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4576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docx

大学生职业与发展课件

第一章

中国大学生就业呈现的特点1、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难度有所降低4、大学毕业生职业期待值仍居高不下,离职频繁2、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与部分专业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3、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所上升5、大学生毕业时对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水平6、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是制约毕业生发展的瓶颈

一、职业生涯理论基础

(一)几个概念的解释

“职业”(occupation)指从业者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职位”(position)是在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岗位。

“生涯”(career)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连续演进方向和进程;他统合了人一生中依次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

“职业生涯”仍然采取较为狭义的理解,即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或职业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也就是一生连续从事各种职业的历程。

外职业生涯:

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生涯:

指从事职业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二)、职业生涯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自我认知、环境认知和各种因素分析,确定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或安排。

(三)、我与职业生涯规划

1、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起点是自己,终点也是自己,没有人能够代劳。

2、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学历、能力、环境,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

(四)、常用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帕森斯(Parsons,1909)的特质因素论最早的职业指导理论基本假设:

一个人可以通过个人的特质与工作要求条件的相互匹配,来找出理想的工作或职业。

v辅导的三大原则:

了解自我、了解工作要求、做出两组事实的真实推理。

v目的:

达到人职匹配。

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人格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区分为6种人格类型,有6种相应的环境类型,人们寻找这样的环境:

可以让其施展才能、表达其态度和价值观、解决其愿意解决的问题、担当适当的角色。

v人的行为表现由人格类型和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

现实型研究型

传统型艺术型

企业家型社会型

v职业发展理论舒伯(Super)的终身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决策理论

v

•认知信息加工(CIP)理论。

v职业锚理论——施恩

二、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一)身心因素

●个性特征、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具体行为会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进展。

身体、心理状况也会影响职业生涯的选择。

比如有的职业要求视力,有的职业要求思维敏捷等。

(二)教育背景●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1.获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个人职业选择或被选择时,具有不同的能量。

2.人们接受教育的专业、学科门类、层次的不同,会带来受教育者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

因此,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家庭影响●“子承父业”1.家庭长期的潜移默化会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受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诲和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习得某些职业知识和技能。

3.子女被家庭所赋予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也会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建议和指导。

(四)性别因素

●男女本身由于生理上的不同,以及社会传统赋予的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在择业价值观上会形成差别,在选择和适应职业上也会形成差别。

1.要认识到性别因素在职业领域中的影响作用2.要根据性别特点,选择与自己相适宜的工作。

(五)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管理机制●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社会文化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

(六)机遇因素●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社会各种职业随机性的对一个人展示的岗位能够给个人提供发展的职业境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原则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自我评估:

对于大学生来说:

主要是了解兴趣、学识、技能、情商等于本人相关的因素。

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

价值观、个性和行为倾向。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环境分析①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当前社会中人才的供给情况社会政策社会价值观的变化②组织环境分析:

组织特色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用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性格、专业是否与该组织环境匹配。

3.匹配分析—自身条件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分析。

注意:

动态的分析自己分析环境分析自己今后几年可能的发展,以及环境可能的变化。

4.目标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在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大学生在做近期规划时,主要是确立初次择业的职业方向和阶段目标。

目标要务实,目标要适当,目标要有方向,目标要有分层,目标要专一。

制定目标的SMART方法

SPECIFIC:

具体的,明确的。

不能含糊不清的。

MEASURABLE:

可以量化的,能度量的

ACHIEVEABLE&CHALLENGING:

可达到但必须有一定挑战。

REWARDING:

目标需有一定意义,相关及有价值的

TIME-BOUNDED:

有明确时间限制的。

5.路径选择——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的职业生涯路径

需要将自己前期的学习纳入到这个路径选择之中,并对即将从事的工作进行职业阶梯安排。

6.实施策略——行动是关键的环节

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7.设计调整

不断依据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变化作出匹配性的职业规划,为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目标不断向更有利于发展角度进行调整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原则

职业发展的有效设计取决于四个方面:

对自己和环境的了解切合实际的目标事先确定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行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规划。

具体原则:

1.清晰一致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目标与措施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2.适应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全程性原则5.实际可测性原则

