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6949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

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聚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编制日期: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第1章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

1.1产品概述

1.1.1应用领域

聚醚多元醇最大应用领域就是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消泡剂、润湿剂、赋形剂、分散剂乳化剂、粘度调节剂、原油破乳剂、油井酸处理润湿剂及高效低泡洗涤剂等;也用做润滑油合成油与润滑剂、液压流体、热交换流体及淬火剂、乳胶发泡剂、多种切削和牵伸剂组分及专用溶剂等。

聚醚多元醇因其原料丰富、品种易变、加工方便、价格合理等优势,一直稳步发展。

1.2国内外聚醚多元醇竞争格局

1.2.1国内外聚醚多元醇产能

1.2.1.1全球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

2004年全球产能520.5万吨,消费412.3万吨,2011年全球产能达到880万吨,消费608万吨。

2004~2011年全球聚醚多元醇产能年均增长率7.8%,消费年均增长率5.7%。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0~2012年三年产能增速放缓,产能增速在3.5%左右,需求增速在4%左右,开工率维持在70%。

从全球的产需发展来看,处于供大于求的发展趋势,但从节能环保和技术进步对产能的淘汰及下游建材、汽车、冰箱等产业对聚氨酯的需求来看,聚醚多元醇的产需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表1-1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万吨/年)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产能

520.5

540.5

610.6

662

675

824

850

880

900

1050

增长率(%)

 

3.8

13

8.4

2

22.1

3.2

3.5

2.3

16.7

需求

412.3

438.3

466.7

496

536

563

585

608

634

760

增长率(%)

 

6.3

6.5

6.3

8.1

5

3.9

3.9

4.3

19.9

开工率%

79.2

81.1

76.4

74.9

79.4

68.3

68.8

69.1

70.4

72.4

图1-1世界聚醚多元醇供需情况

1.2.1.2全球聚醚多元醇区域产能

近年来受全球聚氨酯工业产能转移的影响,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带动了原料聚醚多元醇需求的增长,其产能迅速扩张。

2017年全球聚醚多元醇产能增长73.5万t/a,新增的产能主要分布在亚洲:

一方面是沙特阿拉伯Sadara化学公司新增产能为40万t/a的装置,主要产品为软泡聚醚多元醇和高回弹聚醚多元醇,50%的产品面向亚太市场,其他主要出口至欧洲、非洲国家,印度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另一方面的产能增长归因于中国聚醚多元醇项目的扩产。

表1-2全球聚醚多元醇产能统计

区域

2017年产能/(万吨/年)

年均增长率(%)

区域占比(%)

亚洲

737.9

6.9

61.3

欧洲

260.3

0.2

21.6

北美

192.5

0.5

16.0

南美

7.5

-16.0

0.6

其他区域

5.5

3.9

0.5

1.2.1.3国内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

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内聚醚多元醇产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其中2015年出现了增长停滞,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环境处于下行压力,下游终端需求增速放缓,甚至部分行业出现萎缩;另一方面由于2015年进口聚醚货源流入市场,抵消掉部分国内市场供应量。

2016年相对于2015年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体现在下游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因政策利好需求量迅速增长所致。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需在2004年之后增长明显加速,2004-2011年产能年均增长18%,产量年均增长12.5%,需求年均增长15.9%。

产能增长虽然很快,但是有效产能并不太高,开工率仅为70%左右,在2011年底至2012年达到供需平衡,但是受产能结构以及技术实力的限制,我国在硬泡和特种聚醚方面继续需要进口补充。

表1-3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万吨/年)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产能

79.5

113

128.5

140

160

184.6

226.8

256

276.3

300

增长率(%)

 

42.1

13.7

8.9

14.3

15.4

22.9

12.9

7.9

 

产量

64

75

82

90

100

118

155

180

190

225

增长率(%)

 

17.2

9.3

9.8

11.1

18

31.4

16.1

5.6

 

需求

78.5

88.9

97.8

98.3

110

161.6

170

180

190

225

增长率(%)

 

13.2

10

0.5

11.9

46.9

5.2

5.9

5.6

 

