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93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功能.docx

《生态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功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功能.docx

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则AB间传递效率为10%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某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C.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是BCE的同化量

D.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则其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均大于陆地生态系统

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3.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很可能属于这种类型

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很可能属于这种类型

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很可能属于这种类型

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很可能属于这种类型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B.图中所有的成分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图示箭头也可以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D.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5.在某一生态系统中,物种1和物种2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2是捕食者;BC段两个种群为共生关系,物种1随物种2的变化而变化

B、在喷撒农药后的BC段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其中物种2的抵抗力的稳定性强于物

种2

C、在BC段物种1的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喷撒的农药对物种1的影响而不是物种2的作用。

D、根据D点对应的数值,两物种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以计算为:

(300/2000)×100%=15%

6.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A、E中浓度最高

⑤图中A、E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和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和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

8.下图为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B2=A(10%~20%)B.A=F+B1+C1+D1+E1

C.A-(B1+B3)=C1+C2+C3D.C3=(80%~90%)B2

9.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

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8mB.0.8a·400mC.a·320mD.320am

10.右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

1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人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B.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36%n.

12.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

②甲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全部能量都流人兔子体内

B.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15.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方框大小表示所含能量多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6.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这属于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能获得能量kJ。

(能量传递率按10%计算)

17.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的途径除了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外,还有。

(3)如果用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

图甲图乙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18.2011年5月10日消息内蒙古已有8000多万亩草原发生鼠害。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该田鼠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

(2)图中虚线表示在条件下,田鼠种群增长的曲线,该方式的种群增长率保持

(3)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由于存在而被淘汰的数量。

(4)图中DE段,该田鼠的年龄组成属于型,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B/C/D/E)点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19.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表。

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105J/m2/年)

呼吸消耗的能量(105J/m2/年)

A

871.27

501.58

B

0.88

0.54

C

15.91

13.23

D

141.10

79.13

E

211.85

192.5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5J/m2/年,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被耗散掉。

(3)该生态系统若要长期维持能量流动,必须有来自系统外部的补给。

(4)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只有少数种类的肉食鱼和龟类,假定肉食鱼有捕食者,该捕食者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捕食才能维持生存,原因是肉食鱼可提供的能量。

20.下图中的曲线①、②表示不同类型的群落演替过程。

请回答问题:

(1)曲线①表示演替,BC段的生物多样性,B和D对应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通常是(相同、不同)的。

(2)曲线②表示演替,在此过程中生物群落总能量的变化趋势是。

21.以下是三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_____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

株/m2)连续进行了5年的调查,下表是所得的数据,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豚草

0.3

0.6

1.1

2.1

3.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从5年来五种植物数量变化可知:

城市绿化工程应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主要是______。

(3)第三小组调查某草原遭受蝗灾后,人类治理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最变化,图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中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________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______________的特征。

③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治理蝗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KJ和_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