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148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 3.docx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例33

二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例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葫芦岛师范附小赵立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3和79页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教学有多余条件的、稍复杂的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在商店买文具的情境,本课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商店里多种文具的价格,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突出用画图、填空等多种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利用直观的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6×4 5×3    2×7    5×43×4   2×8    7×45×8

2、解决问题:

1瓶矿泉水2元,3瓶矿泉水多少钱?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创设情境引入: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老师想给同学们准备些奖品奖励大家。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简单说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使学生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1、教师呈现如下主题图:

(教科书78页例3情境图)

 

教师: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预设:

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铅笔3元。

教师: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有一个问题:

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

预设:

文具盒8元就是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

教师:

这位同学说得可真好啊!

老师听明白了,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完整些。

那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一块橡皮的价格是2元,一个日记本的价格是4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3元。

教师:

根据你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

买2个日记本多少钱?

......

教师:

老师这有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大声地读给同学听?

2、提出问题:

老师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初试构建

1、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

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为什么?

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2、汇报。

预设:

1个文具盒8元和3个这两个信息。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教师:

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是画一画图。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的策略。

(3)汇报方法:

①画图8元8元8元

②列式:

8+8+8=24(元)

③列式:

8×3=24(元)

4、构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

(1)提问: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填空:

1个文具盒是8元,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个()元一共是多少。

(3)说出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构建模型。

指着算式8×3=24(元)问:

这里的8表示什么?

(板书:

1个文具盒的价钱)这里的3表示什么?

(板书:

买的个数)24是指什么?

(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

小结:

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设计意图:

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初步为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5、教师:

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看看自己的解答正确吗?

怎样检验?

预设1:

(用加法检验):

1个文具盒是8元,3个就是8+8+8=24(元)。

预设2:

(再算一遍)要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8元,乘买的个数,也就是8×3,三八二十四,一共是24元。

教师:

很好,刚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

如果要买5个文具盒怎么办呢?

买6个呢?

8个呢?

应该怎样列式解决?

教师: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

知道了1个文具盒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设计意图:

运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知识解答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同时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6、初次运用,深化“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

(1)教师:

老师想再买7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呢?

教师:

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汇报

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预设:

买1块橡皮2元和买7块两个信息。

②怎样解答?

2×7=14(元)

③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填空:

1块橡皮要2元,要求买7个橡皮一共多少钱,就是求()个()元一共是多少。

(3)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型”

教师: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看图自主选择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4)小结归纳,深化模型

教师:

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知道了某种文具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用多少钱,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教师:

像这样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钱、7块橡皮一共有多少钱等等,都是求买几个物品的总钱数,也就是求几个几元的和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用一个物品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求出总钱数。

【设计意图:

归纳、概括一些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为以后正式学习这一数量关系积累基本的学习经验。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课本79页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后列式解答,并将结果转换为复名数,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是怎么想的。

2、课本79页第3题。

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

小亮买一套,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仔细读题,找出需要的信息,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独立解决,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信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明确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提高

(1)课本79页第5题。

教师:

从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

要求“全家人一共要多少钱?

”钱?

”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教师:

这个问题一步计算能完成吗?

怎么办呢?

教师:

解决正确吗?

【设计意图:

根据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教师:

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细心指导,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会不会自主学习,要看其对探究对象是否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再根据你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经过老师细心指导,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并当场解决问题。

最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设计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从而发现问题,引导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如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讨论、探究、质疑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

 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信任感,才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使得学生意识得到自主发挥。

这种自主式的课堂,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低年级学生特点是争强好胜,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课堂上跟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索的氛围,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是我追求的目标。

但是,本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困生无从下手,启而慢发,甚至有的启而不发,完全离不开老师的讲解。

学生的思路比较凌乱,表达不十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大的提高。

再有,小组合作意识不够强,别人说的时候,有的同学没有专心地听,还不能很好地抓住别人说的重点。

这让我意识到了还应该在“引”上下功夫。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8元8元8元

8+8+8=24(元)

1个文具盒

的价钱

买的个数

8×3=24(元)

求(3)个(8)元一共是多少.

答:

一共2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