开工率(%)

80.5

66.4

63.8

64.3

62.5

63.9

68.3

70.3

68.8

 

图1-2我国聚醚多元醇供需情况

1.2.1.4国内聚醚多元醇区域产能

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集中了全国80.6%的产能,这些地区生产聚醚多元醇的企业多,且产能位居行业内领先的厂商也分布于该区域。

图1-32017年国内各省市聚醚多元醇产能分布

1.2.2市场价格

聚醚多元醇品牌型号繁多,国内市场详细价格难以统计,但从历年进口价格情况可推测聚醚多元醇历年平均价格。

多年来进口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2014年年均进口价格分别为2680、2736、2819、2903美元/吨。

图1-4进口聚醚多元醇年均价格和数量

1.2.3聚醚多元醇消费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硬泡聚醚的消费仍然集中在制冷行业,约占硬泡总消费量的58%,建筑行业仅有22%左右。

在欧美国家,硬泡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比例高达50%以上。

未来几年,随着我国冷藏保温、太阳能热水器快速发展期的结束,建筑节能市场将成为聚氨酯硬泡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

图1-5我国聚醚多元醇的消费结构

 

 

第2章聚醚产品市场分析

2.1高性能润滑油市场分析

根据2018年以来对中国润滑油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

高端润滑品牌将是未来市场主力,我国润滑油进口数量远远大于出口数量,由于我国汽车销量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车用润滑油需求加大,带动我国润滑油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我国润滑油进口数量远远大于出口数量,进口产品主要以高质量、高效能的润滑油产品为主;而出口润滑油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由于地缘优势和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润滑油进口国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

图2-12013-2018年中国润滑油表观消费统计及增长情况

2.1.1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其中聚丙二醇由于具有增溶、润滑、消泡作用,可用作清洗分散剂、消泡剂,聚丙二醇吸附增溶作用,可将润滑油能将其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不溶物悬浮在油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态而不易沉积在部件,聚丙二醇分散作用,可将已沉积在发动机部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通过润滑油洗涤作用洗涤下来。

聚丙二醇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可用作清净分散剂它能吸附油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并使污染物悬浮于油的表面,以确保参加润滑循环的油是清净的,以减少高温与漆膜的形成。

分散剂则能将低温油泥分散于油中,以便在润滑油循环中将其滤掉。

聚丙二醇它同时还具有洗涤、抗氧化及防腐等功能。

因此,也称其为多效添加剂。

从一定意义上说,润滑油质量的高低,主要区别在抵抗高、低温沉积物和漆膜形成的性能上,也可以说表现在润滑油内清净分散剂的性能及加入量上,可见清净分散剂对润滑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1.2烯丙烯基聚醚

聚醚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摩擦系数低、粘度指数高、高压粘度依赖度小、对剪切应力敏感低。

这些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润滑剂生产,分子量在400g/mol及以上的纯聚醚乙二醇熔点在0℃之上,因此不宜作润滑使用,与环氧丙烷发生共聚反应之后,熔点(流动点)能降至零下40~50℃,因此,部分改性的型聚醚可用作润滑剂、水液压液体和金属加工液的基础油主要成分,如丁醇无规共聚醚和丁醇聚氧丙烯基醚。

2.1.3PO/EO无规聚醚

PO/EO无规聚醚是目前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合成油。

目前,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聚醚润滑油基础油主要是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或者是环氧丙烷的均聚物。

环氧乙烷均聚醚具有很高的粘度指数,良好的抗氧化性性能,但是环氧乙烷均聚物凝点较高。

环氧丙烷均聚物难溶于水、粘度指数较高、热稳定性好、凝点较低。

2.2聚醚消泡剂市场分析

2.2.1聚醚消泡剂分类

我国的聚醚型消泡剂生产起始于1969年,是首先应用于抗生素发酵的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根据合成所用的起始剂不同可分为多元醇型、脂肪酸酯型和胺醚型,其中应用较为广泛当属多元醇型和脂肪酸酯型。

