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424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1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3

第一节教育概述3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4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5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7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7

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7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8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9

第一节教师9

第二节学生10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10

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10

第五章课程11

第一节课程概述11

第二节课程改革13

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4

第六章、课堂教学15

第一节教学15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17

第三节教学策略18

第七章、学校德育19

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19

第三节德育过程19

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20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20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1

第一节班级概述21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2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22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22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2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22

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22

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24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4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5

第一节学习概述25

第二节学习理论25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30

第一节学习迁移30

第二节记忆31

第三节遗忘32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33

第一节学习策略33

第二节知识34

第三节技能36

第四节问题解决36

第五节品德37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38

第一节学习动机38

第二节归因39

第三节注意40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40

第一节人格差异40

第二节认知差异41

第三节学困生41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42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42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44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44

第一节法的概述44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44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45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45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46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46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46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47

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47

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47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48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48

第一节教育立法48

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48

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49

第四节法律制裁49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50

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50

第二节侵权责任50

第六章学生权利及其维护51

第一节学生权利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51

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51

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51

第一节教师权利的含义及其性质51

第二节教师权利的内容51

第三节教师权利的维护52

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52

第一节法律救济概述52

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52

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53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53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53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53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专业性,有专业的师资和场地及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P9-10

2、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教育影响:

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如教材、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三者关系:

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形成多种结构。

(1)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体。

同时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体。

(3)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也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P10

3、教育的形态P11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教育的形态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4、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P13

5、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

1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社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同时教育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

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P16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生物起源说:

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动物的本能,否认其社会性)

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说:

美国孟禄(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P20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

教育的发展阶段:

p21-22

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古代教育

强烈的等级性、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刻板性、思想统治的道统性、教育过程的专制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

现代教育

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大众化、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科学化现代化、班级授课制

注意:

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被精缩至四书和五经,其中《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定为四书,并被视为考试的基本教材。

3、在西方,奴隶社会也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欧洲的封建社会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22

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初)

(1)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2)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

2、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1)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2)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3、面向新世纪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

(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5)重视师资水平

三、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

1、全民教育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的个性化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1、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中小学教育中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

3、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

简单地说,社会——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中国: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墨子(¡°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道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

西方:

柏拉图(《理想国》,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分阶段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人物

著作

观点或标志

英¡¤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实验科学的鼻祖

捷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一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提出¡°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口号

英¡¤洛克

《教育漫话》

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法¡¤卢梭

《爱弥儿》

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而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福禄贝尔

《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即¡°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英¡¤斯宾塞

《教育论》

俄¡¤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美¡¤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经验。

德¡¤康德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被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代表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苏联当时的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所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三大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