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9072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docx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汇总

考点:

北朝乐府民歌

1.北朝民歌:

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少数收入《杂曲歌辞》《杂歌谣辞》。

北朝民歌抒情率真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

如《敕勒川》、《木兰诗》。

2.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

如: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3.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12年,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

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木兰诗》

考点:

元嘉诗歌新变

1.时间: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2.内容: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山水题材进入诗歌创作。

哲理化变为抒情化,抒发个性化的人生感慨。

3.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非常写实地模山范水,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

4.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5.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不但有各种体式的诗体创作,如:

乐府、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而且注意对仗,出现大量对句甚至全诗皆对者。

6.元嘉诗人主要有谢灵运、鲍照、颜延之、谢惠连、谢庄等,而以谢灵运、鲍照成就为最高。

7.元嘉三大家①谢灵运:

追求清水芙蓉之美,山水诗成就最高。

②颜延之:

追求典丽华赡之美。

③鲍照:

追求热烈流畅的浓艳之美,乐府诗最为著名,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考点:

谢灵运与山水诗

1.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

祖父是东晋名臣谢玄。

灵运出生于世家大族,有政治雄心,且博学多才。

2.优越的物质条件、高度的艺术素养和漫游山水的体验相辅相成,使谢灵运成为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3.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登游缘起或路线+具体描写局部景物+议论或感慨。

如: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驱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

如: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3)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考点:

鲍照及其乐府诗

1.鲍照(?

—466),字明远,东海(郡治在今山东郯城)人。

他出身寒微,但饱负才学。

2.鲍照是一位出身寒族而具有浓烈感情的诗人。

他的社会经历和地位,使他的诗较少宫廷色彩,而更多地带着慷慨悲凉的气质。

鲍照诗今存约二百首,主要是乐府和五言古诗,而以其中的八十多篇乐府诗成就最高。

3.鲍照诗歌内容丰富。

由于他“才秀人微”(《诗品》卷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与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

如: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

——《拟行路难》

4.主要内容:

社会不公平现象、边塞征戍、游子思妇等。

5.代表作:

《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使诗歌节奏铿锵顿挫。

反映现实生活,抨击门阀制度,揭露黑暗丑态,表现人民的不幸。

6.乐府诗特色:

有抒情热烈,气势流畅之美。

抒情与构辞融为一体。

抒情外露、强烈、流畅、节奏急速。

7.语言特色:

注重锤炼字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吸收民间口语,语言平易流畅。

如: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拟行路难》其三

考点:

永明声律说

1.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永明文学却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6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2.齐梁时期,一种新诗体的名称,又称新体诗。

把声律说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

3.竟陵八友又称文章八友,指的是永明时期的8位诗人,即谢朓、沈约、范云、陆倕、萧衍、萧琛、王融、任昉.

4.永明声律说即是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周颙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并将四声之说应用到文学创作上,创为“四声八病”之说,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歌形式出现了新面目。

考点:

谢朓

1.谢朓(464-499),字玄晖。

谢朓出身于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文学修养极高。

2.多描写自然景物,兼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风格清新明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如: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

尤其在山水描画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刻画。

如: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

考点:

梁陈诗歌的三种类型

1.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如:

“匈奴时未灭,连年被甲兵。

明君思将帅,方听鼓鼙声。

吾生恣逸翮,抚剑起徂征。

”文风质朴。

——《答张贞成皋》

2.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代表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

如:

落叶思纷纷,蝉声犹可闻。

水中千丈月,山上万重云。

海鸿来倏去,林花合复分。

所忧别离意,白露下沾裙。

——吴均《赠鲍舂陵别》

3.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是宫体诗。

考点:

宫体诗

1.“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

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讲究声律对偶,追求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雕饰绮艳,追求写实。

题材处理上具有娱乐性质及对写实技巧的追求,代表人物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又称为“徐庾体”。

2.宫体诗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永明体时期,在声律、对偶等写作方法上做铺垫。

第二阶段:

萧纲为太子后,以徐庾体为代表,徐陵的《玉台新咏》标志着高峰的到来。

第三阶段:

南朝陈后主时期,是为尾声。

3.宫体诗创作特点:

其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

如:

“唯余一两焰,才及解罗衣。

——纪少瑜《咏残灯》

宫体诗的另一特点则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诗文的写实技巧最初明显地表现于咏物与山水描写中,但在初期并不能做到细腻真切地刻画客观物象。

如: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萧纲《咏内人昼眠》

考点:

北朝诗坛

1.北朝文学的发展是在与南朝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

北朝玄风完全消歇,经学发达,儒家思想占绝对地位,佛教兴盛多是宗教的狂热而非哲理的探讨,皇室成员多质木无文,生活情趣与南朝皇室迥异,加之北方雄浑粗犷的自然景观与杏花春雨的江南亦极不同。

2.北地三才:

温子升、邢劭、魏收。

①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

今存诗10首。

他的诗歌本来具有北方质真朴野之风。

如:

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

相逢狭邪路,驻马诣当垆。

——《白鼻騧》

②邢劭(469——?

