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60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妇产科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妇产科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妇产科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妇产科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总结.docx

《妇产科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总结.docx

妇产科总结

生殖系统解剖

1、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神经,外上后易形成血肿。

2、阴道壁富含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3、后穹窿为最深,常穿刺引流。

4、宫体与宫颈比例:

女童1:

2;青春期1:

1;成年妇女2:

1;老年妇女1:

1。

5、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cm。

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

下端——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妊娠期变为子宫下段。

6、宫颈内腔成梭形称为宫颈管,下端为宫颈外口,通向阴道。

7、子宫内膜功能层:

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受激素影响。

近基层面1/3为基底层,不受激素影响。

8、宫颈阴道部以上:

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

复层鳞状上皮。

交界处易宫颈癌。

9、子宫韧带:

圆韧带—保前倾(主要作用)

宫骶韧带—保前倾

阔韧带—防侧斜(卵巢AV由此穿过)

主韧带—防下垂(宫颈两侧到骨盆侧壁之间)

10、输卵管:

间质部—最窄,异位妊娠最易破裂

峡部—较直

壶腹部—最宽,异位妊娠最常见不稳

伞部(漏斗部)—拾卵作用

全长8-14CM

11、卵巢大小:

1×3×4CM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

卵巢固有A骨盆漏斗韧带

故卵巢发生蒂扭转时,蒂的成分为:

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骨盆漏斗韧带

12、子宫切除时,考虑因素①膀胱-膀胱腹膜

②直肠-直肠子宫腹膜

③输卵管-宫骶韧带、子宫A

13、卵巢A来源:

R:

腹主A;L:

腹主A、肾A

子宫A来源:

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14、骶、尾骨与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

骶、尾骨与坐骨棘——骶棘韧带(其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重要指标)

15、骨盆的类型

女型:

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

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大于等于10cm。

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男型:

入口前后径与横径几乎相等,中骨盆平面狭小

扁平骨盆:

入口横椭圆型,前后径变短,横径较长,中骨盆平面宽大。

类人猿型骨盆:

入口、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均是前后径大于横径。

生殖系统生理

1、关于雌、孕激素峰值

雌激素2个峰值①排卵前②排卵后7-8天,即黄体成熟时,第二峰值比第一峰值平坦,均值小于第一峰值

孕激素1个峰值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

2、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①使子宫对催产素敏感性增强

②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糖原增加

③使宫颈口松弛,黏液分泌增加,稀薄透明,拉丝度增长

④促进骨中钙的沉积,促进钠、水潴留

⑤对下丘脑具有正、负反馈作用

孕激素①使子宫对催产素敏感性降低

②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③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粘稠,拉丝度减少

④对下丘脑只有负反馈作用

⑤使体温升高。

注:

正常妇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基础体温可身高0.3-0.5度,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

3、羊齿状结晶——排卵期

椭圆形结晶——月经第22天左右

4、卵巢分泌雌激素(雌二醇和雌酮)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老年女性卵巢主要分泌雄激素。

5、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和雌酮,雌三醇为其降解产物。

雌激素的生物活性以雌二醇最强,雌酮次之,雌三醇最弱。

雌激素—使子宫6、内膜呈增生期变化

孕激素—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7、月经血中含有纤溶酶,因此不凝。

围绝经期:

卵巢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年。

8、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是始基卵泡,排卵前为成熟卵泡,直径约15-20mm。

9、输卵管、宫颈粘液、阴道粘膜均呈周期性变化。

10、下丘脑—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催乳素;卵巢(雌、孕、雄)。

11、阴道上皮富含糖原,分解为乳酸,保持酸性环境,防止病菌入侵。

阴道上段黏膜对性激素最敏感,可通过其脱落细胞变化,了解雌激素浓度及有无排卵。

妊娠生理

1、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受精(排卵后12H内)—着床(受精后6.7d)—蜕膜变

受精部位:

输卵管狭部和壶腹部连接处;主角:

获能精子和次级卵母细胞受精。

2、着床:

定位—黏附—穿透

着床条件:

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

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④孕妇体内有足量的孕酮支持

3、妊娠早期卵巢变化

①妊娠早期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

②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继续。

③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左右由胎盘取代。

黄体在妊娠3-4周开始萎缩。

4、妊娠期乳腺的变化

雌激素——刺激腺管发育

孕激素——刺激腺泡发育

5、预产期计算:

按末次月经计算月-3或﹢9;日﹢7

6、<5月:

胎儿身长=月份²

>5月:

胎儿身长=月份X5

7、孕妇循环血液最多:

32—34W。

8、女性胎儿卵巢11—12W开始分化发育。

9、胎儿附属物:

胎盘(羊、叶、底);胎膜(羊、绒)脐带;羊水。

羊膜:

胎盘的胎儿部分,无血管神经淋巴,有弹性;

叶状绒毛膜:

胎盘的胎儿部分,占胎盘主要部分,具有屏障作用。

底蜕膜:

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少部分。

10、胎盘功能:

氧气交换;葡萄糖供应;排出废物;防御;合成(hCG、雌、孕)。

合成:

合体滋养层细胞含B亚基妊娠8—10周达高峰。

11、脐带周围有华通胶,保护血管。

12、羊水:

