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01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docx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

“十一五”各地区降低GDP能耗目标与措施

 

“十五”期内,我国能源建设发展迅速,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有所优化,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且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能源供求矛盾仍将长期存在,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甚至还威胁到国家安全;另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中央提出了到“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降低能耗”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约束性指标。

各地区“十一五”降耗指标初步确定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递交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

按照《计划》,国家对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将实行计划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

按照《计划》,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将以2005年当地的能耗数据为基数,实现20%的降幅。

但综合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差异,吉林省能耗降幅要求达到30%,黑龙江要求达到28%,山西、内蒙古要求达到25%,山东是22%。

7个省市降幅可低于20%的标准,其中西藏、海南被要求达到12%,广东和福建则被要求降低16%。

《计划》表示,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各省市必须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及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

2006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能源办每半年必须向社会公布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情况;2008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10年进行期末考核。

评估和考核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地区对节能任务实行分解

2006年6月24日,马凯在济南召开的四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把节能降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

2006年上半年,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不降反升,同比增长0.8%,对实现2006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的目标构成很大压力。

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将GDP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和重点企业。

1.耗能大省形势不容乐观。

同样的降耗指标,不同省份实现的难度也不同。

有关专家分析,西部地区如宁夏、甘肃、贵州等一些资源丰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较大的省份,实现2006年4%的节能目标更是非常困难。

以宁夏为例,《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5年,该省单位GDP能耗4.14吨标准煤/万元,大幅超过其他省区,是全国平均值的3.4倍。

7月6日,宁夏自治区政府与19家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要在现有能耗基础上,节约10%至20%的能源消费量。

即使如此,2004年,这19家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8.54%。

可见,“十一五”期间实现20%的降耗目标,对于宁夏来说将是一个面临的难题。

2.河北、辽宁等省将是调控重点。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就占全国的6.6%,这次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国家分配给辽宁的任务量,是在“十一五”期间节约850万吨标准煤。

河北有112家节能重点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目标节能量为868万吨标准煤。

山东省103家节能重点企业要实现节能525.77万吨标准煤。

把这三个省的节能重点企业加起来,总数达到两百多家,占所有1008家企业的四分之一强。

所以,在“十一五”末能否达到20%的降耗目标东中部这些工业大省是重点。

粤京沪浙等地区节能降耗先进经验

2006年6月30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数据显示,生产总值居全国之首的广东,万元GDP能耗创造了0.79吨标准煤的全国最低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单位GDP能耗0.80吨标准煤,上海0.88吨标准煤和浙江0.90吨标准煤。

这四个省市通过在政策管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自主创新四个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单位GDP能耗的进一步降低。

1.产业结构:

北京第三产业占60%,广东轻工业占44.53%。

从宏观经济上讲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降低能耗的关键,特别是对工业结构的调整。

据有关专家计算,我国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分别是农业、建筑、交通和商业的5.3倍、9.56倍、1.26倍、5.45倍。

产业结构决定了能耗指标高低的基础。

从全国能耗最低四省的产业结构看,低能耗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例最低的是上海,仅占1.3%;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产值所占GDP比例北京最低,仅有37.6%,随后是上海50.8%,浙江53.8%和广东55.4%;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北京最高,竟达60%,位居全国第一。

工业结构看,广东轻重工业比例最优,轻工业高出重工业10%。

北京尽管重工业比例较高,但其工业在产业结构中仅占37.6%,因此能源总消耗在四省中最低,全国也仅排到14位。

可见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不仅已成为四省最显著的工业特色,而且也是有力降低节能降耗水平的关键。

当然,要在短期内调整产业结构对我国其他省份,尤其是不发达省份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在承接长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吸纳高能耗工业,因此对较高能耗省份来讲,降耗任务更加艰巨。

但长远看,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能耗最现实、最治本的道路。

2.消费结构:

浙江煤炭消费量降速最快。

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量,规划电力发展,提高天然气、核能电力等优质能源消费,使结构更趋合理,成为各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经验。

在消费结构中,广东煤炭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从2000年的17%下降到2004年的12%,下降幅度达5%,上海下降了2%,浙江下降了32%;在电力方面,同期广东上升了7%,上海上升了5%,浙江上升了22%;在石油消费上,广东下降了2%,上海上升了8%,浙江上升了1%。

此外据报道,北京优质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占比达57%,比2000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这使得能源结构进一步合理,同时大气环境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3.政策管理:

北京、广州注重制度建设,上海强调意识和监管。

在我国目前的价格机制下,能源的取得成本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节能是市场失灵的领域,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因此,对具有公共事务性质的节能工作制定合适的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四省市近年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政策看,由政府主导,进行制度建设、意识引导和监督管理的多重管理是实现单位GDP能耗进一步降低的重要原因。

在制度建设方面,四省市都积极制定管理办法和条例,努力建立健全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在意识引导方面,四省市强调政府、企业、个人的全民总动员,在政府的主导下,从机关到企业再到公民都积极行动起来,逐渐形成“全民节约”的意识。

在监督管理方面,上海就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一支节能行政执法队伍,被称为“节能警察”,到2003年,节能监察中心已经查处纠正违规事实1800余项,每年减少浪费电能2000万千瓦,每年节能110多万吨标准煤。

4.自主创新:

广东鼓励能量梯级利用、建设企业环境信用体系。

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开拓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较强的直接节约能力。

我国政府已经把发展能源工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煤烟型污染作为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

在这其中,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各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另一重要方面。

地市GDP能耗比较

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

总体看来,当前各地区节能降耗形势比较严峻,要完成2006年节能降耗4%的目标十分艰巨。

随后,广东、江苏、浙江、陕西四省分别发布了GDP能耗公报,公布了各省地级以上市的能耗指标。

1.广东:

预计2006年单位GDP能耗可下降3%。

2005年广东GDP能耗水平全国最低。

从各市能耗水平看,汕尾最低,最主要原因在于汕尾产业结构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就珠三角而言,深圳、珠海单位能耗较低,因为这两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且高效低耗的电子信息业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占工业很大的比重。

2.江苏:

南京、徐州单位GDP能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05年,江苏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

13个省辖市中仅有南京、徐州单位GDP能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苏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而在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着强劲势头,这些都为完成节能降耗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3.浙江:

台州市综合耗能水平最低,单位GDP能耗为0.62。

2005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为0.90,位列全国第四。

台州和温州分别以0.62和0.76的数值,处于全省最低综合耗能水平。

加工业较为发达的台州、温州两市,重工业的比重相对要低一些。

2006年上半年,除嘉兴和丽水,其他9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2005年上半年比均有下降。

4.陕西:

渭南市单位GDP能耗高达3.51。

2005年,陕西省单位GDP能耗为1.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超标市达到7个,其中最高的渭南市达到3.51。

局部地区单位GDP能耗较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能耗装备技术水平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