2.职业选择的原则:

确定职业选择方向原则(考虑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的对口与否)确定职业发展地域原则(选准地域,职业长期稳定发展)确定自己的需求原则(对自己的水平,能力,薪资水平,心理承受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确定职业选择方向原则(考虑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的对口与否)3.匹配最优化原则:

贴近社会需求原则(越贴近社会需求,规划也就越有实效性,规划的目的性就越强)发挥专业优势原则(专业优势分级分析:

完全对口;部分对口;利用专业知识背景的岗位;毫无联系的岗位。

)贴近自身兴趣原则确定职业发展地域原则(选准地域,职业长期稳定发展)确定自己的需求原则(对自己的水平,能力,薪资水平,心理承受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

第二章

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的维度及其作用

一、自我认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第一,你是否想要走上这条路第二,你是否具备相当的条件使得闸门为你而开

二、自我认识的维度四个方面的维度性格——独特性以及行为的特征性模式帮助选择适合个人性格特点的职业和工作价值观——是对个体很重要或很想要的东西决定了个体在面临选择时对事物取舍的优先次序兴趣——是指个体为了兴趣或享受而做的事情为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技能——指天生的能力以及有待开发的可用于学习和发展技能的能力帮助个体发现自身能力,找到自身胜任工作同时有针对性的自身个人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的方法

一、性格自我认识

(一)概念也称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他人、对事、对自己、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因应方式。

(二)性格特征分类1、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性两种。

Ø内倾型:

对外界事物缺少关心和兴趣,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而且不乐于与人交往。

Ø外倾型:

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关心和兴趣,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乐于与人交往。

2、MBTI16种性格类型

二、兴趣自我认识

(一)概念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与心理倾向。

职业兴趣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与心理倾向。

(二)职业兴趣分类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

1.现实型(R):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对应职业类型:

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通常需要一定体力,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械。

比如,工程师、技术员;机械操作、维修安装工人、木工、电工、鞋匠等;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2.研究型(I)。

抽象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筋,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对应职业类型:

主要指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工作。

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飞行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3.艺术型(A)。

喜欢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乐于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

对应职业类型:

主要指各种艺术创造工作。

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演员、艺术家编导、教师;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员;广播节目的主持人、编辑、作者;绘图、书法、摄影家;艺术、家具、珠宝、房屋装饰等行业的设计师等。

4.社会型(S)。

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喜欢参与解决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对应职业类型:

主要指各种直接为他人服务的工作。

比如,教师,保育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衣食住行服务行业得经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福利人员等

5.企业型(E)。

精力充沛、自信、善交际,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喜欢权力、地位和物质财富。

对应职业类型:

主要指那些组织与影响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

比如,经历企业家、政府官员、商人、行政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等。

6.传统型(C)。

喜欢按计划办事,习惯接受他人的智慧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位;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工作踏实、忠诚可靠,遵守纪律。

对应职业类型:

主要指各类文件档案、图书资料、统计报表之类相关的各类科室工作比如,会计、出纳、统计人员;打字员;办公室人员;秘书和文书。

图书管理员;旅游、外贸职员,保管员,邮递员,审计人员,人事职员等

(三)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兴趣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并不断形成的,是人们接受事物或从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1.职业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内在依据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兴趣是占主导地位的,有时甚至比能力更重要。

2.职业兴趣增强职业生涯的适应性职业兴趣可以调动工作主观能动性,让人充分发挥才能和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3.职业兴趣是职场成功的动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是职业生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兴趣是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动力源泉。

(四)兴趣测试或自测1、游戏:

我的岛屿计划。

2、畅想3——5个你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排序。

三、能力自我认识盖房用的木料,粗者为梁,细者为椽,直者为柱,曲者为拱,整者为门,碎者为窗,硬者为面,软者为里,各有所用,各得其所

价值观——什么对我最重要?

兴趣——我喜欢做什么?

能力——我能做什么?

