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208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docx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

主动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新探索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实践等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理论思考。

教师不再只是技术理性主义观点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和技术人员,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和反应教育教学活动。

如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

本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证研究等主要研究方法,在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探讨学校推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基本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主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永恒的课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发展与品质。

近些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实践等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理论思考。

教师不再只是技术理性主义观点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和技术人员,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和反应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师主动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据有关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明确提出,即将教师行业视作一种“专业”之前,教师更强调作为一种“职业”,在专业化程度上远不如律师、医生等。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第35次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建议》,强调指出教师职业作为专业,必须重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统一性和教师培养的终身化。

这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从广义的社会学视角来说,“专业”是依据社会职业划分的专门职业,即某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着独特的技术、运行及评估机制,不同的专业之间强调相异的理念与操作系统。

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反映的就是这个原理。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使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也就是说,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只能是通过特定训练而具备教师特质的人士来担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增进社会和谐与促进国家昌盛的关键要素,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启迪学生,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和谐地发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主动发展的老师。

主动发展是发展意识的觉醒。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说的就是人的主动发展。

教师主动发展是教师的一种精神解放,是把教师从被动、依靠、盲从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有了这种主体精神,教师就会重新审视自己与教育、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就会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就会主动承担起变革的责任,积极地参与变革、领导变革,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二、教师主动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本校有公办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本科22人,专科17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1人,初级职称的30人;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1.7岁。

可以看出,本校的教师年轻、学历高,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地工作,学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出色的教师不多,课改已多年,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涛声依旧”的不在少数,多年来参加各级各科的课堂教学比赛能获奖的几乎没有。

本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存在如下现实问题:

(一)看书学习缺乏自觉。

也许是日常备批辅等工作很忙,也许是社会上“快餐文化”的影响,老师们主动规划意识不强,经常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事,缺乏谋略意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课堂教学研究停滞不前。

随着更多老师身上出现专业成长的“高原期”,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也就停滞不前。

(三)教育科研能力弱。

目前,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有了,但更多停留在做纸上功夫上,研究不够深入化、系列化,许多老师依赖外在力量而教科研(如学校组织活动、学校布置上交论文任务等),甚少发自内心需要而教科研。

(四)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基本功是每个行业最起码的专业素养。

教师基本功扎实与否,其影响是特别深远的。

本校教师的普通话、课堂语言表达、板书及板书设计、教学平台的使用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三、教师主动发展的新探索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侧重强调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

基于此认识,本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主动发展”,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开展系列活动,促进主动学习

知识需要经营,学然后知不足。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师“走出去”学习不一定要离开学校,也不一定要争取更多“观摩课”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自己个人狭小的生活世界,去看看“他人”的实践与态度。

而看书学习,是“走出去”最重要的有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窦桂梅、于永正等大师,其教育教学水平之高,都是以巨大的阅读量为支撑的。

1、主动读书,促进内在需求。

通过学校举行教师个人读书成果展示、对教师购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给教师推荐书目、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读书建议等措施,让教师自主制定读书计划。

而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也能让教师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倡议每学期阅读一本书,每个长假期(主要是寒暑假)阅读一到两本书。

读名著犹如与大师对话,能使教师更深切地洞悉教育的真谛,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书成为了教师发展的源头活水。

2、讲坛展示,“秀”出我自己。

设置每次全体教师例会前的“教育教学中的我思我行”教师讲坛,鼓励教师自由报名主讲。

在这种专家讲座式的教育分享中,教师们不断体会到自己的见解或实践被重视的喜悦,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提高的内在动机和愿望。

3、广泛交流,促进互相学习。

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平台,让教师把在学习与教学实践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感悟、思考、困惑、理解、心境等,发表到校园网上,与全体教师分享。

学校对积极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对优秀的心得体会推荐刊物发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老师们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悟,“写教育”的能力强了,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二)顿悟实践体验,促进行为转化

教然后知困。

学习不应只表现在对知识的占有上,更应表现在对知识的驾驭和运用上。

教师的学习更需体现在对教育理论的实践、研究与探讨上,教师应学有特色,教有风格。

1、教学展示,追求艺术课堂

一方面,收看特级教师上新教材课的录像,了解新的课堂教学的样子、新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人人参与,共同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比赛或展示等,开出一堂堂公开课,学校领导及组内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让教师们在“真刀真枪”的教学实践中接受点拨指导,以解剖教学细节为抓手,让教师体会到教学思想不是虚无缥渺、不着边际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2、叙事研究,记录教育行为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提倡,本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已有所提高,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许多老师感到无从下手。

在教师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成了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之后,教师观念的更新推动着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改进。

这时,让老师们进行“叙事研究”,是个很好的选择。

叙事研究大体可以理解为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重在对教师行为内含意义的揭示。

叙事研究让老师“写自己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降低了一线老师从事科研的难度,让老师易于接受。

在教师应作为“研究者”的呼声愈加强烈的背景下,“叙事研究”在分析丰富的教师经验和独特的生活故事方面为教育引进了有益的视觉,成为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革新培训方式,提升专业成长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我们应如何精心设计单元和课程,帮助学生发展理解能力?