),字子才。

河间(今属河北)人,由魏入齐,官至中书令、国子祭酒。

邢劭诗作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

如:

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

朝驰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折花赠淇水,抚瑟望丛台。

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

天高日色浅,林劲鸟鸣哀。

终风积檐宇,余雪满条枚。

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己独怀哉。

——《冬日伤志篇》

③魏收(506-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

他的诗歌今存十余首,多为模仿南朝之作。

如:

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箸下成行。

——《挟琴歌》

考点:

庾信

1.庾信(513—581),字子山。

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祖上避永嘉之乱迁往南方。

2.庾信今存诗三百二十首左右,其诗歌创作可以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绮丽柔靡,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

如:

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周书·庾信传》

3.前期代表作: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舒。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奉和山池》

4.后期入北,虽因文才见赏,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羁旅他乡,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

后期代表作: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拟咏怀》其十一

考点:

王褒

1.王褒(513—576),字子渊。

他的作品较为清新自然。

如:

竹馆掩荆扉,池光晦晚晖。

孤舟隐荷出,轻棹染苔归。

浴禽时侣窜,惊羽忽单飞。

——《山池落照》

2.但是北方山河与乡关之思使他的诗风改变了,感情深挚而格调悲切。

如: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渡河北》

考点:

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起东吴迄于陈,今传五百余首,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数收入《杂曲歌辞》、《杂歌谣辞》。

2.内容:

表现男女之情。

吴歌中《华山畿》最激切。

艺术特色:

格调鲜丽明快,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

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

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

……气欲绝,谓母曰:

“葬时车载,从华山度。

”母从其意。

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

女曰:

“且待须臾。

”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棺应声开,女遂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乐府诗集》卷四六引《古今乐录》

3.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不但被南朝文人所借鉴,对唐代绝句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4.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的《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考点:

建安散文

1.内容上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2.形式上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

3.风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已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

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

必乘危蹈险,聘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

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分身蜀境,悬首吴阙,犹生之年也。

——曹植的《求自试表》

考点:

登楼赋

1.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

他于乱离之时,去国离乡,到荆州后又不被刘表重用,一腔失志不平之感,因登楼临睨满目疮痍而迸发,遂将满腹激情流之于赋。

例如: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酬。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2.曹植的赋作则另有自己的特色。

赋作“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

这篇赋里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3.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考点:

正始散文

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

这些文章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嬉笑怒骂尽揶揄之能事。

而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复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

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

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以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只奉君上而全妻子乎?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裩中……

——《大人先生传》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考点:

建安辞赋

纵观建安辞赋创作,以下几个特点最为突出。

首先,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

建安时期赋作今传18家,作品184篇(刘知渐《建安文学编年史》附录《建安作家诗文总目》),又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

而且他们经常共同创作同一题材或同一题目的作品。

其次,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

大自然的寒暑阴晴、飞禽走兽、瓜果树木、沧海长河,社会中的悲欢离合、穷通行藏、怜寡伤夭、怀亲念友、征战行役,以至登临游猎、弹棋投壶皆可入赋,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再次,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与两汉大赋的义归讽谏不同,建安作家用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细腻感受,抒写自己的浓烈情感。

他们写赋,不是为了美刺,也不是向君主劝谏,而是真实深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考点:

登楼赋

1.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

他于乱离之时,去国离乡,到荆州后又不被刘表重用,一腔失志不平之感,因登楼临睨满目疮痍而迸发,遂将满腹激情流之于赋。

例如: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酬。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2.曹植的赋作则另有自己的特色。

赋作“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

这篇赋里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3.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考点:

正始散文

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

这些文章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嬉笑怒骂尽揶揄之能事。

而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复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

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

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以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只奉君上而全妻子乎?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裩中……

——《大人先生传》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考点:

正始辞赋

1.赋的创作,其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

如: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湣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

——向秀的《思旧赋》

2.由于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士人不但对于哲理思辨兴趣极浓,而且普遍向往一种渊默宁静的精神自由境界。

赋作中,就形成一种清虚绵渺的特点。

如:

