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257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完美教案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开心男孩》。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

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

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

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

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

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

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生字,会

写“大师、表弟”等18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体会情感。

2.理清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理发过程的不同之处,并能总结出课文用“剃头大师”做题目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备好《新华字典》。

2.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如果一个人被称为小书虫,说明了什么?

被称为胆小鬼,说明了什么?

小结:

虽然被称作“虫”和“鬼”,都有可爱的意思,调侃的意味,但却包含着一种喜爱之情。

被称为剃头大师,说明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位剃头大师。

齐读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一)出示生字带拼音的词语。

执笔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代替厘米摸耳朵

找小老师领读。

(二)出示生字去掉拼音的词语。

1.自读。

2.爬楼梯读。

(三)出示生字。

1.自读。

2.做识字游戏:

游戏:

你来指,我来猜。

(四)写生字“仇”。

1.观察“仇”。

两点:

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左窄右宽;定位笔画: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遍。

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老师评价一位学生的字。

结构正确,奖一颗星;定位笔画准确,奖一颗星;书写干净,奖一颗星。

5.同位两个互相评价。

三、走进课文,感受童趣。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问题。

(1)课文分别讲了谁给谁剃头?

教师小结:

课文分别讲了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

(2)剃头大师指谁?

学生交流。

(3)同样给小沙剃头,老师傅却又不一样的称呼,叫什么?

学生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1。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给“害人精”。

①教师小结:

老师傅被称为“害人精”。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午理解“耿耿于怀”。

③教师小结:

同学们,当遇到难懂的词语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是一种好方法。

过渡:

其实,我对小沙的耿耿于怀,不是一天两天了。

重点理解句子2。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1自读。

2重点理解“夺门而逃”。

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夺”字的意思。

③教师小结: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当猜一猜还不能确定的时候,就可以查字典,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只要我们肯用心,理解词语的方法会多种多样。

(二)精读课文

过渡:

同样给小沙剃头,一个被称为“害人精”,一个却被称为“剃头大师”,他们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

1.出示默读要求。

2.学生默读。

3.交流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中的关键句子。

重点理解句子3。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额,跟受刑一样。

 

1自读。

2重点理解“咬、痒、痛”。

体会痛苦的感觉。

③学生赛读,读出痛苦的感觉。

4.交流“我”给小沙剃头过程中的关键句子。

师生合作读第10和12自然段。

5.体会对比写法的有趣。

老师傅我

锃亮的剃刀、老掉牙的推剪剪刀

规规矩矩咬住随便处置

受刑高兴

 

小结:

同学们看,这样对比的写法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过渡:

我给小沙理发的效果怎样呢?

6.出示第13、14、15和16自然段。

“哎呀!

”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我敢说,世界上再

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

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样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

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①自读。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③教师小结:

理解难懂的词语和理解难懂的句子类似,都可以联系上下文。

④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你遇到小沙这样的顾客,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对这位优秀顾客进行赞美。

小结:

当遇到难懂的句子时,可以把自己当做文中的人物,走进他们的内心。

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⑤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却像层层梯田”。

出示梯田图片。

⑥教师小结:

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小结:

同学们,走进人物的内心和结合已有经验,这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

⑦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老师的提示,思考小沙的发型除了像层层梯田,还会像什么?

⑧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⑨出示课文的结尾。

教师小结:

其实课文的结尾也告诉了我们,我给小沙剃头的不成功。

学生自读。

6.教师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发现,看似剃头大师的我,其实才是真正的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才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三)感悟

1.过渡:

这就是童年生活,看似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完全是处于天真的调皮,这就叫“童真童趣”。

2.交流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教师小结:

剃头大师看似调侃,却饱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

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应该有一个有趣的题目。

3.齐读课题。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的《开心男孩》。

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害人精剃头大师联系上下文

老师傅我查字典

走进人物内心

童真童趣结合生活

已有生活经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剃头大师-人教(部编版)

教学课题

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4.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1.制作。

(教师)

2.回忆自己小时候剃头或剪头发的经历,预习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剪头发吗?

每次剪头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问)

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是看一看。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朗读要求)

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新生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讨。

如:

“执”“锃

亮”“耿耿于怀”等。

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

(抓气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谁给谁剃头?

()

哪几小节写了老师傅给小沙剃头?

