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10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

探究要求: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变化。

第一单元游乐场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对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路线可分为不同的形式。

本单元是在游乐场的大背景下,先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再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

首先让学生观察游乐场的平面图,发现游乐场里各种活动项目设置在游乐场的不同位置,初步学会如何向别人指示物体的位置,同时知道在平面图上如何以东、西、南、北表示物体的方向与位置;接着呈现几种具有典型运动路线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观察中联想平时的体验,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方向的变化有直线运动、旋转(圆周)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在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非定量的描述性表达;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不要过深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初步学会用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

4.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

5.能简单说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

6.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

三、单元评价建议:

1.学生自行完成单元学习评价单的内容。

评价的意图重在考核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物体运动路线的差别。

2.在关于位置与运动的教学活动中,可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以及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1.他们在哪里

一、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观察游乐场的游览图,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初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确定位置”为主题,以小朋友在游乐场向人指路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方向,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和认识平面图的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

在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

游乐场里来指路

活动器材:

游乐场游览图、录像。

活动目标:

能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游乐场里有些什么活动项目?

2.说一说:

这些游乐项目在什么位置?

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

3.讨论:

怎样描述,才能使人明白某个物体在什么位置?

4.交流、归纳:

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先要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再观察这个物体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

*先让学生说一说“它在哪里?

”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

应该怎样向别人清楚地描述物体的正确位置?

从而使学生产生确定物体位置的学习需求。

*通过讨论与交流,应使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能缺少参照物和方向这两个要素。

这里学生能以前、后、左、右、远、近等方向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即可。

活动二:

说说学校建筑物的位置

活动器材:

学校平面图。

活动目标:

1.知道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能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阅读:

教材第2页的小资料。

2.讨论:

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

3.观察:

教材第2页的学校平面图。

4.写一写:

在学校平面图上标出东、西、南、北。

5.说一说:

自选校园中某一个物体为参照物,说说体育馆的位置。

6.思考:

怎样用东、西、南、北来表示前面游览图中某个物体的位置?

7.画一张自己学校或自己小区的简易平面图,并根据平面图说说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中应使学生知道,教材中呈现的是在图上表示方向的一般规定,例如正规的地图等都是这样表示方向的。

如有特例,会加以特别标识。

*让学生再次描述游乐场游览图中某个物体的位置,主要训练学生应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中提供的“学校平面图”仅是一个范例。

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看懂图,更能启迪他们去学画平面图。

对于学生画平面图,评价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懂图意就行。

五、其他教学建议:

让学生说出小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学生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

例:

在桌上有一些文具用品,如果让学生说出某一文具用品的位置,他们观察后,会马上说出:

书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在尺的前面……但假如在公园里,不远处有一棵松树,学生延用这种方法来指出松树的位置时,一位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松树在我的前面;另一位学生则可能说:

松树在我的后面。

那么对松树位置的描述,谁对呢?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试试以这个活动为例,让学生明白:

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择一个较明显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其次要能辨认方向,这样才能指出这一物体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容易使人听得明白。

学生学画平面图时,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进行,例如:

学校、家、社区等。

在交流各自所画的平画图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平面图,说说一些物体的位置,并进行交流、评议。

考虑到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本课及第三单元第一课“观察天气”均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藉此对教师有所启发,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教参上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设计仅是给广大教师作参考之用,可满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而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彩出新,教师则必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这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需的。

 

2.欢乐总“动”员

一、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观察游乐场中多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使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形式有所不同;通过比较与分类活动,对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摆动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中一些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各有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运动路线给物体的运动分类,从而了解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小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加深他们对运动形式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观察与比较,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特点。

2.能根据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对运动形式进行分类。

3.能简单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特点。

4.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比较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等运动形式的特点。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

观察、比较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

活动器材:

游乐场里不同运动设施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

2.能简单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特点。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游乐场里的这些设施是怎样运动的?

2.交流:

描述一些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特点。

3.画出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完成活动作业第2页。

4.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是否改变以及变化的情况,进行分类活动。

5.交流:

你是怎样分类的?

说说自己的理由。

6.交流:

观察旋转木马运动的录像或图片。

指给同学看一看,旋转木马的运动过程包括哪些运动形式?

7.交流:

举出自己还知道的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例子。

*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即:

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

运动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其运动特点。

 

*给学生提供几张画有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小图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在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运动形式的例子,例如录像或图片资料,供学生观察并讨论。

活动二:

以不同的形式运动

活动器材:

网球、橡皮、夹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小物品。

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讨论:

同一个物体,怎样才能以不同的形式运动?

2.设想:

选择身边的一件小物品(如网球),用3种以上的方法让它运动起来,并且运动形式不相同。

3.实验:

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自己的设想能否成功。

完成活动作业第3页相关内容。

4.交流:

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

别的同学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能会以为让物体沿直线运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应通过提问或动作示范提醒学生注意怎样才能保证物体不转弯,例如,给它做一个直的轨道行吗?

*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别人想到、自己没想到的方法,增强向别人学习的意识。

五、其他教学建议:

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里直接观察、比较不同游乐设施活动形式的特点,就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动态的录像资料供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联想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一些活动项目,发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小物品以不同的形式运动,既考察学生对物体运动形式特点的了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在活动中教师可多提醒学生想出尽量多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设立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单元动植物传后代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是围绕繁殖和遗传,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生物繁殖方式和遗传现象,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子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特性。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

植物→动物→人。

通过辨认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发芽,认识到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同时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分别列举常见的卵生、胎生动物,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比较动物的子代和亲代,认识到动物的子代和亲代在形态上通常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我们人类父母与子女的异同,以及调查学生的头发、酒窝等遗传特征,再次认识到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通常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不同的地方。

本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多次观察与比较,发现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4.知道生物后代的形态与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5.多次观察、比较,发现生物亲代到子代的变化。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活动记录

第1课“动植物传后代”的活动记录是“记录豆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学生填写三种豆芽的不同点时,可以从豆芽茎的粗细、叶的大小、残留的种皮等角度来填写。

第2课“种子的萌发”的活动记录为表格形式,建议学生每两天作一次观察、记录,依据教材上记录单的格式,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记录。

第4课“我像谁”中,写出“我和家人其他共同点”时,可以是有关其他遗传特征的比较,比如耳朵是否紧贴头部、肤色深浅等。

2.单元学习评价单

本评价单侧重评价学生多次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考察的角度是学生对父母与自己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和交流,要求观察仔细,能发现3种以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奇妙的种子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整个单元当中认识生物繁殖和遗传现象的一个研究侧面。

本课是从辨认种子开始,探究种子在植物传后代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种子繁殖是高等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进而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种子萌芽的情况。

通过活动一“辨认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繁殖是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通过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经过发芽后可以长成一株植物,而且形态和亲代植物相似;通过活动三“发豆芽”,使学生实施种子发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