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

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

某种专业活动表现出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音乐家的区分旋律的能力。

模仿能力: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能力:

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流体智力: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的能力,如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

与年龄有关系,与教育关系不大(30岁后降低)

晶体智力:

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

(一直发展,依赖流体

认知能力:

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操作能力:

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等。

社交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

能力与职业选择

四、价值观自我认识

1.定义: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

2.重要性:

直接关系着工作满意度,依循价值观生活,会有很大程度的幸福感和高自尊。

工作价值观

1.不取决于我们对职业的了解程度,受父母、社会价值观、民族文化传统、受教育经历、朋友和同伴等因素影响。

2.研究表明:

男女价值观稍有不同,而且近30年变化不大。

◇男人:

工作的稳定性、发展潜力、工作类型、公司、薪水◇女人:

工作类型、公司、稳定性、同事、发展潜力3.10种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

高收入、社会声望、独立性、帮助别人、稳定性、多样性、领导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工作,休闲、尽早进入工作领域

价值观的澄清

1.最重要的不是价值观本身的内容,而是价值观的澄清过程。

2.价值观澄清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一个价值观选择一个价值观●不考虑他人压力●不考虑其他价值观●思考一个选择的后果

第二阶段珍视你的价值观●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向他人公开声明你的选择

第三阶段依照价值观行动●做出一些与你的选择有关的行为●不断以一种与你的价值观选择相一致的模式行动

分享与反思部分

v我这样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哪些关键人物的影响?

™哪些关键事件的影响?

v这样的选择有多大的可靠性?

™如果半年、一年前来选择,我还会选这个吗?

™如果现在面临毕业,我会选择什么单位?

™过去有哪些决策支持了我这个判断?

第三章职业探索

一、职业的概念1。

职业的个人功能,人生的主要活动,人们获取利益的手段,个人发挥才能的手段,个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

2。

职业社会功能社会存在的内容,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局面

研究一个职业的12要素1、简介对职业作一个简要、基本的描述2、路径描述这一职业的某人从新手到最高职位的典型生涯路径3、趋势描述技术、组织、培训、管理或经济趋势对此职业的影响。

4、薪水指出新手和有经验员工薪水的差别,薪水的地域差异。

5、技能描述这个职业的人所使用的典型技能和需要的能力。

6、机构说明哪些类型公司、行业聘用,包括这个职业有创业的吗?

7、聘用描述在这个职业中人们如何找到工作;需多长时间?

8、条件描述环境、管理类型、工作压力、时间、出差等。

9、培训描述与这个职业有关的学习专业或领域。

10、资格明确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任何证书或资格证。

11、前景描述这个领域目前或未来的机会、地域性影响及行业变化等。

12、影响这个职业会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家庭、婚姻、休闲及假期。

职业信息探索的内容

职业信息探索的途径附图

二、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的概念职业分类,是指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在业人员按照从事工作的种类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职业分类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第一大类: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5/16/25;

第二大类:

专业技术人员14/115/379;

第三大类: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12/45/;

第四大类:

商业、服务业人员8/43/147/;

第五大类: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30/121/;

第六大类: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7/195/1119/;

第七大类:

军人1/1/1;

第八大类: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1/1/1。

附图

第二节职业环境分析

一、社会环境分析1.社会背景环境区域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职业价值观念2.行业环境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3.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内部人员状况组织实力与规模组织的内部结构组织文化4.岗位分析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薪资情况岗位流动状况

二、自身环境分析家庭因素专业知识个人经历社会资源

第四章职业生涯决策

一、职业生涯决策概念

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作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

生涯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成最大价值的历程。

职业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结果。

二、职业生涯决策类型分类

A.理智型。

强调综合全面的收集信息、理智的思考和冷静的判断分析。

B.直觉型。

以自我判断为导向,在信息有限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发现错误时能迅速改变决策。

C.依赖型。

倾向采用他人建议与支援,往往不能承担自己做决策的责任。

D.回避型。

拖延不果断,倾向于不考虑未来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也不思考,也不寻求帮助。

E.自发型。

不能容忍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具有强烈的及时性,对快速做决策的过程有兴趣。

总的说来,理智型、直觉型和自发型这三种风格比较积极主动,而依赖型和回避型则比较消极被动。

不同的决策风格都有其优劣之处,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决策者的需要,重要的是识别自身的决策风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三、职业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