哪几小节写了“我”给小沙剃头?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连剃头也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

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

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

四、指导书写

1.生字

2.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3.师范写:

提示:

“夺”:

“大”撇、捺要伸展;“寸”横短,竖钩宜长。

“虽”:

上“口”小而扁;下“口”宽而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胆小鬼”,指导书写,提示:

“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

师:

是呀,“我”本来不会理发,可表弟央求“我”替他理发,结果却成了这样。

那“我”为表弟理发时,表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

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每日持续更新分享教学教辅资料

生:

表弟先央求“我”为他理发,当他看到剪刀时,又有些慌;但当他看到剪掉的头发后,又高兴了起来;“我”发现头发剪得长短不齐时,表弟发现耳朵还在,对头发就无所谓了;最后他照了镜子却大叫起来。

师:

从这次剃头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

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

生2:

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真。

生3:

我觉得这次理发很有趣。

……

(相机句子)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4.师:

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文段)

(指名交流)

二、分析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1.师:

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

学生交流,相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2.师:

老师傅确实让小沙吃了点儿苦头。

但他真的是“害人精”吗?

联系全文想一想。

师:

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3.师:

但是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却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想。

三.感悟

1.师:

这篇课文有意思吗?

(指名交流)

师小结:

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调皮,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十分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

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讨论)(指名交流)

师:

“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

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

四.延伸

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

()

2.推荐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趣的句子。

()

 

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  害人精

  我 老师傅

 

课后反思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0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对比学习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真正含义,体会童真童趣。

重难点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中有些句子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却有着内在的含义,主要是如何教给孩子“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习的本质就是举一反三。

既然学生习得了方法,那就应该用方法,如何模仿、借鉴、迁移,让方法成为活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边读边悟,教师以“讲“内化。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剃头大师》。

2.回顾“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

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句子,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2.交流汇报:

(1)老师傅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

出示句子1: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抓关键词“天生胆小”了解小沙的性格,知道他非常害怕剃头。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小沙为什么说剃头像受刑一样。

小结:

之所以在小沙眼里剃头师傅们都是“害人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害怕剃头,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系。

质疑:

除了与小沙的性格有关,还有其他原因吗?

出示句子2: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抓住关键词“老师傅耳朵不好”,感受小沙剃头的痛苦;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锃亮”

的意思,感受剃刀的锋利,体会小沙的无可奈何。

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老掉牙”;理解作者运用“咬”字的形象与生动,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抓关键词“眼神差了点”,感受小沙剃头哧哧笑的原因。

老师傅剃头时,小沙的感受是?

(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小沙为什么说剃头像受刑一样。

质疑:

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呢?

引导学生运用想一想,猜一猜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出示句子3: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提示1: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一个“总”字说明小沙的父亲对老师傅的技术很认可;

提示2:

请教父母,了解一般“老剃头师傅”的经验很丰富,技术非常精湛。

提示3:

学生联系上文,“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说明小沙很调皮。

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就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猜一猜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明白了不管是老剃头师傅还是其他师傅都是“害人精”的原因。

过渡:

“我”给小沙剃头时,又是一幅怎样的情节呢?

自由朗读7—1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出示句子1: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引导学生抓住“围”“摆”“剪”等动词,理解词语“天分”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的意思。

(3)讨论对比,你心目中的剃头大师和“我”有什么不同,体会童趣。

(4)想一想:

我真的是一位“剃头大师”吗?

出示句2: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抓住“随意乱剪”“长长短短”,在朗读中体会我的理发技术非常糟糕。

体会比喻句的形象,感受小沙的头被我剪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5)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出示句子3:

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

“荷!

”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指导朗读,理解“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3.借助然关系图,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

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小结:

“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记录了童年最难以忘怀的事,表达了童年生活的天真、美好,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文章的主题。

小结,课外延伸

多么有趣的故事呀!

更多有趣故事就藏在作者的书里呢,剃完光头的小沙又会发生什么事?

里面还会写到谁的故事?

书里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儿童生活,所以想要了解就得亲自翻开这本书,走进书里的字里行间去品味故事的有趣和好玩。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桃李园学校:

戴秀婷

一.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

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

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里则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

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

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

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

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8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三.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先学习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胆、鬼”,指导书写,提示:

“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

2.师:

“胆、鬼”这两个生字放一块儿,让你想到了那个词?

(指名说)——胆小鬼。

3.文中的胆小鬼指谁呢?

----小沙

4.2.相机学第一段,感受小沙天生胆小,了解小沙天生四怕。

5.师:

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

(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6.再读课题。

7.【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听写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及时复习,指导书写则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每天指导学生写字的要求。

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词句,通过“胆小鬼”引导学习第一段,感受小沙的胆小。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主要任务和大体情节

师:

谁给谁剃头?

“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师:

“剃头大师”是谁?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指名交流)

师:

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

小结:

相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

三、默读课文,体会“我”与老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

师: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

2.学习“我”剃头的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更优秀的顾客了(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

抓住小沙性格特点感受小沙在“我”给他剃的“时髦”发型的大叫。

过渡:

如此胆小的小沙为什么还让“我”这个技术如此之差的人来给他剃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