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4791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docx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乡土地理实践方案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

全市风景名胜奇特,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5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43处,市、县级527处。

在唐代,泉州已成为我国对外通商贸易的四大海港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更加发达,南宋末年超过了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元代的泉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

港口的繁荣,促进了对外商贸的发展,各类宗教文化也随之传入泉州。

在泉州积淀下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你我是泉州人的一员,我们应该了解泉州、热爱泉州、建设泉州。

一、实践目的:

1、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检索资料,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

4、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测试、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学科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泉州的历史,增强热爱泉州、建设泉州的意识

6、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和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爱乡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实践理念:

1、“给我信心,让我自己去发现”——根据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

2、“给我空间,让我自己去探索”——指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自由广阔的时空内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大胆的去实践、去体验,使他们拥有完全开放的学习过程。

3、“给我微笑,让我变得更精彩”——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和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评价,促使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将学地理原理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加深、巩固和拓展视野,从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意识、互助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确实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主张在生活中学地理,在活动中地理。

2、使学生从实践中直接感受到家乡面貌,深刻具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初步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进而培养对家乡、祖国的深厚感情。

具有热爱家乡的感情,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把对家乡的热爱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具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热爱泉州历史,热爱泉州文物古迹的情感,积极参与到泉州申报申请“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中。

结合泉州当前正申报“较大的市”,市区范围正不断扩大,进行热爱泉州,建设泉州的教育。

4、学生通过对乡土的了解和探索,把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联系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主要内容:

该实践是通过对泉州悠久和灿烂的历史的回顾,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景点的实地考察,运用初中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四、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团结友爱,吃苦耐劳

2、用心参观,认真听介绍,做好笔记,勇于表现自我的观点

3、穿戴整齐,讲文明懂礼貌

4、准备若干塑料代,注意人身安全

5、参观时注意要珍惜和保护文物

五、实践方法:

 资料收集法、实地考察法、调查访问法、分析论证法

六、实践时间:

本项目活动可分3次进行。

其中室内准备,主要内容为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的历史、当前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情况、泉州“海丝”各景点的古树简介等。

室外活动,主要内容为参观泉州“海丝”各景点,如清净寺、府文庙、开元寺、圣墓、宋元青瓷窑址(磁灶金交椅山)、海交馆和草庵等。

室内总结,主要内容为相关资料(文字资料和图片等)的整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图片展和布置学生书写实践心得、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

七、实践组织:

成立“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考察队(人数以30—50最佳)、教师6人(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教师各一名和随队教师两名,负责学生安全)

八、实践过程:

第一,查阅资料:

1、“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的起源及变迁历史

2、“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及对泉州历史的影响  

3、文人墨客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赞美诗篇文章

4、“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各景点在泉州的分布图

5、“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各景点基本资料

6、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进展情况

第二、实践内容:

1、了解泉州的历史,高速发展的经济,蓬勃发展的科教文化。

通过对古代泉州的开发情况及历史特点的简介,对泉州的过去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好。

2、了解泉繁盛的海外交通贸易史,宋元时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通过分析发展原因,介绍发展情况,使学生认识泉州在我国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3、古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大宗教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纷传入泉州,如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印度教(婆罗门教)、日本教、犹太教和拜物教等;这些外来宗教与泉州的道教,长期共存,互相渗透,至今留有许多文物古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泉州丰富的宗教文化,丰富的宗教史迹,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泉州在宋元时期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进而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热情。

附:

各景点主要实践内容

①草庵实践内容:

A、草庵寺地处晋江市罗山镇,海拔约259米的华表山,引导学生观察华表山,让学生了解山顶、山脊、鞍部等山地不同地表形态,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了解。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晋江的地形类型:

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中的哪一种?

B、草庵寺的左侧有著名的海水侵蚀的一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其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当地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陆地。

C、让学生观察草庵寺的摩尼光佛雕像,是由一堵天然石壁雕凿而成,高高1.52米,宽0.83,该佛像系整块的花岗石雕成,其面、手、身呈三种天然迥异之色泽。

D、草庵是我国和世界仅存的摩尼雕像遗址,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摩尼教的知识,在公元7世纪,摩尼教从波斯传入我国,因崇尚光明、反对黑暗,所以又被称为“明教”,到了明代初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明教”与“明朝”的国号相碍,而严令杜绝,一概湮灭,仅存草庵。

②开元寺实践内容:

A、参观开元寺内的“泉州佛教博物馆”,面积3200平方米,全馆现有:

铜铸、铁铸、彩塑、木雕、石刻、陶瓷和佛经典籍等,从而让学生了解有“泉南佛国”的泉州及佛教在泉州发展

历史。

B、听生物老师介绍开元寺内天王殿拜亭两侧500多年的古榕树、菩提圣树(为何菩提圣树蜘蛛不结网,鸟儿不栖息,一尘不染?