大部分的聚醚类消泡剂都是按照成分来划分,目前市场上主要产品有GP型、GPE型和GPES型着三类聚醚消泡剂。

(1)GP型聚醚消泡剂

以甘油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制成的,GP型的聚醚消泡剂亲水性差,在发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小,所以适合稀薄的发酵液中使用。

它的抑泡能力比消泡能力优越,适宜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以抑制整个发酵过程的泡沫产生。

(2)GPE型消泡剂

在GP型消泡剂的聚丙二醇链节末端再加成环氧乙烷,成为链端是亲水基的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也称泡敌。

按照环氧乙烷加成量为10%,20%,50%分别称为GPE10,GPE20,GPE50。

GPE型消泡剂亲水性较好,在发泡介质中易铺展,消泡能力强,但溶解度也较大,消泡活性维持时间短,因此用在粘稠发酵液中效果较好。

(3)GPES型消泡剂

在GPE型消泡剂链端用疏水基硬脂酸酯封头,形成两端是疏水链,当中间隔有亲水链的嵌段共聚物。

这种结构的分子易于平卧状聚集在气液界面,因而表面活性强,消泡效率高。

2.2.2聚醚消泡剂主要应用领域

聚醚型消泡剂因其具有无毒、无气味、无刺激并在水中易分散的特点,聚醚消泡剂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消泡、抑泡功能,可单独使用,也可配成乳液使用,除了一般工业应用外,还可应用于食品、发酵、化妆品和医药等行业中,是含硅消泡剂所无法取代的。

发酵过程产生少量的泡沫是正常的,但是泡沫过多就会严重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

消泡可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加入消泡剂。

目前,制药发酵、味精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发酵行业,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需要有大量的营养,因此添加蔗糖、淀粉等许多高分子物质,同时由于发酵使用的菌种是好氧菌种,因此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搅拌情况下进行鼓风,提高发酵液中氧含量,提供菌种发酵时需要的氧;所以好氧菌种发酵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泡沫,由于大量的泡沫出现,如不进行消泡,将导致部分发酵液溢流出去,为了减少物料损失,提高设备的有效容积,工业生产过程中在一级发酵罐和二级发酵罐都进行消泡处理。

消泡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机械消泡,一种是加人消泡剂消泡。

由于机械消泡效果差、投资大,很少有厂家使用,目前国内发酵行业进行消泡的方法一般都使用加人消泡剂,因为加人消泡剂进行消泡速度快,投资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

聚醚类消泡剂是由不同的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起始剂有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含N类多元官能团类等,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类消泡剂产品只含有C,H,O,N几种元素,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但对发酵液没有任何影响,同时还提供C,N营养元素,有利于发酵液发酵。

2.3聚醚消泡剂发酵行业

2.3.1玉米淀粉发酵行业

玉米淀粉发酵行业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医药领域是玉米淀粉主要应用,2019年12月约占玉米淀粉消费总量的57%;其次分别是造纸和食品加工,占比分别为13%和9%。

数据来源: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图2-22019年12月中国玉米淀粉需求结构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在食品领域需求量为20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啤酒。

数据来源: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图2-32019年1-12月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啤酒需求量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在化工领域需求量为12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图2-42019年12月中国玉米淀粉化工需求量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在医药领域需求量为12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图2-52019年1-12月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医药需求量

目前,玉米淀粉发酵专用消泡剂存在供应厂家较少、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湖北新四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玉米淀粉发酵用消泡剂,主要成分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和聚醚改性硅复配消泡剂,定价为20元/千克。

2.3.2味精

味精(谷氨酸钠)是鲜味剂广泛地应用在饮食业及烹饪调味,它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发酵而生产的。

亚洲人对味精情有独钟,有的国家人均年消费已达1公斤多。

中国是味精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年消费只0.5公斤,但也不是最低的数字。

在味精出口量方面,按注册地区分类统计2019年9月味精出口量,可以看到山东省的出口量最高,达到410.7吨;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出口量达159吨;辽宁省以75.6吨的出口量排在第三位。

表2-12019年9月味精出口量统计

出口省份排行

出口量(吨)

