其中包括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等等。

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每年的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2.中共一天会址

1921年7月30日晚,会议正在进行时,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

他的举动引起大家警觉,会议被迫终止,大部分代表迅速撤离。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木船上继续进行。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如今,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嘉兴南湖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

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

我们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前进。

3.思考:

你认为“红船精神”是什么?

4.师: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5.了解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党的象征和标志。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锤头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7.师小结: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三、总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变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

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为我的国点赞!

四、拓展

1.播放歌曲《厉害了,我的国》。

学生边听歌曲边写下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课后利用周末时间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

板书设计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新文化运动

开天辟地的大事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2.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

4.在情景体验、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井冈山的故事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师: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理走得并不顺畅。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全国武装起义。

而毛泽东则坚持自己的观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2.揭示课题:

9.中国有了共产党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师出示南昌起义的相关资料,学生自由阅读。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的象征,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

图案为红底色,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靠旗杆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共产党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

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

3.思考:

你知道为什么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吗?

你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八一”的意义吗?

4.师小结: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因此将南昌起义之日定为建军节,将南昌起义之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军徽。

(二)井冈山会师

1.师: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2.学生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遇挫后,为什么选择向农村进军?

3.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向农村进军开展土地革命、实施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把一个个落后的农村变成革命的前沿,不断积蓄和壮大革命力量。

4.学生自由阅读“八角楼上”的故事。

八角楼上

八角褛位于江西茅坪村,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过。

八角楼上,无数个夜晚,毛泽东在一根灯芯点燃的微弱光芒下,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5.议一议:

井冈山为什么被人们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6.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同时,毛主席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也是在井冈山完成的。

7.学生了解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在进军长沙途中,工农革命军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阻击,损失严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战井冈山。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

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军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扩大。

8.拓展:

中国工农红军能够在农村发展壮大,还因为他们有人民群众的掩护,和人民群众亲如一家。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三)朱德的扁担

1.学生学习故事《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

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

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

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维继。

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

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

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

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

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

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

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

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井冈山的故事。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有选择性地讲述井冈山的故事

故事一:

一根灯芯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都很困难。

就拿油来说,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山上产的茶油,也不太多,红军下山打土豪搞到一点油,也就更为珍贵。

在那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委员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

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会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

毛委员就是一个带头厉行节约的模范执行者。

他当时住在茨坪旧居时,本来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办公、看书、写文章,还常常忙到深夜。

就是在这样的灯光下,毛委员在井冈山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这两篇伟大的著作不但指导了当时根据地的斗争,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极光辉的著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故事二:

井冈山斗争小故事——伙夫头

1927年12月上旬,朱德带领50名教导队学员从赣南出发前往湖南汝城与云南讲武堂时的同班同学、粤军四十七师师长曾日唯会晤,商讨建立统一战线,解决部队穿衣、弹药问题。

行至湘赣两省的边...

1927年12月上旬,朱德带领50名教导队学员从赣南出发前往湖南汝城与云南讲武堂时的同班同学、粤军四十七师师长曾日唯会晤,商讨建立统一战线,解决部队穿衣、弹药问题。

行至湘赣两省的边陲地带,他们投宿在濠头圩。

朱德和几个学员住在旁边有一间厨房的祠堂里。

三更时分,朱德被一阵“捉拿朱德”的喊叫声惊醒,他一跃而起,刚跨出大门,就有七八个土匪举着火把站到他面前问:

“你是什么人?

”朱德指着旁边的厨房镇静地说:

“我是伙夫头,起床去烧饭。

”匪徒们见朱德穿得破烂,黑瘦的脸上还留着长胡子,一副憨厚相,又见旁边真的有间厨房,也就认为他是伙夫头,又问:

“你们的朱德呢?

”朱德往楼上一指:

“他住在楼上。

”匪徒们一齐拥上楼去。

朱德回身快步叫醒那几个学员,冲出祠堂,赶到集合地点,吹起了哨子集合。

等集合一报数,却多出了七八个人。

原来这七八个人就是要抓朱德的土匪。

他们听到哨声,还以为是自己的的部队集合呢!

因为天黑看不清楚,也就稀里糊涂地集合列队。

等缴了他们的枪,土匪们才知道那个自称伙夫头的人就是朱德。

“伙夫头的故事”也就这样传开了。

伍若兰有时也会亲昵地叫他“伙夫头”。

故事三:

怀揣手榴弹向敌人喊话

彭儒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井冈山上参加了朱毛会师,在庆祝会师大会上,彭儒跳起了优美的“葡萄仙子舞”。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一群深受红军战士和群众广为赞誉的“彭家将”,而彭儒正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杰出一员。

1928年端午节,红军在七溪岭与敌人决战,彭儒怀揣手榴弹在阵地前向敌人喊话,以宣传攻势配合火力攻势,取得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大的胜利———龙源口大捷。

3.师小结: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三、拓展:

今天我们学了这一章节,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总结。

是啊,共产党人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精神让人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更是让人感动、震撼。

下课后,请孩子们收集红军长征的一些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南昌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精神代代传

红星照耀井冈山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2.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

4.在情景体验、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朗诵《七律.长征》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学生朗诵《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师:

读了这首诗,你们读到了些什么?

3.师:

1934年10月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体现了毛泽东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这节课,我们便来探究红军长征的那些事。

4.揭示课题:

9.中国有了共产党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困难重重

1.师:

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小组合作:

(1)学生观看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地区。

(2)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可能面临怎样的困难。

3.师:

红军长征遇到了千难万阻,在军事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在生活上,工农红军异常艰苦,没有粮食吃,就吃野菜,甚至吃皮带,皮鞋。

在环境上,有高耸云霄,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

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人一踏上去就陷下去,给红军生命造成威胁。

即便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但他们的精神是富足的,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他们有顽强的意志。

4.了解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二)回忆伟大征程

1.师:

这场远征这么“难",红军为什么“不怕”?

让我们从回忆伟大征程的一些典型故事来体会吧。

2.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关于长征的故事。

(1)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3.师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远征的故事。

(1)“四渡赤水”

(2)“飞夺泸定桥”

(3)“一块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