)、千年古桑“一分为三”的奇观(世界之最)和东塔下成排的刺桐树,使学生了解菩提圣树和刺桐树是如何传入泉州?

C、观察大雄宝殿前的宽阔月台基座束腰处环绕的72幅人面狮石刻浮雕像和大雄宝殿后廊的两根十六角形的印度婆罗门教石柱,使学生了解古代泉州多种宗教共存、相互渗透的发展历史。

D、参观东西塔——“镇国塔”和“仁寿塔”的建筑结构、塔上的石雕人物像及其美丽动人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东西塔的防震、抗震原理,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理解。

E、参观设于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让学生了解宋代福建发达的造船业和泉州海外交通对外发展中外友好往来,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③天后宫实践内容:

A、宋元时期,泉州是东方贸易大港,天后宫处“蕃舶客船聚集之地”,后随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和不断向外移民,妈祖信仰广泛传播;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祈祷商平安的祭拜,南宋末年以后,历代封舟遣使,必须到泉州天后宫祭拜,并取代了九日山和真武庙的“祈风”和“祈海”仪式,让学生理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丰富内涵。

B、参观天后宫内“闽台关系史陈列馆”,了解泉州与台湾密切悠久的关系,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及台湾收复、统一和开发泉州人民不可泯灭的贡献。

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复台,爱国将领施琅率军统台的光辉业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鱼水深情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台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C、妈祖信仰在东南亚的广泛传播,见证了泉州不断向外移民的历史。

引导学生了解泉州是我国著名侨区之一。

唐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发达,已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今朝鲜和韩国),许多泉州商人为中外邦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至今移居海外的泉籍华侨和华人约有624多万人,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而使学生了解泉籍侨胞出国的原因、支援祖国革命和家乡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沟通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中起的桥梁作用。

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乡精神。

④洛阳桥实践内容:

A、观察洛阳桥的整体构造,“筏型基础”桥墩”(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殖蛎固基”胶结的桥墩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中的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进的造桥技术和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参观洛阳桥南蔡襄祠、桥北昭惠庙、洛阳街及桥东、西的路口等

C、了解洛阳桥宋元时期各种船舶来往泉州经过洛阳桥的盛况,在促进泉州海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⑤九日山实践内容:

A、观察九日山的“祈风石刻”——是国内罕见的中外交通史遗迹。

宋代,行驶于南洋与泉州之间的船舶全靠风力推行,春夏季节靠东南风而来,秋冬季节顺东北风而去。

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每年都要在九日山举行两次隆重的祈风仪式,为来往船舶祈求顺风。

B、参观九日山的摩崖石刻,了解唐宋元时期文人墨客汇聚泉州,各种文化在泉州百化齐放的盛况。

⑥海交馆实践内容:

A、参观“泉州与古代海外交通陈列馆”,了解南朝至五代泉州海外交通兴起,在宋元时期出现的繁盛的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各国商人云集泉州,泉州出现的“市井十洲人”的盛况。

了解泉州港为泉州以及福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人民友好往来做出的重要地位。

B、参观“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了解伊斯兰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文化在泉州的传播和发展;各种外来宗教与泉州的道教等长期共存,互相渗透,共同创建的丰富的泉州的宗教文化;加深对“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内涵的理解。

C、参观“泉州外销瓷陈列馆”,观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外销瓷器,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陶瓷工业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盛况。

D、参观“中国古代船模陈列馆”,观看我国古代各式各样的船型,了解我国在古代先进的造船的技术和泉州在宋代发达的造船业,泉州在海外交通对外发展中外友好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⑦五里桥实践内容:

A、五里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引导学生了解安平桥的建造历史,加深学生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和建造技术的理解。

B、了解五里桥在宋元时期泉州沿海社会经济繁荣和海外交通中所起的作用。

C、五里桥是古代泉州与漳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了解安平桥对安海港的繁荣所起的作用

⑧圣墓和清净寺实践内容:

A、观察圣墓后山的“回”字形的石回廊和清净寺的寺门

B、参观清净寺内的“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了解伊斯兰教徒——穆斯林为了传播伊斯兰教,过宗教生活,在泉州以航海经商、捕捞、养殖水产、种花、制造香料为主要职业,为发展泉州经济和海运事业作出的贡献

C、了解泉州与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千年友谊和贸易往来,伊斯兰教文化在泉州传播和流传,来泉州的阿拉伯人的后裔的情况——晋江陈埭丁氏和惠安百崎郭氏。

九、线路安排:

周六:

草庵——五里桥——天后宫——开元寺

周日:

九日山——海交馆——清净寺——开元寺——圣墓

十、实践总结:

1、激励性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整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考察笔记、图片等

3、布置学生书写实践心得、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

4、教师整理实践资料,撰写经验总结

5、举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图片展,组织学生参加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史迹”标志设计方案活动

6、组织学生参加“泉州十八景”的评选

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