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835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docx

销售人员空调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一、暖通基础知识

1、空调的定义。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它是利用设备和技术对室内空气(或人工混合气体)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及气流速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舒适要求或生产对环境的工艺要求。

满足人类或其它生物对舒适感的要求的空调,一般称之为舒适性空调;而主要用来满足工艺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运行要求,及人体的舒适度要求的空调,一般称之为工艺性空调。

2、采暖的定义及供暖系统组成。

采暖是人工的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

供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组成。

热源:

制取具有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如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组、水地源热泵、风冷热泵、空能机等。

热媒输送管道:

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热用户的管道系统。

散热设备:

把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的设备,如暖气片、风机盘管、风柜、辐射地埋管。

3、通风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1)通风的定义

采用通风方法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将建筑室内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排至室外.将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符合卫生要求的空气送人室内。

(2)通风的功能:

①提供人所需的氧气②稀释污染物或气味

③排出污染物④除去余热余湿

(3)通风的分类

就通风的范围而言,通风方式可分为全而通风和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方式实质是稀释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条件限制、污染源分散或不确定等原因,采用局部通风方式难以保证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

局部通风方式作为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空气品质、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应优先考虑。

在产生污染物的源头采用局部排风方式把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捕集、净化、排放至室外;对特别需要保证局部地点空气条件的区域可以采用局部送风。

按照动力的不同,通风力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是依靠风压、热压使空气流动,具有不使用动力的特点。

机械通风是进行有组织通风的主要技术手段。

4、影响人体舒适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空气流速

4)新鲜空气

5)干净(清洁)的空气

6)噪声

7)足够的照明

5、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设备)

中央空调系统由空调主机(红色虚线框)、冷冻水泵、空调末端(风机盘管、风柜、新风机组等)、冷却水泵、冷却塔、控制柜、阀门等辅助部件组成。

图一中央空调系统主要构成设备

6、物质三态是什么?

相互之间是怎么转换的?

(1)物质的三态为:

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为:

液态气化成气态过程:

吸热;

气态冷凝成液态过程:

放热;

固态熔化成液态过程:

吸热;

液体凝固成固态过程:

放热;

固态升华成气态过程:

吸热;

气态凝华成固态过程:

放热;图二物质三种形态的相互转换关系

注:

固态—液态转换在冰蓄冷系统将会用到;改变状态将会储存大量的能量:

潜热。

7、什么是比热、显热、潜热?

比热:

使1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

比热cp单位为J/(g℃)或者是kJ/(kg℃)。

cp=Q/(M×△t)

注:

式中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t为物质温度升高值;cp为物质的比热。

显热:

当物体吸热(或放热)仅使物体分子的热动能增加(或减少),即仅是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并没有改变物质的形态,那么它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物质显热量的计算为:

Q=cp×M×△t

注:

式中各量的含义同上式。

潜热:

当物体吸热(或放热)仅使物体分子的热位能增加(或减少),使物体状态发生改变,而其温度不变,那它所吸收的(或放出)的热称为潜热。

8、什么是干球温度?

什么是湿球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质冷与热的程度。

空气温度为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是温度计在普通空气中所测出的温度,即我们一般天气预报里常说的气温。

湿球温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气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汽达到饱和时的空气温度,在空气焓湿图上是由空气状态点沿等焓线下降至100%相对湿度线上时,对应点的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的测定:

用湿纱布包扎普通温度计的感温部分,纱布下端浸在水中,以维持感温部位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在纱布周围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速,使于周围空气接近达到等焓。

温度计示数达到稳定后,此时温度的读数近似认为是湿球温度。

图三干球温度tB与露点温度tC

9、什么是湿度?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指什么?

湿度又称为含湿量,为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带的水蒸汽质量。

单位:

(g/kg干空气)

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来计算,单位:

kg/m3。

相对湿度:

为湿空气中水气的分压与同温度、同总压下饱和空气中的水气分压之比。

(%RH)

相对湿度是湿空气饱和程度的标志。

相对湿度愈低,距饱和就愈远,该湿空气容纳水气的能力就愈强。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湿空气中的水气已达饱和,该湿空气不再能容纳水气,也就不能用作干燥介质。

绝对干空气的相对湿度为零。

10、露点(露点温度)的定义

将湿空气在压力和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当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即为露点。

若湿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则所含超过饱和部分的水蒸汽将以液态水的形式凝结出来。

11、什么是冷负荷、热负荷?

