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97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docx

测感技术实验指导册

测感技术

 

二零一一年三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电子线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稳压电源、示波器等仪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部件与器件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交流毫伏表

3.双踪示波器

4.稳压电源

三、仪器的基本组成及使用方法

1.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等部分组成。

可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调节,输出信号频率可通过频段选择及调频旋钮进行调节。

使用方法:

首先打开电源开关,通过“波形选择”开关选择所需信号波形,通过“频段选择”找到所需信号频率所在的频段,配合“调频”旋钮,找到所需信号频率。

通过“调幅”旋钮得到所需信号幅度。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正弦电压有效值的电子仪器。

主要由分压器、交流放大器、检波器等主要部分组成。

电压测量范围为1mV至300V,分十个量程。

使用方法:

将“测量范围”开关放到最大量程档(300V)接通电源;将输入端短路,使“测量范围”开关置于最小档(10mV),调节“零点校准”使电表指示为0;去掉短路线接入被测信号电压,根据被测电压的数值,选择适当的量程,若事先不知被测电压的范围,应先将量程放到最大档,再根据读数逐步减小量程,直到合适的量程为止;用完后,应将选择“测量范围”开关放到最大量程档,然后关掉电源。

注意事项:

①接短路线时,应先接地线后接另一根线,取下短路线时,应先取另一根线后取地线;②测量时,仪器的地线应与被测电路的地线接在一起。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测各种周期性变化电压波形的电子仪器,可用来测量其幅度、频率、相位等等。

一个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垂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锯齿波发生器、衰减器等部分组成。

使用方法:

打开电源开关,适当调节垂直(

)和水平(

)移位旋钮,将光点或亮线移至荧光屏的中心位置。

观测波形时,将被观测信号通过专用电缆线与Y1(或Y2)输入插口接通,将触发方式开关置于“自动”位置,触发源选择开关置于“内”,改变示波器扫速开关及Y轴灵敏度开关,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一个或数个稳定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内容

1.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

200Hz、1KHz、2KHz、10KHz、20KHz、100KHz(峰—峰值为1V)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并画出波形。

2.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200Hz、1KHz、2KHz、10KHz,幅值分别为100mV和200mV(有效值)的正弦波信号。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进行参数的测量并填入表1—1。

表1—1

信号频率

信号电压

毫伏表读数

示波器测量值

示波器测量值

峰峰值

有效值

周期(mS)

频率(Hz)

200Hz

100mV

200mV

1KHz

100mV

200mV

2KHz

100mV

200mV

10KHz

100mV

200mV

五、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二电阻应变片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特性,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明确掌握应变片在直流电桥中的几种接法,并通过每种接法的输入输出特性,分析应变式传感器和应变片的灵敏度与线性度。

(3)了解温度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CSY910传感器系统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应变片电阻式传感器采用悬臂梁,在梁的正反面贴有应变片电阻如图1所示。

利用这四个应变片电阻可构成一个测量桥路。

当在应变梁的自由端加载时,梁产生弯曲变形。

粘贴在表面的电阻应变片也随之

图1金属等强度悬臂梁实验架图2直流电桥接线板

变形,从而阻值也偏离初始值。

若将应变片电阻构成不同的桥路,电桥的输出电压与所加载荷之间的关系就是应变特性。

图2所示电阻检测电路上的虚线是供

使用者接上应变电阻或固定电阻值的电阻,并构成电桥,本身没接电阻。

以单臂电桥为例,直流电桥的输出表达式为

当R1感受应变ε产生电阻增量ΔR1时,电桥输出为

由此可见,应变片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也随着变化,当面ΔR<

出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四、实验内容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所需单元及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

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

(一)、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

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R4为应变片。

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I,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图1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mm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位移(mm)

电压(mV)

(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

(式中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

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组桥容易。

(2)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二)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实验目的:

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所需单元和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表、测微头、双平行梁、应变片、主、副电源。

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实验步骤:

(1)按实验

(一)方法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关闭主、副电源。

(2)按图1接线,图中R4=Rx为工作片,r及WI为电桥平衡网络。

(3)调整测微头使双平行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土±4V档。

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W1,使表头显示零(需预热几分钟表头才能稳定下来)。

(4)旋转测微头,使梁移动,每隔0.5mm读一个数,将测得数值填入下表,然后关闭主、副电源。

位移(mm)

电压(mV)

(5)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固定电阻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即取二片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使F/V表显示为零,重复(4)过程同样测得读数,填入下表:

位移(mm)

电压(mV)

(6)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即R1换成[↑]应变片,R2换成[↓]应变片),组桥时只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

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调节电桥W1同样使F/V表显示零。

重复(4)过程将读出数据填入下表:

位移(mm)

电压(mV)

注意事项:

(1)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

(2)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

(3)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直流稳压电源土4V不能打得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

(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

思考题:

1、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对比电桥的三种方式,电桥输出电压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怎样?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特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所配用的测量电路。

2、通过实验研究该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并对交、直流输出特性进行比较。

3、通过实验观察零点残余电压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掌握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一个方法。

二、实验设备

CSY910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双踪示波器等

三、实验原理

(一)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特性实验的测试系统

下图

(一)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特性实验的测试系统框图。

图中直流稳压电源给激励信号源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激励信号源为差动变压器的初级提供一个幅值为3~5伏、频率为0~5kHz的方波激励信号;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信号既可以用交流毫伏表进行测试,又可以经相敏检波后由双向直流毫伏表进行测试,以便实现传感器的交、直流特性实验。

 

(一)测试系统原理框图

(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本实验选用三节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二)所示。

由图可知,其主要由线圈组合及活动铁芯两部分组成。

初级绕组是差动变压器的激励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

次级绕组是由两个结构对称、尺寸相同、参数相等的线圈反相串联而成,相当于变压的副边,其原理图如图(三)所示。

1

(二)三节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结构图(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原理图

1初级绕组2铁芯3次级绕组

(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由图(三)可知,当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初级绕组加上一个激励电压

时,由于互感M1和M2的作用,在两个次级绕组中将分别产生感应电势

根据两次级绕组反相串联,得

(1)

下面就活动铁芯处于三种不同位置时进行分析。

1、当活动铁芯处于初始平衡位置

由于初级绕组与两个次级绕组间的互感系数

因而,两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势

(1)式可得:

(2)

上式说明,当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活动铁芯处于初始平衡位置(此位置对应铁芯位移为零)时,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

等于零。

2、当活动铁芯由初始平衡位置向右移动(定义为正向位移)时由图3可知,因为活动铁芯向右移动,导致互感系数M1增加、M2减小,所以两个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势中的

增加、

减小。

由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在结构上完全对称,两个互感系数与两个次级绕组感应电势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相等,即

根据

(2)式得

3、当活动铁芯由初始平衡位置向左移动即反向位移时,同理可得

综上可得

上式说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正比于活动铁芯位移量的大小,输出电压的

极性反映了活动铁芯位移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