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647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 施 方 案.docx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1988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此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

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

特别是近几年来,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许多农村小学生也出现了自暴自弃、亲情淡薄、离家出走、自杀他杀事件。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自身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性格反常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2、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

开展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缺陷的外在反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

因此,开展“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

就“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

认知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情绪情感、交际心理等角度来进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写作、英语、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家长、教师、网络等对象对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

如: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李文献)、《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杨丹)等。

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

但暂时还没有“专就农村小学生因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学习心理问题”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由于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在悄然地随着变化。

从许多资料中可以显示: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

主要表现:

在上课时不专心,作业时不用心,预习、复习没有恒心,在学习上没有自控能力,对家长和老师的合理要求有抵触情绪,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

2、过度焦虑。

由于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要求过高,许多学生担心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产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对父母的“内疚感”,从而出现紧张不安的表现,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3、孤僻心理。

由于经济浪潮的影响,许多家庭因生活所迫,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只得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让孩子长期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因而慢慢养成了平时寡言少语、又不愿意或不喜欢和别人相处、更不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等性格特点,使孩子产生了感情脆弱,紧张抑郁情绪,形成了孤僻心理,直接导致了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4、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在:

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到自我封闭,从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到注意力不集中,从家长的训斥到同学的离弃,从教师的批评到失去教师的信任……都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使之产生了自卑心理,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自满、自私、妒忌、对抗等不良心理因素。

这些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将是我们本次课题研究主要方向。

(一)、探究了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本课题中主要研究的是厌学、胆怯、孤僻、自卑、逆反和焦虑等六个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

形成这些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学生心理空虚,精神失落。

谁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大人们却在无情地剥夺着孩子玩的权利,家长和教师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忘记了孩子的心理年龄,认为玩是没有意思的,只会虚度孩子的大好时光。

于是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过“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被牢牢地粘在板凳上听课、背书、做题,乏味的学习让他们漠视生气盎然的如四季变化多端的社会,形同苦役。

少数学生以不做作业等来缓解学习压力。

玩的对象由自然趋向高科技产品,玩的天地由室外趋向室内,玩的组织形式由团体趋向个人,玩的内容由现实趋向虚拟,玩的方式由开放趋向封闭,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正常交流和交往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心理空虚,精神失落。

  ②自我压力过大。

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

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学习像学生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习的趣味,有的只是苦海无边的酸楚,导致学生心事重重,产生自我压力等。

  当然这些因素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并不是天生的,均与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有着直接的原因。

  2、社会因素

  ①社会风气不良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提高,几岁的孩子就会上网。

所以当今社会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使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

  ②“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农村许多外出打工有所成就者,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于是在许多家长心中便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不重视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

  3、教育因素

  ①应试教育是一大隐患。

现在中小学中“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推行了十几年,但并没有达到减负的作用,反而是越减越重。

十余年来,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推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态度,也由欣喜、观注最后到失望。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甚至比推行前还要严重。

为什么孩子会累得让我们如此心痛?

为什么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

有人形象地说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升学指挥棒由高中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

”“现在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

孩子上了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初中,然后才可以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有好工作、好未来。

”所有的期望都变成压力,压在孩子们幼嫩的肩膀上,你说孩子们的负担能轻得了吗?

做题、背书、跑补习班补习,搞坏了身体、搅乱了心态。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你说,学生能不形成学习心理问题吗?