出口金额(万美元)

出口均价(美元/吨)

山东省

410.7

40.0

973.8

内蒙古自治区

159.0

15.7

986.8

辽宁省

75.6

8.6

1138.8

福建省

72.0

7.3

1019.4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59.3

7.4

1240.0

河南省

53.7

6.6

1229.5

江苏省

47.1

8.9

1889.4

河北省

44.0

4.3

970.0

黑龙江省

31.6

6.3

2000.702.50

安徽省

23.0

1.6

702.5

广东省

20.4

2.1

1043.9

上海市

12.1

4.8

3951.8

浙江省

6.3

0.6

1020.6

重庆市

1.4

0.5

3967.7

江西省

1.0

0.2

2000.0

北京市

0.2

0.0

2622.2

数据来源:

公开数据

我国是味精的主要出口国,出口比例超20%。

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味精主要出口至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国家。

数据来源:

中国食品协会

图2-62018年味精出口地区结构

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氨基酸还有异亮氨酸、精氨酸、结氨酸等,氨基酸的世界需求量增长迅速。

用玉米或淀粉生产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草酸等,其中柠檬酸产量较大,柠檬酸在食品工业、医药业、洗涤业、纺织工业、化妆品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柠檬酸在非食品工业上应用日益扩大,因此世界的消费量近20年以5%的速度递增。

中国柠檬酸产量排世界的第一或第二位,但出口贸易量占第一位,年出口在20万吨左右。

过去中国柠檬酸生产主要用薯干作为原料,由于玉米原料收率高,泰华工厂已改用玉米原料,从行业看有向改用玉米原料的趋势。

乳酸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约占乳酸总量的50%。

世界需求量13-15万吨,仍以5-8%的速度增长,不少国家开发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乳酸有较大增长的潜在市场,其他有机酸总的也都是发展趋势。

2.3.3金霉素

就医药工业而言,淀粉是抗生素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因为几乎所有抗生素都采用淀粉发酵法生产,如销量极大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链霉素与各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无一不是用淀粉为底物经工业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成。

金霉素是属于四环素类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医疗、畜牧业和农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尤其在畜牧业上是用于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八大抗生素产品之一,金霉素以其抑菌、促生长、饲料利用率高,在机体内残留量低等特点,成为了今后较长时间内在饲料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抑菌促生长剂,我国金霉素产品已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

2.3.4维生素

自2020年以来,我国维生素B1、维生素E、生物素2%、维生素K3、叶酸等价格涨幅均较大,其中,维生素B1涨幅翻倍,生物素2%涨超80%。

对于此现象,上市公司兄弟科技曾表示,大部分维生素产能的70%~80%都在中国,但是消耗量的70%左右都在国外,因国内有春节假期,而国外大部分都是正常生产,又因疫情导致复工延期,复工节奏、物流运输、疫情走势等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维生素产品普涨的行情。

维生素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也是维持人和动物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从维生素各品种的市场份额占比来看,维生素A(VA)、维生素E(VE)、维生素C(VC)是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三大当家品种,其中VE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30%;VC市场份额占比21%;VA则占比13%,三者合计占据维生素市场64%的份额。

数据来源: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图2-7维生素各品种市场份额占比

从我国维生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维生素行业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领域,其应用比例达到48%;其次是医药化妆和食品饮料需求,分别占比30%和22%。

数据来源: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图2-8维生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从维生素E的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情况来看,VE主要是应用于饲料和食品医药,其中饲料是主要的应用领域,需求占比达到70%左右。

虽然非洲猪瘟的蔓延给我国VE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压力,但由于企业里VE主要是用于出口,且出口的良好增长态势有助于减少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

数据来源: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图2-9维生素E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2.4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