(1)冷负荷

冷负荷又称“制冷负荷”。

为使室内温湿度维持在规定的水平,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从室内排出的热量。

1)、瞬时得热量、得湿量

得热包括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显热又包括对流得热和辐射得热,这些都会造成室内冷负荷,另外渗透空气也会造成冷负荷。

其中辐射得热不直接传给室内空气,与冷负荷之间存在延迟和衰减。

(2)热负荷

热负荷指在某一室外气候条件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补偿房间失热量,供暖系统单位时间内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12、怎么估算冷负荷、热负荷,空调主机的大小如何选择。

(1)建筑冷负荷估算

1)各种功能房间冷负荷指标

空调冷/热负荷法估算(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各种建筑冷热负荷概算指标

序号

建筑类型

冷负荷

W/m2

热负荷

W/m2

序号

建筑类型

冷负荷

W/m2

热负荷

W/m2

01

客房

80~110

60~70

12

医院

高级病房

80~110

 

02

酒吧、咖啡屋

100~180

13

一般手术室

100~150

65~80

03

西餐厅

160~200

14

洁净手术室

300~450

04

中餐厅、宴会厅

180~350

15

x、CT、B超室

120~150

05

中庭、接待

90~120

16

剧院

观众厅

180~350

80~90

06

小会议室(允许少量吸烟)

200~300

17

舞台

250~350

07

大会议室(不允许吸烟)

180~280

18

休息厅

300~350

08

办公室

90~120

19

体育馆

120~300

120~150

09

超高办公楼

105~145

70~85

20

展览馆

130~200

90~120

10

商场、百货楼

首层

250~300

60~80

21

图书馆

75~100

50~75

11

二层、以上层

200~250

22

公寓、住宅

80~90

45~70

注:

本表为最大负荷,在求建筑总冷负荷时,应考虑空调房间同时使用系数0.7-0.9。

即在选择空调主机设备时,应将上述冷负荷之和乘以同时使用系数0.7-0.9即得到所需要的制冷设备的容量。

2)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建筑面积冷指标

建筑名称

冷负荷指标

W/m²建筑面积

建筑名称

冷负荷指标

W/m2建筑面积

旅馆

80-90

体育馆

100-135

200-350(按人员座位数)

办公楼

85-100

图书馆

35-40

计算机房

190-380

医院

80-90

数据处理

320-400

商店

105-125

营业厅设空调时,200-250按营业厅面积

剧院

126-160

200-300(按观众厅面积)

会堂

180-225

注:

1、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

建筑面积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平米时,取上限;大于1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

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热负荷估算

(2)热负荷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

注:

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13、空气处理的方式。

在空调工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空气处理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可将各种热、湿处理设备分成直接接触式和表面式两大类。

喷水室、蒸汽加湿器、局部补充加湿装置以及使用液体吸湿剂的设备属于第一类;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属于第二类。

通过各种热湿处理,实现升温加湿、等温加湿、降温升焓、绝热加湿、减焓加湿、等湿冷却和减湿冷却等七种典型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

14、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1)按承担室内负荷的介质分类四类:

1)全空气系统——空气向室内提供冷热量

2)全水系统——全部用水承担冷热负荷

3)空气-水系统——共同负担室内负荷,FP加新风

4)冷剂系统(机组式系统)——用制冷剂直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加热、减湿,空调器。

(2)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三类:

1)集中式系统——空气集中处理(机房),房间内只有空气分配装置,全空气系统。

特点:

机房占面积,控制管理方便。

2)半集中式系统——除了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被调房间内的二次设备(末端装置)。

特点:

机房占地少,维修不方便,噪声。

3)分散式系统——热湿处理设备全部分散在各房间。

空调器、电暖器。

特点:

不用机房、风道,维修管理不便,噪声。

(3)空调系统按用途分类两类:

1)舒适性空调(舒适空调)——对温湿度要求不严由于人的舒适感在一定的空气参数范围内,所以这类空调对温度和湿度波动的控制,要求并不严格。

2)工艺性空调(工业空调)——工艺过程,差别大。

由于工业生产类型不同、各种高精度设备的运行条件也不同,因此工艺性空调的功能、系统形式等差别很大。

(4)按照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类三类:

1)封闭式系统——所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空调房间本身,没有室外空气补充,全部为再循环空气。

2)直流式系统——所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

3)混合式系统——采用混合一部分回风的系统。

15、空调冷热源的形式

(1)空调冷源类型:

冷(热)水机组

1)、电动压缩式冷(热)水机组包括:

(a)往复式(b)蜗旋式(c)螺杆式(d)离心式

2)、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包括:

(a)蒸汽型冷水机组(b)热水型冷水机组(c)直燃型冷(热)水机组

(2)空调热源类型:

1)电力:

(a)电热炉(b)热泵

2)燃气、燃油、燃煤等矿物原料。

3)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河水等以及工业余热、生活废热。

(3)各种空调用热泵(了解)

从室外环境介质吸热并向室内放热,使室内空气升温的制冷系统。

大型热泵——模块式组合,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

空气源热泵多联机——一个室外机可配置几个到几十个室内机

小型户式机——用于住宅,分

(1)风-水型

(2)风-风型

热泵水环热泵——用一个循环水环路作为加热源和排热源

废热水热泵——利用工厂余热或废热以及生活污水作为热泵水侧加热源

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泵——利用太阳能热水作为水侧加热源

地下水热泵——通过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冷却

地表水热泵——通过江河地表水进行加热或冷却地源热泵

土壤热泵——以土壤作为吸热源和排热源

16、制冷原理及分类

制冷的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液体汽化制冷(原理)。

它常见的应用形式有以下四种:

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蒸气压式制冷工作原理就是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主要的热力过程,以完成制冷循环。

其中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制冷方式。

(1)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2)吸收式制冷原理

(3)蒸汽喷射式制冷

蒸汽喷射式制冷制冷原理

(4)吸附式制冷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实际上是利用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吸附剂一制冷剂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例如:

沸石一水,活性炭一甲醇等。

这些物质均无毒、无害,也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冷凝器、蒸发储液器、风机盘管、冷媒水泵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包括吸附和脱附两个过程。

1、脱附过程。

吸附床内充满了吸附剂,吸附有制冷剂,冷凝器与冷却系统相连,一般冷却介质为水。

工作时,太阳能集热器对吸附床加热,制冷剂获得能量克服吸附剂的吸引力从吸附剂表面脱附,进入右边管道,系统压力增加。

当压力与冷凝器中对应温度下的饱和压力相等时,制冷剂开始液化冷凝,最终制冷剂凝结在蒸发器中,脱附过程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供能,冷凝器放热。

2、吸附过程。

冷却系统对吸附床进行冷却,温度下降,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管道内压力降低。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因压力瞬间降低而蒸发吸热,达到制冷效果,制冷剂达到吸附床,吸附过程结束。

在此过程中,蒸发器吸收冷媒水的热量,吸附床放热。

对于太阳能吸附集热器,既可采用平板型集热器,也可采用真空管集热器。

通过对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内进行埋管的设计,可利用辅助能源加热吸附床,以使制冷系统在合理的工况下工作;另外,若在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埋管内通冷却水,回收吸附床的显热和吸附热,以此改善吸附效果,还可为家庭或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

当然,由于吸附床内一般为真空系统或压力系统(这要根据吸附剂一制冷剂的材料而定),因而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

蒸发储液器除了要求满足一般蒸发器的蒸发功能以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储液功能,这可以通过采用常规的管壳蒸发器并采取增加壳容积的方法来达到此目的。

17、制冷剂、载冷剂及作用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中循环流动的工作物质。

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而被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借助于状态的变化来达到制冷的作用。

制冷装置与制冷剂相互依存,相互适应,才能组成完美的制冷系统。

载冷剂是一种中间物质,如常用的空调冷冻水,其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远距离输送,来冷却需要被冷却的物体。

目前常用的载冷剂有水,它只能用于高于0℃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时。

一般采用盐水,如:

氯化钠或者氯化钙水溶液或者采用乙二醇、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冰蓄冷中使用)。

18、空调的4大件是什么?

