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73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

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9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吾语女(yù)   2.笃(dǔ)

3.葸(xǐ)4.出则弟(tì)

二、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2.好知不好学通智,聪明

3.今也则亡通无,没有

4.出则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为己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古义:

次一等的

今义:

次第较后的,多与“首先”相对

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古义:

独自站立

今义:

自主地生存或不依靠他人

四、一词多义

1.贼

2.闻

3.信

4.知

5.好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侍奉

(二)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易色贤:

有才德的人

(三)形容词作动词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

疏远,不偏爱

(四)使动用法

就有道而正焉正:

使……正

(五)意动用法

贤贤易色贤:

以……为贤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生而知之者,上也(“……者,……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行有余力,则以(之)学文(省略代词)

(三)状语后置

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如丘者”作“忠信”的状语,后置)

2.君子笃于亲(“于亲”作状语,后置)

3.敏于事而慎于言(“于事”“于言”作状语,后置)

(四)固定句式

不学《诗》,无以言(“无以”为固定结构)

[课文·译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对应学生用书P31

1.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评析] 孔子说:

“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

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表面看来孔子是在说明“礼”的重要性,其实是在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礼”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孔子所强调的学习就是一种道德修养,所以“礼”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六艺”中“礼”是其一。

2.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评析] 孔子说:

“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能称为喜欢学习了。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评析] 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已犯过的错误。

孔子在所处的时代,能看到“不迁怒,不贰过”的高贵性,并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把这六个字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伟人的眼光。

作为人生重要的修养,自己不高兴,脾气就发到毫不相干的人身上,不能自省自讼,即为迁怒于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重复犯同一错误,就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

这六个字作为君子最高的操守,我们应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尽量在生活中少走弯路。

[问题1]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我非生而知之者”?

[明确]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哪怕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但他坦言自己十分好学,表明他承认他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非“生而知之者”。

[问题2] 选文3,孔子为什么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明确] 将自己与他人比较,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

[问题3] 选文5,是证明“礼”的重要性吗?

[明确] 表面看来是证明“礼”的重要性,其实是在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礼”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而孔子所说的学习就是一种道德修养。

[问题4] 选文6,子夏提出的四点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明确] 子夏提出的四点,都是道德修养,与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他把能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这就与孔子的观点一致了。

对应学生用书P31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肖(xiào)    吾语女(yù)

怪癖(pǐ)惊魂甫定(bǔ)

B.勖勉(xù)笃于亲(dǔ)

拓片(tuò)一蹴而就(cù)

C.不贰过(èr)湖泊(bó)

重创(chuānɡ)怙恶不悛(quān)

D.熟稔(rěn)舐犊(shì)

绯闻(fēi)良莠不齐(yǒu)

解析:

A项,“甫”应读“fǔ”;B项,“拓”应读“tà”;C项,“泊”应读“pō”。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学而知之者,次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亡”通“无”;D项,“出则弟”的“弟”通“悌”。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古之学者为己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解析:

A.古义为“浇薄,不厚道”,今义为“偷窃”。

B.古义与今义一致。

C.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古义为“独自站立”,今义为“不依靠他人,自主地生存”。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D.

解析:

A项,“犯错”/“经过”;B项,介词“对”/介词,“在”;C项,“辛苦”/“功劳”;D项均为“说话”。

答案:

D

5.下列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A、B、C均为状语后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6~10题。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

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知之者,上也   (知道,有知识)

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贫困)

C.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得上)

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妄)

解析:

“困”意为“遇到困难”。

答案:

B

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②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③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答案:

C

8.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居!

吾语女

C.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解析:

C项中“忠信”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忠厚诚实的人”。

其他三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C

9.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

B.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既认为自己的忠信不十分突出,又坦言自己非常好学。

C.孔子对仲由提到“六言六蔽”,其实是在强调不学习的危害,并且对“仁”“知”“信”“直”“勇”“刚”进行了否定。

D.孔子在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学习知识,更主要的还是指加强道德修养。

解析:

C项中,孔子并未否定“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品行。

答案:

C

10.如何理解选文第2则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孔子的意识中,他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是“上智”之人,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勤奋好学,思维敏捷。

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并非“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智者。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息 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

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

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

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

“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

”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

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

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

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

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

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

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

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

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

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

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

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