是以微妙无形,寂寞无声,然后乃可以睹窈窕而淑清。

故白日丽光,则季后不步其容;钟鼓阊铪,则延子不扬其声。

夫清虚寥廓,则神物来集;飘飖恍惚,则洞幽贯冥。

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欲,则泰志适情。

——《清思赋》

考点:

两晋散文

1.西晋文坛也是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

两晋散文成就较高者,仍为潘岳、陆机。

2.潘岳的哀诔之作最为优秀。

正如他的《悼亡诗》、《悼亡赋》都以深情绵邈著称一样,他的悼亡之文也写得情深辞茂,做到了“缠绵而凄怆”。

思其人兮已灭,览余迹兮未夷。

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

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汗。

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

——《哀永逝文》

3.陆机才高学富,因此为文辞藻富赡,善于用典,又因他自觉追求文章形式之美,所以又工于骈偶。

如:

臣闻听极于音,不慕钧天之乐;身足于荫,无假垂天之云。

是以蒲、密之黎,遗时雍之世;丰、沛之士,忘桓拨之君。

——《演连珠》其三十二

考点:

两晋辞赋

1.在赋作体制上,小赋仍占主流,大赋也一度复兴。

在题材上,除感伤赋、刺世赋之外,出现了山水赋。

在艺术形式上,赋的语言在妍丽工整和使典用事方面进一步发展。

2.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

山水的描写在汉赋中虽然已有片断,但只是作为物产形胜的一部分来加以描绘,并非从作家主体的山水审美意识出发。

于是芦人渔子,摈落江山,衣则羽褐,食惟蔬鲜。

栫淀为涔,夹潨罗筌。

筒洒连锋,罾比船。

或挥轮于悬碕,或中濑而横旋。

忽忘夕而宵归,咏《采菱》以扣舷。

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

——《江赋》

3.两晋赋作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主要表现在用事、辞藻和音律三个方面。

①用事又叫用典,即采取引用典故的手法,使文章简练且更有说服力量。

如:

甘罗乘轸,子奇剖符。

英英终贾,高论云衢。

——左思《白发赋》

②晋赋注意辞藻的流靡妍美和文字的瑰丽新巧。

如:

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游天台山赋》

③在音律方面,晋赋家除已注意到音声迭代、五色相宣的韵律美的宏观追求,同时还注意到对一些具体作品音律的探讨。

如: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

“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

“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

“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世说新语·文学》

考点:

主要赋作家

西晋赋坛,成就最高者则为左思、潘岳、陆机。

1.左思主要成就在《三都赋》。

一是其内容丰博,详尽细致地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是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是它一反汉大赋言过其实的弊端,以求实精神去创作,所以成为京都大赋的典范作品。

2.潘岳是西晋赋坛最为突出的作家。

尤为人们称赞的是,潘岳的哀伤之赋写得最为成功。

他的悼亡诗,独步百代,而他的《悼亡赋》也写得凄恻婉转,哀怨动人。

如:

夕既昏兮朝既清,延尔族兮临后庭。

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

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

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

——《悼亡赋》

3.陆机赋在艺术上略逊潘岳,但亦有独特成就。

一是创为《文赋》,此赋本是文学创作理论文章,但作者以精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述了创作过程的规律性现象,提出了许多文学理论主张,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大贡献。

陆机另一成就是抒情小赋。

考点:

南朝时期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

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1.从文字上看,汉语的单字单音宜于从声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

汉语词性灵活,亦容易配成对偶。

2.再看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隶事。

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3.关于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

4.最后是辞藻。

藻绘之美自建安就已开其端,西晋以来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又推进了一大步。

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形成期。

此时骈四特征都已具备。

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

如: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

基压江湖,峰与辰汉相连接。

上常积云霞,雕锦缛。

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

左右青霭,表里紫霄。

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

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登大雷岸与妹书》

考点:

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1.郦道元,字善长(约446或472-527),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2.《水经》是一部记述水道的古书,据清人纪昀的考证,为三国时人作。

郦道元《水经注》为《水经》注释,而成为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

3.《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州郡城郭的沿革、方物特产的奇异,都千姿百态,独具特色。

其中有不少是传诵不朽的鉴赏佳篇。

如: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江水注》

考点:

洛阳伽蓝记

1.杨衒之,生卒年不详。

据《洛阳伽蓝记》自述曾于北魏永安中为奉朝请,后为抚军司马,期城郡守,秘书监等职。

2.《洛阳伽蓝记》5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40个大的佛寺建筑。

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40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