4大件之间是怎么运作的?

空调的4大件是:

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膨胀阀)、蒸发器。

压缩机:

压缩和输送制冷蒸汽,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冷凝器中高压,是整个系统的心脏。

冷凝器:

是输出热量的设备,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节流阀(膨胀阀):

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

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19、压缩机工作原理及分类

(1)蒸气压缩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1)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是靠改变工作腔的容积,将周期性地吸收到的定量气体压缩。

2)离心式压缩机是靠离心力的作用,连续地将所吸收到的气体压缩。

3)回转式制冷压缩机是靠回转体的旋转运动替代活塞式压缩机中的活塞的往复运动,以改变气缸的工作容积,从而将一定数量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

(2)蒸气压缩式压缩机分类

压缩机分类

(3)压缩机的冷量范围

1)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多为中型(标准制冷量60~600KW)和小型(小于60KW)

2)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目前主要用于小型制冷系统,在家用空调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统大量使用。

3)螺杆机一般适用单压缩机制冷量200~1900kW的制冷系统中。

4)离心式压缩机一般适用大于500RT(1760kW)的制冷系统中,并且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使机组的负荷在30%~100%范围内工作。

(4)各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了解)

1)往复式压缩机

2)涡旋式压缩机

3)螺杆式压缩机

4)离心式压缩机

20、蒸发器的类型、结构及各种蒸发器的优缺点

按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及蒸发情况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

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

1)干式蒸发器

制冷剂在管内一次完全汽化的蒸发器称为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按其冷却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冷却液体型和冷却空气型两种:

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冷却液体型干式蒸发器

主要特点:

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而载冷剂在管外流动。

节流后的氟利昂液体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蒸发器,经过几个流程后从端盖的上部引出,制冷剂在管内随着流动而不断蒸发,所以壁面有一部分为蒸气所占有,因此,它的传热效果不如满液式。

但是它无液柱对蒸发温度的影响,且由于氟利昂流速较高(≥4m/s),则回油较好。

此外,由于管外充入的是大量的载冷剂,从而减缓了冻结的危险。

2)再循环式蒸发器

再循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需经过几次循环才能完全汽化。

由蒸发管出来的两相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分离出蒸汽和液体。

蒸汽被吸入压缩机内,液体再次进入蒸发管中蒸发,如图。

再循环式蒸发器

主要特点:

再循环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相比,再循环式蒸发器的主要优点是蒸发器管子的内壁始终完全润湿,因而有高的换热系数。

其主要缺点是体积大,需要的制冷剂多。

在用泵输送液体的再循环式蒸发器中,有密封泵等设备。

3)满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

即载冷剂以1~2m/s的速度在管内流动,管外的管束间大部分充满制冷剂体,二者通过管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吸热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经蒸发器上部的液体分离器,进入压缩机。

为了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这种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充满高度应适中。

液面过高可能使回气中夹带液体而造成压缩机发生液击;反之,液面过低会使得部分蒸发管露出液面而不起换热作用,从而降低蒸发器的传热能力。

因此,对于氟利昂蒸发器充满高度一般为筒体直径的55~65%。

主要特点是:

结构紧凑,液体与传热表面接触好,传热系数高。

但是它需要充入大量制冷剂,液柱对蒸发温度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且当盐水浓度降低或盐水泵因故停机时,盐水在管内有被冻结的可能。

若制冷剂为氟利昂,则氟利昂内溶解的润滑油很难返回压缩机。

此外清洗时需停止工作。

21冷凝器的类型、结构及各种冷凝器的优缺点。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可以分成三类: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和淋激式冷凝器。

(1)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制冷剂在管内冷凝,空气在管外流动。

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空气带走。

特点:

适用于干旱缺水或水质低劣的地区。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仅用于氟利昂制冷机。

(2)水冷式冷凝器

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水冷式冷凝器有壳管式、套管式和沉浸式等几种型式。

特点:

水冷式冷凝器可以得到比较低的冷凝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和运行经济性均较为有利。

(3)蒸发式和淋激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利用水在蒸发时吸收潜热而使制冷剂蒸汽凝结。

蒸发时所产生的水蒸气被空气带走。

这种冷凝器的耗水量很小,空气流量也不大。

特点:

特别适用于缺水地区,在气候干燥时更为有效。

通常这种冷凝器装在屋顶上,不占地面或厂房面积。

蒸发式冷却系统原理图

风冷式水冷式

冷凝盘管

22空调制冷系统流程?

