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402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文综·T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命题立意】本题结合近代福建茶叶销售的市场信息,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本题结合本省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既有微观上的地方特色又有宏观上的近代国情,这成为福建高考越来越明显的考查特点。

【规范解答】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材料中“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能够实现市场信息同步的技术依托在于近代电讯业的发展,再核对排查四个选项,只有A属于近代电讯业。

2.(2010·天津文综·T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命题立意】本题以天津的城市化进程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本题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体现新课改命题的理念,同时也是各地命题的一大特色。

【规范解答】选B。

通过材料中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可以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故选B。

【类题拓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它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中展开的,也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展开的。

对于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发展而言,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不仅不可能处于那种自身和独立发展的形态,而且必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3.(2010·江苏单科·T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命题立意】本题从《清稗类钞》的记述切入,考查学生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以及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B。

题干提供了以下关键信息:

“男子陈志愿”“男女同意”,由此可以判断婚姻重视当事人即材料中的“男女”的意愿,本题考查的是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B正确。

A和C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D所述尽管符合近代婚俗的变化,但与题干提供信息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D也不正确。

4.(2010·江苏单科·T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命题立意】本题以国民政府的货币发行量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表、知识迁移与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

首先,通过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抗日战争期间的法币发行量大增,并且抗日战争胜利后没有获得大量经济赔偿,A不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济建设运动被破坏,B与题干信息不符合;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致力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形成不会极大推动中国货币的需求,D表述有误;C分析货币增发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种不利的经济环境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困难,由此判断C正确。

【类题拓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和推动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它决定了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同时动荡的社会环境、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等因素也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是官僚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之一。

同时,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主观因素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此外政府支持、技术的不断更新、合理的经营策略等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5.(2010·山东文综·T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清末民初的社会习俗的变化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D。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材料,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戏台、秀才、小脚等逐渐被火车、电话、大脚等取代,说明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故①③④正确。

清末民初时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与之前的“烂秀才”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相比,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

所以②与题干不符,排除。

6.(2010·海南单科·T16)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命题立意】本题以张之洞选址汉阳建铁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对洋务企业性质的考查。

【规范解答】选B。

注意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

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可知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张之洞兴办的民用企业,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故A、C、D不是张之洞选址汉阳建铁厂的主要考虑因素;洋务企业是官办或官督商办的,所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7.(2010·海南单科·T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命题立意】本题以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D。

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因此选D。

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

8.(2010·海南单科·T2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1987年的传单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

题干为我们提供的是“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时的传单,阅读可知,其中的“返乡”即返回大陆,故A符合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故B、C、D与材料所提供的“1987年”时间不符,可排除。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二、非选择题

9.(2010·上海单科·T3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

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

(13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沪版课本的拓展型课程内容,以上海市在近现代的变迁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的识记能力。

【规范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此次图片展的主题是上海城市的变迁和每个展板所规定的时间限制,展板一:

20世纪初的上海;展板二:

21世纪初的上海。

然后联系课本,寻找答案。

最后展板三中的思考,一定要在历史回顾中思考,思考要全面、深刻。

【参考答案】展板一  图片素材(2分)

答案1:

时间、主题上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

(2分)

•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

•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其他答案。

(0分)

选材说明(4分)

答案1:

符合示例表述,从城市建设角度回答。

(4分)

•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答案2;与示例表述不同,但基本符合题意的说明。

(2分)

•夜生活成为可能;方便了人们出行

•方便了人们出行;出现了具有海派特色弄堂文化

其他答案:

同义反复或未作原因说明(0分)

•街灯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的转变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

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

(3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答案2:

进行了归纳但无史实的例证。

(2分)

•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

答案3:

仅举出有关史实。

(1分)

•工部局的出现

其他答案:

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

(0分)

展板二(2分)

答案1:

从政治、经济层面归纳并举出相关史实。

(2分)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

•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答案2:

仅列出相关史实或仅作归纳。

(1分)

•浦东开发开放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

(0分)

•城市进一步发展

展板三(2分)

答案1:

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

(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

缺乏历史感的思考。

(1分)

•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其他答案。

(0分)

10.(2010·浙江文综·T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图12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9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民族工业的兴衰史——由民国初年到解放前夕民族经济的命运为切入点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

【规范解答】回答第

(1)题时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不仅要从材料中提取出该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还应考虑到其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在回答第

(2)题时注意时间上的限制,联系1927-193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加以思考。

分析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影响时应依托材料观点,同时考虑到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影响。

材料三从法币贬值角度折射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而第(3)题要求从政策角度分析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可以依据时间(1945-1949年)回顾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参考答案】

(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

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

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

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类题拓展】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⑴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从政治上看:

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⑶从思想上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⑷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1.(2010·北京文综·T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

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

“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

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4分)

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

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

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

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8分)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4分)

(要求:

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命题立意】本题以茶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史料、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第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可以从原产地、饮茶风俗、商品交易等方面考虑;第二问考查的是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

可以从交通的改善、商品经济的发展考虑。

(2)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茶叶商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第一问可以从商品、市场资本角度考虑;第二问可以从殖民扩张的角度出发,理解由于英国在印度种植茶叶,而引发茶叶产量激增,从而打破了中国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第(3)题考查的是对北美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理解。

第一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内因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自身的自由权利;外因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

第二问可以从激化了矛盾,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角度考虑。

第(4)题考查的是中国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第一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企业发展角度、企业性质角度、企业经营角度任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二问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时代特征、政府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史实:

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

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作用:

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

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原因:

北美人民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发展阶段:

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①1956—1999年

②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

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

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4)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类题拓展】图表型材料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材料与文字材料相比,图表材料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并能增强试卷的活力。

因此,这些材料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运用较多。

作为这一类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①要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它规定了具体的作答要求。

②判别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

要读图表标题所表达的内容,因为标题是该图表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③准确完整作答。

解答时要依据设问要求,紧扣材料,高度概括;准确运用历史术语。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