我们应怎样把大量知识进行组织,使之能吸引学生让其主动去进行探究学习?

在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引向知识理解大门时,教师到底应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校已建成校园网,18个教学班每个教室都有电脑教学平台;有一支年轻而学历高的教师队伍,实现了老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

但是,“学历高”并不代表“高素质”,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不允许教师落后于时代。

如何让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快更好?

针对我校教师年轻而学历高的特点,我校借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改变长期沿用的说教型培训模式,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市英特尔®项目执行机构安排,2005年我校30位学科老师接受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项目培训。

此后,我们建立了由9位老师组成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骨干团队,带领全校老师经常性地开展体验式的培训。

我校小叶老师的教学案例《我和诗仙有个约会》获得由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共同举办的“2007‘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优秀教学应用成果展示”一等奖。

(四)立足科研根本,确保专业成长动力

课题研究是激活学校发展的驱动力,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校改变教科研的形式化、功利化,鼓励教师比较持久地追踪某个问题,并把这个问题已经转化为“课题”,原来的“问题解决”就转化为“课题研究”。

当然,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时,只有在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我校教师的“问题意识”转变为“课题意识”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我们创设条件,让各个教研组甚至每个老师进行“主题研究”——针对本科组(或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选题,所选专题宜小不宜大,并定好研究思路,每天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课堂、接近学生,展开实证操作和观察分析,及时记录与总结。

江苏常州星辰实验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跟我的思路很吻合,他们的做法更细更规范也很有效,我们积极借鉴星辰实验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常以研究的心态工作,让边教边研成为老师工作的习惯,最终实现教科研为教学实际服务。

相信,“小课题研究”促进我校青年教师迈小步,不停步,几年以后大进步。

当然,有“小课题”研究了,也要有“大课题”研究的探索,保证我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五)尊重教师差异,“量身”打造专业发展

教师是有差异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不是对教师的优劣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各成员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江苏常州星辰实验学校,庞校长的“立足差异发展的校本研修”让人感到该校的“以人为本”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宠校长的“像尊重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尊重老师的差异”使该校的老师队伍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师的个人感受自然而自由。

基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引领差异”(或“差异引领”),把差异看作是校本研修的重要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在教师培训中“专家资源紧缺”或“学校经济能力有限”等实际问题;“创造差异”的诸多举措更是让发展意识强、发展潜能大的教师得到充分的发展,并由这精英群体的提高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我们借助镇教育办制定的《专业发展,自我完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引导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培养、自我成长。

全体教师特别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方位找出自己的亮点与不足,并订出具体的努力措施,引导教师开展扬长补短式的自训自练,主动构建、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互帮互学中自我提高。

另一方面,细心挖掘老师的专长,助其成功。

发现陈老师对篮球教育很着迷,叶老师对写字教育感兴趣,张老师对科技教育有心得,于是,学校鼓励三位老师分别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事组成“学校特色发展小组”,并积极创设条件助其发展。

四、教师主动发展的初步成效

对于生命来说,环境只是赖以存在的一个空间,真正源于内心的需要才能迸发出前行的激情。

对教师而言,“内需”才是成长的力量。

我校老师在学校主动发展氛围的浸润中,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得到大大的激发,发展意识更强、主体精神更张扬、思维方式更灵活、教学活动更创新,近三年,本校涌现了4名镇的学科带头人、9名镇的学科教学能手。

在最近一期的“教师讲坛”上,语文学科带头人小陈老师题为《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的发言,展现了一位年轻老师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她的几句话“与其羡慕别人,不如修炼自己”“与其安于现状,不如走向陌生”“与其孤军作战,不如群策群力”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老师。

在“特色强校”工程中,篮球教育、科技教育、写字教育三大块的健康发展让全校师生宜动宜静,活力而和谐。

 

参考文献:

〔1〕韩涛著.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变革的主体.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6日(第6版).

〔2〕梁仲坤著.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2008年10月28日.

〔3〕李烈著.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人民教育.2003年10月.

〔4〕熊焰著.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庞荣瑞著.智慧管理:

严格而自由.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王珠珠主编.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优秀教学应用成果集锦.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