  ②教学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内在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在进行着单一的教学,教学语言贫乏,教学组织缺少魅力,课堂活动缺少生气,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有时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有些教师便是一味地呵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的感受。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

  ③表扬和批评在教学中不能合理运用。

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

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自然会产生学习心理问题。

  4、家庭因素

  ①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父母陪读,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和快乐。

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

常对孩子说: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

”功利性过于强烈,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生的焦虑、厌学等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②家庭环境不良,家教方式不当,加剧了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但父母因忙碌于生意场,官场或种种事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使得这些青少年养尊处优,庸庸碌碌,糊里糊涂,得过且过,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事,不知道人生价值何在。

另外一些家庭采取专制式、溺爱式等不良的家教方式,使孩子失去正常的自我约束力,对学校和学习缺乏起码的兴趣和动力,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无所事事,形成强烈的厌学逃学心理。

还有就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期望,一味的失望,久而久之,当学生达不到家长过高的期望时,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生的自卑、逆反、胆怯、孤僻等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

(二)、探索出了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

  1、厌学情绪的对策

  ①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我的关键。

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

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

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②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教师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这时,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份慈爱,少一份严厉;多一些关心,少一点冷漠。

多留心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特长、爱好,关注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最不感兴趣的学科。

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原来讨厌的学科变成爱学的学科。

变不愿做的事情为愿做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③经常联系家长,关心理解学生。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以外,家长还另自购买一些复习题、练习题让孩子完成。

学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家长就施以暴力,非逼迫他们做完自己规定的练习,结果适得其反,沉重的压力使孩子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玩耍时间,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开导家长.与家长协商,让家长多看一看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生活。

  ④用爱心对待不幸的学生。

作为老师应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面对一些单亲的或父母离异的学生更应给予照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胆怯心理的对策

  ①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自信起来。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是缺乏安全感的。

什么能让他们感到安全?

爱!

打工潮本已使许多胆怯学生缺失了来自父母的最重要的爱,外界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使得他们是“雪上加霜”。

所以,我们教师要给这些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爱心,让他们体会到外界的关爱,心理逐渐健康起来。

只有心理健康了,他们在学习之路上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自信是和成功紧密相连的。

只有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才会更加自信,在学习上的热情就会增长,学习心理问题自然就会慢慢克服。

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多帮助,特别是课余时的辅导,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相应提高他们成功的机率。

  ②协调好学生的人际关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中有属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学生们也非常重视这层关系。

同学的一句刻薄的话或一个无意的眼神,都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胆怯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忽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要协调好这层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这片天地间和谐成长。

  ③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克服胆怯学习心理。

罗马作家普劳图斯说:

“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是啊!

只有有了坚强的意志,才有做事的动力,有耐挫的毅力。

只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生才容易克服胆怯心理。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可使用以下方法:

参加耐力运动;听或看英雄故事,学习英雄们的坚强品质;同学间进行意志力比赛……

  英国哲学家普德曼说: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克服或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良药。

而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加大监督力度,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玩是孩子的天性。

只要与玩有关,不管有什么学习心理问题,学生都能或多或少自己去克服。

因此,教师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玩;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自觉消除胆怯学习心理问题。

  3、孤僻心理的对策

  ①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孤僻学生往往表现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即使有事情要做,也往往是事没做就担心失败。

他们心理老是想,如果输了怎么办,如果失败了如何是好。

因此,要解决孤僻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动机,教育他们敢拼才会赢,参与就是胜利。

  ②家校结合,共同关心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必须经常联系学生的家长,从家长那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生活习惯等,从而对孤僻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③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例如教育孩子学会吃苦,学会创造,学会孝顺长辈,学会爱护动物,学会欣赏他人,学会自我批评,学会自学,学会自我欣赏,学会幽默,学会自理生活等。

这样就能更有效消除或预防学生的孤僻心理。

  4、自卑心理的对策

  ①因材施教,授之以渔。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动机,就必须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学生需要积极的鼓励,你越是表扬他,他越是劲头十足;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严格的要求,这类学生老是管不住自己,为师者不严而待之,就难出成绩。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告诉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

  ②爱心教育。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心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不离不弃,才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才能更好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③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

包括三个方面:

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焦虑心理的对策

  通过2年多的研究,我们积累了一套应对各种学习焦虑的方法,能很快地判断学生的焦虑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

同时,我们还把这些方法与全校老师进行交流,以期更加完善我们的方法,帮助更多学生,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克服已经产生的学习焦虑,应该做到:

  ①帮助学生分析焦虑产生的真正原因。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我校学生学习焦虑的部分原因来自于家长。

我们学校由于地处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很低,一般只有小学文化或初中文化。

他们把自己生活的现状归因于自己没有好好读书,认为把书读得好是改变生活的跳板。

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到了自己的子女身上,对子女的期望很高。

希望子女不要再像他们那样生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

因为文化素质低,导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给子女买课外练习,让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

促使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从而形成焦虑.再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者骂,重者打,更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当然,不用置疑的,我们教师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之一。

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参与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会控制自己的焦虑,用自身的最佳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

在帮助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避免一些对学生自尊心有伤害的刺激。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量减少挫折和失败,以此来培养或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帮助学生分析焦虑学习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时,方法要恰当,要以朋友的形式出现,真正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支持者,让学生信任你,这样他们才会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找到焦虑的真正原因,有利于我们端正对学生学习焦虑的认识,就能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焦虑的心理,恢复他们对学习的自信。

  ②加强心理沟通,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

师生之间和谐的心理氛围很重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相处、交流,当师生之间处于这种状态时,很多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情况主动告诉老师,这样易于教师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情况。

我校大部份数学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很少参与班级管理,而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在课余时间一定要多和学生接触、谈心,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亲密,学生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和谐的心理氛围就形成了。

  ③教学的内容、方法尽量多样化。

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经常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期能更适应学生的需求。

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不要向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施加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相同的学习压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具体分析各个学生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焦虑的原因,并施以相对的方法。

  6、逆反心理的对策

  ①激发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增强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尽管到了高年级,但几乎有40%的调查对象没有科学地认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其中,3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找好工作赚大钱,有的学生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

这主要是受农村家长对学习的片面认识与他们外出打工的片面经验的影响。

如前面分析,只有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意识到,学习能使自己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与能力,使自己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生,学生在学习中克服惰性的意志才强,学习的积极性才高。

  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人际正面影响作用。

调查显示:

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不和谐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散漫与被动的一大原因。

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自身与进步学生典型才能发挥对其他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

因此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好奇心强,当教师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严师变成学生的益友时,学生向老师请教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对此,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由益友变成了严师,以专制遏制学生的提问。

二是由益友变成学生眼中的“庸友”,失去学生的向师性。

这两种结果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

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应与时俱进,广泛阅读,不断地更新与吸取知识,从而增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吸引。

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而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博学多思本身又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促使学生形成乐学好思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学习的责任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交际关系。

应该通过集体活动、班会等教育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谦虚、礼让、大度等良好的交际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这样,学生在学习上才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与提高;才能发挥集体对个人,先进典型对其他学生的正面影响力。

  ③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调查显示,教具与教学方式方法陈旧与落后也是学生学习散漫与被动、责任心不强的原因之一。

学生大多都有学习的内在要求与愿望,有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的渴望。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自然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

  积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较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投入度。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对新鲜、直观形象的事物能够保持较强烈而持久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辅助教学,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展开学习。

  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组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就必须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进而激发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责任心。

  (三)、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在调查阶段,还是在实验阶段,我们都重视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学生之间自愿结合成互帮小组,优秀生自觉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上,学生已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与家长交流。

健康阳光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趋向。

同时,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能自我调节。

  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心理机能,发挥了学生原未发挥的心理潜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这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业成绩:

实验班与对照班参加乡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并且学生间差异明显小于对照班。

  2、学生的心理素质:

不同程度上消除了学习心理障碍,了解了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缓解了心理压力,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

  (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1、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上,不再追求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教师教育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2、教师不再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不再仅以成绩来论“英雄”。

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班主任育人更加讲求艺术,不会盲目地去批评学生,而是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去教育学生,去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3、教师能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八、对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1、由于本课题研究是分为三个学段进行,各学段之间在研究中的联系并不一定那么严密,再就是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包含诸多方面,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着相互的联系,而且这些心理问题在不断地相互转化着,因此,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结题而终止,要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一直研究下去。

  2、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