早期(血液透析液)中期(尿液)晚期(肺泡分泌)。

13、羊水弱碱性,阴道分泌物弱酸性,破膜时测PH值判定。

14、妊娠时,肌细胞肥大、高凝、ESR加快、纤溶活性减低。

随妊娠发展,子宫动脉、胎盘血管床阻力越来越低。

左侧卧位时,胎盘血流供应良好。

宫缩时,子宫血流减少。

肾血浆流量,肾小球率过滤升高。

妊娠诊断

1、12周末耻骨联合上方2-3横指

16周末脐耻之间——可识别性别

20周末脐下1指——能听到胎心

24周末脐上1指

28周末脐上3指

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宫高29cm)——睾丸下降

36周末剑突下2横指

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宫高33cm)

2、蒙氏结节(Montgomery结节):

乳晕变黑,外周的皮脂腺肥大形成。

BraxtonHicks收缩:

孕12-14周后,子宫出现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

黑加征(Hegar征):

孕6-8周时,峡部变软,似与宫体不相连。

3、早孕反应:

停经6周出现,12周消失。

初孕妇初感胎动时间一般在18-20周,正常3-5次/分。

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儿心音一般在18-20周,正常120-160次/分。

4、诊断早孕的最早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B-HCG,一般停经7天可以采用。

5、阴超——4-5周可见妊娠囊。

6、胎产式——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正常胎方位:

枕左前(LOA)和枕右前(ROA)。

骨盆轴——胎儿通过的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连线代表。

孕期监护与保健

1、围生期:

妊娠满28周到产后1周

首次产前检查时间:

确定早孕时。

20-36周:

4周一次;36-40周:

每周一次;共计10次。

2、对角径又称骶耻内径13cm;﹤12cm为入口前后径狭窄;-2为真结合径11cm。

入口前后长10cm;﹤10cm为骨盆入口狭窄

骶耻外径18-20cm;<18为骨盆入口狭窄;骨盆外径线测量中最重要。

坐骨棘间径10cm;﹤9cm为中骨盆狭窄

坐骨切迹3指;<2指提示中骨盆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即出口横径)8.5-9.5cm,﹤8时加测出口后失状径,确定是否为出口狭窄,坐骨结节间径和后失状径之和小于15cm为出口狭窄。

(后失状径正常为9cm)。

此径线也是骨盆外径线。

耻骨弓角度90度:

<80°不正常。

3、胎动记数:

评价胎儿宫内情况最简单有效方法。

正常>30次/12小时;<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缺氧。

4、脐动脉指标:

S/D、PI、RI;随孕期增加下降;舒末期无血流时,1W内死亡。

5、胎心率基线:

波动>=6次正常,变小时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或消失。

6、OCT(缩宫素激惹试验)阳性指:

在10分钟内晚期减速连续出现3次以上

胎心率基线变异在5次以下,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早期减速:

宫缩同时开始,宫缩后迅恢复,下降幅度小,时间短,恢复快。

提示:

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

变异减速:

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慢,减速与宫缩无恒定关系,下降迅

速且下降幅度达,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提示:

宫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晚期减速:

于宫缩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幅度<50,下降缓慢。

提示:

胎儿缺氧,预示胎儿情况危机。

7、尿妊娠试验对过期妊娠检查无意义

8、反映胎盘功能的指标:

尿雌三醇测定(E3)最重要。

hCG是确定早孕的,不是反映胎盘功能的指标。

9、抽羊水细胞作染色体检查:

孕16-20周

腹部检查可区别胎头、胎体:

孕24周后

宜作骨盆径线测量:

孕24-36周

产前检查每周一次:

孕36周起

正常分娩

1、早产儿: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

足月儿: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

过期产:

妊娠满42周及其以后

2、影响分娩的4个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里因素。

产力:

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临产后的宫缩特点:

①规律性:

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

②对称性:

左右对称

③极性:

子宫底部最强烈,向下逐渐减弱,子宫下段收缩最弱。

④缩复作用:

子宫肌纤维在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虽有所恢复但不能恢复如旧。

⑤子宫收缩间隔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3、产道:

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11cm。

横径长。

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

10cm。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9cm。

前后径长。

出口后矢状径:

8.5cm。

骨盆轴:

上段向后向下;中段向下;下段向前向下。

骨盆正常倾斜度为60度。

2、分娩机制(以枕左前为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外和外旋转-胎儿娩出

①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经产妇在分娩后开始。

②下降:

了解胎头下降程度的骨性标志——坐骨棘

如枕先露肛查胎头下降程度为+2,指:

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平面下2cm。

③俯屈:

颏部紧贴胸部

④内旋转:

失状缝与中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子宫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⑤仰伸:

发生在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

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的同时。

复位及外旋转:

左旋45°复位;继续左旋45°保持头肩垂直为外旋转。

3、临产的诊断:

规律宫缩且逐渐增强(>30秒;间歇5-6分);

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

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

先兆临产:

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为比较可靠指标)。

4、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5、胎盘剥离征象:

①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到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脐带部回缩。

7、子宫下段常被作为剖宫术切开处。

8、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

潜伏期1-2h/次;活跃期15-30分/次;

第二产程:

5-10分/次;每次听1分钟,宫缩间歇期听,宫缩刚结束时进行。

9、第一产程:

潜伏期:

临产规律宫缩—宫口扩张3cm;速度慢,最大时限16H;

活跃期:

宫口扩张3-10cm;速度快;最大时限8H;

10、第一产程:

活跃期停滞:

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大于2H。

胎头下降曲线:

颅骨最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