1、个人条件的影响2、家庭的影响3、朋友、同龄群体的影响4、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职业生涯决策模型的应用

沟通:

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通过交流使个体意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分析:

通过思考、观察和研究,对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等。

自我知识,以及各种环境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

现存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综合:

根据分析阶段所得出的信息,先把选择范围扩展开来,然后再逐步缩小,最终确定3-5个最可能的选项

执行:

整个CASVE循环的最后部分,前面的步骤只是确定了最合适的职业,还不能带来职业选择的成功,需要在执行阶段将所有想法付诸实践。

生涯平衡单决策法

平衡单的四个主题自我物质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自我赞许与否(自我精神方面的得失)社会赞许与否(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

平衡单的操作步骤明确选择、排出顺序(潜在生涯)

为每个选择填写平衡方格单

对比生涯细目表,+10至-10计分,按重要程度给系数

帮助决策的平衡表技术简介

平衡表技术的设计思想:

帮助面对重大决策难题的决策者尽可能具体地从各个角度评价分析各个可供选择的方案,预先对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利弊得失的分析,还要对预期结果的可接受性进行检验,然后做出自己的成熟决策。

平衡表技术运用的前提:

具备事业成熟的相关条件;经有了可供选择的诸个职业发展方案。

运用平衡表技术进行职业决策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针对某一个可供选择的职业发展方案,整理自己所有的重要想法,从对自己、对其他重要者、对社会这三个不同的

角度,分析选择后会带来什么得益?

要付出什么代价?

这些得益是否可以接受,原因是什么?

这些代价是否可以接受,原因是什么?

v第二,同样将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一一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思考分析;v第三,比较各个方案的得益大小和代价大小,分析得益与代价的可接受性,进而形成自己对最终决策的考虑。

v需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在各个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可以在进行上述评价时,对每

个项目加权记分。

另外,在考虑得益和代价时,不应仅有物质的视角,还应该将精神的得益与代价包含在内。

决策平衡表

Swot分析法

二、监控和调整决策过程

元认知:

是对自身决策状态进行觉察、监督和调控。

元认知中的三项重要技能:

自我对话:

自己在内心对自己说的话,对我们的行为有很大影响。

自我对话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自我觉察:

指个体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

在决策过程中,对自我的身心状态进行觉察非常重要,有利于发现阻碍个

体作出决策的因素,从而一一解决。

自我监控:

是对自身和正在做的事情的进展状况进行思考和调控。

个体能够监督自己完成决策过程的方式,控制自己分配给每个时期或阶段的时间,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和策略

第五章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

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即职业的胜任力。

就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1、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如学习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专项技能等2、通用能力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形象的设定和自我角色的认定能力。

表现为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3、意志品质具体是指个体在追求预定目标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主要包括自信、自立、诚信、责任心等。

比喻:

电脑的专业配置、软件系统和防毒能力的关系

一、专业能力v专业能力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可以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v主要指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等。

v专业能力:

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和依托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专业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知识体系建构区分出什么知识是工作所必需的,什么知识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所需要的,从而有目标、分批次地对知识进行储备2、知识分类管理,使专业知识凸显重要价值,使相关知识充分发挥积极辅助作用

(二)专业技能

v专业技能是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使学习者熟练掌握的专门技术及运用能力。

可以分为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

v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技能掌握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

表述技能、书写技能、信息处理技能、标准的普通话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三笔(钢笔、粉笔、毛笔)一画基本功以及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等等公务人员:

语言、组织管理、文字书写、计算机管理等IT人员:

编程、网络维护、动漫设计等

二、培养专业能力

v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

v充分利用课堂内学习机会与重视课外自身培养的完美结合

(一)课内学习1、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的摄取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讨论、练习(包括口头、书面)、实际操作(模仿性的和创造性的)等活动中去2、广泛参加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学术讨论会、读书报告会、朗诵、演讲、写作、书法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二)课外培养

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通过网络自主学习通用能力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形象的设定和

自我角色的认定能力。

一个人在职场中要获得成功,关键不仅在于他的专业能力,还在于他所具有的通用能力。

良好的通用能力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能力有时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

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智商与情商?

通用能力是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