空调制热系统流程?

(1)空调制冷系统流程

1)压缩过程:

压缩过程在压缩机中进行,这是一个升压升温过程。

压缩机将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使蒸气的压力提高到与冷凝温度对应的冷凝压力,从而保证制冷剂蒸气能在常温下被冷凝液化。

而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温度也升高了。

2)冷凝过程:

冷凝过程在冷凝器中进行,它是一个恒压放热过程。

为了让制冷剂蒸气能被反复使用,需将从压缩机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凝还原为液态,向环境介质放热。

冷凝器按工作过程可分为冷却区段和冷凝区段。

冷凝器的入口附近为冷却区段,高温的制冷剂过热蒸气通过冷凝器的金属盘管和散热片,将热量传给周围的冷却介质,并降温冷却,变成饱和蒸气。

冷凝器的出口附近为冷凝区段,制冷剂由饱和蒸气冷凝为饱和液体放出潜热,并传给周围冷却介质。

3)节流过程:

由于冷凝器冷凝得到的液态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要高于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在进入蒸发器前需让它降压降温。

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部件时由于流动阻力而降压,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散热和少许的汽化,因此节流过程是一个降压降温的过程。

节流汽化的制冷剂量越大,蒸发器中的制冷量就越少,因而必须减少节流汽化。

4)蒸发过程:

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进行的。

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的介质温度降低或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蒸发器制冷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量的多少。

气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不发生相变,不产生制冷效应,因而应限制节流汽化效应,使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必须是液态制冷剂。

另外,蒸发温度愈低,相应的制冷量也略为降低,并会使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循环的制冷系数下降。

(2)空调制热系统流程

热泵制热,即气态制冷剂冷凝放热。

在制冷循环中,冷凝器进行的冷凝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蒸发器内进行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如果将室内侧的蒸发器改作冷凝器,而将室外侧的冷凝器改作蒸发器,空调器就从制冷状态转变为制热状态,而热泵型空调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二、蓄能技术

1、什么是水蓄冷?

水蓄冷的原理?

水蓄冷是指利用水的显热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

水蓄冷空调通过制冷机组利用夜间低价电制取4~7℃的冷冻水,蓄积在水池或者水罐,白天水池或者水罐放冷,从而使主机处于避峰运行的节能模式。

2、水蓄冷的优缺点?

优点:

它具有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每年能为用户节省可观的中央空调年运行费用,还可实现大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可利用大型建筑本身具有的消防水池来进行冷量储存,所以水蓄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其社会效益体现在可以平衡电网负荷,减少电厂投资,净化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缺点:

水蓄冷蓄冷密度较小,需要占用储存空间;蓄冷设备体积大,使其表面积大,故热损失也大;蓄冷槽内的不同温度冷冻水容易混合,影响蓄冷效率斜温层的存在影响蓄冷量;开放式的蓄冷槽与空气接触,易滋生细菌藻类,需增加水处理费用。

3、水蓄冷的发展史?

水蓄冷典型的案例?

空调蓄冷技术的产生已有70余年的历史,我80年代开始应用蓄能技术。

面对日益发展的用电需求,解决电力负荷峰谷差现象,国内的部分电网、城市已采取分时电价的收费制度,以推进蓄能技术的发展。

典型案例1:

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405,000m2)的能源中心,采用了水蓄冷系统作为冷源的方案。

总水蓄冷量为106,696RTh,共用4个水蓄冷罐,每个水蓄冷罐直径为26m,高为22m。

冷水机组共有10台,每台制冷量为2,000RT,供冷水温度为4℃,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8℃。

这个工程由于采用大温差,系统管道投资减少,采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