2.4.1烯丙基封端聚醚在消泡剂中的作用

Si-C类侧链型聚醚改性有机硅,是高附件值特殊表面活性剂。

该系列产品是由烯丙基封端聚醚的双键与含羟硅油的Si-H通过贵金属催化加成反应得到。

烯丙基封端聚醚是Si-C类侧链型聚醚改性有机硅不可缺少的原料,是EOD&POD中高端产品,市场规模大。

2.4.2烯丙基封端聚醚市场现状

封端聚醚是指聚醚端经基上的氢被各种取代基取代所得的聚醚,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不仅保持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有的性能,而且化学性质更为稳定,耐高温,碱性,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发泡能力降低,甚至有抑泡和消泡功能,生物降解性好,适于工业化进程,应用领域较广泛。

鉴于上述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发了多种封端聚醚,虽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目前为止,其下游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的生产。

2.5聚氨酯发泡剂市场分析

2.5.1聚氨酯发泡剂

聚氨酯发泡剂全称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俗称发泡剂、发泡胶、PU填缝剂,它是一种将聚氨酯预聚物﹑发泡剂﹑催化剂等组分装填于耐压气雾罐中的特殊聚氨酯产品。

自2000年聚氨酯发泡剂被建设部列为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产品以来,其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2009全国建筑市场的年用量已超过八千万罐,随着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节能降耗型建筑物的推广,该类产品的用量今后还将稳步增长。

2.5.2聚氨酯制市场消费规模

随着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环保农药增效剂和环保建筑MS密封胶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大力实施建筑节能新政策、推广水性涂料等措施,这就给聚氨酯产业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和轨道交通以及电子产品行业发展加快,2018年聚氨酯总消费量约为1150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图2-102014-2018年中国聚氨酯制市场消费规模

2.5.3聚氨酯制品产品需求结构占比情况

根据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聚氨酯制品消费最多的是聚氨酯泡沫、涂料和合成革浆料,分别占39.13%、18.09%、和16.09%;其他制品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

数据来源: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图2-112018年聚氨酯制品产品需求结构占比情况

受下游发展收缩的影响,上游供应增长逐渐缓慢,聚氨酯产量位于三大合成材料(PP、PVC、PE)之后,产量与上一年相比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聚氨酯产量为1130万吨,同比下降4.96%。

2.5.4国内聚氨酯产能

数据来源: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图2-122014-2018年中国聚氨酯产量统计情况

 

 

第3章聚醚产品发展前景预测

3.1聚醚产品产能预测

未来3~5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新增产能基本都分布在中国,预计至2022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新增产能约为250万t/a。

尽管国内聚醚多元醇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已显现出产能过剩态势,但仍有许多企业计划投资新建或扩建装置并同时从国外进口大量聚醚多元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内聚醚多元醇产品结构分配不均。

近年进口量中软泡聚醚多元醇占比最大,进口量逐年提高且远大于出口量,可见国内软泡聚醚多元醇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高性能的软泡类产品。

3.2聚醚产品市场占比预测

国内各类聚醚多元醇在性能、环保等指标方面均有待提高,高质量产品仍需要通过进口来填补下游空缺。

国内聚醚多元醇龙头企业已逐渐进入结构调整阶段,由原来单一品种扩展到多品种、多牌号的聚醚多元醇产品,采用换代技术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龙头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投资大规模的聚醚多元醇装置,同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占比。

3.3综合前景预测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重视度的不断提高,硬泡聚醚在建筑领域、软泡聚醚在汽车领域的需求量均有望保持强势发展势头。

但整体来看,我国软泡聚醚产能过剩、相对饱和,未来增长速度应该低于硬泡聚醚。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石油化工产业链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时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驱动国内内需持续增长,聚氨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有助于其原材料聚醚行业的稳定发展,并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聚醚多元醇用于聚氨酯行业,据统计2010年这一比例接近80%。

聚氨酯泡沫应用广泛,聚氨酯软泡主要用于家具及汽车等交通工具各种垫材、隔音材料等;聚氨酯硬泡主要用于家用电器隔热层、屋墙面保温防水喷涂泡沫、管道保温材料、建筑板材、冷藏车及冷库隔热材等;半硬泡沫塑料用于汽车仪表板、方向盘等。

未来,用于建筑领域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发展前景看好。

同时,高弹性聚醚、慢回弹聚醚、聚苯醚等特种聚醚需求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